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用数对确定位置》公开课优秀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用数对确定位置》公开课优秀教案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乐静。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能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2.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正整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4.发展学生的观察、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数学交流的简洁性。

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意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把握在生活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数学方法,理解起始列、行的含义。

教学准备:练习纸一张,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步了解确定位置的信息需要
教师:孩子们,我们是哪个班?
学生:501班。

教师:这个“501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教师:如果说是五年级呢?单说一班呢?(都不能准确地表示我们这一班。

)看来用两个信息介绍了我们的班级,别人一听就明白了。

(设计意图:生活中像这样根据两个信息确定一个对象是很常见的,在课堂上提炼这样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老师的反问,明确了一个信息不能准确地描述所指的具体对象。

)(二)尝试探索,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1.用自己的方法确定位置。

教师:现在谁能来介绍一下你在班级里所处的位置?(学生回答。

)这些同学分别介绍了自己的位置,在介绍时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都是用两个信息来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铺垫,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位置时,学生很自然地就会用两个信息来呈现。

开放式地反馈,便于了解学生的起点,又能为课堂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


教师:为了研究方便,现在用方框表示每个同学的位置。

请大家写一写张亮同学所在的位置,看谁写
得既简单又明了(课件出现班级座位图)。

2.展示学生的写法(黑板上展示)。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第几组、第几个;第几排、第几个;第几行、第几列;也有可能用两个数据来表示……而在表示第几组、第几个时,又有不同的表达方法。

如:第二组第三个;第五组第三个;(2—3);(2,3);等等。

3.交流、统一描述位置的方法(下列步骤可根据学生的回答调整)。

教师:同样的张亮同学,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表达方法?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确定位置的必要条件。

学生发现:这些写法都用两个数据来表示。

教师:知道两个数据就可以在教室平面内确定位置。

(板书:确定位置)
(2)理解列和行的意义。

教师(指着学生所写的组、排、列、行等词):这些词都在指明看的方式,竖着来看或横着来看。

(板书:竖排横排)
教师:一般,我们把竖排称为列,横排称为行。

(板书:列行)
(3)统一定位。

教师(指着学生所写的数):由于同学们看的方法和角度不同,所以在确定位置时,产生了不同的说法,看来得统一定位。

通常先确定列数,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屏幕显示列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屏幕显示行数)。

这样每一个座位与位置一一对应,简洁明了(如右图)。

巩固:教师指座位,学生口答。

列与行是确定平面位置的两个重要元素。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剖析,让学生的认知和数学上的规定和谐融合,提炼出“列”和“行”的统一定位。

说明基于生活实际与现实的需要是提升学生学习经验的保障。


4.提炼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1)理解(2,3)的意义。

教师:用(2,3)这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好吗?说说你的想法。

(如果有学生写的,就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先列后行的约定。


教师:这是数学上表示位置的方法,用两个数分别表示列和行,中间用逗号隔开,为了表示它是一个整体,外面再加一个小括号。

像这样有顺序的两个数,称为“数对”。

(2)读法。

可以直接读(2,3),也可以读作数对(2,3)。

(3)揭题。

教师:用有顺序的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位置,就是今天我们的学习内容。

(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4)数对的作用。

教师:数对充分让我们体会到数学表达的简约之美。

请用数对写出甲、乙两位同学所在的位置。

甲同学在(,),你是怎么看的?乙呢?
小结:根据两个数组成的数对,能很快确定教室里每个人的位置。

(5)针对性练习。

①请用数对表示出小强(2,4)和小刚(4,2)的位置,同样的两个数据,为什么表示的不是同一个人?
②在图中找出数对(1,4)、(2,4)、(3,4)的位置,你们发现了什么?
③请(z,5)的同学站起来,为什么不是一个同学?
④(5,y)表示的可能会是哪些同学?
(设计意图:数学的简洁性在这一环节得到了体现。

通过对数对意义的理解、读法的统一、实际的应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对的可用性是很强的。


(三)巩固练习,综合应用
1.练习五第2题。

2.学校会议室地面图中花色地砖(如下图)。

(1)任选三块地砖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

(2)其余6块彩色地砖分别铺在以下位置:(9,3)、(3,4)、(7,4)、(5,5)、(9,5)、(7,6),请你用彩笔给地砖涂上颜色
(3)这些彩色地砖中藏着一个美丽的平面图形,你发现了吗?
(4)(6,4)、(7,4)、(8,4)、(7,5)、(7,3)这几块拼起来会是什么图案呢?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不同层面的练习,及时巩固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

同时也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感知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和方法。

)(四)联系生活,应用提升
1.展开想象,找生活中的数对。

教师:用数对表示位置,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例子吗?
2.根据理解,欣赏生活中的数对。

出示围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扫雷图、连连看、十字绣、奥运会活字表演等。

(设计意图:生活中的数对比比皆是,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辐射到生活中的数对,发现了数对这一知识的实用性和广泛性。

用数学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一种很科学的学习方式。


(五)课堂总结,延伸
教师:今天这节课学了什么?你对数对都了解了哪些?
小结:在直线上确定一个点,只要一个数据;在平面上确定一个点,需要两个数据,就是今天我们学的数对。

请大家想一想:在三维空间里确定一个点需要几个数据呢?
(设计意图:知识的提炼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