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基本概念2.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制定的几种取向、目标制定的依据与基本原则课后作业:制定并修改大班社会活动目标《中秋节》。
要求:1.三人为一个小组,先制定大班社会活动目标《中秋节》;2.小组对活动目标进行诊断;3.修改活动目标;4 做好小组讨论的记录,以PPT 的形式上交作业。
教学反思采用先让学生预习的形式,让学生自学课件,熟悉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相关知识,再在课堂上进行分步骤讲解,类似于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把难点内容细化、分化、小步子化,学生学习效果较好,能够清楚地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概念、取向、制定依据,并在练习中学会制定和修改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
日后可以在每一个领域的具体活动中深入练习,加强学生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把握程度。
教学过程: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第二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原理的学习阶段,学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原理,首先要搞清楚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通过学习,我们会发现,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都是围绕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来展开的。
一、回顾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要素,引出目标的重要性Ѽ教师提问上周大家通过学习课件和课程网站,自主学习了第二章第一节——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相关内容,在大家进入到讨论与分享之前,请大家回答我有一个问题,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Ѽ教师总结第一,幼儿园教育活动包含四大基本要素---- 是目标、内容、实施、评价; 也就是说,教育活动设计的过程包括: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以及对目标、过程和结果的评价。
我们的宗旨就是通过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第二,这四个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他们相互制约、相互匹配,呈递进式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过程。
其中,目标在整体活动设计的作用是提纲契领的,起到了路径指引的作用。
如:考量一个教育活动设计,需要考量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方法的确定,实施的方式有没有围绕目标;又如:对一个活动的有效性评估,也一定是对照目标,逐条分析达成度来实现的。
接下去,我们一起进一步学习与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相关内容。
二、理解与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概念Ѽ教师提问(第 6 张PPT):请大家回顾什么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你在概念中抓取的关键词有哪些?你是怎样理解这些关键词的。
Ѽ学生交流Ѽ教师小结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果的预期和期盼,也就是幼儿通过教育活动能够获得的预期价值。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指南针”和“方向盘”,决定着教育活动的性质。
在教育活动设计中处于核心位置:它既是活动设计的起点,也是终点;它既是选择活动内容、活动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的依据,也是活动评价的标准。
三、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不同取向并学会区分Ѽ教师提问(第 8 张PPT):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取向有哪些?分别具有哪些特征?有行为取向、表现性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
那么他们的主要特征分别是什么?Ѽ教师提问:接下去,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将我呈现的这些目标归入到不同目标分类。
(1)乐意与同伴交流家庭中快乐的事情(2)懂得尊重少数民族(3)自己念儿歌按照正确方法洗手(4)清晰、完整地复述《老鼠嫁女》的故事(5)能双脚轻松自如地在花竿中跳进跳出(6)愿意在参观农场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感受(7)能够在生活中节约用水Ѽ学生思考、讨论(时间为 2 分钟左右)(2 人一组)Ѽ小组讨论结果呈现(先2 人发言,其中 1 人发言有一个目标归错,再请有不同意见的一组代表发言,给出正确的归类)以下为参考分类:行为目标包括:(1)自己念儿歌按照正确方法洗手(2)清晰、完整地复述《老鼠嫁女》的故事(3)能双脚轻松自如地在花竿中跳进跳出表现性目标包括:(1)乐意与同伴交流家庭中快乐的事情(2)懂得尊重少数民族(3)愿意在参观农场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感受(4)能够在生活中节约用水Ѽ教师小结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将这些内容归入到了行为目标与表现性目标,生成性一个也没有,下面,我们归纳一下各类目标的实质区分:行为目标正如它的名称,区分要点在“行为”,它是以幼儿具体的、可观察的行为来表述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它指向的是在教育活动实施以后在幼儿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而表现性目标关照到了幼儿的差异,它是一种趋于个性化的表现,不同幼儿之间会呈现一种个性化差异与达成度的差异。
表现性目标描述的是幼儿学习后的身心一般发展变化。
这些发展变化是难以用直观的观察、测量方式在教育活动进行后能够衡量出来的,而是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关注而发觉的。
至于生成性目标,它是指在教育实施中根据幼儿情况而自然生成的目标。
这类目标有两个特点,第一活动目标无法预先设定;第二,生成性目标在活动中产生。
对教师的素养、能力的要求较高,需要熟稔幼儿发展的合理期待,随时为幼儿提供支持。
生成性目标体现的是对幼儿的尊重,是以尊重幼儿发展为出发点的一种教育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要求我们,一定要具备能力与勇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使活动适合幼儿。
课后大家可以浏览《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来看看瑞吉欧的著名的“恐龙方案”里的生成性目标。
三种教育活动目标的取向具有不同的价值,行为目标倾向于以教育活动后的具体行为表现折射活动的预期价值,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与可操作性;表现性目标倾向于以教育活动过程中的真实境况绵延幼儿的发展价值,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与个体性;生成性目标倾向于以教育活动中师幼共生的“亮点”折射活动的价值,具有一定的非预期性与不可控性。
好,到这里,我们明白了活动目标可以包括行为目标、表现性目标,如果这些目标在活动开展之前我们制定好了,可以称之为预设性目标,同时我们还讲到了具有挑战性的生成性目标,可见,从另一个维度来分,目标取向有两大类:就是预设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
接下去,我们讨论目标制定的依据。
四、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制定的依据Ѽ教师提问,详细回顾相关知识:(第15 张PPT)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在设计目标时的依据有哪些?(学生回答)下面我们呈现两个幼儿大班活动《京剧大家唱》,《小树叶》的目标分析与修改过程,请思考老师修改目标的依据是什么?Ѽ呈现案例,学生思考与讨论呈现修改前和修改后的目标●大班社会活动《京剧大家唱》的目标修改(1)原先的活动目标:①知道京剧是中国人的传统曲艺;②感受京剧的特点。
(2)修改以后的活动目标:①了解京剧的特点(拖腔、亮相)等,对京剧产生探索的兴趣;修改依据分析:大班幼儿已经知道京剧是中国的传统曲艺,原先设计的目标难以促进幼儿的发展,考虑到幼儿在此领域的已有经验与活动预期可以达到的水平,需要引导幼儿更深入地了解京剧表演的特点,因此,目标就改成了:了解京剧的特点(拖腔、亮相)等,对京剧产生探索的兴趣。
所以,我们在设计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把握好已有经验与活动预期目标之间的距离,也就是把握好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更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②感受京剧的独特,对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产生初步的情感。
修改依据分析:当代中国社会要求下一代了解民族文化的精华,能够自觉传承本民族的文化精髓,因此,这个活动目标是以当代社会生活的要求为基准的。
大班音乐活动:《小树叶》的目标修改(1)原来的活动目标①认识树叶的形状,理解大树和树叶的亲密关系;②根据图谱掌握歌曲节奏与歌词,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③体验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的情感。
(2)修改以后的活动目标:①在熟悉旋律和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尝试用“抒情、连贯”和“坚定、断顿”两种不同的唱法来演唱歌曲。
②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两种不同的动作来表现两段歌词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③体会与同伴合作演唱的快乐。
Ѽ请学生讨论分析,教师修改目标的依据有哪些?教师总结分析:①在熟悉旋律和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尝试用“抒情、连贯”和“坚定、断顿”两种不同的唱法来演唱歌曲。
修改依据分析:(1)从学科知识角度分析:该领域是艺术领域,应将艺术领域的学科知识技能设置为该活动的重点目标;那么为什么用“抒情、连贯”和“坚定、断顿”两种不同的唱法来演唱歌曲作为目标呢?首先,我想请同学们来演唱歌曲《小树叶》。
Ѽ学生演唱歌曲。
Ѽ教师分析歌曲:第一段歌词表现了小树叶的担心、害怕,因此需要用“抒情、连贯”的唱法来表现;第二段歌词表现了小树叶的勇敢、坚强,因此需要用“坚定、断顿”的唱法来表现。
(2)从幼儿的发展角度分析:让幼儿用两种不同的唱法表现一首歌曲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之前分别有过用“坚定、断顿”的唱法演唱《小海军》和用“抒情、连贯”的唱法演唱《摇篮曲》的经验。
这促成大班幼儿运用两种不同的唱法表现歌曲《小树叶》成为可能。
②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两种不同的动作来表现两段歌词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这条目标主要是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修订的,运用动作来表现歌曲内容既是幼儿喜欢的方式,又有助于幼儿进一步理解歌词内容与情感。
③体会与同伴合作演唱的快乐。
这条目标修改的依据主要是当代社会生活的要求以及幼儿的发展。
“合作” 是当今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幼儿时期就应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合作行为;大班幼儿已逐步具备合作意识,但合作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Ѽ学生交流、发言。
Ѽ教师小结: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制定的依据有三个:分别是幼儿的发展、当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学科知识。
五、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制定的原则Ѽ教师提问:现在我们知道了目标的分类,目标制定的依据,但是真正制定目标的时候,我们还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来避免在教育活动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我们仍然用诊断的方式来学习,通过问题分析来让原则浮现出来。
案例一:小班体育活动《捕鱼》活动目标:①引导幼儿在指定范围内跑;②通过捕鱼的游戏,在指定范围内跑,学习互相配合;③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
Ѽ学生讨论、发言。
Ѽ教师小结:这个案例中目标的问题有:1.目标表述不一致,第一个目标是教育目标(教师的口吻表述),第二个目标是发展目标(幼儿的口吻表述),违背了一致性原则。
2.目标表述不适宜小班幼儿,小班幼儿属于独立游戏阶段,无法互相配合共同捕鱼,违背了适宜性原则。
3.目标表述不具体,在指定范围内怎么跑没有讲述清楚,可以追逐跑、闪躲跑、听信号跑,一定要具体、明确,违背了针对性原则。
4.第二条目标中通过捕鱼游戏,在指定范围内跑,重述了第一条目标,没有直接揭示出幼儿在活动中的预期学习价值,违背了纯粹性原则。
案例二:大班数学活动《数玉米》活动目标:①知道玉米是一种粮食;②知道玉米的环形排列方式;③发现玉米排列是双数的规律。
Ѽ学生讨论、发言。
Ѽ教师小结:1.三个目标都是认知领域的预期价值,缺乏情感、能力方面的发展价值,因此,该目标违背了整合性原则。
2.活动目标的排列有重点和次重点之分,第一条目标是重点目标,应该是本领域的核心价值,该活动是一个数学活动,但重点目标却写成科学认知目标,违背了突出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