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语黄廖版现代汉语考研笔记

北语黄廖版现代汉语考研笔记

北语黄廖版现代汉语考研笔记现代汉语导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1.现代汉语的含义见教材*第2页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见教材第2-3页白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

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

3.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方言见教材第4-5页3.1.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北方话、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北方方言可以分为四个次方言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赣方言(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可以分为新湘语和老湘语两个方言片。

客家方言(客话)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福佬话)以福州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可以分为五个次方言:闽南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以建瓯话为代表、闵中以永安话为代表、莆仙以话为代表。

粤方言(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3.2.九大方言区(新增):徽语皖南徽州一带方言,原属江淮官话。

晋语山西保留入声调的地区,原属北方方言。

北京爱考机构北语最权威的专业课辅导机构4.现代汉语规范化见教材第6-7页语言规范的两层含义:形成规范、遵守规范语言规范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制定语言规范):保障人际交流和信息传递的有效性语言规范的可能性(实现语言规范的两个基本条件):建立合适的规范化标准、加强语言规范化的研究和教育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语音方面以北京音为基础,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

语言规范化的持续性人人考研网-中国最大的免费考研资料考研信息分享网站第二节现代汉语课程第一章语音第一节现代汉语语音概述1.语音的属性1.1.语音的三种基本属性:物理属性(与语音四要素的关系,详下)、生理属性、社会属性(语音的本质属性)见教材第14页1.2.语音四要素见教材第14-15页音高主要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音强主要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幅音长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以上属语音的韵律特征,与音色相对音色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动的形式——音色又分绝对音色和相对音色,相对音色主要取决于发音方法和共鸣器形状(结合以下元音、辅音的发音原理)1.3.语音的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区别于其它声音的本质属性见教材第17页语音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是约定俗成的,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语音必然表现出一定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

语音具有系统性,主要表现在:(1)不同语言系统所包含的音素数目及其关系不同(2)有些音在几种语言里都存在,但它们在各自语音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并不一样2.汉语拼音方案2.1.音节拼写规则见教材第19-20页隔音规则(1)使用隔音字母y、w的规则(2)使用隔音符号的规则省写规则(1)ü的省写(2)iou、uei、uen的省写标调规则2.2.词语拼写规则见教材第20-21页第二节音节分析:元音和辅音1.音节分析法1.1.音节与音素见教材第23页音节是人们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也是语流里最自然的语音单位。

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1.2.元音与辅音见教材第24-25页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出来时在口腔或鼻腔中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

辅音是气流出来时在口腔或鼻腔中受阻碍而形成的音。

元音与辅音的四点区别:1.元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鼻腔不受任何阻碍;辅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鼻腔一定要受到某个部位阻碍。

——最重要的区别2.元音发音时,声带一定振动,声音总是比较响亮,并且能延长;辅音发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

3.元音发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辅音发音时,发音器官成阻的部位特别紧张。

4.元音发音时,气流较弱;辅音发音时,气流较强。

1.3.声母与韵母见教材第24页辅音和元音是就音素发音特点分析后划分出来的类别,声母和韵母是就汉语音节内部的结构和位置分析出来的单位。

现代汉语辅音和声母的区别:总数不同,出现在音节中的位置不同现代汉语元音和韵母的区别:总数不同,构成不同,结构成分不同——n既可以充当声母又可以充当韵母的韵尾部分;ng在普通话中永远不作声母,只作韵尾。

——16个鼻韵母由元音和鼻辅音共同构成。

2.元音的发音原理舌面元音的三个条件见教材第25页(1)舌位前后——前元音、后元音、央元音(2)舌位高低——高元音、半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3)嘴唇圆不圆——圆唇元音、不圆唇元音现代汉语普通话的7个舌面元音见教材第25页现代汉语普通话的3个舌尖元音见教材第25页舌尖元音–ⅰ与舌面元音ⅰ的区别见教材第25页末3.辅音的发音原理见教材第26-27页发音部位:普通话22个辅音的7种发音部位发音方法:成阻和除阻——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声带振动与否——清音、浊音呼出气流的强弱——不送气音、送气音辅音描写顺序:发音部位→发音方法(送气不送气→清浊→气流成阻)第三节音节分析:声母和韵母1.“零声母”音节——没有辅音开头的音节见教材第31页2.韵母的分类见教材第32页按内部结构特点分类: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前鼻韵母、后鼻韵母)按开头原因发音口形分类:开口呼韵母、齐齿呼韵母、合口韵母呼、撮口呼韵母(俗称“四呼”)第四节普通话声调见教材第39页1.声调指音节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高低升降的变化。

2.调值是指声调的实际读法,也就是声调高低升降的具体变化。

3.调型即声调的类型,指声调高低升降的变化模式。

55为高平调型、35为中升调型、214为曲折调型、51为全降调型。

第五节普通话音节结构1.普通话音节的结构特点见教材第47页(1)结构简明,界限清晰。

(2)乐音居多,响亮悦耳。

(3)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2.普通话音节的结构模式见教材第47-48页2.1.普通话音节结构表教材第47页——声母和韵母配合关系(表)教材第48页2.2.声母和韵母配合的特点见教材第48-49页第六节音位和音位归纳法音位就是某一特定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见教材第51页(试比较: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见教材第23页)音位与音素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见教材第51页第七节语流音变1.在词或句子里,某些音节读得特别轻,这就是轻声。

见教材第56-57页本调的轻声与无所谓本调的轻声轻声的性质主要取决音长和音高轻声的实际调值取决于它前面那个音节的调值:阴平、阳平、去声—轻声:短促的降调上声—轻声:短促的半高平调2.儿化的性质和作用见教材第58页普通话里的“儿化”音变现象具有表示区别词性、词义或表示感情色彩的作用。

3.连读变调3.1.上声的变调见教材第59-60页3.1.1.上声与上声连读变调两个上声连读时,前一个上声由[214]变为[35],近于阳平。

三个上声连读时,第一个上声可能变为[211]或[35],第二个上声变为[35]。

三个以上上声与上声连读时,先切分结构,再根据以上规律连读。

3.1.2.上声与非上声连读变调上声在非上声音节前由[214]变读为半上[211]。

上声在轻声音节前可能变读为[211]或[35]。

3.2.“一”、“不”的变调见教材第60页在去声前面变读为[35],接近阳平。

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读为去声(“不”不变调)。

夹在词语中间读轻声4.“啊”的变读——受前一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见教材第60-61页第八节节律1.停延指口头表达时声音的停顿和延接。

见教材第62-64页停延的种类:气息停延(生理停延)、语法停延、强调停延2.句子中的某些词语说得比较响亮,这就是语句重音。

见教材第64-65页重音的种类:语法重音、逻辑重音3.升降主要指句调的音高变化,即贯穿于整个句子的高低升降的变化。

见教材第66页第九节现代汉语语音规范化异读词的规范化见教材第69-70页*教材:《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第二章汉字第一节现代汉字概述1.现代汉字的特点重点1.1.现代汉字的特点见教材第72-75页(1)表意文字——意符与音符的作用、汉字音符与表音文字音符的区别见教材第72-73页(2)语素文字(3)在形体上表现为方块形——方块形的优点与缺点见教材第73-74页(4)在语音上代表音节——汉字不是音节文字见教材第74页(5)不实行分词连写1.2.意符与音符的作用见教材第72-73页作用:记录语言局限:语言(包括语音和语义)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汉字形体发生了多次变化1.3.汉字音符与表音文字音符的区别见教材第73页a.表音文字的音符是专职的,汉字的音符是非专职的,是借本来既有音又有义的现成字充当的。

b.表音文字的音符字数很少(几十个),汉字充当音符的数量很多(超过一千个)。

c.表音文字的音符跟提供的语音信息基本一致,汉字的音符跟提供的语音信息常常不一致。

表音文字与表意文字的根本区别1.4.方块形的优点与缺点见教材第73-74页优点:阅读方便——a.空间组合结构紧凑;b.单位面积内笔画密度不一,视觉分辨率较高缺点:书写不便——笔画多方向,影响书写速度1.5.汉字不是音节文字见教材第74页音节文字用一个符号表示一个音节,一个音节也只用一个固定的符号。

日文是典型的音节文字。

汉字的每个字并不是固定的音节符号,同一个音节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字形表示2.现代汉字的造字法重点2.1.“六书”,即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见教材第75-76页象形是用线条描画实物的形象,以此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方法。

示例:日、月指事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来提示字义的造字方法。

示例:上、下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字形组合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方法。

示例:吠、看形声是用形符和声符组合起来分别提示字的意义和读音的造字方法。

示例:桐、清(请结合本节后的练习题)2.2.新造字的造字法见教材第76页(1)切音合形造字法。

示例:甭(2)省形的切音合形造字法。

示例:巯、羰(3)省形造字法。

示例:乒、乓3.古今汉字字体的演变见教材第76-77页(1)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2)隶变(小篆→隶书)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3)汉字演变的总趋向是由繁难变为简易:结构上归并或省减某些成份,写法上图画性减弱,符号性增强,笔形也从绘画式的线条变成由点和直线构成的笔画第二节字形结构1.基本概念笔画: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单位。

见教材第79页部件:构成汉字字形的基本单位。

见教材第83页偏旁:切分汉字而得到的结构成分。

见教材第83页——偏旁不等于部件:部件可以是对合体字多次切分得到的多个单位,这是部件比偏旁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