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PPT资料34页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PPT资料34页
性增强,可形成不溶解的盐。吡咯可与苦味酸 形成盐;还可还原成二氢和四氢吡咯。
吡咯可用1,4 -二羰基化合物与氨反应制取,工业上 吡咯由丁炔二醇与氨通过催化作用制备。吡咯与苯 并联的化合物称为吲哚,是一个重要的化合物。有 些吡咯的衍生物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例如,叶绿 素、血红素都是由4个吡咯环形成的卟啉环系的衍生 物。四氢吡咯是一个重要的试剂,它与酮反应失水 形成烯胺,即氨基旁有一个碳 -碳双键。例如环己酮 与四氢吡咯形成的烯胺在有机合成中有多种用途。 一般而言,用吡咯为原料进行实验之前,要重新蒸 馏后再使用,因为吡咯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易聚合 生成聚吡咯(黑色固体)。 3. 酸碱性
可得到吡啶N-氧化物。
•
吡啶N-氧化物可以还原脱去氧。在吡啶N-氧化物中,
氧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可与芳香大π键发生供电子的p-
π共轭作用,使环上电子云密度升高,其中α位和γ位增加
显著,使吡啶环亲电取代反应容易发生。又由于生成吡
啶N-氧化物后,氮原子上带有正电荷,吸电子的诱导效
应增加,使α位的电子云密度有所降低,因此,亲电取代
酸中,尿嘧啶只能出现在核糖核酸中,而胞嘧啶两者 均可。在碱基互补配对时,胸腺嘧啶或尿嘧啶(RNA 中)与腺嘌呤(DNA中)以2个氢键结合,胞嘧啶与鸟 嘌呤以3个氢键结合。
三、五元杂环化合物
1、吡咯
含有一个氮杂原子的五元杂 环化合物。分 子式C4H5N。 吡咯及其甲基取代的同系物
存在于骨焦油内。无色液体。 沸点130~131℃,相对密度 0.9691(20/4℃)。微溶于水, 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 剂。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2、命名 杂环化合物常以俗名命名,较少用系统命名。系统命名 是指以相应的碳环为母体而命名。例如,含两个不饱和 键的环戊二烯称为茂,与之相应的一种杂环化合物,例 如吡咯,可以看成是由NH取代了茂中的CH2而成 ,称为 氮(杂)茂。依此类推,吡啶称为氮(杂)苯,喹啉称 为氮(杂)萘等,但一般仍习惯于用俗名命名。(详见 课本P445~P449)
2、化学性质
(1)碱性及芳香性
吡啶环上的碳原子和氮原子均以sp2杂化轨道相互 重叠形成σ键,构成一个平面六元环。每个原子上有 一个p轨道垂直于环平面,每个p轨道中有一个电子, 这些p轨道侧面重叠形成一个封闭的大π键,π电子 数目为6,符合4n+2规则,与苯环类似。因此,吡啶 具有一定的芳香性。氮原子上还有一个sp2杂化轨道 没有参与成键,被一对孤对电子所占据,使吡啶具 有碱性。P453
嘧啶(C4H4N2,1,3-二氮杂 苯)是一种杂环化合物。嘧 啶由2个氮原子取代苯分子间 位上的2个碳形成,是一种二 嗪。和吡啶一样,嘧啶保留 了芳香性。
三种衍生物
形成DNA和RNA的五种碱基中,有三种是嘧啶的衍 生物:胞嘧啶(Cytosine),胸腺嘧啶(Thymine), 尿嘧啶(Uracil)其中胸腺嘧啶只能出现在脱氧核糖核
由于吸电性氮原子的存在,中间体正离子都不如苯 取代的相应中间体稳定,所以,吡啶的亲电取代反应 比苯难。比较亲电试剂进攻的位置可以看出,当进攻2 (α)位和4(γ)位时,形成的中间体有一个共振极限 式是正电荷在电负性较大的氮原子上,这种极限式极 不稳定,而3(β)位取代的中间体没有这个极不稳定 的极限式存在,其中间体要比进攻2位和4位的中间体 稳定。所以,3位的取代产物容易生成。P 454
(3)亲核取代反应
由于吡啶环上氮原子的吸电子作用,环上碳原子 的电子云密度降低,尤其在2位和4位上的电子云密度 更低,因而环上的亲核取代反应容易发生,取代反应 主要发生在2位和4位上。
吡啶与氨基钠反应生成2-氨基吡啶的反应称为齐 齐巴宾(Chichibabin)反应,如果2位已经被占据,则 反应发生4位,得到4-氨基吡啶,但产率低。如果在吡 啶环的α位或γ位存在着较好的离去基团(如卤素、硝 基)时,则很容易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如吡啶可以与 氨(或胺)、烷氧化物、水等较弱的亲核试剂发生亲 核取代反应。 P 455
反应主要发生在4(γ)上。同时,吡啶N-氧化物也容易
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与氧化反应相反,吡啶环比苯环容易发生加氢还 原反应,用催化加氢和化学试剂都可以还原。
吡啶的还原产物为六氢吡啶(哌啶),具有仲胺 的性质,碱性比吡啶强(pKa11.2),沸点106℃。很 多天然产物具有此环系,是常用的有机碱。 P 456
1.氧化还原性 吡咯在微量氧的作用下就可变黑;松片反
应给出红色;在盐酸作用下聚合成为吡咯红; 对氧化剂一般不稳定。
2.取代反应 吡咯可以发生取代反应,主要在2位或5位
上取代 。在15℃时,吡咯在乙酸酐中用硝酸硝 化,得到2-硝基吡咯,产量不高,一部分变为 树脂状物质。吡咯形式上是一个二级胺,但在
稀酸中溶解得很慢;环上的氢被烷基取代后碱
(4)氧化还原反应
• 由于吡啶环上的电子云密度低,一般不易被氧化,尤其 在酸性条件下,吡啶成盐后氮原子上带有正电荷,吸电 子的诱导效应加强,使环上电子云密度更低,更增加了 对氧化剂的稳定性。当吡啶环带有侧链时,则发生侧链 的氧化反应。
•
吡啶在特殊氧化条件下可发生类似叔胺的氧化反应,
生成N-氧化物。例如吡啶与过氧酸或过氧化氢作用时,
3、吡啶及其衍生物
吡啶的各种衍生物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 并且大都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在生物体的生长发 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另外,吡啶的许多衍生物是重要的药物,有些 是维生素或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吡啶的衍生物异烟 肼是一种抗结核病药,2-甲基-5-乙烯基吡啶是合成 橡胶的原料。 P 458
2、嘧啶
二、六元杂环化合物
1、吡啶
吡啶,有机化合物,是含有一个氮 杂原子的六元杂环化合物。可以看 做苯分子中的一个(CH)被N取代 的化合物,故又称氮苯,无色或微 黄色液体,有恶臭。吡啶及其同系 物存在于骨焦油、煤焦油、煤气、 页岩油、石油中。吡啶在工业上可 用作变性剂、助染剂,以及合成一 系列产品(包括药品、消毒剂、染 料等)的原料。
(2)亲电取代反应
吡啶是“缺π”杂环,环上电子云密度比苯低,因此 其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性也比苯低,与硝基苯相当。由 于环上氮原子的钝化作用,使亲电取代反应的条件比 较苛刻,且产率较低,取代基主要进入3(β)位。
与苯相比,吡啶环亲电取代反应变难,而且取代基 主要进入3(β)位,可以通过中间体的相对稳定性来 说明这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