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解质ppt课件

电解质ppt课件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 (Lev Vygotsky,1896-1934)
认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 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 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 个发展区的发展。
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学法指导
教学序: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材分析
◆重点和难点
重点: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强电解质和弱电 解质的判断;实验现象的分析。 难点:电解质溶液导电的本质
难点的突破:充分运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尽 可能增加实验可见度,加强感性认识,引导 学生进行全面观察,理解微观本质。
教法和学法
◆学情分析
学生好奇心较强,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在知识学习 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 他们对化学现象、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探求欲、表现欲 和成就欲。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研究方法
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 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 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
进一步学习电解质溶液 理论知识的基础
电 解 质
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 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 研究的重点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 的编写意图、学生的实际情况, 同时结合美国布垆坶教学目标的 分类理论,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4.归纳概括,形成概念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导 电
KNO3溶液 亮 NaOH溶液 HCl溶液 熔融的KNO3

氨水
醋酸溶液
不导电 KNO3晶体 酒精溶液 蔗糖溶液
教学过程
4.归纳概括,形成概念
电离: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出自由移动 的离子的过程。 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 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 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HNO3 = H + +NO3NaOH = OH- +Na+
KOH =
OH-
+K
+

Ba(OH)2 = 2 OH- + Ba 2 +
NaCl = Na 酸 金 + + Cl
电离时,生成的阴 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醋酸溶液
不导电 KNO3晶体 酒精溶液 蔗糖溶液
教学过程
3.动画演示、解开谜团
食 盐 溶 于 水
教学过程
3.动画演示、解开谜团
食盐熔融
蔗糖溶解
教学过程
3.动画演示、解开谜团
导电的原因
溶液:原来在晶体中被束缚的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 下解离为可自由移动的Na+和Cl-离子,从而能够导电。 熔融状态:受热熔化后, NaCl晶体中的Na+和Cl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 晶体:晶体中含有Na+和Cl- ,但不能自由移动, 故不能导电。
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HCl===H++ClNaOH===Na++OH-
教学过程
4.归纳概括,形成概念
类 型 比 较 化合物类型 物质类别
强电解质
离子化合物、极性共价化合物 强酸、强碱、盐
弱电解质
极性共价化合物 弱酸、弱碱、水
离子浓度
导电能力 电离程度 电离表示方式 溶液中溶质微粒 离子方程式表示

学习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酸、碱、盐的相关知识,并 且已经知道了物质分类的相关知识。这些内容对电离的学习起 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
教法和学法
◆教学设计的理念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人的学习应该是意义学习。影响学习的最主 要因素是学习者已掌握的知识,当学习者有 学习的意向,并把所要学的新知识同原有的 知识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
强 完全(不可逆) 用“ 离子 可溶:用离子;难溶:用分子式 ”

弱 部分(可逆) 用“ ”,存在电 离 分子(多)、离子(少) 用分子式
教学过程
5.方法导引,应用迁移
电离可以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① HCl = H+ + Cl② NaOH = Na+ + OH③ NaCl = Na+ + Cl-
电荷守恒、元素守恒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酸、碱、 盐在溶液中能发 生电离;②掌握 电离、电解质的 含义;③学会电 离方程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思考 模型猜测电解质 溶于水发生的变 化; ②将化合物 按照新的标准重 新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研究物质和 理论的兴趣,在 探究过程中培养 一丝不苟、实事 求是的科学态度。
3.动画演示、解开谜团 5.方法导引、应用迁移 2.实验探究、收集证据 4.归纳概括、形成概念 6.组织讨论、重返生活
7.畅所欲言、总结所学
8.巩固练习、理解内化
学习序:
明确问题
实验研究
分析现象
形成概念
理解应用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出 汗 后 人 体 更 容 易 触 电
教学过程
2.实验探究、收集证据
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1: KNO3晶体、 KNO3溶液、熔融KNO3 实验2: NaOH 溶液 、氨水、酒精溶液 实验3: HCl溶液 、醋酸溶液、蔗糖溶液
溶 液 浓 度 相 同
教学过程
2.实验探究、收集证据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导 电
KNO3溶液 亮 NaOH溶液 HCl溶液 熔融的KNO3

氨水
教学过程
5.方法导引,应用迁移
P39迁移·应用
请分别书写下列各组物质的电离方程 式,并进一步从电离方程式的角度认识酸、 碱、盐。 ⑴ 硝酸、硫酸 : ⑵ 氢氧化钾、氢氧化钡: ⑶ 硫酸铜、氯化钡:
HCl
=
H+ + Cl电离时,生成的阳 离子全部是H+的 化合物。
H2SO4 = 2 H + + SO42 - 酸
电解质教学
本课时知识结构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2、教学目标 3、重点和难点
化合物
教法和学法
1、学情分析 2、教学设计的理念 3、教学方法、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纯净物 混合物

教材分析
◆始
教材体系
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 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 延续和深化
教学过程
4.归纳概括,形成概念
电解质
定义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 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 状态下都不能导电 的化合物
导电实质 实例
电离过程 表示方法
电解质电离产生的自由 运动的带电离子 酸、碱、盐、水、Al2O3
非电解质不电离, 不导电 乙醇、蔗糖等多数 有机物及CO2、SO2 等一些无机化合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