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优秀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江苏省职业学校理论课程教案本( 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机械制图》班级 15高技、15焊接系部数控技术系授课教师汤郁徐州机电工程学校徐州机电技师学院授课提纲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授课提纲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授课提纲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授课提纲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授课提纲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2、结构:一般由胶合板制成,四周镶有硬木边。
3、使用:图板的工作表面必须平坦、光洁,左右导边必须光滑、平直。
2、丁字尺1、作用:主要用来绘制水平线。
2、结构:用木材或有机玻璃等制成,由尺头和尺身两部分垂直相交构成丁字形。
3、使用:尺头的内边缘为丁字尺导边,尺身的上边缘为工作边,都要求平直光滑。
使用丁字尺画水平线时,可用左手握住尺头推动丁字尺沿左面的导边上下滑动;待移到要画水平线的位置后,用左手使尺头内侧导边靠紧图板左侧导边,把丁字尺调整到准确的位置,随即将左手移到画线部位将尺身压住,以免画线时丁字尺位置变动。
然后用右手执笔沿尺身工作边自左向右画线,笔尖应压紧靠尺身,笔杆略向右倾斜。
3、三角板1、作用:与丁字尺配合画出一系列不同位置的铅垂线,还可画出与水平线成300、450、600、以及150倍数角的各种倾斜线。
4、圆规和分规1、作用:圆规:主要用来绘制圆和圆弧;分规:主要用来量取线段和等分线段。
5、比例尺1、作用:具有不同的比例,用来量取不同比例1:300;1:400;1:500。
习,说出自己的答案?学生再通过<看一看> <画一画> <记一记>巩固知识点。
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过师生的共同学习,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练习反馈老师布置习题册上练习题学生当堂完成练检测学生的授课提纲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的形式标注,并在前面加注符号“∠”,符号的方向与斜度方向一致,图1.23为斜度1:5的作图方法及标意力集中在课锥高之比。
若是圆台,则为上下底圆直径与圆台高之比。
在图样中习惯以1∶n的形式标注,图1.24是锥度为1:5的作图方法及标注。
学生再通过<效果图1. 23 斜度的作图步骤与标注图1. 24 锥度的作图步骤与标注授课提纲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导入新课(约5分钟)由直线\圆弧和其他一些非圆曲线所组成的几何图形,这些几何图形如何绘制? 学生讨论,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指名回答。
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 学生展讲(约40分钟)3、圆弧连接圆弧连接是指用已知半径的圆弧,光滑地连接直线或圆弧,即相切。
这段弧称为连接弧,切点称为连接点。
要保证圆弧的光滑连接,必须求出连接弧的圆心和连接点。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圆弧连接作图步骤: 用已知圆弧R 连接两直线,如图1.25所示。
两圆弧的外切连接如图1.27所示,用圆弧外切连接两已知圆弧,其作图步骤如下:连接弧圆心 以O1为圆心,R+Rl 为半径画弧;以O2为圆心,R+R2为半径画弧,两圆弧交点O 即为连接弧圆心。
求连接弧切点 连OOl 、OO2交已知弧于T1、T2即得切点。
以O 为圆心,R 为半径作圆弧TlT2,即为所求连接弧。
两圆弧的内切连接用圆弧连接已知直线和圆弧 用半径为R 的圆弧把圆心为O1、半径为R1的圆孤和直线L1连接,作图过程如图1.28所示。
4、平面曲线非圆的平面曲线很多,这里仅介绍椭圆的画法。
(已知椭圆的长、短轴AB 、CD )学生认真预习,说出自己的答案?学生再通过<看一看> <画一画> <记一记>巩固知识点。
这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过师生的共同学习,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图1. 26 两圆弧外切连接图1. 29 同心圆法画椭圆图1.30 四心法画椭圆点作短轴的平行线,再又小圆上的各交点作长轴的平行线,每两对应平行线的交点即为椭圆上的一系列点;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椭圆。
椭圆的四心圆法,如图1.30所示课堂总结课后作业(约5分钟)归纳总结1.圆弧连接;2.平面曲线;教师进行点评。
学生根据学生课堂任务书中得分情况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给学生抒发感受的机会;锻炼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共享成功经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后作业:1.习题册P12、13;3.预习下节课内容。
课后延伸:不断提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启发学生思考,自主学习、探究,从中自我提升。
授课提纲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教案环节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设计意图点名考勤复习巩固导入新课(约5分钟)机械图样中表达物体形状的图形是按正投影法绘制的,正投影法是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基础。
尺规绘图的工具使用?学生讨论,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指名回答。
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学生展讲(约40分钟)投影法:从物体和投影的对应关系中,总结出了用投影原理在平面上表达物体形状的方法。
投影法可分为两大类:中心投影法、平行投影法。
一、中心投影法1、定义:投影线汇交于一点的投影方法。
2、特点:投影比实物大,立体感强。
3、适用:外观图,美术图,照相等。
二、平行投影法1、定义:投影线相互平行的投影方法。
斜投影平行投影中,投影线与投影面倾斜时的投影。
正投影(普遍采用)平行投影中,投影线与投影面垂直时的投影。
学生认真预习,说出自己的答案?学生再通过<看一看> <画一画> <记一记>巩固知识点。
这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过师生的共同学习,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练习反馈(约40分老师布置习题册上练习题学生当堂完成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授课提纲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教案环节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设计意图点名考勤导入新课复习巩固(约5分钟)机械图样中表达物体形状的图形是按正投影法绘制的,正投影法是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基础。
正投影法的基本性质?学生讨论,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指名回答。
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学生展讲(约40分钟)§2-2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一、三视图的形成物体是有长、宽、高三个尺度的立体。
我们要认识它,就应该从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面去观察它,才能对其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图3-4所示的是四个不同的物体,它们只取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如果不附加其它说明,是不能确定各个物体的整个形状的。
要反映物体的完整形状,必须根据物体的繁简,多取几个投影面上的投影相互补充,才能把物体的形状表达清楚。
为了准确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我们选取互相垂直的三个投影面。
1、三投影面体系三面:正立投影面:简称正面用 V 表示水平投影面:简称水平面用 H 表示学生认真预习,说出自己的答案?这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
侧立投影面:简称侧面用 W 表示OX轴:V面与H面的交线。
OY轴:H面与W面的交线。
OZ轴:V面与W面的交线。
OX轴、OY轴、OZ轴的交点为圆点。
2、三视图的形成:(1)三视图主视图:正面投影(由物体的前方向后方投射所得到的视图)俯视图:水平面投影(由物体的上方向下投射所得到的视图)左视图:侧面投影(由物体的左方向右方投射所得到的视图)(2)三视图的展开规定正面保持不动,水平面绕OX轴向下旋转900,侧面绕OZ轴向右旋转900。
学生再通过<看一看> <画一画> <记一记>巩固知识点。
通过师生的共同学习,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练习反馈(约40分钟)老师布置习题册上练习题学生当堂完成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授课提纲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教案环节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设计意图点名考勤导入新课(约5分钟)机械图样中表达物体形状的图形是按正投影法绘制的,正投影法是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基础。
学生讨论,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指名回答。
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学生展讲(约40分钟)1、三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1、位置关系:主视图在上方,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左视图在左视图的正右方。
2、投影关系: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主、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同样长度(等长)。
主、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同样高度(等高)。
俯、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同样宽度(等宽)。
归纳:主视、俯视长对正(等长)。
主视、左视高平齐(等高)。
学生认真预习,说出自己的答案?学生再通过<看一看> <画一画> <记一记>巩固知识点。
这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过师生的共同学习,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俯视、左视宽相等(等宽)。
3、方位关系:主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左、右方位。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前、后、左、右方位。
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前、后方位。
例子:见P27图2-9练习反馈(约40分钟)老师布置习题册上练习题学生当堂完成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总结课后作业(约5分钟)归纳总结1.三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教师进行点评。
学生根据学生课堂任务书中得分情况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填写评价表。
给学生抒发感受的机会;锻炼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共享成功经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是给授课老师的一个反思机会,体现出以学促教的教案理念。
课后作业:1.习题册P19;3.预习下节课内容。
课后延伸:不断提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启发学生思考,自主学习、探究,从中自我提升。
授课提纲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教案环节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设计意图点名考勤导入新课(约5分钟)点、线、面是构成物体形状的基本几何元素。
学习和掌握它们的投影特性和规律,能够透彻理解机械图样所表达的内容。
形体上的任一平面,分成多边形平面、曲线平面以及直线和曲线组合的平面、平面的投影可以简化成直线的投影。
学生讨论,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指名回答。
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学生展讲(约40分钟)一、点的投影特性:点的投影永远是点。
1、点的投影标记(图3-9)空间点用:A、B、C、D ……标记。
空间点在H面上的投影用:a、b、c、d ……标记;空间点在V面上的投影用:a´、b´、c´、d´……标记;空间点在W面上的投影用:a´´、b´´、c´´、d´´……标记。
2、点的三面投影3、点的投影规律(1)点的正面投影与水平面投影的连线一定垂直于OX轴,即aa´⊥OX;(2)点的正面投影与侧面投影的连线一定垂直于OZ轴,即a´a´´⊥OZ;(3)点的水平面投影到OX轴的距离等于点的侧面投影到OZ轴的距离,即学生认真预习,说出自己的答案?学生再通过<看一看> <画一画> <记一记>巩固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