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确定位置的教学案例)

(确定位置的教学案例)

李桂玲2004年11月确定位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40——41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确定物体的位置。

会用“第几组第几个”、“第几排第几个”、“第几层第几号”、“第几层第几本”等不同的词语描述位置。

或根据物体的位置来确定物体。

2、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观察物体要有序,表达要有条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现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会用不同的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或根据物体的位置来确定物体。

设计思路:新教材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数学。

为了更好的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二年级儿童的特点,以活动为主线,结合学生已有的现实经验,对本课作了如下设计:1、学生的实际生活空间切入教学,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突破学习难点,发展学生的个性。

确定位置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生感到亲切,学起来觉得轻松有趣,每一个孩子都能正确描述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

为了让学生获得空间知觉,建立正确的表象,教学时,我先以班级学生位置作为学习的素材,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于本节课的学习。

爱动手是孩子的天性,在掌握本节知识点后,我安排了在教室里找座位的游戏,学生的合作意识、动手精神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另外,寻找电影院中的座位这一活动唤起了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亲切。

1、捕捉儿童的心理,关注孩子的心灵,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由于孩子的个性中有“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他们迫切需要得到承认和赏识,希望充分地展示自己。

据此,在学生描述小动物的位置后,我请学生猜一猜“老师最喜欢哪一只小动物?”老师喜欢的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每一个回答都会得到积极的肯定。

2、体现学习方式的变革。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式。

整节课都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自己探究,合作学习,孩子是多么的快乐。

他们在活动中有了发现,在讨论中明白了道理,在合作中享受了成功。

一、游戏激趣,引入新课——确定教室里的位置1、第几组第几个师:老师知道二(2)班的小朋友特别遵守纪律,让老师看看谁第一个坐好了?师:第组第个小朋友!第组第个,问:你坐在什么位置?再请一个,第组第个!师:老师没有叫他的名字,他为什么站起来了?2、揭题:看来,只要把小朋友所坐的位置说出来就可以了。

那么,怎样确定小朋友在教室里的位置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出示课题:确定位置)3、师:谁来说说,你在教室里的位置?师:小朋友们已经会用第几组第几个这样的词语来描述自己的位置了,(同时出示:第几组第几个)你还会用这样的词语来描述班长的位置吗?4、除了用第几组第几个来确定班长的位置,还可以怎么说?引导:从前往后数,这是第一排,往后依次是……,从左往右数,这是第一个,往右依次是……师:现在你能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法说说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吗?你已经会说自己的位置了,你会说其他同学的位置吗?谁来说?师:坐在第排第个,还可以说“在第排第个的是”。

谁会用老师的这种方法来说?二、在情境中体验,在尝试中练习——队列中的位置1、师:小朋友真聪明,很快就学会了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法来确定位置了。

下面老师带你们到动物王国去玩一玩,高兴吗?(电脑显示做操图)2、师:小朋友看,它们和你一样,每天早晨也要做早操呢!咦,小猴子在那里呀?(如果学生从后往前数,说成第5排第1个,师则说:在确定位置时,第几排一般从前往后数,第几个则是从左往右数。

你看小猴子在第几排第几个?)(小猴子,我在第一排第1个。

)师:小熊在哪里呢?(小熊,我在第排第个。

)师:你是怎样确定小熊的位置的?3、(小兔子,小朋友,你知道我在第几排第几个吗?)师:小兔子在第几排第几个?4、师:李老师非常喜欢其中的一只小动物,它在第3排第4个,是谁呀?(学生回答)师:你最喜欢的小动物在哪里?说出来让大家猜猜?师:我知道小朋友都想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这样,4人小组互相说说。

5、师:刚才我们用了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描述小动物的位置的?(出示:第几排第几个)三、多层练习,学会应用1、楼层中的位置师:小动物们做完了早操,回到动物之家休息了。

(出示动物楼)你看,他们的动物楼真漂亮啊!师:一起来数数,有几层?每一层有几号房?师:你知道小猴子在第几层第几号呀?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出:第几层是从哪里数起的?第几号呢?师:今天,动物之家里可热闹了,他们家来了一群新朋友。

你看(屏幕显示)师:狮子楼长把小熊安排在第三层第1号,小朋友,你能送小熊回家吗?(学生拖动鼠标到第三层第1号。

)师:小老鼠想住在第四层第1号,谁来告诉它应该怎么走?(学生拖动鼠标到第四层第1号。

)师:动物楼里还住着很多其它的小动物,你想认识它们吗?一人说出第几层第几号,其他人猜猜他说的是谁?然后交换着说。

2、书柜中的位置。

师:小动物的新家附近有一个图书馆,小动物们该读书去了。

你看,这就是它们的书柜。

(屏幕显示:书柜)师:《新华词典》放在第几层第几本?这第几层是从哪里数起的?第几本呢?师:你知道《成语词典》在第几层第几本吗?师:小猴子很想读读第2层第6本的那本书,谁来帮他找一找?(学生点击第2层第6本的书,屏幕显示,对,就是这本《十万个为什么》,它能让我增长知识1谢谢你,小朋友!)师:真是只爱学习的小猴子!师:小朋友,在这个书柜上找一找,你最喜欢的书在哪里?说给大家听听!师:刚才我们用了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描述书的位置的?(出示:第几层第几本)四、回到生活,寻找电影院中的位置。

1、师:告别了小动物们,让我们一起到电影院去看看。

(屏幕显示:电影院座位图。

)师:小朋友,你们都看过电影吗?电影院里的座位是怎样排列的?有什么规律?仔细观察。

讲述:从前往后依次是第一排,第二排……一直到最后。

而第几座就比较特殊了,把所有双号排在一起,你看,从中间往左依次是2、4、6、8……,再到单号门看看,所有的单号也排在一起,从中间往后依次是1、3、5、7……2、师:星期天,小明和小红去看电影。

他们拿着电影票来了!(屏幕显示:小明和小红分别拿着:5排8座、10排15座走来。

)师:谁来读读小明的座位号?小红在第几排第几座?怎样帮助他们很快找到座位呢?四人小组商量一下。

学生讨论。

汇报。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帮谁找到座位了,怎么找的?3、刚才我们用了什么词语来描述电影院的座位的?(出示:第几排第几座)4、师: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小明和小红很快找到了自己在电影院中的位置,他们高高兴兴地看起了电影。

五、拓展中延伸,实践中深化。

1、师:让我们也来轻松一下,一起做个小游戏,想不想玩?师:老师给每个小小组都准备了这样一张卡片,请在卡片上填写自己在教室里所在的位置。

(交上来)2、讲活动要求:活动之前,请听清楚活动要求:第一点,这个游戏遵守课堂纪律,尽量做到快、静;第二点,你第二次所拿到的卡片上所指示的位置是老师给你的新的座位号,写在前面的数字是你的排号,写在后面的是第几个。

老师想请你根据座位号找到自己的新座位并坐下来,有信心吗?师:现在,请小朋友看者卡片上的座位号,观察一下你的新座位大概在什么地方?找到了吗?师:那就请你轻轻地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来。

要求:不能抢,不能挤!看哪个小朋友的动作又快又好!开始!3、学生找座位。

4、师:都坐好了吗?拿出你的座位卡检查一下,你坐对了没有?师:谁知道在第几排第几个?坐在第排第个的是谁?找你最好的朋友,看看他坐在哪里?师:看来你今天学得非常不错!看一看你的旁边,你又有新的学习伙伴了,喜不喜欢?希望小朋友换了新的学习伙伴,能更加团结合作!1、师:小朋友,你喜欢上数学课吗?为什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怎样确定位置?你学会了用几种不同的语言来描述位置?六、运用所学知识组织下课。

师:最后,我们还有一个小小的游戏。

请排号是单数的小朋友起立,请排号是双数的小朋友也起立,。

师:举起你们的右手,边走边和听课老师挥挥手,说:谢谢老师!老师再见!设计思路:我所执教的《确定位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情境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的有关知识,以体现新的课程观念。

为了更好的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二年级儿童的特点,以活动为主线,结合学生已有的现实经验,努力实现以下几点: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数学。

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空间切入教学,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突破学习难点,发展学生的个性。

确定位置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生感到亲切,学起来觉得轻松有趣,几乎每一个孩子都能正确描述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

为了让学生获得空间知觉,建立正确的表象,教学时,我先以班级学生位置作为学习的素材,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于本节课的学习。

另外,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引导孩子用不同的语言来描述同一个位置,比如用“第几组第几个”来描述自己的位置、班长的位置,用“第几排第几个”来描述班长的位置、自己的位置和同学的位置,在用“坐在第几排第几个”和“坐在地几排第几个的是”,我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更加的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另外,寻找电影院中的座位这一活动唤起了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亲切。

2、关注儿童的心理,关注孩子的心灵,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由于孩子的个性中有“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他们迫切需要得到承认和赏识,希望充分地展示自己。

据此,在学生描述小动物的位置后,我请学生猜一猜“老师最喜欢哪一只小动物?”老师喜欢的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每一个回答都会得到积极的肯定。

3、努力体现学习方式的变革。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式。

整节课都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自己探究,合作学习,孩子是多么的快乐。

他们在活动中有了发现,在讨论中明白了道理,在合作中享受了成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