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衣食住行用见证改革开放40年

衣食住行用见证改革开放40年

▪60年代的球衣。是一种绒衣,毛衣还 不普遍时的替代品,基本只有一种款 式:套头、大翻领,颜色也只有红色 和蓝色两种,胸前要是印上“XX青年 突击队”那就更威风了。60年代,鲜 艳夺目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人人都 湮没在黑、深蓝、军装黄和白色的服 装之中。

▪70年代:一个大变革的年代 “十亿人民十亿兵”的十年“文革”,最时尚的装束莫过于穿一 身不带领章帽徽的草绿旧军装,扎上棕色武装带,胸前佩戴毛泽 东像章,斜挎草绿色帆布挎包,胳膊上佩戴着红卫兵袖章,脚蹬 一双草绿色解放鞋。这一年代也是中国服饰文化变化最为剧烈 的一个时期,文革的结束,使人们对美的天然热爱和追求迅速 苏醒,所以在70年代后期出现了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事件。
素,做成飘飘裤,前面是日本,后面是尿素”。“新三年,旧三
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但是那一代年轻人似乎并不是把美把装
饰穿在身上,而是把建设、革命、热情和理想这样一些简单而崇
高的理念穿在身上。中山装、人民装、军服是他们的首选。

具有深远政治意义的中山装
列宁装是50年代干部们的标志性服饰

旧鞋子
纳底鞋


▪四个兜是当时人民解放军军装的 一种特殊标志,只有排级以上的 军官上衣才有四个兜,而一般的 战士军服只有上面的两个兜,在 军装成为最时髦服装时代,“四 个兜”显得尤为珍贵。

▪小白鞋,白帆布运动鞋的别称, 估计不少人对这三个字怀有强 烈的怀旧情结,具有同等怀念 价值的东西还有与小白鞋相匹 配的白鞋粉。

▪ 的确良,文革时期极少数可以 被称为“料子”的化纤纺织品, 主要用于制作衬衫。

▪80年代:色彩缤纷的时代 在很多人看来,中国服饰发展的春天与中国人时尚观念的复苏开 始于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的1978年。人们看到大喇叭裤、蝙 蝠 衫,还有健美裤和连衣裙。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对外开放,西方文 化和港台时尚迅速进入中国,向年轻一代传递着最新的潮流信息。 而这样的变化,直接体现到80年代。
见证
改革开放之40年
汇报人:卓然 时间:2018.7
前言
▪再不进行深化改革,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就会被葬送。40年前, 邓小平代表亿万人民,顺应历史潮流,打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 大门,中国从此走向世界,世界从此认识中国,中国社会生活 的变化也从此开始,“衣食住行用”等几个方面都有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今天,我们将从“衣食住行用”等几个方面共同见 证一下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 唐装。2001年上海APEC峰会上, 20位各国领导人集体亮相,他们 穿的都是大红色或宝蓝色的中式 对襟唐装,这一情景通过电视瞬 间传遍全球,唐装迅速流行。

▪ 旗袍。一部《花样年华》,张曼玉 在片中展示的数十款旗袍,倾国倾 城,将旗袍这种典型的中国化服装 集中地呈现在全世界面前。旗袍热 卷土重来。

▪ 80年代初,喇叭裤是一种所向 披靡的时尚,谁要是穿一条喇 叭裤在街上走的话,那就和现 在裸奔的效应一样。

▪ 健美裤。流行了相当长的时间。 一般以黑色为主,带着很大的弹 性。后来脚蹬裤的材料变得多种 多样,不过基本的特点都没有变: 贴身,高弹力,且透风。

牛仔裤
1986年,比基尼

▪90年代:这个世界变化太快 1998年,某时尚杂志上有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大意是:假 如昨天在米兰或巴黎发布的一种时装款式今天出现在北京或上 海一位女性的身上,你千万不用奇怪。90年代,中国服装至少 在高端人群中已经实现了与世界的同步。奢侈、豪华、昂贵不 再是用来批判西方生活方式的专用词,而成为人们理直气壮地 追求生活目标,对名牌的崇拜成为高尚品位的表现。

▪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幅穿上身上的历史画卷,它的变化以非 文本的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迁。所谓盛世有华 服,太平霓裳。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最直接、最细微的体现应 该是服装的变迁。
▪50——60年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在那个物质生活极为匮乏的年代,有这样的顺口溜:“日本产尿

▪小结 改革开放近40年,一些渐渐消失的服饰词语,记录着一个一去 不复返的时代。今天当我们重新回忆它们,除了苦涩、辛酸、 亲切,还有不尽的感慨: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今天的好生 活。

▪改革开放近40年,从老百姓日益丰盛的“菜篮子”里,从普通 家庭的餐桌上,不难寻找出答案:中国人民饮食文化的发展和 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一样让我们惊喜。

▪ 内衣外穿,麦当娜使这种风尚行 销全球。几年后,无肩装、露脐 装在中国出现。

▪ 1994年哈日族一股崇尚日本明星 的风潮从台湾省吹到了内地,在 1970年代后出生的人中风行开来。 他们出门玩滑板,穿HIP-HOP( 街舞;嘻哈;嘻哈舞)的衣裳,扎花 里胡哨的头巾,他们穿着松糕鞋和 有短流苏的裙子。

▪ 20世纪得饱,饿得快,肿了大腿 , 肿脑袋”,“南瓜北瓜,天天吃它,无油少盐,稀稀呱呱”。在那 个物质严重缺乏的时代,“那时候就一个感觉:饿!”“那时买东 西光有钱还不行,还要票,什么布票、粮票、票……”这个时代 的符号很相似:推开不同的门,每张餐桌上的菜肴是相似的; 每个房间家具摆设是相似的;人们的穿戴是相似的;对生活的 渴望也是相似的。他们的理想很简单:吃得像个人样。

▪ “哈韩族”。很不适合东方人过于 矮小身材的穿着搭配方式像寒流一 样瞬间席卷中国,而这股潮流恰好 叫“韩流”。

▪ 天寒地冻的严冬季节,你也能看到 穿着单薄的美女袅袅婷婷掠过你的 视线,要想俏冻得跳的年代已经过 去了,私人汽车的普遍、办公条件 的优越足以使更多的女性把夏天的 轻衫薄裙一直穿到雪花纷飞。

▪ 绝版。为了防止“撞衫”的尴尬, 如果遇上一件号称“绝版”的名 牌服饰,经济条件优越的富婆或 女明星往往抵挡不住这样的诱惑, 所以很多精明的商家也把绝版当 作新的卖点,甚至在一些服装摊 上你也能看到这两个字。

▪ 复古。复古是传统和时尚的高度 结合。大街上的帅哥靓女们都忙 不迭地把什么麻的、丝的、缎的 中式衣服往身上套。他们追求的 是一种真实,一种精致。

▪21世纪:个性才是王道 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中国人对服装诉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穿出 个性——最好是独一无二。服装的主要作用已经不再是御寒, 而是一种个性魅力的体现。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在21世纪,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广泛 的体现,唐装走俏全球、旗袍热遍世界,中国服装作为一种文 化潮流和商业主流在全世界受到注目和尊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