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概况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概况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概况
1.1工程概述
乃河水库位于茹河干流上游某县某镇小岔村,坝顶左岸有彭青高速及彭青公路穿过,距下游店洼水库20km,东距某县城30km,,交通便利。

本工程的主要任务是消除工程安全隐患,对大坝进行防渗处理、新建溢洪道、维修输水建筑物和库坝护坡工程。

枢纽布置从左至右依次为土坝、输水塔和泄洪放水塔。

拦河坝布置在沟道上,现状坝型介于均质土坝和非均质土坝之间。

坝体与坝基采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帷幕灌浆进行防渗处理。

本次维持原坝顶高程不变,主坝防渗墙为在坝中偏上游3.85m修建,桩号为0+000—0+620,长度620m。

大坝加固后,坝顶宽6.0m,坝顶高程1785.2m,坝轴线长度为620m,最大坝高50m。

在坝轴线中间位置设置0.60m 厚塑性混凝土防渗墙,防渗墙长630m(K0+030~K0+660),底部深入强风化岩层1.0m,在溢洪道两侧墙底接1 排帷幕灌浆和回填灌浆。

大坝上游坝坡维持原坝坡比1:3.0。

下游坡坡比维持原坡比1:1.5、1:1.5,在高程1551.20m 处设置马道,马道宽1.00m。

土坝上游坡采用C20 现浇混凝土格梁内嵌干砌石砌护,护坡范围为从坝顶至现状坡脚。

自上而下依次为30cm 厚干砌石、40cm 厚的砂砾石垫层。

下游坝坡采用混凝土框
格草皮护坡。

输水建筑物布置在右坝肩(桩号K0+450处,输水建筑物兼具泄洪、排沙和灌溉引水三重任务。

输水建筑物由进口段、输水塔、输水箱涵、出水池、泄槽、消力池、扭坡段和河道护砌段组成,总长为243.768m。

进口段底高程为1543.20m,采用钢筋混凝土U 型槽结构,长16.5m,净宽6.2m。

输水塔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顺水流方向长10.0m,宽10.2m,共2 孔,左侧为灌溉放水孔,右侧作为泄洪排沙孔,闸孔尺寸均为1.5×3.0m。

输水塔后接输水箱涵,共2 孔,涵洞总长89.654m,总宽7.8m,箱涵纵坡为0.022。

箱涵后接出水池,出水池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池底高程1540.20m,长10.0m,宽9.6m,下游设置2 孔节制闸,闸门尺寸3.5×3.0m。

出水池左边墙设置1 孔灌水闸,闸孔尺寸1.5×1.5m,与下游侧灌溉渠道相接。

出水池下游接泄槽扩散段和陡坡段,扩散段长 5.0m,底宽由8.0m 渐变为14.0m,陡坡段长30m,坡比为1:3,净宽14.0m。

泄槽段后接突槛式消力池,消力池长20.0m,净宽14.0m,突槛高1.4m。

消力池后接浆砌扭坡段,长10.0m,底板净宽由14.0m 渐变为16.0m。

为防止洪水对下游河道造成冲刷,对扭坡段下游50m 河道采用格宾护垫进行全断面护砌。

在输水塔与大坝之间布置人行钢桥,共 1 跨,桥长31.2m,宽1.0m。

1.2 水文
1.1.1 自然地理概况
乃河水库上游地形主要为中低土石山区,临近水库两岸为近山黄土丘陵区,发源地六盘山脊最高山峰高程为2928m,与六盘山脉最高峰米岗山高程2942m相差无几,地势由六盘山脊向东倾斜,乃河水库处高程约1750m,高差达1178余米。

由于流水的切割侵蚀作用,在六盘山东侧形成多条走向近东西水系,使之形成了目前的剥蚀丘陵地貌,山高沟深,坡度陡峻。

部分山顶浑圆,大面积基岩裸露,沟谷发育,山溪密布。

水库上游植被较好,林草丰茂。

1.1.2气象
水库流域地处温带半干旱气候区。

境内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季气温多变,夏季短暂凉爽,秋季降温迅速,冬季寒冷漫长。

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气候干冷。

年平均气温7.4℃,1 月最冷,7 月最热,日照充足,全年日照2518 小时,日照率55%~70%。

大于等于10℃积温为2300-3100℃,全年无霜期120~160 天。

多年平均风速1.6m/s。

最大冻土深度1.5m。

干旱少雨是当地最主要的气候
特征,降水少而蒸发量大,降水主要集中在6~9 月,作物生长期降水量偏少。

1.3 工程地质
1.3.1区域地质概况
乃河水库上游六盘山区系黑垆土,向下逐渐变为灰钙土。

水库流域主要为下白垩系泥岩、粉砂岩、页岩,表层风化残积-坡积层,由粘砂土、碎石组成,厚2-8m,降水入渗与浅部风化裂隙潜水组成统一的含水层,在沟谷中以下降泉出露。

乃河水库工程区域位于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体系的脊柱—贺兰褶带的南段,陇西系旋卷构造六盘山旋迥褶带的中部及伊陕盾地的西南部,是贺兰褶带与六盘山旋迥褶带的交织复合部位。

它是由大关山旋回和小关山旋回层组成的近南北或北偏西的长达150余km的略向东突出的弧状山系。

主要出露的地层有第四系坡积含砾壤土(Q4d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l-Pl)壤土和角砾,第四系上新统(Q3m)黄土,第四系上新统冲洪积(Q31apl)壤土、粘土、角砾、砾砂,白垩系下统马东山组(K1m)泥岩夹泥灰岩等地层,奥陶系下统三道沟组(O2s)灰岩。

1.3.2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坝址区属中低山区地貌单元,由于地壳运动及切割,使河谷形成“U”型,两岸发育不连续的一、二级阶地,阶地高
差3m左右,由于河谷两岸基岩长期裸露,使其风化崩解强烈,均堆积于山脚下,形成多个连续的扇形堆积群,基岩强风化厚度1–5m,中等风化厚度大于5m。

坝址区出露的地层岩性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层、冲洪积(Q4aL-1pL)层、坡积(Q4dl)层,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积(Q31apl)层,白垩系下统马东山组(K1m)等地层。

右坝肩上部为壤土和粘土,湿陷量201mm,为Ⅰ级非自重(轻微)湿陷性场地。

坝址区两岸地形平缓,两岸岸坡上部为壤土和粘土,下部基岩主要由泥岩及泥质砂岩夹泥灰岩组成,岩层为顺向岩层,但是总体稳定,不致影响大坝及建筑物的安全运行。

1.3.3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
溢洪道位于河道右岸的岸坡处,溢洪道控制段及陡坡前段位于原坝体压实层上,地层岩性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 ml4),岩性主要为壤土和含砾壤土。

溢洪道下半段位于岸坡冲洪积层上,地形起伏较大,地层岩性有冲洪积(Q1al4)层和白垩系下统马东山组(K1m)等地层,岩性主要为砾砂及角砾。

1.4 天然建筑材料
块石料:块石料场位于中宁县东方冶炼厂,交通便利,料
场地层岩性为奥陶系马家沟沟组灰岩(O1m),灰色,厚层状,致密,坚硬,露天开采。

可开采储量大于100 万m3。

粗骨料:粗骨料场位于海原县郑旗乡中平大队大路川振升砂厂,料场地层岩性为奥陶系马家沟沟组灰岩(O1m),灰色,厚层状,致密,坚硬,露天开采,储量大于100 万m3。

细骨料:粗骨料场位于海原县郑旗乡中平大队大路川振升砂厂,交通便利,其储量大于100 万m3。

土料:本工程土料可采用库区右岸下游黄土(Q3m),土黄色,硬塑-坚硬状态,开采厚度5.0-10.0m,勘察储量大于10 万m3,现为荒地。

土料天然含水率小于最优含水率,应对土料进行增湿,使其含水率达到最优含水率。

根据现场调查附件的块石、粗细骨料都已经停产,到其他地方运距不小于300公里,增加很大施工成本。

2.5主要建筑物工程数量
表1.5.1 主要工程量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