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把”字句和“被”字句作为一种汉语里常用的,并且特有的一种表处置意义的语法现象,是处于初级阶段的留学生学习的难点,有些学生因为不明白“被”字句和“把”字句的运用规律,常常将二者混淆,在该用“被”的时候用“把”,该用“把”的时候用“被”,造成自己的表达没有符合本意,导致交际上的失误。
本教学设计力求设计一节生动的有关“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语法课,在课上老师配合图文实例进行详细的讲解,并且带领学生进行大量的操练,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在几种句式间快速的相互转化,争取在有效的时间里让学生彻底了解掌握本知识点,从而更熟练的运用于交际。
课型:语法课
教学对象:初级水平留学生混合班
教学内容:“把”字句和“被”字句所表示基本语法意义的学习,“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相互转换。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所表示的意义,并且掌握其语法规律。
2.学生可以准确的将陈述句转换为“被”字句,“把”字句。
3.学生流利的实现“把”字句和“被”字句间的相互转换。
教学重点:
1.“把”字句和“被”字句所表示的语法意义
2.“把”字句和“被”字句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难点:
1.“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讲解。
2“把”字句和“被”字句.和陈述句的相互转化,以及它们二者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方法:图示法,演示法,操练法
教学步骤:
1.导言:在汉语里,我们常说“我把自行车弄坏了”却不说“自行车把我弄坏了”,常说“自行车被我弄坏了”却不说“我被自行车弄坏了”,这是为什么呢?用“把”字和用“被”到底有什么区别?在用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彻底的将这些问题解决。
2.⑴在学习“把”字句中的“把”的用法前,我们先来复习“把”字的另一种词性,教师给出例子,引导学生回答。
一把.刀子(量词)
老师给出新内容
他把.杯子碎了(介词)
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把”字作介词的用法
⑵“把”字作为一个常用介词,意义和功能都比较复杂,下面我们做简单介绍:
A.意义上
①表示对“把”后的动作所支配对象,即名词,代词怎么处置以及处置的结果,基本句型是:
主语﹢把﹢名词/代词﹢谓语动词﹢其他
动作者受动者多为及物动词
我把他打了。
他把衣服都洗了。
引导学生就这一知识点造句,ppt给出图片,让学生看着图片进行表达。
②“把”字句主要表示:通过动作或影响,使涉及的人或事物产生某种结果,发生某种改变或出现某种状态。
例如:他把试卷揉成一团。
(通过揉这个动作,使得试卷成了一团)今天把我热得满头大汗。
(通过热这个情况,使得满头大汗)老师给出对象,给出情景,让学生进行练习。
例如:老师拿起一根粉笔,故意折断,然后引导学生“老师想通过折这个动作,使得粉笔断”,接着提问学生,让学生看着①里所讲的“把”字句的基本结构,回答出“老师把粉笔折断了”。
之后给出大量实际练习,例句带有“把”字的要让学生回答施动受动分别是什么,例句没有“把”字的给出施动受动和动作,要求学生造成“把”字句。
B.用法上:
①“把”后面的动词不能是简单的孤零零的单个动词,一定要链接其他成分。
a.动词+了/着
公交车上人多,小心把钱包丢了。
b.动词重叠
你快把脚洗洗,好臭。
c.动词后带补语
天这么冷,快把衣服穿上。
d.动词后带介词短语
他把钱放在桌子上了。
②否定词“不、没”和能愿动词要放在“把”字前面,即:
否定词/能愿动词(+时间副词)+(“把”+宾语)+谓语动词+其他
让学生比较选择正确的句子,分析错句的原因
a.我还没把作业做完。
我把功课还没做完。
b.你能把她请来么?
你把她能请来么?
③“把“字句的谓语动词应当是可以带宾语,补语表示具体动作的动词,不能使某人,某事物产生某种结果或状态的动词不能用于“把”字句。
(这一部分属于易混淆,难理解部分,对于初级水平学生,可以根据教学时间情况采取略讲或不讲,待学生水平更高阶段在进行讲解,这里只做了解,这部分属于教学中扩展内容)
a.心理活动,表意愿动词
希望同意相信反对认为怀疑害怕生气
b.认知感觉类动词
明白知道听见闻见看出感觉
c.表示存在的动词
有在是像当等于
*我已经把老师当了。
我已经当老师了。
(3)“把”字句的练习
A.老师给出一部分,学生补出另外的部分
①屋子里太暗了,XX(可以是班里学生的名字)请你__________
②他把车停_________
③这个蒙面人把孩子吓________
④教室是公共场所,离开时请_________(垃圾怎样)
B.把下面的句子内容用“把”子句表达
①我的书在你旁边,请你拿给我。
②冬天到了,穿上棉衣,不要感冒了。
③一有了他的消息,你先告诉我。
④考试得了第一名,他高兴坏了。
⑤李磊上课老是迟到,老师批评了他。
3.针对学生上一个回答的“把”字句子引出即将学习的“被”字句:上个句子我们说“李磊上课老是迟到,老师把他批评了”,如果我们换成“李磊上课老是迟到,他被老师批评了”,这样的表达和原来的意思一样么?对,一样,那么“被”字句有什么特点?它和“把“字句有什么关系?让我们来一一认识。
“被”字句和“把”字句一样,谓语动词都是具有处置意义的动词。
“被”字前的主语是动作的接受者,“被”字后是动作的主动者。
使用“被”字的句子一般是陈述已经实现的事实。
它的基本结构是:
主语+ (“被”+宾语)+ 谓语动词+ 其他
受动者主动者多为及物动词多为补语
窗户被小明打碎了。
小明被老师批评了。
给出图片,情境,引导学生造句。
3.在学习“被”字句时,我们用它与“把”字句的对比方法进行教学,进而总结出它的用法。
(1)主语(受动者)+“被”+宾语(动作者)+谓语动词+其他
?
主语(动作者)+“把”+宾语(受动者)+谓语动词+其他
结构上明显的区别找学生回答,让学生造句,并引导学生说出每一部分在句中分别做什么成分。
接着给出例子:
你的快递被王芳取走了。
*一个快递被王芳取走了。
让学生判断哪个句子正确,从而得出“被”字句另一个用法:它的受动者是确指的,接着让学生按照给出格式套用,把例句换成“把”字句,看看此规则对“把”字句适不适用。
(2)能进入“被”字句的动词比“把”字句的范围大一些,如:看见,听见,知道,认为等。
咱们俩昨天说的话被老师听见了。
*老师把咱们俩昨天说的话听见了。
(让学生回答为什么错)
(3)表示人身体部位的动作时一般不用“被”字句,如举手,抬头,踢腿等。
*头被他抬起来了。
*身子被他伸了伸。
让学生思考,这样表身体部位的动作适用于“把”字句么?如果适用,请学生造句。
(4)他被大雨淋湿了。
*他被大雨淋。
玻璃杯被哐的一声打碎了。
*玻璃杯被哐的一声打。
和学生一起分析这里的动词有什么特点,然后得出结论,“被”字句和“把”字句一样,通常后面不能是单个动词,要有补语等形式。
突然被领导说一通,他心里特别委屈。
这样的句子有较重的书面语色彩,往往句中有表示情态的状语,表示不如意,不愉快的事情。
(5)让学生思考,参照“把”字的用法,“是/没”这样的否定词和“被”字结合要放在哪里?给出例句,学生判断并且总结。
中国人没被地震打倒。
*中国人被地震打不倒。
*中国人被地震没打倒。
4.练习:在所有的知识点讲授完毕之后,我们开始进行大量的实际操练,结合游戏,让学生反复灵活的来回转换,从而更好地巩固新知。
(1)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每组八个人,老师给出八个句子,要求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将它们转换为“被”字句,本次游戏里用时最短且准确率最高的组将作为下个游戏的裁判,制定惩罚规则。
例句如下:
a.邻居家孩子的哭声把他从梦中惊醒。
b.玛丽拒绝了迈克的求婚。
c.陌生人拿走了他的伞。
e.医生把他的病治好了。
f.你真的把钥匙丢了吗?
g.我从书店买了一本书。
h.地上很多水,他走过去的时候摔倒了。
i.小偷偷了李丽家里的珠宝。
(2)用时较长的另外两组进行第二次游戏,获胜的组作为裁判,对本次游戏输的组提一个惩罚意见,可以是一个小表演,可以是一个小要求,教师注意引导,要求切不可太过分或太占课时。
本次游戏的两组将分别得到一个信封,信封里有四句话,这些话有些是对的,有些是错的,要求学生讨论判断正误,错的要将其改过来,每组三分钟的准备时间,准备过后每组派四个代表将本组内容读出来,以用时最短准确率最高发音最好的为胜。
例子如下:
A 组
我们已经把那的情况知道了。
老师把所有的同学很关心。
小树被大风没刮倒。
他不好好工作,被老板开除了。
B组
突然被盗,他心里很恐慌。
李明把一台电脑修好了。
他把那件事知道了。
苦难把他们吓不倒。
5:作业
1.要求学生回去复习总结“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不同点相
同点
2.每人各造五个“把“字句五个”被“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