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锐器伤处理

锐器伤处理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为规范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管理,保护医院职工的职业安全与身体健康,有效预防和控制因职业暴露而引发的各种经血传染性疾病,做好各种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降低职业暴露感染疾病的危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以及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结合我院的具体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院工作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医疗垃圾清运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血源性传染病或者携带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或被含有血源性传染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以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还包括被这类病人抓伤、咬伤等,有可能被血源性传染病感染事件(即意外事件或针刺伤事件)。

二、标准预防是避免职业暴露医院感染的基本保证标准预防概念: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均应视其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其基本特点为:(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三、管理制度1. 医院职工应定期参加医院感染管理科举行的职业防护等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2. 工作期间,按规范实行标准预防措施,严格穿戴工作服、口罩、帽子,必要时穿隔离衣、防渗透围裙、胶鞋、可能发生喷溅时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3. 当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或皮肤粘膜有破损时须戴手套,脱手套后严格洗手。

4. 掌握洗手指征,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进行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5. 严格医疗废物的管理处理,按本院制度实行。

禁止转让买卖医疗废物,工作人员在处理医疗废物时须戴厚质乳胶手套,穿防护衣,胶鞋,必要时戴护目镜和防护面罩。

6. 熟练掌握锐器的操作技术,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禁止将锐器直接传递给他人、禁止回套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禁止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用后锐器需及时放入锐器盒。

7. 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医院职工定期体检,进行必要的免疫接种。

8. 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9. 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时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填写医务人员医疗锐器伤登记表(附件1)。

10. 临床科室须为医务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

四、职业暴露处置流程1. 锐器伤处理及报告流程(附件2、3)2. 医护人员预防艾滋病等经血传播性疾病的职业防护流程(附件4)附件1:医务人员医疗锐器伤登记表1.姓名:2.性别:3.工龄:4.科室:5.电话:5.受伤时间:年月日时分6. 受伤前是否接种过乙肝疫苗 (1)是□ (2)否□如果接种过乙肝疫苗并产生了保护性抗体的请回答接种的时间(3)小于5年□ (4)大于5年□ (5)大于10年□7. 工作类别⑴医生(本院□进修□实习□) ⑸行管人员□⑵护士(本院□进修□实习□) ⑹清洁员□⑶技师(本院□进修□实习□) ⑺废弃物收集人员□⑷其他人员□8. 伤害发生地点⑴病室内(病人单位)□⑹门诊□⑵病室外(治疗室、护士站、走廊等)□⑺临床实验室□⑶急诊室□⑻后勤服务(洗衣房、医疗垃圾暂存处等)⑷手术室□⑼社区□⑸供应室□⑽其它9. 导致伤害的锐器物种类是:⑴注射器针头□⑷特殊穿刺针□⑺剪刀□⑵头皮针输液器针头□⑸手术刀□⑻玻璃□⑶套管针□⑹缝合针□⑼其他10. 伤害的发生是由谁造成的:⑴自己□⑵病人□⑶家属□⑷其他医务人员□11.受伤者是锐器的最初使用者吗?⑴是□⑵否□12.锐器最初是用作什么目的⑴肌肉、皮下、皮内注射□⑸经肝素帽给药□⑼抽取体液或组织液标本□⑵静脉输液□⑹操作练习□⑽缝合/剪断□⑶静脉留置针□⑺抽取动、静脉血□⑾切开□⑷经输液器茂菲氏壶加药□⑻抽取指血(测血糖等)□⑿其他13.伤害的发生有无不正确操作⑴有□⑵无□⑶不知道□14.是否被血污染的锐器物刺伤⑴是□⑵不是□⑶不知道□15.受伤前是否知道病人有无血源传播性疾病⑴知道□⑵不知道□16.如果受伤与病人有关,病人情况:姓名住院号既往传染病病史:⑴艾滋病□⑵乙肝□⑶丙肝□⑷无感染□⑸不清楚□⑹其他17.伤害发生的操作环节操作前准备处理废弃物:⑴拔去针帽时□⒁将血标本注入试管时□⑵安装针头时□⒂病人躁动时□⑶抽取药液时□⒃配合其他工作人员操作时□⑷套上针帽或安瓿时□操作后整理用物操作中(治疗、检查、手术)⒄给针头重新套上针帽□⑸经皮注射时□⒅使用后分离针头与注射器□⑹经皮拔针时□⒆整理用毕的锐器物品时□⑺静脉加药时□⒇准备可重复使用的锐器物时□⑻输液封管时□(21)被不适当放置的锐器物刺伤□⑼输液结束拔针时□(22)丢弃前针头等锐器物处理时□⑽传递锐器时□(23)运送锐器废弃物时□⑾检查时□(24)被突出于废弃物收集箱开口的锐器刺伤□⑿治疗时□如果是请回答A单手套□ B双手套□⒀手术中(缝合或切开时)□(25)被刺穿于废弃物收集箱/合的尖锐物刺伤□18.受伤后局部处理:⑴挤血□⑵冲洗□⑶消毒□⑷未处理□19. 如受伤部位是手,锐器穿透:⑴一层手套□⑵双层手套□⑶没戴手套□20. 暴露程度:⑴一级暴露(暴露源沾污了有损伤的皮肤、粘膜,量小且时间短) □⑵二级暴露(暴露源沾污了有损伤的皮肤、粘膜,量大且时间长;或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为轻度的表皮擦伤或针刺伤) □⑶三级暴露(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为深部伤口并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21. 是否接受预防治疗⑴是□⑵否□21.结论:暴露后未感染⑴乙肝□⑵丙肝□⑶艾滋病□暴露后感染⑴乙肝□⑵丙肝□⑶艾滋病□22.请注明伤害发生的位置:23.请描述伤害发生的过程24.备注填写日期:年月日填表人(该表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留存)附件2:锐器伤处理及报告流程一、锐器伤后紧急处理1. 皮肤(1)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尽可能使损伤处血液流出,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2)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3)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伤口(采用浸泡方法)。

2.粘膜:立即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

二、报告1.报告部门负责人(医生向科主任报告、护士或工勤人员向护士长报告);2.登记锐器伤表格(科室有备或院内网-医务网-感染管理专栏下载),送交院感科(9号楼708房间,电话5579)。

三、评估与预防接到报告后应尽快评估职业暴露情况,并尽可能在24h内采取预防措施。

首先确定病人是否具有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HIV等),如未进行检测须立即抽患者血液进行检查。

1. 病人无血源性传染病,则不需要进行任何处理,仅密切观察。

2.如果病人为HBsAg (+)(1)受伤医务人员HBsAg(+)或Anti-HBs(+)或Anti-HBc (+):不需注射疫苗或HBIG;(2)受伤医务人员HBsAg(-)或Anti-HBs(-)、未注射疫苗,应在24小时内注射HBIG,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肝疫苗,并于伤后1、6个月分别接种第二、三针。

3.如果病人为HCV抗原 (+)受伤者HCV 抗原(-):3个月后取血查抗-HCV,并根据结果进行相应抗病毒治疗。

4.如果病人为HIV抗体(+)应立即向分管院长及当地疾病控制中心报告。

由疾控中心举行评估与防护指导,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决定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受伤后1、2、3、6个月查HIV抗体。

(1)确定暴露级别(Exposure Code),分为1、2、3级。

(2)确定HIV暴露源头严重程度,分为轻度、重度和不明。

(3)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预防性用药的推荐处理方案。

表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的处理方案暴露级别暴露源级别预防性用药推荐处理方案1 1不一定使用PEP,可由职业暴露者本人根据利害比较作出决定1 2 使用基本用药程序(1)2 1 使用基本用药程序2 2 使用强化用药程序(2)3 1或2 使用强化用药程序不明暴露源级别不明使用基本用药程序*PEP:HIV/AIDS的职业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PEP)应包括急救、对暴露级别的评估、暴露源严重程度的评估、预防性用药的推荐处理方案、报告与保密。

注:(1)基本用药程序: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AZT(每次200mg,每日3次,或每次300mg,每日2次)+拉米夫定(每次150mg每日2次),连续使用28d。

或双汰芝(AZT与3TC 联合制剂)300mg/次,每日2次。

(2)强化用药程序:基本用药程序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茚地那韦(800mg,tid,饭前1h及饭后2h服用),均使用常规治疗剂量。

四、其他注意事项1、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健康安全,医护人员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时,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做好个人防护。

2、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3、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名称:锐器伤处理及报告操作流程生效日期:2011.1.1附件3:锐器伤处理及报告操作流程部门:医院感染管理科编号:YGK-ZD-2010-16类别: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修改日期:2010.12.1名称:锐器伤处理及报告操作流程生效日期:2011.1.1附件4:医护人员预防艾滋病等经血液传播性疫病的防护流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