“唤醒自己”材料作文讲评材料高一语文备课组宋晓荣一、题目回顾每年都有不少人到南美洲的原始森林探险,带路向导都是当地部落的土著人。
土著人十分机敏和风趣,他们有一个十分奇怪的习惯,每走一段路就要唤一声自己的名字。
土著人说这是为防止自己的灵魂跟不上自己的躯体,他们得唤回自己。
有位哲学家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只有不断唤醒自己,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攀上高峰。
请根据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二、审题点拨1、审材料问题一:这两段文字的关键词是什么?(①唤回自己②唤醒自己)问题二:“唤回自己”、“唤醒自己”的理由是什么?(①“防止自己的灵魂跟不上自己的躯体”,防止灵魂出窍、灵肉分离。
但灵肉分离为什么让人担心呢?因为灵魂才是自我,失了灵魂就是失了自我。
②“只有不断唤醒自己,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攀上高峰。
”只有唤醒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才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去实现自我,铸造自我,创造人生的辉煌,攀上人生的顶峰。
)问题三:为什么“每走一段路就要唤一声自己的名字”?为什么要“不断”唤醒自己?(这里暗示灵魂极易迷失,极易丢失,极易昏睡,极易麻醉,极易沉溺。
)2、立意角度“唤醒”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词义是:①叫醒;②使醒悟。
在这道题目中我们可以抓住这个词义去立意。
注意要阐释清楚“什么人(或什么事)”唤醒自己,使自己醒悟。
人在生活中总是容易丢了魂魄,忘了自己,从而导致失败的人生。
我们可能在生活的压力、诱惑之下,逐渐渐忘记生活目的,忘记生命的意义,忘记志向与梦想,忘记自己曾经是纯洁的赤子,我们可能被生活的激流磨去棱角,磨掉个性。
所以唤醒的可以是“责任”、“良知”、“梦想”、“个性”等等。
“土著人说这是为防止自己的灵魂跟不上自己的躯体,他们得唤回自己。
”由此句出发,也可以“慢慢走”切入,从原本快节奏、浮躁的生活中唤醒自己的灵魂,崇尚“慢”节奏生活等。
三、问题反馈1、两个材料中都有“唤回自己”和“唤醒自己”的字眼,所以应该是自我唤醒。
如果写他人他物唤醒他人、自己唤醒他人、他人他物唤醒自己,都是一定程度上立意偏差。
如果写通过他人他物自己唤醒自己,应该着重突出在自己在被“唤醒”时,自己内心活动,以及唤醒之后的改变,而不是过多叙述他人他物如何如何。
2、有的同学作文中虽然有提到“唤醒”二字,但是实际上只是在文末写了一句“我唤醒了我自己。
”作文的大部分篇幅都是在写以前自己是多么不懂事,多么不上进,自己意识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但是自己列举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自己的变化没有在作文中体现出来,文章显得头重脚轻,重点不突出。
这说明自己并没有被唤醒,作文只是表面点题而已。
3、开篇拖泥带水,或者扩写了所给的材料、或者写了一段长长的铺垫,导致了阅卷老师迟迟看不到“唤醒”的过程及结果,甚至造成了文章篇幅过长造成扣分。
记叙文一定要直接切入对于事件场景的描绘,不要长篇大论地讲和主题无关的废话。
4、考试习惯要从现在培养,使用是蓝色用笔、修正带、卷面涂改、错别字等情况必须杜绝,以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四、例文赏析1.路一直都在高一(1)班杨安祉鲁迅先生说,人生最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那时处于中考前。
“中考”这个词的意义被周遭的人啰啰嗦嗦了很多,渐渐地,我也愈来愈怕这件事,甚至有时紧张到排斥它。
一看到这两个字就立马看着前方发呆,心底深处我明白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后来一模、二模陆续考了下来,现实就像狠狠扇了我一记耳光,突然我觉得我不适合学习,什么都做不好,未来一片茫然。
每晚放学我都喜欢慢慢地走回家,鞋子总会拖着地面,充斥着安静的小马路上,这种声音让我莫名的心安。
那天放学有点晚,迎面却遇到出来散步的爸爸。
他驼着背,手插在裤子后面的口袋里,脸上一副事不关己的淡然样,身上带着的手机放着邓丽君的歌,与他冲天的浓眉唱着反调。
他注意到了我,说:“哟,回来啦。
”他很少叫我的名字,最多的是叫“喂”、“嘿”之类,我们的关系可见一斑。
看不惯他的原因很多,像是没有什么上进心,和我感觉很疏远抑或是我处于叛逆期等等。
他走过来兴许见我脸色不好,我问我怎么了,我觉得无话可说,但又觉得有很多话想说,终于还是选择了沉默。
“是因为中考吧?”他一副了然于胸的样子,“你不用感到烦恼,我也经历过,小事而已。
”我不禁冷笑,心想,我又不是你,我哪有你那么洒脱。
“这么说吧,我今天失业了。
怎么样?我们扯平了吧?”我不可思议地望着爸爸一副事不关己的脸,觉得他的乐观真是太莫名其妙了。
“你失业了?!那你怎么还这么悠闲?!”这两个沉重的话题被他搅和在一起竟成了孩子之间的比赛一样,我们平手了,多皆大欢喜。
他笑了:“我不是不担心,但你要知道”,他踩了踩地面,“路,一直都在,那还怕什么呢?好了,回家吧。
”他携着邓丽君的歌声走过,留我怔怔地往前走。
突然间我如同醍醐灌顶,爸爸的“不求上进”“事不关己”似乎被他活成了一种智慧,他坚信着自己脚下的这条路会与他同在。
海子说,“当我痛苦地站在你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获,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
”是啊,付出了,就好了。
因为路一直都在,时间一直在转,太阳依旧东升西落。
这些亘古不变的都在陪着我坚持下去,那些挫折崎岖也必然绊着我前行的步伐,人生便是如此。
后来进考场的那一刻与其说是兴奋,不如说是心安,一种脚踏实地的心安。
点评:这篇作文写的是父亲的“不求上进”和“事不关己”的智慧唤醒了我这个正在被中考压力压的喘不过气来的学生心中的茫然,让我明白“路一直都在”,只要付出便可心安。
同学们都写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唤醒了在学习上遭遇挫折的我,而本文则是以看似不求上进的父亲给我醍醐灌顶般的启示,素材新颖。
此外,文中的引用非常恰当,例如海子的诗句等。
2.等花开高一(6)班段婷玉叶被风吹着,轻轻在风中摇曳,碧绿色的叶片上像涂了一层蜡。
使它看上去更加青翠欲滴。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它没有开花,我想再等等吧。
走出阳台,回到了房间。
转身沉没在与作业的战斗中。
看着这堆积似小山的作业。
只能为了让家长担心,不让老师“关注我”而努力解决它们,真的挺累的。
我长叹一声,揉了揉酸涩的眼睛,把作业都装进书包里去,享受不到七个小时的睡眠了。
就这样过着日子,转眼间冬天已经到来,偶然看见那栀子花,枝上已经光秃秃的了,残败的叶子躺在泥土里,等待着微生物的腐蚀。
冷风吹来,一股股灌进了领口,我赶紧回到了房间。
看着手里令我不满的试卷,想想真是可怜,我不就像那栀子花,经过了一年也没有开花。
当初如何明艳,现在也只是在寒风中受冻罢了。
叶子都已早掉光了,想必也是快死了吧。
尽管每天都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成绩也还是不如人意。
但又能怎样呢,我又是烦躁地抓了抓头发,把试卷狠狠地往地上一摔,它却只是轻轻地落到了地上,好像嘲笑那根本奈何不了这样的现状。
认命般地把卷子捡了起来,又是一声长叹。
在这样忙忙碌碌的日子里,我也来不及顾及那栀子花,只知道母亲还是坚持给它浇水、施肥,尽管它从未开花。
这一次,连续几次拿着坏成绩的我回到家里,心情很不好,说话也没轻没重的。
与母亲发生了争吵,“你真的有用心学习吗?学习不是为了我,也不是为了老师,而是为了你自己!每天看着你这样起早贪黑地去上学,却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没打心眼里想去学习。
”内心的委屈越来越深,泪水也终于落了下来。
我呆呆地站在原地,任由泪水模糊了视线。
恍惚间,忽然闻到一缕清香,转头朝香源看去,只看见几朵牙白色的栀子花,在夕阳的照耀下,温和又安静地矗立在枝头。
栀子花开了……像是明白了什么,我情不自禁地问自己,我真的用心了吗?当我在忙忙碌碌中,栀子花却好似慢慢享受心灵与肉体的契合,才能绽放出最美的花朵,散发出清雅的香。
我低下头,嗅着栀子花的香气,我想我也要慢一些,去真正用心,等花开……点评:文章采用双线结构,栀子花虽不开花,母亲依然浇水、施肥,最终花朵矗立于枝头;自己在忙忙碌碌之中,忙得没有空去思考自己是否真的用心在学习。
和母亲的争吵,恰恰是唤醒我自己的契机,我终于明白,要再慢一些,真正地用心,等一等自己的灵魂,才能真正地等到花的开放。
3.那条河高一(1)班徐菀青幼时我曾在高原观黄河。
巨浪冲刷尘土,惊涛击打岩壁。
这波澜壮阔的景象在我这个只闻小桥流水声的人心中烙下深深的刻印。
时间如白驹过隙,我也成了高中生。
但由于一个暑假的懈怠和本身就对数字的不敏感导致我的理科成绩一直都不怎么好。
每次提笔想多做几道练习时就无精打采,跳过的不会做的题比会做的还多。
我渐渐害怕自己会陷入这个恶性循环却又有心无力。
一日休息在家,碰巧爷爷要整理书房,我便过去帮忙。
书房中堆着许多纸板箱,其中有一个箱子最大,那是放画的箱子。
爷爷爱画,虽然收集不到名家名作,却也是他细细挑选过的。
我凑过去看,在最上面的是一幅眼熟的风景画——黄河。
画上是夕阳中的黄河,橙黄的天,土黄的河,棕黄的岩,精裱的金色边框似与这画都融在了一起。
这壮观的气吞山河之势勾出了我的回忆。
幼时的黄河之晶又重现在了脑海中,那淘尽几千年历史的中华母亲河是令所有人都敬佩的。
“要是我也能像黄河一样就好了。
”我不觉赞叹出声。
爷爷在一旁呵呵一笑:“你想想,黄河是从哪来的?”黄河是从哪来的?——那必定是最宏伟的高山吧,聚集了几千几万年大自然所赐予的甘霖,在到达顶峰时从高处泻下,一发不可收拾。
那时的黄河是小河流,它一路从西北披荆斩棘,冲向中原。
路上也许会有很多分岔口,一是毫无阻碍的道路,却只能按照规定的小道,一路流向干涸。
另一路确实阻碍重重,让人望而却步。
但冲破之后,能够去往更广阔的天地。
那条小河流选择了后者,它一路高歌猛进,气势如虹,卷起黄沙,带起溪流,浩浩荡荡地汇入大海。
它是黄河。
我猛然间醒悟了,那在分岔路口的河流就是我。
若我贪图安逸,也只会流到干涸;若我冲破阻碍,也许就能成为黄河。
心中的河流已经汹涌澎湃,等待着经历一次又一次的风暴的洗礼,让我冲破险阻,汇入大海。
心怀黄河,心存大志。
点评:一幅有关黄河的画,唤醒了在岔路口徘徊的我。
形成黄河的小河流,或者选择毫无阻碍的道路,流向干涸,或者冲破阻碍,去往更广阔的天地。
这与我们在学习上选择是多么相似,黄河的选择给了我深刻的启示,让我不再徘徊在路口,选定了自己要走的道路。
4.唤醒心中的宁静高一(2)班孔怡考场失利,我万分焦躁。
于是,便来到苏城区小巷,试图唤醒心中的那一片宁静。
白墙黑瓦,院落内的一口枯井,墙角一束静放的蔷薇花,潺潺的流水,都在散发着一股沁人的芬芳,似乎在欢迎我的到来。
平静的河面上,一只船儿经过,轻轻地泛起一层又一层涟漪,划船的苏州阿姨用又甜又糯的吴侬软语唱起了“苏州好风光”。
我的心不知不觉中感到一种安定,似乎心底某个角落的情感正在被唤醒。
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路踩在脚下,我似乎进入了时光隧道,穿越到了遥远的过去:勤劳朴实的妇女在清澈的河边浣洗,活泼可爱的顽童端坐板凳上摇头晃脑,质朴的商贩叫卖甜美可口的桂花糕和冰糖葫芦……映入脑海的情景,让我深刻感受到小巷的悠悠历史,让我领略到简单生活的安宁与闲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