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检修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一、术语和定义
设备检修
为了保持和恢复设备、设施规定的性能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检测和修理。
二、检修前的安全要求
1、根据设备检修项目的要求,设备技术员应制定设备检修方案,检修方案应经技术部审核方可开工。
检修方案中应有安全技术措施,并明确检修项目安全负责人。
检修负责人负责整个检修作业过程的具体安全工作。
2、检修前检修班安全员或设备技术员应对参加检修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有关检修作业的安全规章制度。
(2)检修作业现场和检修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3)检修作业过程中所使用的个体防护器具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3、检修项目负责人应组织检修作业人员到现场进行检修方案交底。
4、检修负责人应对安全措施落实。
5、当设备检修涉及高处、动火、吊装、抽堵盲板、受限空间等作业时,必须按照车间的规定执行。
6、运行人员负责系统的可靠隔绝、清洗、置换,合格后班长签字交出设备检修。
7、检修项目负责人应与运行人员共同检查,确认设备、工艺处理等满足检修安全要求。
8、应对检修作业使用的脚手架、起重机械、电气焊用具、手持电动工具等各种工器具进行检查;凡不符合作业安全要求的工器具不得使用。
9、对检修设备上的电器电源,应采取可靠的断电措施,确认无电后在电源开关处设置安全警示标牌或加锁。
10、对检修作业使用的气体防护器材、消防器材、通信设备、照明设备等应安排专人检查,并保证完好。
11、对检修现场的梯子、栏杆、平台、箅子板、盖板等进行检查,确保安全。
12、对检修现场存在的可能危及安全的坑、井、沟、孔洞等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设置警告标志。
13、应将检修现场影响检修安全的物品清理干净。
14、应检查、清理检修现场的消防通道,保证畅通。
15、需夜间检修的作业场所,应设满足要求的照明装置。
三、检修作业中的安全要求
1、参加检修作业的人员应按规定正确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2、检修作业人员应遵守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从事特种作业的检修人员应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
4、多工种、多层次交叉作业时,应统一协调,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5、夜间检修作业及特殊天气的检修作业,须安排专人进行安全监护。
6、当生产装置出现异常情况可能危及检修人员安全时,运行人员应立即通知检修人员停止作业,迅速撤离作业场所。
经处理,异常情况排除且确认安全后,检修人员方可恢复作业。
四、检修结束后的安全要求
1、因检修需要而拆移的盖板、箅子板、扶手、栏杆、防护罩等安全设施应恢复其安全使用功能。
2、检修所用的工器具、脚手架、临时电源、临时照明设备等应及时撤离现场。
3、检修完工后所留下的废料、杂物、垃圾、油污等应清理干净。
五、检修习惯性违章的表现
1、执行“两票三制”方面
1)自认为是小工作,不办理工作票也不通知或口头联系运行就进行
设备缺陷处理。
2)先开工后办理工作票。
3)在禁火区不办理明火工作票。
4)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不全。
5)随意涂改工作票。
6)在没有确定压力容器,管道泄压的情况下就进行检修工作。
7)检修中换人不交代,不熟悉工作内容,工作范围和安全措施。
8)检修后的设备试运转不开试运转手续。
9)开工试运前不到工作现场检查安全措施。
10)设备试运行期间,不与运行人员交代注意事项就离开现场。
11)领导指使无票工作,签发人向工作负责人交代不清或安全措施不
全。
12)工作负责人未向工作班成员交代,或交代安全措施不全就开工。
13)未经工作负责人许可,工作班成员就开始工作。
14)未认真履行工作终结手续。
15)允许开工后不按规定办理开工手续。
16)工作票到期工作未完,不按规定办理延期。
17)不严格执行工作终结验收,不到现场检查,工作现场未清理就结
束票。
18)工作负责人离开检修现场未指定代理人。
19)检修人员擅自扩大检修范围到带电设备上去工作。
20)设备以交运行不与运行班长汇签工作票,工作票不收回。
2、现场检修施工方面
1)为抢进度,效益,忽视安全,质量,违章指挥作业。
2)戴安全帽不系带,进入生产现场不带安全帽。
3)工作时安全帽放在身边,或坐在安全帽上,不戴在头上。
4)女工长发不盘在安全帽内。
5)布置检修工作任务不明确,工作人员不熟悉检修任务。
6)责任性不强造成漏项。
7)责任性不强造成超压,误接线,误判断,误操作。
8)系统或特殊项目技改等,无检修计划,施工工艺技术措施,安全
措施,各项静动态试验及措施,或计划,措施不完善。
9)无现场工作记录,凭记忆填各种技术报告。
10)不按要求对设备进行巡视。
11)工作完后不逐级汇报。
12)消缺完后不按程序注销、不汇报。
13)对设备无针对性地大拆大卸、乱敲乱打。
14)工作完后不清点工具及图纸字资料。
15)解体拆下的零部件,螺栓等乱堆乱放。
16)在检修现场擅自操作各种开关阀门和挡板。
17)打开的孔、坑、洞、井不设围拦和警告标志。
18)拆除的栏杆不设围拦和危险标志。
19)工作完后拆除的孔、坑、洞、井不及时恢复。
20)检修中的设备,工具箱不按规定定置摆放。
21)重要零部件拆下后没有专人管理。
22)拆开的重要的设备和管口不打封条。
23)在容器内工作不设监护人或监护人离开。
24)戴手套清扫转动机器的工作。
25)用布或棉纱清扫转动的机器。
26)不如实开安全分析会,安全管理不替上级负责,制造糊涂帐。
27)技术记录不清楚整洁,编造技术记录。
28)不定期对自己分管的设备进行检查。
29)不按上级要求编写技术措施及试验措施。
30)搬运设备不按要求绑扎,固定。
3、工、机、量具使用方面
1)提着电动工具的导线部分工作或行走。
2)电动工具电源线直接插座使用。
3)行灯变压器放在金属容器内使用。
4)在金属容器内工作没有防触电措施。
5)容器内工作电源电压超过安全电压。
6)220伏电灯做行灯使用。
7)不断电就做电焊机的修理接线工作。
8)钻孔工作戴手套。
9)使用磨光机,砂轮机用力过猛。
10)使用磨光机,砂轮机不戴防护眼镜
11)使用磨光机,砂轮机不戴防护眼镜
12)使用磨光机,砂轮机不看清方向。
13)使用磨光机,砂轮机不戴防护眼镜。
14)使用沙轮切割机时砂轮片安装不当。
15)使用的锉刀未装手柄。
16)使用的锤子未装锲子。
17)使用大锤不看清周围环境。
18)戴手套抡大锤。
19)非专值人员动用超重机。
20)长期未动用的起重机具,使用前不做检查。
21)大件起吊工作不向有关人员交代安全措施。
22)大件起吊工作不明确专人指挥。
23)重物吊在空中,起重操作人员离开现场。
24)重物起吊中,头手伸入重物的接合面中,穿法兰螺丝。
25)在起吊重物的下面站立和行走。
26)在无支承或支承不牢的重物下面工作。
27)用千斤顶长期支撑在重物下面。
28)用运行的管道设备起吊重物。
29)起吊重物是上升或下降速度太猛。
30)未经培训的专业人员动用电火焊工具。
31)焊接工具有缺陷仍在使用。
32)使用电火焊工作不戴手套。
33)非高压焊工焊接高压管道和容器。
34)未经批准在高压管道上进行焊接工作。
35)在装有易燃易爆的容器上焊接。
36)在有易燃易爆的地方焊接工作没有防止火灾的安全措施。
37)在金属容器内同时进行电火焊工作。
38)在通风不良的地方工作没有人在外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