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欧姆定律》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当S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灯泡亮度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大B.灯泡变亮,电流表示数变大C.灯泡变暗,电流表示数变小D.灯泡变暗,电流表示数变大2.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每次实验中大小都发生改变的是()A.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B.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C.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D.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之比3.甲、乙两个定值电阻,甲标有“10 Ω 1.0 A”、乙标有“15 Ω 0.6 A”,把它们并联后接入电路里,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高电压是()A. 10 V B. 9 V C. 19 V D. 15 V4.由I=变形得R=,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大B.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小C.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D.当导体两端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5.若R0是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铭牌磨损,导致阻值未知,则利用下列电路图不能够准确测出未知电阻Rx阻值的是()A.B.C.D.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 A,电压表的示数为6 V;将电压表、电流表的位置互换,当开关S1断开、S2闭合,电流表的示数为0.3 A,则正确的是()A .R 1=8 ΩB .R 2=8 ΩC .R 1=20 ΩD .R 2=20 Ω7.在用伏安法测未知电阻Rx时,如果缺少电流表或电压表,可以通过增加一个定值电阻R 1和开关来解决,下面的四种方案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A .B .C .D .8.某段电路两端电压保持恒定,给它接入一个40 Ω的电阻时,电路中电流为0.35 A ;当电路中电流为0.20 A 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大小是( ) A . 110 Ω B . 20 ΩC . 70 ΩD . 50 Ω9.两个相同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是5 Ω,它们串联后的总电阻是( ) A . 2.5 Ω B . 5 ΩC . 10 ΩD . 20 Ω10.下列几组电阻串联后,总电阻最小的一组是( ) A . 30 Ω和15 Ω B . 20 Ω和15 ΩC . 10 Ω和15 ΩD . 5 Ω和15 Ω11.阻值相等的两电阻R 串联时总电阻为40 Ω,则它们并联时的等效电阻为( ) A . 20 Ω B . 80 ΩC . 10 ΩD . 30 Ω12.在相距50 km 的甲、乙两地间沿直线架设两条输电线.输电线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若输电线在某处发生了短路,为确定短路位置,甲乙两地的检修员用输出电压相同且不变的电源和电流表做成如图所示的测量仪,并分别进行了如下测量:将测量仪连接a 、b 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2 A ;将测量仪连接c 、d 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 ,由此可判断短路位置离甲地的距离是()A . 10 kmB . 20 kmC . 30 kmD . 40 km13.小明同学在探究电阻中的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要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下列办法不可行的是( )A .改变干电池的个数B .改变电阻的阻值C .改变电阻器的滑片D .调节学生电源的调压旋钮14.如图所示电路,R 1=2R 2,当闭合开关S 后,电流表A 1和A 2示数之比为( )A . 1∶2B . 2∶1C . 1∶3D . 3∶115.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除了需要电源、开关、导线外,还应有下列哪组器材?( )A .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一个定值电阻B .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几个定值电阻C .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几个定值电阻D .电流表、电压表、几个定值电阻二、填空题(共3小题)16.如图所示是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若闭合开关灯不亮,但电压表示数大约等于电源电压,此时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17.(1)小明做“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连好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电压表、电流表示数为零,则故障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A .开关接触不良B.小灯泡被短路C.电池电压不足D.电压表损坏(2)故障排除后,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仍然不亮,但电流表、电压表均有比较小的示数,产生此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记录的数据如下表,由表中数据可知,在三次测量中灯泡的电阻逐渐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少”或“不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18.电阻R1=6 Ω,R2=12 Ω,将它们并联后,总电阻为________ Ω.三、实验题(共3小题)19.某同学通过研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实验数据如表所示.(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7或2、5、8或3、6、9,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各表中的数据,归纳得出结论:①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小李同学在做“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时,设计了图甲所示的电路图:(1)请按照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物图连接完整.(2)在开关闭合之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______(选填“最左端”、“中间”或“最右端”).(3)若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分别如图丙a、b所示,则电流表的读数是________A,电压表的读数是______V,电阻R的阻值是________ Ω.21.小明欲测量一个阻值标识模糊的定值电阻,图甲所示是他设计的测量电路,图乙是未完成连接的实验电路.(1)请你按照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助小明把滑动变阻器和电压表正确连入图乙所示的实验电路.丙(2)小明将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调节变阻器的滑片,按照正确的操作测得数据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第5次测量的电阻值R5=________ Ω(3)图丙中已经把前4次测得的电压U和电流I的值对应点描出,请你在图丙中补描出第5次测量的电压U和电流I值对应的点A,并依据所描的点在图丙中作出该定值电阻的U-I图象.四、计算题(共3小题)22.如图所示电路,R1=7 Ω,R2=3 Ω,当S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1 V,当S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4 V.求R3的阻值.23.某课外活动小组需要对两个定值电阻R1、R2和一只滑动变阻器R3的电阻进行测量,将这些元件连成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S1,断开S2,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时,电流表的读数为0.2 A,电压表的示数为2 V;若将S1、S2都闭合,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0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 V,电流表的示数为0.9 A.求:(1)R1的阻值是多少?(2)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3是多少?(3)R2的阻值是多少?24.小灯泡两端电压为3.8 V时,通过的电流是0.2 A,则它此时的电阻为多少?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移动的过程中,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电路的总电阻变大;根据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灯泡变暗.故选C.2.【答案】C【解析】本实验要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电源总电压不变,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也不变,根据U′=U总-Ux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也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根据R=可知,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比值等于定值电阻Rx阻值,每次实验要更换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所以Rx不是定值,故C符合题意;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都不变,故二者比值也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3.【答案】B【解析】由I=可知,电阻两端允许所加的最大电压:U甲=I甲R甲=1 A×10 Ω=10 V,U乙=I乙R乙=0.6 A×15 Ω=9 V,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两只电阻并联时,电路中的最大电压U′=U乙=9 V.4.【答案】C【解析】5.【答案】D【解析】A项电压表可以直接测量Rx的电压,电流表可以直接测量Rx的电流,根据Rx=,求出电阻.不符合题意.B项电压表 V1可以直接测量R0的电压,R0是定值电阻,根据I0=求出电流,电压表V2可以直接测量Rx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得Ix=I0,根据Rx=,求出电阻.不符合题意.C项电流表A1可以直接测量R0的电流,R0是定值电阻,根据U0=I0R0求出电压,电流表A2可以直接测量Rx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得Ux=U0,根据Rx=,求出电阻.不符合题意.D项电流表只能直接测量Rx的电流,电压不能直接和间接测量,无法计算电阻.符合题意.6.【答案】B【解析】当开关S1、S2都闭合,两电阻并联,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电流表测量通过R1的电流,由I=得,R1===12 Ω;将电压表、电流表的位置互换,S1断开、S2闭合,两电阻串联,由I=得:电路总电阻R===20 Ω,所以根据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可知:R2=R-R1=20 Ω-12 Ω=8 Ω.7.【答案】B【解析】当开关S1、S2闭合时,R1被短路,电压表的示数等于电源电压;再断开开关S2时,电压表测量Rx两端的电压,则可计算出R1两端的电压,即可计算出电路中的电流,从而可计算出被测电阻的阻值,A项能测出,不符合题意;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其示数始终等于电源电压,不可知被测电阻的电压和电流,不能测出其阻值,B项符合题意;只闭合S2可测出通过被测电阻的电流,两个开关都闭合,可测出干路电流,则可计算出R1的电流,由U1=I1R1可得R1两端的电压,根据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的关系可得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从而计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故C 项能测出,不符合题意;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流表测出通过R1的电流,由U=IR可计算出电源电压;当两开关都闭合时,两电阻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则可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计算出通过Rx的电流,从而计算出Rx的阻值,故D项能测出,不符合题意.8.【答案】C【解析】设R1=40 Ω,I1=0.35 A,I2=0.20 A,某段电路两端电压保持恒定,由I=可得:U=I1R1=I2R2,则当电路中电流为0.20 A时,接入电路的电阻:R2===70 Ω.9.【答案】D【解析】根据并联电阻的特点,R并==5 Ω,所以,R=10 Ω,所以,R串=R+R=10 Ω+10 Ω=20 Ω.故选D.10.【答案】D【解析】11.【答案】C【解析】由于阻值相等的两电阻R串联,则串联时等效电阻为:R串=2R,所以,R=R串=×40 Ω=20 Ω;并联电路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则它们并联时的等效电阻:R并=R=×20 Ω=10 Ω.12.【答案】A【解析】已知输电线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设1 km输电线的电阻为R0,导线的短路位置离甲地为s,短路位置离乙地为50 km-s,则Rab=2sR0,Rcd=2(50 km-s)R0,因电源的电压不变,所以,由I=可得,电源的电压:U=IabRab=IcdRcd,即1.2 A×2sR0=0.3 A×2(50 km-s)R0,解得:s=10 km.13.【答案】B【解析】改变干电池的个数,电源电压发生变化,从而电阻两端的电压也改变,故A可行;在探究电阻中的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应控制电阻不变,故B不可行;改变电阻器的滑片,会使电路中的电流发生改变,从而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故C可行;调节学生电源的调压旋钮能使电源电压发生变化,从而电阻两端的电压也改变,故D可行.14.【答案】D【解析】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并联,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R1支路的电流.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电流表A1和A2示数之比为:==.15.【答案】C【解析】电流与电压、电阻有关,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需改变电阻,所以需要几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并要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所以还需滑动变阻器和电压表,要测量电流还需用到电流表.故选C.16.【答案】灯泡断路【解析】灯炮不亮,说明电路发生了断路或短路,如果灯泡短路,则电压表示数为零,因此电路故障不是短路,而是断路;电压表示数大约等于电源电压,说明电压表的两个接线柱能与电源相通,故灯泡断路.17.【答案】(1)A(2)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太大(3)增大灯丝的温度升高了【解析】(1)小灯泡不亮,电压表、电流表示数为零,说明电路是断路.原因是开关处接触不良.选项A正确.(2)闭合开关,灯泡虽不亮,但电流表、电压表都有示数,说明电路是通路;电流、电压很小,原因是电路电阻太大.所以是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太大.(3)由1、2、3次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电阻阻值是逐渐增大的;电阻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都不变,阻值不同,原因是电阻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8.【答案】4【解析】根据并联电阻的特点可得:=+R===4 Ω.19.【答案】(1)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2)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3)①同一导体,其两端的电压与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的比值是相同的②不同导体,其两端的电压与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的比值是不同的,且电阻越大,比值越大【解析】(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的电流与电压变化的倍数关系,电阻一定时,电压变为原来的几倍,电流也随之变为原来的几倍,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7或2、5、8或3、6、9的电流与电阻变化的倍数关系,电压一定时,电阻变为原来的几倍,电流随之变为原来的几分之一,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3)表一中电压和电流的比值均为5;表二中电压和电流的比值均为10;表三中电压和电流的比值均为20;①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或表三有关数据,可初步得出,其两端的电压与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的比值是相同的.②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有关数据,可初步得出,不同导体,其两端的电压与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的比值是不同的,且电阻越大,比值越大.20.【答案】(1)(2)最右端(3)0.48 A11 V22.92 Ω【解析】(3)电流表的量程是“0~0.6 A”,其读数为0.48 A;电压表的量程是“0~15 V”,其读数是11 V;由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可知,R==≈22.92 Ω.21.【答案】(1)(2)10(3)如图【解析】(1)根据“电流流向法”,由电路图甲知,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依次串联定值电阻、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回到电源负极,再将电压表并联在定值电阻两端,由实验数据知电压表示数小于3 V,可使用0~3 V量程;(2)由表格数据可知,第5次测量中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2.8 V,通过的电流为0.28 A,由欧姆定律可得第5次测量的电阻值:R5===10 Ω;(3)由第5次测量数据在图象中描出对应的点,连线画出其图象.22.【答案】解:当S闭合时,R1、R2串联,U1=21 V,R1=7 Ω,R2=3 Ω,电流处处相等所以I2=I1===3 A;U2=I2R2=3 A×3 Ω=9 V,因此U=U1+U2=21 V+9 V=30 V;当S断开时,R1、R2、R3串联,U1′=14 V则I1′===2 A,所以I3=I2′=I1′=2 A,则U2′=I2′R2=2 A×3 Ω=6 V,又因为U=30 V,所以U3=U-U2′-U1′=30 V-6 V-14 V=10 V,根据欧姆定律得R3===5 Ω,答:R3的阻值为5 Ω.【解析】根据串联电路特点:电流相等I=I1=I2;U=U1+U2,结合欧姆定律I=及其变形公式U =IR和R=分析求解.23.【答案】解:(1)当闭合S1,断开S2时,此时电压表测的是电阻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的是通过电阻R1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可知,R1===10 Ω;答:R1的阻值10 Ω;(2)若将S1、S2都闭合,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零时,电压表的示数是6 V,此时电压表示数等于电源电压,在闭合S1,断开S2时,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R1是串联的,所以滑动变阻器的电压为U3=6 V-2 V=4 V,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可知,R3===20 Ω;答: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20 Ω;(3)S1、S2都闭合,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零时,电压表的示数是6 V,电流表的示数是0.9 A;此时通过R1的电流I1===0.6 A;所以通过R2的电流为I2=0.9 A-0.6 A=0.3 A;所以R2===20 Ω;答:R2的阻值是20 Ω.【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电流表测的是干路电流,电压表测的是R1、R2两端的电压,利用欧姆定律可以求解.24.【答案】由题意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U=3.8 V,通过的电流I=0.2 A,根据欧姆定律可得,此时灯泡的电阻:R===19 Ω.答:此时灯泡的电阻为19 Ω.【解析】知道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此时灯泡的电阻.1、三人行,必有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