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语文学法指导讲座

高三语文学法指导讲座

`语文,我们要好好爱今天距高考还有150多天,许多学生都有这样的疑问却解决不了:“我爱的语文不爱我”“想说爱你不容易”我想说的是你们爱的语文的一些问题,尤其是对对高三语文复习问题,我有几点看法,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高三是一个满怀希望的时期,似乎光明的未来触手可及;高三也是一个沉重压抑的时期,作业和大考小考多得难以统计。

我们同学也许忍不住会想:这世上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我们游刃有余地应付这一切知识的掌握到底有无捷径我的回答也许会让疲于奔命的学子们失望,我认为一切的方法都是建立在付出的基础上,真正让知识成为自己的唯一有效的方法是付出:付出时间,付出精力,付出汗水。

当然,也存在一些方法,可以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但它并不能代替付出。

语文在高考总成绩的750分中占了150分,它的份量很重,考生的语文得分,直接影响高考的成败,那么,在高三,我们该如何学习语文呢一、端正态度尽管谁都知道语文很重要,但就现实来看,真正努力学语文的同学并不多,其原因主要是缘于同学中普遍存在的两种错误认识。

1、认为语文拉分不大。

这些同学似乎很精明,常拿语文和数理化比较,认为语文的拉分远比不上理科。

他们看到语文成绩最落后的也能考七八十分,最优秀的也就一百二三十分,相差五六十分,不大;不像理科,最高的近一百五,最低的也许五十以下,相差一百,真是悬殊。

这种比较从表面看很有道理,但事实上经不起推敲,只看到了一面,没有看到另一面。

因为真正称得上拉分的应该是总体水平相差不大的同学之间的比较,看他们是否因为某一门功课的缘故而使总成绩受到了影响,这两位学生应该是具有可比性的。

如果两位学生总体水平不在一个档次,也就不具备可比性,那又何必比呢再说,我们看拉分,不应局限于个别与特殊,应着眼于整体与普遍,就全体看,在高考中,因为某一门理科而损失几十分的同学并不比因为语文而损失几十分的同学多。

每年高考,都会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语文只考八十来分,也会有一批学生语文考到一百二十多分,之间的较为普遍的拉分是三十至四十分。

而一门理科的较为普遍的拉分也就三四十分,这点大家可以通过去看前几届的毕业生的高考成绩而得到证明。

.2、认为语文提高不快。

语文的“广”和“深”常令人望而生畏,以致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认为语文要提高比什么都难。

语文的学习好比在一湖水里放盐,明明放了很多,依然尝不到咸;不像有的功课的学习,好比在一碗菜里放味精,放一点点就感觉很鲜。

然而,盐放几天也许感觉不到,放一个月甚至几个月是一定可以感觉到的。

语文的提高快不快,要看你确立一个怎样的时间范围。

如果确定为一星期,那肯定是比不上其他功课的;如果确定为一个月或者一学期,那就绝对不比其他功课慢。

“态度决定一切”,只有端正了语文学习的态度,确立了语文学习的信心,下面的学习方法才能对你发挥作用。

二、语文备考的策略与方法第一板块:语言基础与语言表达这一板块4道选择题2道主观题,分值24分左右。

选择题考的是基础,表达题考的是素养,其实都是在摸大家的底。

语文要得高分,必须坚决拿下前面4道选择题。

(目标:12——9——6)-重在平时积累;集中强化,特别是选择题。

◆4道选择题——加强自我积累与自觉训练。

字音、词语运用、病句判断等,其实解答的根源在阅读,阅读到位、到量,这些问题基本就不成问题了。

◆ 2道主观题——听老师的,尽力而为。

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鉴赏——要严防死守的阵地这里我讲一个2010届的实例。

记得当时重点生中有许丁丁和周永波,语文成绩分别81和76,让我很头痛更担心。

语文这么大的弱科,从哪儿开始抓我想了很久,决定从文言文阅读题入手。

每天中午要求完成一个文段,时间15分钟左右,做好就送来面批。

那半个多月我每天中午都在办公室等他们,一题题当面改当场讲,渐渐地,他们有变化了,从原先18分中能拿4-5分到后来的能拿12-14分。

有了这样的成绩就会有信心,再从文言文板块带动古诗文再辐射其他板块,最后两位同学在高考中都考了104分的比较理想的成绩,尤其许丁丁最后考上了重点。

可见古诗文阅读鉴赏高考试卷中最稳定、最好得分的板块!是高考备考复习必须抢占的一个重要阵地,得分要比现代文阅读容易得多。

◆6分默写锁定在60篇古诗文内,1分也不容错失!◆12分文言文选择题难度一般,在客观题越来越少的语文试卷中,无疑是一块肥肉,一定要想方设法将其一口呑下。

|◆3-4分文言文断句题,在较为宽松的评分标准下,基本等于送分题。

◆6分文言文翻译,是有点难度的,但只要课内基础打得好,一般人都可得3分,得4、5分,那也绝非什么难事。

◆剩下6分诗歌鉴赏题,总的来说应该是难题。

但从以前几届同学的表现看,拿3-4分左右应该不成问题。

第三板块:现代文阅读——拿高分不可丢的阵地从阅读题的命题设计上看,高考阅读题的命题设计主要不外乎几种题型,既然成了“型”了,它们就各有解答的规律。

不管哪种类型的阅读题,其解答很多时候是有章可循的,我们只要掌握了规律,就有可能叫“芝麻开门”,最终突破阅读障碍。

至于各种文本解读的技巧、题型解答的规律等,专题复习进入时,注意“用心”聆听就行了。

关于阅读,在平时要有意识的培养并形成以下三个习惯:◆1.每天读点文字的学习习惯。

◆2.勾画关键语句的阅读习惯,把这一习惯带进考场。

;◆3.分要点答题的解题习惯。

第四板块:作文——决定语文考试成败的800字。

考场作文的通病都是可以解决的!42分左右的作文是完全可以练出来的!◆1. 树立并强化“三个意识”:①文体意识——扬长避短选文体。

按文体要求作文。

另类文体慎用。

②主题意识——动笔前:明确中心;下笔后:紧扣中心。

③等级意识——两个等级三个分数及评分细则。

◆2. 构建并更新作文素材库。

'高考近90%写议论性文章构建:①读书看报听新闻。

②建立素材根据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用的东西、一闪而过的火花◆3.净化并提升思想境界净化——过滤掉灵魂世界的怨气、流气、俗气等杂质,包括低级庸俗的、灰色阴暗的、偏激自私的、愤愤不平的、腐朽反动的……提升——把“小我”提升为“大我”,多点责任,多点担当,多点精神,多点气概。

去除幼稚的思想、“皮相”的见解、学生腔、娘娘腔……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人文……◆4.谋求并争取读写双赢结果。

以读带写,结合阅读自觉练笔,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以写促读,结合作文话题主题,开展专题阅读,积累素材,形成语感。

对同学们的叮嘱:1、听老师的——尖子生别自以为是,中层生别不思进取,学困生别自暴自弃,不跟老师复习,盲目做题,往往事倍功半。

2、我们现在进行的第一轮复习,第一轮复习重在打基础,要对语文知识进行梳理归纳,从而建立完整语文知识体系,比如论述类,成语设置干扰项的方法,病句六种类型,古诗词常用意象人表现手法、名句名篇背诵这些知识点都必须烂熟于心,这样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如果基本知识都不会在第二、三轮综合复习上很难提高。

3、做题要讲质量。

俗话说“走不尽天下路,做不完高考题”,凡是做题就要认真审题、归纳好答题步骤;有的同学做过的题没有印象,比如有的成语平时练过,但写到卷纸上就不会了,这样复习是无效的。

4、做完题了,要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

要有错题本、笔记本、有时间拿出来翻一翻。

5、除了完成老师作业卷子,建议同学自己再准备一个答案详细的练习册,针对自己弱项强化,比如古诗鉴赏不好,每天做一道,这些弱项强化最好在第一轮复习前完成。

6、要养成良好语文复习习惯,做文言文要勤查字典。

作文方面要多积累一些新鲜素材,平时做卷子、写作文要注意自己书写规范。

总而言之,语文认真复习不可能成绩不提高,当同学们经过“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痛苦煎熬,定会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境地。

最后祝同学们高考取得好成绩!高三是一个满怀希望的时期,似乎光明的未来触手可及;高三也是一个沉重压抑的时期,作业和大考小考多得难以统计。

我们同学也许忍不住会想:这世上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我们游刃有余地应付这一切知识的掌握到底有无捷径我的回答也许会让疲于奔命的学子们失望,我认为一切的方法都是建立在付出的基础上,真正让知识成为自己的唯一有效的方法是付出:付出时间,付出精力,付出汗水。

当然,也存在一些方法,可以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但它并不能代替付出。

语文在高考总成绩的750分中占了150分,它的份量很重,考生的语文得分,直接影响高考的成败,那么,在高三,我们该如何学习语文呢}一、端正态度尽管谁都知道语文很重要,但就现实来看,真正努力学语文的同学并不多,其原因主要是缘于同学中普遍存在的两种错误认识。

1、认为语文拉分不大。

这些同学似乎很精明,常拿语文和数理化比较,认为语文的拉分远比不上理科。

他们看到语文成绩最落后的也能考七八十分,最优秀的也就一百二三十分,相差五六十分,不大;不像理科,最高的近一百五,最低的也许五十以下,相差一百,真是悬殊。

这种比较从表面看很有道理,但事实上经不起推敲,只看到了一面,没有看到另一面。

因为真正称得上拉分的应该是总体水平相差不大的同学之间的比较,看他们是否因为某一门功课的缘故而使总成绩受到了影响,这两位学生应该是具有可比性的。

如果两位学生总体水平不在一个档次,也就不具备可比性,那又何必比呢再说,我们看拉分,不应局限于个别与特殊,应着眼于整体与普遍,就全体看,在高考中,因为某一门理科而损失几十分的同学并不比因为语文而损失几十分的同学多。

每年高考,都会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语文只考八十来分,也会有一批学生语文考到一百二十多分,之间的较为普遍的拉分是三十至四十分。

而一门理科的较为普遍的拉分也就三四十分,这点大家可以通过去看前几届的毕业生的高考成绩而得到证明。

2、认为语文提高不快。

语文的“广”和“深”常令人望而生畏,以致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认为语文要提高比什么都难。

语文的学习好比在一湖水里放盐,明明放了很多,依然尝不到咸;不像有的功课的学习,好比在一碗菜里放味精,放一点点就感觉很鲜。

然而,盐放几天也许感觉不到,放一个月甚至几个月是一定可以感觉到的。

语文的提高快不快,要看你确立一个怎样的时间范围。

如果确定为一星期,那肯定是比不上其他功课的;如果确定为一个月或者一学期,那就绝对不比其他功课慢。

“态度决定一切”,只有端正了语文学习的态度,确立了语文学习的信心,下面的学习方法才能对你发挥作用。

二、积累知识:语文经过了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它的广是任何一门功课都比不上的,语文的高考又涉及了语文知识的方方面面,大到一篇作文小到一个标点,其间还涉及到古文、现代文,散文、科技说明文、社科类论文、古诗词等的阅读水平的考核,没有一样可以轻忽,没有一样可以轻易掌握,都需要下大功夫,这就要求我们在高三的语文学习中尤其要注意平时的点滴积累。

这积累的内容可分两个方面,要求每位同学准备好两个本子。

1、基础知识的积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