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开展幼儿园主题活动(转载)教育的现代化要求教师要有现代化的教育观和儿童观,为幼儿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是教师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过程。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在实践幼儿园真实的情景中,建构综合、系统、发展性的课程观和新型的主题活动。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主题课程的确为孩子和老师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但同时也对我们这些主题活动的指导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一、主题活动要追随孩子的兴趣我们在确立主题时,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孩子的生活入手,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选择适宜的主题活动并进行发展,让主题“来自幼儿,为了幼儿”。
二、主题目标,科学合理有层次《纲要》指出,幼儿园主题活动目标的制定,应该有科学性,连续性,合理性,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结合《纲要》在设计主题目标时,我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把他们学会学习和生活确定为活动的核心目标。
以幼儿基本能力的发展为中心,以系列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三、主题内容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纲要》作为幼儿园课程的文件,它在教育内容与要求中说:“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科学、社会、语言、艺术五大领域。
”它们的理论基础有一定的共同性,在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也互为补充。
同时又彼此独立和重点突出。
例如:幼儿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问题,既是社会领域教学要研究的问题,也是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等其它领域教学共同关注的问题。
同样,色彩的学习及使用,既是绘画,艺术教学要传授的技能,也是科学领域教学感兴趣的事。
教师应从这种知识的整体结构及其相互联系中确立教学重点。
此外,在主题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些生成性的学习素材。
对此,我们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善于发现挖掘,利用这些无处不在又无时不有的课程资源,使整个主题活动既有预设的教学重点,又有全新生成的教学重点,使教学活动充满生机活力。
四、主题开展,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对幼儿实行弹性教育在主题活动中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把教育因素更好地以游戏形式融合在一起,真正体现学前教育寓教于乐,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同时,在开展主题活动时,要因时、因地,随机为幼儿创设一定的弹性空间,提供弹性的内容,提出弹性的问题,让孩子做个有弹性的人。
我在主题活动中经常作出这样的提问:“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你是怎样做,怎样玩?”……让幼儿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探索。
如在大班体育活动“地垫游戏”中,我没有为幼儿设计被动练习的模式,而让幼儿拿着地垫随意玩,探索各种玩法,并将幼儿分成四组,幼儿任意组合,拼摆,练习跳的动作。
宽松的教育氛围激发孩子无尽的创意,他们想出了多种不同的跳跃动作,在自主活动中得到了发展。
总之,幼儿园主题活动应以幼儿为主,在师生互动中寻求和谐,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智力和能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为幼儿一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作好入学准备学前期的结束即是学龄期的开始,对学前晚期的儿童应作好上学的准备。
首先是使儿童有心理上的准备,告诉孩子再过半年或几个月就要上学了,小学和幼儿园不同,上小学主要是读书、学本领,只要通过学校的学习,掌握好知识、技能,长大后才能为祖国的建设服务。
二、寓教于游戏幼儿渴望参加成人的一些社会活动,但他们的能力有限,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最好的途径是通过游戏活动,让其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和促进智力发展。
他们在参加游戏时往往要扮演某一角色,要模仿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不同职业工作者的工作表现等,就需要去观察、了解周围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初步掌握一些社会和自然知识。
这个过程就促进了幼儿感知觉能力、观察力的发展;在游戏中要记住一些游戏规则和具体内容,就能促进记忆力,尤其是有意记忆的发展;在游戏中要以部分虚构代替现实,就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游戏中角色之间要对话甚至辩论,游戏情景要设计,遇到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都使幼儿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得到发展。
因此,家长在家里要帮助组织、指导、参与孩子的游戏活动。
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好多时间缺乏游戏伙伴。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游戏。
如让孩子当交通警察,大人当行人;孩子开汽车当驾驶员或焦票员,大人当乘客;孩子当商店售货员,大人当顾客等等。
这样孩子会玩得很高兴。
在游戏过程中,指导孩子如何正确扮演某一角色,给孩子讲解游戏中涉及的知识。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游戏内容也要趋向复杂化,如让孩子扮演售货员,对4岁孩子只要他拿给顾客指定的物品,对6岁孩子就要求有数量概念,如要2支铅笔,3个皮球,或几元1支的笔等简单数量和计算等等,也可以做游戏的形式教孩子识字,如用卡片上写的物品名称代表物品。
只要大人用心教,孩子就可以在游戏过程中学到不少知识,并识不少字。
此外,还可通过游戏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如果发现幼儿在数学、音乐、图画、体育等某一方面有特殊的兴趣或某种才能的萌芽,就应及时拜师求教,以免埋没人才。
三、鼓励好奇心发展求知欲幼儿随着年龄增长,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对接触到的周围世界的一切都感到新奇,对初次接触到的事物,总想弄个明白,经常要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到了5~6岁时,由于思维能力的发展,他们会动脑筋了,往往会提出许多“ 为什么?”如问“天为什么会下雨?”“云为什么为走?”对机械的或电动的玩具会问“为什么会动?”想拆开来看个究竟。
他们没穷没尽的问题会使大人很难对付,他们会将新买的玩具或家里的用具拆开或弄坏。
有的家长感到厌烦,就会用“你真笨,连这样简单的问题也不知道”等话语来搪塞,甚至打骂一顿,以消弄坏器皿之恨。
殊不知这样做,会抑制孩子的好奇心,毁坏其探索的兴趣。
故家长应摸清情况,加以诱导,使他们长大后成为有所作为、能创造发明的人四、培养良好的个性和道德品质个性是指个人的心理特性,也就是一个人比较稳定、比较经常的心理特性。
正如人的相貌各不相同一样,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个性。
性格和能力是个性的主要表现。
比如面对困难,有的人能冷静对待,十分自信,想方设法去排除困难;有的人一遇困难,不是一筹莫展就是怨天尤人,意志消沉。
家长应教孩子学习前者,培养坚强的毅力,努力去克服困难。
幼儿在同成人或伙伴的交往中,开始对自己有所认识,如自己是否是乖孩子?聪明否?漂亮否等等。
别人怎么评价他,他就模仿别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
因此家长对幼儿要多鼓励、表扬,少批评,更不能将他说得一无是处,老是嫌他笨。
以免形成自卑,失去信心。
但也不能过份吹捧,使他忘乎所以。
家庭是幼儿性格形成的摇篮,对孩子性格影响很大。
一些研究表明,民主型的家庭会养成孩子合作、独立、温顺型的性格;专制型的家庭会形成孩子反抗、情绪不稳定,依赖、服从的性格;家长溺爱孩子会造成任性、反抗、幼稚、神经质的性格。
为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必须有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
破裂家庭对孩子的性格发展十分不利。
儿童能力的发展在幼儿期是很迅速的,在儿童各种能力发展的过程中,某个时期对外界的影响异常敏感,掌握知识技能非常容易,这就是所谓发展的敏感期、最佳期或称关键期。
有人提出:2~3负是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学钢琴从5岁开始,学小提琴从3岁开始才能精通。
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故家长要充分利用关键期的良好时机,采取积极的教育措施,加速儿童各种能力的发展。
在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同时,要纠正其个性中的不良倾向,如胆怯、不合群,就要帮助他多和同伴玩,和小朋友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使小伙伴喜欢接纳他。
4~6岁的幼儿已有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他们用“好人”“坏人”去理解人的道德品质,认为英雄、解放军叔叔是好人,小偷是坏人,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如不以打人、骂人,不能拿别人的东西等等。
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内心体验,如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责任感、荣誉感等。
幼儿在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也会产生以上的情感体验。
他们平时热爱解放军叔叔,憎恨坏人。
自己做好事会感到愉快,做了错事会感到悔恨、害羞等。
幼儿还会将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如帮助老人,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帮助父母做家务等,但这种行为有时不能持久,需要大人加以引导。
家长必须像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一样,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
幼儿对道德的理解是具体的,大人肯定的行为他们会认为是应该帮的,有时会照大人的做法去做,大人必须做出好榜样。
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做不到的不要随便答应,对孩子的承诺必须兑现,不要让孩子感到大人在撒谎。
节**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幼儿园的学期教育工作中都会有针对各节**的幼儿教育活动,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教育形式、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组织实施节**教育互动活动——三八我给妈妈奶奶送温暖(为妈妈蒸鸡蛋羹为奶奶洗洗脚、四月关爱植物(走进社区、走进公园、开辟幼儿园种植园地进行秧苗松土浇水)、五月了解身边的劳动者(走进社区单位、公安岗亭等送上孩子们子做的小礼物盒贴心的话语并了解各岗位劳动者的辛苦)、六月大家一起真快乐(幼儿园全园开放进行嘉年华活动,请小朋友要求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幼儿园进行亲子游戏、表演、制作等活动)、九月老师辛苦了(老师组织小朋友给各个岗位老师送去菊花茶蜂蜜等)、九月给爷爷奶奶送问候(组织小朋友走进社区与爷爷奶奶进行体育活动比赛,送上帽子手绢并为老人锤锤背)等一系列围绕“爱”进行的节**教育活动,在各个活动的亲身参与过程中知道大人的辛苦、大人对孩子付出的爱,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情感,学会感恩、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外,还要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资源、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共同组织幼儿开展家园互动活动,形成家园一致性教育。
2 .社会实践主题活动幼儿园和教师要随时关注国家、社会、本地区的各种教育信息,随时捕捉各种教育契机,适时适度地组织家长、幼儿有效的开展实践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在在实践参与过程中,感受体验与时代同发展,真正成为社会人,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员——走进福利院为智障幼儿送温暖、吸收残疾儿童入园班上老师小朋友每**各环节的关爱帮助、爱心拍卖(老师组织小朋友一起用灵巧的双手将废旧的酒瓶做成精美的花瓶、将纸盒做成多用的收纳盒、将奶桶做成结实的座椅等,晚上离园每班报名的家长带着孩子来到了我们的拍卖屋,当一声声拍卖的叫声响起、一次次号牌的举起、一阵阵掌声的爆发、一张张祝福卡挂在树上,无不流露出家长孩子对活动参与的热情、对活动的兴趣及活动对大家的触动与爱的传递。
)无障碍通道是怎么回事(幼儿园按上了无障碍通道,孩子们很好奇,于是老师们组织孩子们对无障碍通道作用的认识实践活动、并走进社区公园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请爸爸妈妈一起了解身边还有哪些是需要别人帮助才能完成事情的人,教育小朋友要有爱心、乐于助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