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

第三章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一、选择题1.生产函数是一个数学法则,它( C )A.将要素价格和所需的要素投入量联系起来。

B.将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和要素价格联系起来。

C.将生产要素和产出量联系起来。

D.总是规模不变。

2.在一个给定的生产函数中,保持不变的变量是( D )A.劳动投入。

B.产出数量。

C.资本投入。

D.生产技术。

3.一个经济体的总收入等于( B )A.工人们挣得的总收入。

B.总产出。

C.生产者获得的利润。

D.资本所有者所收的总租金。

4.一个竞争性企业接受( C )A.产出价格一定,投入价格不一定。

B.投入价格一定,产出价格不一定。

C.投入和产出价格都一定。

D.投入和产出价格都不一定。

5.利润等于( A )A.总收益减去总成本。

B.产出价格减去投入价格。

C.一个企业每年向其股东支付的股息。

D.企业经理人挣得的股息。

6.在下列哪种情况下规模收益不变( A )A.所有投入要素数量翻倍时,产出也翻倍。

B.长期中产出保持不变。

C.劳动的边际生产率等于资本的边际生产率。

D.资本和劳动的边际产量不变。

7.劳动边际产量递减的生产函数是( A )8.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将持续雇用劳动力,直到( B )A.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

B.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实际工资。

C.边际收益等于零。

D.实际工资等于资本的实际租赁价格。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企业多租用一单位的资本获得的额外收益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乘以产出价格。

B.企业多租用一单位的劳动获得的额外收益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乘以工资。

C.一个完全竞争性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就是MPL曲线。

D.规模收益不变和利润最大化两者的结合意味着经济利润为零。

10.如果生产要素按其边际产量支付报酬,而且满足下列哪项时,根据欧拉定理,所有要素的支付总和等于总产出( A )A.生产函数的规模收益不变。

B.生产函数的边际生产率递减。

C.投入的资本量和劳动量相等。

D.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

11.下列哪项交易在国民收入帐户中被视为投资( C )A.你购买了100股苹果电脑集团的股票。

B.你购买了一台苹果Macintosh电脑帮助孩子们做作业。

C.苹果电脑集团建立新工厂来制造电脑。

D.你吃了个苹果。

12.下列哪项交易在国民收入帐户中被视为投资( D )A.你买了1000美元的美国国债。

B.木匠理查德给自己建造了个小木屋。

C.现代艺术博物馆花2000万美元买了一幅毕加索的画。

D.你家买了一所新盖好的房子。

13.贷款利率取决于( D )A.贷款期限。

B.贷款的风险。

C.贷款的税收待遇。

D.以上全部。

14.有关国民储蓄,错误的是( A )A.国民储蓄是银行的存款总量。

B.国民储蓄是私人储蓄和公共储蓄的总和。

C.国民储蓄反映了消费者和政府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所剩下的产出。

D.在均衡利率处,国民储蓄等于投资。

15.如果总产出固定,国民储蓄和利率无关,政府购买增加将导致下列哪项的增加( C )A.国民储蓄。

B.公共储蓄。

C.均衡利率。

C.私人储蓄。

16.如果总产出固定,国民储蓄和利率无关,税收增加将( D )A.使垂直储蓄曲线向左移动。

B.减少投资。

C.增加消费。

D.降低均衡利率,增加投资。

17.如果国民储蓄和利率正相关,一项增加投资需求的科技进步将( C )A.对国民储蓄总量没有影响。

B.使投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同时提高投资和均衡利率。

D.对消费没有影响。

18.公共储蓄等于( B )A.税收加上政府转移支付再减去政府购买。

B.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再减去政府购买。

C.税收加上政府转移支付再加上政府购买。

D.政府预算赤字。

19.如果名义利率是8%,物价以每年5%的速度上涨,那么实际利率是( B ) A.8% B.3%C.13% D.-3%20.如果消费C=100+(Y-T),可支配收入等于1000, Y=2000,那么边际消费倾向是( C )A.。

B.900。

C.。

D.。

21.下列哪一项不是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特点( C )A.规模收益不变。

B.劳动的边际生产率递减。

C.资本的边际生产率不变。

D.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比率不变。

二、名词解释生产函数、实际工资、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国民储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可支配收入、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

1、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中所使用的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它既可以用于描述某个企业或行业的生产特征,也可以作为总生产函数应用于整个经济。

在新古典经济学的生产分析中,通常把企业视为将投入组合转化为产出的“黑匣子”,生产函数就是对企业的这种功能的描述。

生产函数所表明的是一种技术关系。

在任何技术条件下,都存在一个与之对应的生产函数。

为研究方便,通常假设生产函数满足如下假定:(1)单值连续函数,是有连续的一阶和二阶偏导数;(2)严格凹函数或严格拟凹函数;(3)递增的函数。

在经济分析中,一般把生产函数视为劳动(L)和资本(K)的函数,因此简单的生产函数可表示为:Q=f(K,L)。

最常用的生产函数是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其公式:Q=ALαKβ。

其中A是参数,L和K分别是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α和β取值均大于0小于1,Q表示产量。

生产函数通常可分为短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函数。

对于短期生产函数来说,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是固定不变的,产量的变化完全取决于可变要素的投入水平(通常把资本视为短期固定的生产要素,把劳动视为可变的生产要素);对于长期生产函数来说,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

2、实际工资:实际工资是用产品而不是用货币衡量的工资,它等于名义工资与价格水平的比值,ω=W/P。

实际工资是企业雇佣劳动的成本。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雇佣劳动要到劳动的边际产量MPL等于实际工资ω这一点。

因为如果多使用一单位劳动而带来的额外收益MPL大于实际工资ω,额外的一单位劳动就会增加利润,企业会继续雇佣劳动,直到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实际工资。

3、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按照利率的真实水平把利率划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是指考虑了物价变动(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通常情况下,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可视为实际利率,即:名义利率=通货膨胀+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对经济起实质性影响,但通常在经济调控中,能够操作的只是名义利率。

区分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意义在于,它为分析通货膨胀下的利率变动及其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与与工具,便于利率杠杆的操作。

4、国民储蓄:国民储蓄是私人储蓄和公共储蓄之和。

国民储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Y-T-C)+(T-G)=Y-C-G。

私人消费和政府财政政策的变化都会引起国民储蓄的变化。

国民储蓄和投资共同决定均衡的利率,国民储蓄增加,会使储蓄曲线右移,降低利率;国民储蓄减少,会使储蓄曲线左移,提高利率。

5、私人储蓄:私人储蓄指社会公众或居民将个人可支配收入扣去消费以后所余下的部分。

在内容上由个人储蓄和企业储蓄两部分构成。

它是市场经济中投资活动的主要来源,因此是一国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进行私人储蓄的行为是典型的市场主体决策行为。

所以,经济学中关于储蓄的理论(如储蓄动机、储蓄倾向、储蓄水平等)大部分是围绕着私人储蓄来展开的。

由于私人储蓄可能大于或小于意愿的投资水平,因此政府需要采取宏观政策以对公共储蓄进行调节,或引入国外储蓄进行补充。

6、公共储蓄:公共储蓄亦称政府储蓄,指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差额。

若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就称财政盈余为正储蓄;如果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就称财政赤字为负储蓄。

但一般说政府储蓄时指的是正储蓄。

政府储蓄可以通过增收、节支的手段来实现,但从目前大多数国家情况看,节支与增收均较困难,财政多呈现赤字,政府没有储蓄,需发行国债借老百姓的钱弥补财政赤字。

7、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是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中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即用家庭中得到的全部现金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减去记账补贴及家庭从事副业生产支出的费用。

可支配收入一般指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收入不能全归个人支配,因为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即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予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

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的生活水平。

8、消费函数:消费函数是描述消费与诸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的函数。

宏观经济中,消费支出受某种因素影响,如国民收入水平、物价水平、利率、收入分配、社会风尚等等。

经济学家一般认为,在影响消费的各种因素中,收入是影响消费最重要、稳定的因素,即消费是收入的函数。

根据凯恩斯的收入决定理论,收入是消费的主+cY,0<c<1,其中c即是要决定因素,利率不重要,因而消费函数的表达式为C=C边际消费倾向(MPC)。

消费函数理论最先由凯恩斯提出,并成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基石之一。

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是一个正数且小于1,他认为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消费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这就是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设。

但战后的研究表明,绝对收入假设适用于短期分析而不适用于长期分析。

这就是相对收入假设、生命周期假设和永久收入假设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9、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是相对而言的。

它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引起的消费的变化。

可以用以下式子表示:MPC=△C/△Y△C表示增加的消费,△Y代表增加的收入。

一般而言,边际消费倾向在0和1之间波动。

在西方经济学中,任何增加收入无非两个用途:消费和储蓄。

所以,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必定为1。

根据消费统计资料,短期中的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长期中的边际消费倾向等于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既可以指国民收入的消费倾向。

也可以指可支配收入的消费倾向。

三、问答题1.解释当政府增加税收时,消费、投资和利率发生什么变动。

答:政府增加税收,使消费减少,投资增加,实际利率降低。

分析如下:政府增加税收减少了居民可支配收入,从而降低了消费。

消费的减少额等于税收的增加额乘以边际消费倾向(MPC)。

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增税对消费挤出就越大。

消费减少使储蓄增加,而储蓄增加则意味着实际利率降低,投资增加。

2.假设政府等量地增加政府税收和政府购买。

对于这种平衡预算变动,利率和投资会发生什么变动你的答案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吗答:政府等量增加政府税收和政府购买使利率上升,投资减少。

答案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

分析如下:国民储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Y-T-C(Y-T)}+{T-G}=Y-C(Y-T)-G产出Y是由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固定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