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力站施工组织设计范本

热力站施工组织设计范本

一、编制说明与依据及工程管理目标1.1、工程简介1.1.1本工程位于xxxxxxxxx市区内,由两座换热站,即xxxxxxx 支线工程(最大管径DN400)组成。

1.1.2、土建工程1.1.3、水电及支线工程1.1.3.1 滨海左右站:成套配电柜3台;配电箱1台;各种型号电缆140米;PLC柜1台及配套自控仪表;低区换热器机组2台;钢制水箱1台;室内热动管道171米;室外直埋预制聚氨脂保温管1056米;以及采暖给排水系统等。

1.3.2呼铁佳园站:成套配电柜3台;配电箱1台;各种型号电缆154米;PLC柜1台及配套自控仪表;低区换热器机组1台;高区换热机组1台;钢制水箱1台;室内热动管道196米;室外直埋预制聚氨脂保温管1270米等。

1.2、编制依据1.2.1呼呼和浩特市2010年热力站及支线工程(二标段)招标文件1.2.2国家和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规定《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CJJ28-89《城镇直埋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81-981.2.3 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施工规范、规程1.2.4 建筑施工图纸1.2.5 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及相关支持性文件及本企业能力。

1.3、工程项目管理目标1.3.1质量目标执行国家、行业、地方现行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

按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管理,符合国家验收标准,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质量保证资料齐全完整,工程质量符合国家验收标准。

1.3.2安全目标杜绝重大伤亡事故,轻伤频率低于5‰。

1.3.3进度目标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确保61天内按期完成全部工序(2010.8.1-2010.9.30)1.3.4文明施工目标按照文明施工达标的有关要求切实做好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工作,做到安全文明施工工地。

1.2.5成本控制目标编制详细的施工预算,编制材料使用计划,实行限额领料,严把材料使用关,降低施工成本,狠抓节约,减少材料浪费,成本降低率为预算成本的5%。

二、主要施工方案及技术要求2.1施工测量2.1.1测量工作、程序施工时,以单位工程的坐标为准,在坐标的6米外作控制桩,并作控制网络图。

2.1.2项目部要对坐标桩重新进行测定复核,复测完毕合核查无误后,方可使用同时建立测量方格网,标出地形高程。

2.1.3定位、放线施测完成经自检、互检合格后,方可申请监理及甲方有关人员验线。

2.1.4根据建筑物基底深度、放坡宽度及建筑物的特点对现场平面布置视野良好、便于保护、不易被破坏的位置设置轴线控制桩,以便在施工中能够准确地控制轴线,为工程施工提供有效依据。

2.1.5施工高程测量根据业主提供场区高程控制基准点为高程测量点依据场内布设水准网控制点在首层平面易于上传递标高的布置设标高传递基准点,用钢尺自基准点+1.00M向上垂直丈量做为该楼层抄平的依据。

2.1.6 质量保证措施⑴为保证施工测量精确度必须对所有测量标高进行标定和保护包括轴线桩水准点等所有桩点均应设立明确标识,防止误用或破坏,每次放线前对轴线桩及水准点进行确认和复检放线后应采取闭合,联测等方式检验且必须经有关人员复测、精度要求符合规范要求后方可施工。

⑵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工程测量规范》进行⑶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⑷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在签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⑸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效正核算合格才能作为测量依据。

⑹轴线楼内控点传递后必须闭合⑺测量工作台应配合专职人员2.2土方工程2.2.1本工程建筑物及管道的土方采用机械单独开挖,挖土高度为设计标高留300mm,人工清理。

2.2.2本工程选用1台反铲挖掘机进行开挖。

2.2.3回填土采用装载机配合汽车回运,填土采用蛙式打夯机打夯,回填土回填厚度不大于30㎝,蛙式打夯机夯不到的地方用冲击夯夯实,压实系数不得小于0.94。

2.3钢筋工程施工方案2.3.1钢筋工程2.3.1.1钢筋工程的检验与存放1)本工程采用的钢筋为一级、二级热轧钢筋,每批进厂钢筋要严格检验,验收,所有钢筋应有出厂材质单,所注明的编号批量,炉号与所供应的材料相符合时方才进场,进场后应及时按照有关规定见证取样进行复检,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对于该工程所用型钢,螺栓用Q235B结构钢,主要承重结构系用Q345B结构钢,受力钢筋计算数据应符合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钢筋屈服强度实测值≥1.25钢筋屈服强度实测值/钢筋强度标准值<1.3对于同一批进场钢筋检验分为:外观检查,试验检查,两种方式外观检查:每批钢筋抽取5%进行检查,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表面凸块不得超过横肋高度,1m的弯曲度不大于4度试验检查:每批同型号,同炉号,同规格的钢筋每60吨试验一次,每批钢筋中任选两根,每根上截取两个试件进行拉伸试验和冷弯试验,如有一项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则从同一批中另取双倍数量试件重新作各项试验,如仍有一个试件不合格,则该批钢筋判定不合格,不合格钢筋则退出场,以确保用于工程的钢筋均为合格。

3)钢筋进场后必须严格按分批同等级,牌号、直径、长度、挂牌堆放,标明钢筋产地、名称、规格,是否验收合格,存放钢筋的场地必须硬化,并设有排水坡度,堆放时,钢筋下用枕木或混凝土墩,垫起离地面20cm,以防钢筋锈蚀和污染。

4)钢筋成品应标明分部、分层、分段和构件名称,同一部位或同一构件的钢筋要放在一起,并有明显标识,标识上注明构件名称,部位、尺寸、直径、根数。

2.3.1.2钢筋加工1)钢筋加工前应在详细了解所有有关图纸,设计交底,设计洽商等要求基础上,对结构设计规范中的构造要求及施工验收规范的质量控制标准统一考虑,特别注意满足抗震规范和图纸指定的抗震构造图集要求。

2)下料前应先除锈,将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渍及浮皮,铁锈等清理干净,以免影响与混凝土的粘效果,盘条采用调直机调直钢筋。

3)钢筋下料的总体要求是,种类规格正确、形状尺寸准确,数量正确、施工方便节约材料。

下料时必须考虑钢筋的叠放位置和穿插顺序,应重点注意钢筋接头形式、接头位置、搭接长度、锚固长度等质量控制点。

通常钢筋应考虑连接各接头允许长度的误差积累和端头弯点方向控制以保证钢筋总长度及钢筋位置准确,充分考虑材料使用合理性、优化配料尺寸尽量利用零料。

钢筋下料单必须经过审核、签字后才能下发技工配料并保留原始下料备查。

4)本工程钢筋切断根据钢筋直径及使用部位分为钢筋切断机和无齿锯两种,直径在18㎜以下的钢筋使用钢筋切断机下料直径在18㎜以上(包括18㎜)的梁、柱需接头的采用无齿锯下料。

下料应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减少短头,下料过程中如发现有劈裂缩头或严重弯头等必须切除,硬度与钢种不同时必须及时通知有关技术人员。

5)弯曲成型采用钢筋弯曲机和手动弯曲工具配合进行弯曲后钢筋平面没有翘曲不平现象,弯曲点处不得有裂纹,Ⅰ级钢筋末端的180°弯钩。

其圆弧弯钩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钢筋平直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135°弯钩(箍筋)弯曲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平直长度为10倍钢筋直径。

Ⅱ级钢筋末端90°弯钩。

弯曲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

6)将加工成型的钢筋运至专业钢筋堆放场。

钢筋场地要平整。

铺设钢筋垫木,防止钢筋变形。

成型钢筋按规格使用部位分类整齐码放,挂牌标识做到整洁清楚,一目了然,长钢筋试吊以确定吊点。

防止吊点距离过大。

钢筋变形。

2.3.2钢筋连接受力钢筋的接头位置应设在受力较小处,接头应相互错开,同一跨内同一根钢筋不应设有两个接头。

当受力钢筋直径Φ≥18时采用机械连接,接头等级采用Ⅰ级,梁的底部纵向钢筋可在支座附近或支座两侧1/3跨度范围接长,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可在跨度中1/3跨度范围接长,不应在支座处接长。

框架梁端,柱端应避免在节点核心区和加密区设接头,一般板的上部钢筋可在跨中1/3范围内搭接,下部钢筋应在支座范围内搭接。

当采用机械连接时,钢筋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钢筋直径的35倍且 b不小于500㎜。

2.3.3钢筋绑扎绑扎重点:梁柱交接处核心区箍筋绑扎,先套柱箍再穿梁筋,梁箍筋也可以采用套箍法。

梁板柱节关处钢筋绑扎,板的上筋,次梁的上筋,主梁的上筋,上部从上向下,从下向上则为主梁的下筋再次梁之下,优先保证主梁的钢筋保护层,主次梁交处的箍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注意梁顶面主筋间距的净距要大于或等于30mm,以利于砼浇筑。

2.3.4 质量保证措施1)在钢筋绑扎施工前,由技术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包括钢筋型号、间距、搭接长度、锚固长度,箍筋加密区要求保护层厚度和机械连接的位置等,并检查分段施工的钢筋大样图和配料单。

2)严格执行“三接”“三检”和“一控”,其中“三接”为严格按图纸、按工艺、按规范标准施工“三检”为自检、互检、交接检,“一检”为自挖正确率一次验收合格率。

3)严格执行六不绑原则,即:(1)上道工序未验收不绑(2)钢筋接头不符合要求不绑(3)钢筋未清理干净不绑(4)钢筋偏位未接1:6调整不绑(5)施工缝未清理、凿毛不绑(6)放线不到位不绑2.3.4.1钢筋质量的检查1)分项的钢筋绑扎完毕后,应进行三检,三检完成后,由项目部质检员进行专检,并填写检验批,再报请监理验收。

2)钢筋绑扎质量应符合下表规定2.4模板工程2.4.1目标1)砼表面颜色均匀一致,无蜂窝麻面,漏筋、夹渣、锈斑、烂根和明显气泡存在。

2)结构阴阳角部位方正无缺棱掉角,无漏浆现象,梁、墙、柱接头处平滑方正模板拼缘无明显痕迹。

3)表面平整光滑,线条顺直,几何尺寸准确,外观尺寸允许偏差在规定允许范围内。

2.4.2模板体系的选型1)模板体系的选型恰当与否以模板的拼装质量,施工工艺直接关系到模板工程的施工质量目标和进度目标的实现。

因此为了优质,高速的完成本工程的建设,根据本工程结构特点和现场实际情况,我们对模板进行了如下设计。

2)板模板施工顶板模板采用12 mm原竹胶板,主龙骨为100×100 mm的木方,间距200mm,次龙骨用50×100 mm木方,间距200mm,双面刨光,以保证模板面的平整,板下支撑选用满堂式脚手架,站杆间距1200mm,站杆下方垫50mm厚的脚手板,设扫地杆,顺水间距为1200,在距板底210mm时设置水平杆,起拱按3‰,铺板按设计早拆系统。

按板跨长向布板,整板沿梁边铺设,板条留在跨中部分待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其余的待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即可拆除。

2.4.3 质量检查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2.4.4模板拆除1)模板拆除顺序与安装顺序相反,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除非承重模板,后拆除承重模板。

2)模板拆除时间以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为准,竖向结构模板拆除时砼强度应达到1.2Mpa。

3)拆除模板之前,应填报模板拆除申请表,经有关人员会签后方可拆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