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第五章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
• 第一节——山 • 第二节——水 • 第三节——植物 • 第四节——建筑 • 第五节——书画墨迹
前言
•
自然风景以山、水地貌为基础,植被做
装点。中国古典园林绝非简单地摹仿这些
构景的要素,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
加工、提炼,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浓缩
• 古树名木对创造园林气氛非常重要。古木 繁花,可形成古朴幽深的意境。所以如果 建筑物与古树名木矛盾时,宁可挪动建筑 以保住大树。构建房屋容易,百年成树艰 难。除花木外,草皮也十分重要,平坦或 起伏或曲折的草皮,也令人陶醉于向往中 的自然。
二、园林中的山可分三类:
• 1、土山; • 2、石山; • 3、孤立的石峰。
• 1、土山
• 出现最早,或自然,或人工堆成,成曲 阜丘陵,山道平缓,宜于绿化,形成自然 山林外貌。但经风雨冲刷,容易造成水土 流失。
• 2、石山
• 江南多用石灰岩、砂岩、石英岩人工叠 置假山。
• 3、孤峰
• 为点缀庭院空间的特置石峰,十分注重 本身的造型,或挺拔峭立,或浑厚滋润, 或玲珑剔透,常因其形象生动、优美、突 出、“似有飞舞”而成为景区的主题,类 似于近代流行的抽象雕塑。苏州留园的冠 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和杭州的皱云峰 都是著名的太湖石孤峰。
这种“师法自然”的造园艺术,体现了人的自然
化和自然的人化,使中国园林属于写情的自然山
水型。它以自然界的山水为蓝本,把自然界的景
物荟萃一处,以此借景生情,托物言志。
•
中国园林讲究“三境”即生境、画境和意境。
生境就是自然美——园林环境,园林的叠山理水,
要达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由人作,宛若天成的境界。画境就是艺 术美——空间构成。我国自唐宋以来,诗情画意 就是园林设计思想的主流,明清时代尤甚。园林 将封闭和空间相结合,使山、池、房屋、假山的
第一节——山
• 一、概述
• 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 素之一。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 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 的先例。
•
东汉梁冀模仿伊洛二峡,在园中累土构石为山,从 而开拓了从对神仙世界向往,转向对自然山水的模仿, 标志着造园艺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起点。魏晋南北朝 的文人雅士们,采用概括、提炼手法,所造山的真实尺 度大大缩小,力求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唐宋以 后,由于山水诗、山水画的发展,玩赏艺术的发展,对 叠山艺术更为讲究。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爱石成癖的宋徽 宗,他所筑的艮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巧、以 石为主的假山。
(二)古代园林理水之法
• 1、掩。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 掩映。临水建筑,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 为突出建筑的地位,不论亭、廊、阁、榭, 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犹似自其下流出, 用以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或临水布蒲苇 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角印 象。 2、隔。或筑堤横断于水面,或隔水净廊可 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 石,如此则可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 面有幽深之感。
1
•
扬
州 个 园
堆 山
山叠
石 分 布
石 (
示 意
)
图
园林中的山石是对自然山水的艺术摹写,故称 之“假山”。它不仅师发于自然,而且又凝结着造园 家的艺术创作,除了神形兼备以外,还具有传情的作 用。《园冶》所说“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就是这个 意思。
堆
山
留 园
叠 石
(
2
)
2.留园石 林小院,这是 一个以山石为 主题的小庭院, 院中耸立着一 块石峰,体形 极优美,可作 为石林小屋的 对景。
的自然。它既有“静观”又有“动观”,
从总体到局部包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优
秀园林作品虽然处处有建筑,却处处洋溢
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
•
中国古典园林是风景式园林的典型,是人们
在一定空间内,经过精心设计,运用各种造园手
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加以构配而组合成源
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将人工美和自然
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
设置排布,有开有合,互相穿插,以增加各景区 的联系和风景的层次,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给 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印象。意境即生活美 ——人文内涵。它是指园林主人通过园林所表达
出的某种意思或理想。这种意境往往以构景、命 名、楹联、题额和花木等来表达。
• 所以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有山、水、植 物、建筑、匾额楹联 。
第二节——水
(一)概述
为表现自然,理池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 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 无水不活。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 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 胜。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 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 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 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 布。正因为如此,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
• 2、讲色美,树叶、树干、花都要求有各种自 然的色彩美,如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白 皮松,斑驳的粮榆,白色广玉兰,紫色的紫薇 等;
• 3、讲味香,要求自然淡雅和清幽。最好四季 常有绿,月月有花香,其中尤以腊梅最为淡雅、 兰花最为清幽。
(三)花木的寓意
• 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起衬托作用, 又往往和园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如 竹子象征人品清逸和气节高尚,松柏象 征坚强和长寿,莲花象征洁净无暇,兰 花象征幽居隐士,玉兰、牡丹、桂花象 征荣华富贵,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紫薇 象征高官厚禄等。
• 明代造山艺术,更为成熟和普及。 明人计成在 《园冶》的“掇山”一节中,列举了园山、厅山、 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 山石池、金鱼缸、峰、峦、岩、洞、涧、曲水、 瀑布等17种形式,总结了明代的造山技术。清 代造山技术更为发展和普及。清代造园家,创造 了穹形洞壑的叠砌方法,乃至于可估喀斯特溶洞, 叠山倒垂的钟乳石。现存的苏州拙政园、常熟的 燕园、上海的豫园,都是明清时代园林造山的佳 作。
庭 园 理 水
第三节——植物
(一)概述 • 植物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花木
犹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花木也没有美 感。
(二)花木的选择标准
• 自然式园林着意表现自然美,对花木的选择标 准有以下三点:
• 1、讲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 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都追求自然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