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教师情况:一.周怀琪女1955年1月生,本科学历,主任医师,教授,担任教研室主任,近五年来主要讲授《医学影像学》理论课,每年约700人,并承担兰州医学院98级至02级本科各专业的见习课以及甘肃省卫校97级至01级放射专业的实习课。
实习生每年约15人;承担兰州医学院98级至02级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每年约2人;承担甘肃省卫生厅主治医师提高班的培训及教学工作。
每年约20人。
现承担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影像教学多媒体》。
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有《影像诊断学大课教学心得体会》、《影像诊断学实习带教的艺术》在西部医学教育交流会交流。
获得的教学表彰:贲门形态与功能的研究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正常胰腺与胰腺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研究卫生厅卫生进步三等奖兰州医学院精品课程2004年兰州医学院兰州医学院优秀教师1994年兰州医学院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正常胰腺和胰腺癌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研究。
省卫生厅课题。
1994年至1996年。
课题研究。
2肾细胞癌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研究。
省科技厅课题。
1998年至1999年。
课题研究。
3兰州地区中老年骨密度QCT测量。
省教育厅课题。
1999年至2003年。
课题研究。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1胆囊癌的CT诊断。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0,11(2):112~114。
国家级。
排名第一。
2肺结核的CT诊断价值。
放射学实践,2002,17(4):338~340。
国家级。
排名第一。
3急性胰腺炎早期CT检查的价值。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2,增刊:64~66。
国家级。
排名第一。
4 CT在贲门癌诊断中的作用。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4,22(2):84~85。
国家级。
排名第一。
5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诊断价值。
中国西部医学文集放射分册,2000:29~31。
国家级。
排名第一。
6 65%Angiografin在CT增强扫描中的临床观察。
中国西部医学文集放射分册:2000,336~338。
国家级。
排名第一。
7兰州地区成年人骨密度调查。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1,4(7):335~336。
国家级。
排名第二。
8腰椎各椎体松质骨密度分析及皮/松比值意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3,14(1):35~38。
国家级。
排名第二。
9速度编码电影MR评价心室每搏输出量的可重复性研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6):894~897。
国家级。
排名第三。
二、郭顺林男1964年6月生,硕士研究生学历,教研室副主任,兰州大学医学影像研究所所长,教授。
曾于德国慕尼黑大学医院学习。
近五年来主要讲授《医学影像学》理论课,每年约700人,并承担兰州医学院98级至02级本科各专业的见习课以及甘肃省卫校97级至01级放射专业的实习课。
实习生每年约15人;承担兰州医学院98级至02级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每年约2人;承担甘肃省卫生厅主治医师提高班的培训及教学工作。
每年约20人。
现承担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影像教学多媒体》。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2001年主编并出版专著《实用腹部介入放射学》2.2000年承担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肝癌的血管造影CT诊断和“双灌注”介入治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被评为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部分脾动脉栓塞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已结题,经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4. 承担的省科技厅项目“脑梗塞溶栓治疗窗的选择”正在进行中5. 另有多项科研论文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上三、杜富会男1952年12月生,主任医师,教授,1977年毕业于兰州医学院医疗系,从事影像教学及诊断工作近30年,近五年来主要讲授《医学影像学》理论课,每年约700人,并承担兰州医学院98级至02级本科各专业的见习课以及甘肃省卫校97级至01级放射专业的实习课。
实习生每年约15人;承担兰州医学院98级至02级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每年约1人。
圆满完成承担的各项教学任务,2004年该课程被评为兰州医学院精品课程,2005年被评为兰州大学第六批重点课程,2006年参加甘肃省精品课程的评选任现职以来承担得主要科研项目:1、兰州地区中老年骨密度QCT测量2、脑梗死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时间窗的研究3、胃癌的CT影像学表现与癌组织中PCNA、CD44V6表达的相关性研究4、肺癌危险度与失内氡关系研究参编教材、著作:《医学影像学学习指导》《CR、DR的体位选择与临床优择》发表论文17篇四.赵鹏普男1948年7月生,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77年毕业于兰州医学院医疗系,从事影像教学及诊断工作近30年,近五年来主要讲授《医学影像学》理论课,每年约700人,并承担兰州医学院98级至02级本科各专业的见习课以及甘肃省卫校97级至01级放射专业的实习课。
实习生每年约15人;承担兰州医学院98级至02级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每年约1人任现职以来承担得主要科研项目:1正常胰腺和胰腺癌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研究。
省卫生厅课题。
1994年至1996年。
课题研究。
2肾细胞癌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研究。
省科技厅课题。
1998年至1999年。
课题研究。
著作:《骨肿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学》五、张皓男,1970年出生,副主任医师,兰州大学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
1993年6月于兰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本科毕业,留校于兰大一医院放射科从事影像诊断工作至今,2003年6月获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硕士学位,2007年6月于中山大学医学影像专业获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博士学位。
本人从事专业影像诊断15年,临床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理论扎实,历年来曾主持、参与多项科研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水平和科研实施能力。
能较为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语资料和文献。
多年承担影像本科、临床各类本、专科医学影像专业大课讲授及本专业研究生及进修医师临床带教任务。
近5年来的科研及论文:1.MDCT肺动脉成像:不同注射速率对周围肺动脉显示的影响实用放射学杂志2.正常人局部肺血流状态的多层螺旋CT研究临床放射学杂志3.肺部疾病中肺血管及肺血流变化的CT研究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4.暂时阻断肝静脉行肝动脉碘油栓塞的研究中国医学影像技术5.腰椎各椎体松质骨密度分析及皮/松比值意义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肺部疾病中肺血管及肺血流变化的CT研究排名第三现代肺结核影像变化及演变的影像研究排名第三六.王文辉男1969年6月生,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近五年来主要讲授《医学影像学》理论课,每年约700人,近五年来承担兰州医学院98级至02级本科各专业的见习课以及甘肃省卫校97级至01级放射专业的实习课。
实习生每年约15人,并有多项科研论文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上科研成果《肝癌的血管造影CT 诊断和“双灌注”入治疗》(国内领先)《兰州地区中老年骨质疏松QCT 研究》(国内领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后机体免疫功能变化》(国内领先)《急性血栓性脑梗塞动脉内溶栓时间窗的选择》(国内领先)获奖情况《肝癌的血管造影CT 诊断和“双灌注”入治疗》获甘肃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研项目《肺脏恶性肿瘤血供的血管造影研究》《肝癌的“双热性”TACE治疗》学术论文学术论文1. 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临床应用价值(附32 例病历分析)(第一作者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 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CT 引导下穿刺抽吸治疗(第一作者甘肃医药)3. 经肝动脉热化疗加热栓塞治疗肝脏恶性肿(第一作者甘肃医药)4. CTA 、CTAP 的临床应用价值(第一作者甘肃医药)5. CT 引导下穿刺抽吸治疗肾囊肿(第一作者甘肃医药)6. 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动脉栓塞治疗(第一作者甘肃医药)7. 支气管动脉与上腔静脉短路1 例(第一作者甘肃医药)8. 肝癌的“双灌注”治疗(第二作者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9.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后机体体液免疫变化(第二作者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10. 吡柔比星经动脉化疗治疗96 例肝癌的临床观察(第二作者中国肿瘤临床杂志)11. CT 引导下穿刺抽吸治疗胰腺囊肿(第一作者中国微创外科杂志)12. 中晚期胰腺癌联合介入治疗与单纯静脉化疗的对比研究(第一作者卫生职业教育)13.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介入处理(第一作者介入放射学杂志)14. 间接门静脉灌注5-FU 的实验研究(第二作者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15. 胃肠道平滑肌肉瘤影像诊断(参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16. 胃癌CT 检查价值的分析(参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17. 介入栓塞治疗肝胆手术后胆道大出血(第二作者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8. 汉英临床医学词典(参编兰州大学出版社)19.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CT 诊断(参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 CR DR投照体位设计与选择(参编甘肃科技出版社)21. 数字成像静脉肾盂造影技术(第一作者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2. 胆囊癌的CT 诊断(参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3.中晚期肝癌的双热性介入治疗的研究(第一作者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第一期)。
24中晚期胃癌的胃左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疗效观察(第一作者当代医学-中国介入放射杂志)。
七、郭吉刚男1972年生硕士学历,主治医师,讲师,教研室秘书,曾于美国南加州大学进修学习影像诊断,承担了大部分的教学工作,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参与排课及教学工作的安排,组织期末考试试卷的出题及阅卷,近五年来主要讲授《医学影像学》理论课,每年约700人,近五年来承担兰州医学院98级至02级本科各专业的见习课以及甘肃省卫校97级至01级放射专业的实习课。
实习生每年约15人,并有多项科研论文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学术论文1.肝癌介入治疗前后血清VEGF含量的变化2.食管狭窄的内支架治疗著作:《医学影像学学习指导》七、王刚女,1972年出生,医学硕士学位。
1994年6月于兰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本科毕业,留校于兰大一医院放射科从事影像诊断工作至今,2004年6月获医学硕士学位。
2002年5月被聘任为主治医师;2007年获副主任医师资格。
曾于2004年在北京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修CT、MR影像诊断;2005年在解放军301医院参加64层螺旋CT新技术培训。
本人从事专业影像诊断14年,具有较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历年来曾主持、参与多项科研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水平和科研实施能力。
能较为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语资料和文献。
主持完成课题《胃癌中的CT影像学表现与癌组织中PCNA、CD44V6表达的相关性研究》,于2005年11月通过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本人排名第一;在研课题两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肝脏病变的64层CT灌注成像研究》。
近年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四篇:《浸润型胃癌的CT诊断》,《胃癌的CT征象与PCNA、CD44V6表达的相关性研究》、《上颌窦病变的CT诊断及评价》、《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诊断及临床评价》;第二作者论文7篇:《胰腺癌的CT诊断与手术切除的评价》《急性肾脏出血的CT检查与诊断》、《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诊断价值》等,分别在国家级核心期刊、省级刊物发表及学术会议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