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岩石学总复习

岩石学总复习

岩石学总复习一、解释1.岩石P.1 岩石是由天然产出的矿物或类似矿物的物质(如有机质、玻璃、非晶质等)组成的固体集合体。

2岩浆及其主要物理性质P.5 岩浆是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岩石部分熔融产生的、含有挥发分也可含少量固体物质、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高温粘稠的熔融体。

主要物理性质有温度、黏度和密度。

3.超基性岩P.50、基性岩P.54、中性岩P.62、酸性岩P.74 超基性岩是SiO2含量<45%的火成岩,基性岩是SiO2含量在45%—52%的火成岩,中性岩是SiO2含量在52%—63%的火成岩,酸性岩是SiO2含量>63%的火成岩。

4.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P.54 基性岩、闪长岩-闪长玢岩- 安山岩P.62 中性岩、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P.74酸性岩。

深成相侵入岩—浅成相侵入岩—喷出相火山岩5.辉长结构-辉绿结构P.54、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P.29 辉长结构表现为辉石和基性斜长石粒度相近,自形程度相同,均呈半自形-他形等轴粒状;辉绿结构是先结晶的较自形的斜长石板状晶体搭成的近三角形空隙中充填他形辉石颗粒。

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大小显著不同,明显可以分成大小两群,大者称斑晶,小者称基质,与不等粒结构的区别在于无中间大小的颗粒。

当基质为微粒结构、隐晶质结构或玻璃质结构时,称为斑状结构,斑状结构的斑晶和基质形成于不同的环境中,同种矿物分属于两个世代,斑晶结晶早,基质结晶晚;基质为中-细粒结构或粗粒结构时,成为似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的斑晶和基质是在相同或几乎相同的条件下形成的,属同一世代。

6.斑晶P.29-变斑晶P.269 火成岩斑状结构中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中大的一群颗粒称斑晶,变质岩变晶结构斑状变晶中粒度较细的各种矿物集合体(基质)中含有粒度明显属于另一等级的较大斑状晶体称变斑晶。

7.气孔构造-杏仁构造P.42当岩浆喷溢到地表时,围压降低,其中所含的挥发分达到过饱和而从岩浆中逃逸出来,形成大量气泡。

由于岩浆冷却凝固而保留在岩石中形成空洞,称为气孔构造。

当气孔被岩浆期后矿物所充填,充填物状如杏仁,谓之杏仁构造。

8.碎屑颗粒、填隙物【基质(杂基)-胶结物】P.1589.胶结类型-支撑类型P.159 碎屑颗粒与胶结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结合方式定义为胶结类型,而碎屑颗粒与基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结合方式习惯称为支撑类型。

胶结类型包括基底式胶结、孔隙式胶结和接触式胶结以及填充胶结四种类型。

支撑类型细分为基质支撑和颗粒支撑。

10.层理(细层-层系-层系组)-平行层理-交错层理P.163 层理是沉积岩(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及层的厚度、形状等沿纵向的变化而表现出的成层现象。

层理的组分包括细层、层系和层系组。

平行层理是由界面平直、彼此互相平行且与层面平行的细层构成,细层厚度较大,沉积物粒度较粗、细层之间的界面不清晰。

交错层理的细层与层系界面斜交,细层之间相互平行。

11.碳酸盐岩及其自生颗粒六种类型:内碎屑、生物屑、鲕(豆)粒、团粒.、凝块石、核形石P.20612.硅质岩P.212-铁质岩P.214 硅质岩是指由化学作用、生物和生物化学作用以及某些火山作用形成的富含自生硅质矿物(>70%)的岩石。

铁质岩是含铁量大于15%的沉积岩。

* 13.沉积相-沉积环境的划分标志(1)沉积相:指能反映沉积环境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总和。

它主要表现为岩石的组分、几何形态、结构构造及生物化石等方面的差异即具有该环境的沉积特征。

(2)沉积环境:指发生沉积作用的一个地貌单元,或者说,在物理上、化学上、和生物上均有别与相邻地区的一块地球表面。

沉积环境的判别标志,主要有:a.物理标志,主要指搬运和沉积介质的动力条件,如温度、压力、引力、重力、风、波浪、潮汐、水流、海流、风暴流等;b.化学标志,沉积环境介质的PH、Eh、盐度、溶解度、化学平衡程度等条件;c.生物标志,动植物门类、种属和生态特征,也包括生物生命活动留下的痕迹。

14.变质作用标志P.245、正变质岩-副变质岩P.261 一般将基性火山岩系中方沸石和片沸石的分解和浊沸石的出现作为进入变质作用范畴的标志。

原岩为火成岩的变质岩称为正变质岩,原岩为沉积岩的变质岩称为副变质岩。

15.变质作用类型(分类)P.257;变质作用方式(变质和变形作用机制)P.25016.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P.276 板状构造:页岩等柔性岩石受区域低温动力变质时,常出现一组或几组平整密集的叶理-扮装劈理,使岩石外观呈板状。

原岩的变质结晶作用极轻微,只有劈理面上偶见少量新生的绢云母、绿泥石等鳞片。

千枚状构造:页岩等泥质原岩经强烈变形和较低温重结晶,形成极发育的波状叶理,由肉眼难以分辨的绢云母和绿泥石等显微鳞片变晶组成。

叶理面常呈丝绢光泽,并有密集的小皱纹。

片状构造:是变质岩中最常见的构造类型之一,主要由各种片状和柱状矿物组成,变晶粒度肉眼能分辨,它们定向排列形成各种形式的叶理,通称结晶片理。

片理面或平直,或呈波状,并可有多期片理叠加现象。

片麻状构造:岩石中以长英质粒状变晶为主,同时存在次要的、定向排列的片状矿物,后者在前者之间断续分布,即片麻状构造,这也是叶理的一种表现形式。

当浅色和暗色矿物分别集中成平整的互层状时,则称条带状构造或层状构造,亦可称为成分层,如它们断续分布时,则成条痕状构造。

二、填空1.岩石是由(天然)产出的(矿物或类似矿物)的物质组成的(固体集合体)。

根据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火成岩的结构包括(结晶程度)、(自形程度)、(矿物颗粒大小)以及矿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3.与玄武岩成分相当的深成侵入岩是(辉长岩);与花岗岩成分相当的喷出岩为(流纹岩);中性岩的SiO2含量约为(52-63%)。

4.沉积岩的成岩作用方式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交代作用)及(重结晶作用和矿物的多相转变)。

5.沉积物的物质来源主要有(母岩风化的陆源碎屑物质)、(来自深部的火山碎屑物质和深部热卤水)、(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生物残骸、有机质)和(宇宙物质)。

6.內源岩按物质成分划分为(碳酸盐岩)、(硅质岩)、(铁质岩)和(磷酸盐).。

7. 碎屑岩中的碎屑的结构组分特征包括(碎屑颗粒的大小)、(分选程度)和(颗粒的圆度和球度)。

8.红色泥岩多为(陆)相沉积,形成于(干旱)气候带的(氧化)环境中,多与(蒸发)岩共生。

9.引起岩石发生变质作用的主要外部因素有(温度)、(压力)和(流体)。

其中(温度)是最重要的因素。

10.根据有无(交代作用),将变质作用可分为(接触热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三、简答1.三大岩类的形成机制?2.如何识别辉长岩与闪长岩?3如何识别.闪长岩与斜长角闪岩?* 4.碳酸盐岩的泥晶基质与亮晶胶结物概念及其成因意义。

5.画出砂岩成分分类的QFR三角图,扼要说明其意义。

P.179四、比较异同1.斑晶与变斑晶P.29;P.2692.斑岩与玢岩P.493.基质与胶结物P.1584.胶结类型与支撑类型P.1595.千枚状构造与片麻状构造P.2766.它生矿物与自生矿物P.153*7(石).灰岩与(白)云岩:试从(1)颜色、(2)岩石表面构造或形态、(3)遇冷稀盐酸方面比较8.板岩与片岩P.283-284五、选择1.一岩石由暗色40%(单斜辉石25%、紫苏辉石10%、黑云母5%),浅色矿物斜长石60%组成的深成侵入岩。

其名称为(B)。

A.橄榄岩B.辉长岩C.闪长岩D.花岗岩2.一岩石主要碎屑组分为石英和长石。

其中,石英含量<75%,长石的含量是岩屑的三倍。

该岩名曰(D)A.长石石英砂岩B.岩屑石英砂岩C.长石岩屑砂岩D.岩屑长石砂岩3.一岩石呈灰绿色,中粒砂状结构,可见由海绿石含量变化显示的平行纹理。

粒度均匀,分选性好,多为圆状。

石英碎屑约85%,胶结物约15%。

颗粒支撑、孔隙式胶结。

胶结物为海绿石,部分氧化成褐铁矿,有些呈颗粒状,为自生碎屑,粒径与石英碎屑相仿。

该岩石名曰(B)。

A.长石石英砂岩B.岩屑石英砂岩C.石英砂岩D.石英岩4.一岩石呈深灰色-黑灰色,微晶或泥晶结构,厚层状构造。

内碎屑颗粒>50%,主要填隙物为灰泥,用稀盐酸检验为纯方解石质。

该岩石名曰(C)。

A.石灰岩B.白云岩C.微晶内碎屑灰岩D.微晶生物(屑)灰岩5.一岩石由页岩柔性岩石受区域低温动力变质,呈现板状劈理即板理构造,页岩的变质结晶作用极轻微,没有明显重结晶现象,只有页岩的劈理面上偶见少量新生的绢云母、绿泥石等鳞片。

大部分仍为页岩的隐晶质粘土矿物。

该岩石名曰(A)。

A.板岩B.粘土岩C。

页岩 D.泥岩6.一岩类的化学成分,贫SiO2(<45%)、Na2O、K2O,富MgO、FeO.。

以铁镁矿物为主(>90%),主要为富镁橄榄石,其次为辉石,角闪石、黑云母,一般不含或很少含长石。

副矿物常见尖晶石、磷灰石、磁铁矿、铬铁矿、镁铝榴石。

该岩石名曰( C )。

A.中性岩B.基性岩C.超基性岩D.酸性岩7.一岩石呈粉红色,有时因长石风化而呈灰白色或浅灰色,中-粗粒,块状,石英含量<75%,长石含量是岩屑的3倍,圆度为次圆状-次棱角状,分选中等-差。

胶结物以方解石最常见,其次为白云石、次生加大石英。

一般含数量不等的粘土基质。

该岩石名曰(C, D)。

A.岩屑砂岩B.长石岩屑砂岩C.石英砂岩D.长石砂岩8.一岩石呈深灰色,由1-0.o5MM鲕粒和填隙物组成。

填隙物是灰泥和亮晶胶结物,(鲕粒)粒屑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以方解石为主,鲕粒含量>50%。

该岩石名曰( B )。

A.内碎屑灰岩B.鲕粒灰岩C.生物屑灰岩D.团粒灰岩9.粒度在2-0.063mm的碎屑含量>50%的陆源碎屑岩为(B)。

A.砾岩B.砂岩C.泥岩D.页岩10.一岩石呈灰色,纤状-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由占半数以上的角闪石和稍次要的斜长石组成,无石英或很少。

该岩石名曰(B)。

A.辉长岩B.斜长角闪岩C.角闪斜长岩D.角闪斜长片麻岩六、判断1.花岗岩为中性岩。

(NO)2.火山碎屑岩是自生沉积岩。

(NO)3.硅质岩是砂岩。

(NO)4.沉积物中相对稳定的碎屑成分含量越高,它的成分成熟度也越高。

(YES)5.粒屑结构【内碎屑、生物碎屑、鲕(豆)粒、团(球)粒、凝块石、核形石】是碳酸盐岩四大结构(粒屑结构、化学结构、生物结构及次生结构)之一。

(YES)6.金伯利岩(Kimberlite)是一种偏碱性的超基性超浅成岩(或次火山岩),在地球上分布很少。

作为金刚石的主要母岩,它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作为地球上来源最深(可达200km以上)的岩浆岩,它含有大量的深部物质信息,因而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YES)7.在地球上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岩石部分熔融产生的原生岩浆只有几种,但已知的火成岩种类在数百种以上,由全球火成岩数据库(Igneous Database IGBA)列出的岩石名称就有412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