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课时唱歌《赶海的小姑娘》教学内容:唱歌《赶海的小姑娘》教学目标:1、学会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够选择适合的打击乐器,并设计节奏,为歌曲伴奏。
3、认识F大调和降记号、还原记号。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师生问好2、练声二、新授课1、老师不放歌曲范唱录音并提问:歌曲中唱了什么?2、学生即兴创编动作,随音乐表演。
3、学生再次聆听歌曲,老师提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4、学唱第一乐段(1)老师范唱第一乐段,并提问:这个乐段有几个乐句?(2)老师分句教唱四个乐句的歌谱,注意音准。
(3)老师弹琴,学生用“lu”演唱这四个乐句,注意演唱姿势、声音位置。
(4)老师弹琴,学生试着演唱这个乐段的第一段歌词。
(5)老师提问: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音色、情绪演唱才能表现出赶海小姑娘的愉快心情?(6)学生随伴奏用稍快的速度、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这个乐段的第一段歌词。
5、学唱第二乐段(1)老师范唱第二乐段,并提问:这个乐段有几个乐句?它的情绪和第一乐段有区别吗?(2)老师分句教唱三个乐句的歌谱,注意音准。
(3)老师提问:请同学们找一找,第二乐段的歌谱中有哪些特殊的节奏型?(4)老师提问: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对歌曲的情绪表现有什么作用?(5)老师弹琴,学生用“lu”演唱第二乐段,注意唱准特殊的节奏型。
(6)学生手打节拍,口读节奏。
(7)老师弹琴,学生试着演唱这个乐段的第一段歌词,注意节奏准确,咬字清晰。
(8)老师提问:这个乐段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9)学生随伴奏演唱第二乐段第一段歌词,注意第一、二乐句要用连贯的声音演唱,唱准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第三乐句要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6、学唱结束句(1)老师范唱结束句,提问:结束句的节奏与前两个乐段的节奏有什么不同?(2)学生挥拍演唱结束句的歌谱,注意长音处的时值要唱足。
(3)老师弹琴,学生填词演唱结束句。
7、学生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的第二段歌词,注意两个乐段的情绪对比、节奏对比。
8、学生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注意要表现出“赶海小姑娘”的愉快心情。
9、为歌曲设计伴奏节奏型,并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0、学习F大调(1)老师结合图式键盘,讲解F大调的基本知识。
(2)老师弹琴,带领学生唱一唱F大调音阶。
(3)听辨“6、7”和“6、b7”两组音,讲解降记号与还原记号。
第二课时欣赏《大海啊,故乡》教学内容:欣赏《大海啊,故乡》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美好情感。
2、能随音乐哼唱歌曲,了解歌曲旋律的发展。
3、认识附点四分音符。
4、学会发“u”音的口型。
教学过程:导入:发声练习,学习“u”音的口型。
2、老师播放歌曲录音并提问:歌曲中唱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3、学生跟这录音哼唱歌曲,并思考: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每个乐段有几个乐句?4、学生跟着钢琴唱一唱第一乐段歌谱,注意节奏、音准。
5、老师提问:在这个乐段中,有一个节奏型被频繁使用,请你们找出来。
6、学生手打恒拍,用“da”读以下节奏:x x x. xx|x x x-|,老师讲解附点四分音符的记法与时值。
7、老师提问:这个节奏型表现了什么?8、学生跟着钢琴再次唱一唱第一乐段歌谱,并用手画出旋律线。
9、老师提问:第一乐段的旋律线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画面?10、学生随老师的钢琴伴奏填词演唱第一乐段,注意节奏准确、咬字清晰。
11、师生合作演唱下面的旋律,注意“u”音的口型。
12、学生分成两组,合作演唱以上旋律,注意两个声部的声音要和谐。
13、学生随音乐试着唱一唱第二乐段,并思考:这个乐段与第一乐段在音乐情绪、旋律进行等方面有什么不同?14、老师提问:这首歌曲表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在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这种题材的优秀作品,同学们能说一说吗?15、学生在歌曲的伴奏声中有感情地朗诵《乡愁》,体会歌曲中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第三课时唱歌《小螺号》、活动《捕鱼归来》教学内容:1、唱歌《小螺号》2、活动《捕鱼归来》教学目标:1、能用欢快的声音演唱《小螺号》。
2、认识反复记号。
3、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捕鱼归来》的创编和表演。
教学过程:1、学唱歌曲《小螺号》(1)导入:同学们认识海螺吗?吹过螺号吗?(2)老师播放歌曲范唱录音并提问:歌曲中唱了什么?(3)老师范唱歌曲,学生边听边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可以分为几个乐段?(4)学唱第一乐段a)老师提问:这个乐段有几个乐句?每个乐句之间有什么联系?节奏有什么特点?b)老师分句教唱四个乐句的歌谱,注意音准。
c)学生随琴完整演唱歌谱,注意第三句第三小节七度大跳的音准。
d)学生随老师的伴奏填词演唱,注意连续十六分音符处咬字要清晰。
e)老师提问:这一乐段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和声音来演唱?f)学生带着欢快的心情,用有弹性的声音随伴奏演唱第一乐段,注意咬字要清晰、节奏要准确。
(5)学唱第二乐段a)老师范唱,并提问:这一乐段有几个乐句?与第一乐段相比,它的情绪、节奏有什么变化?b)老师分句教唱四个乐句的歌谱,注意每句句尾的长音要唱得饱满。
c)老师弹琴,学生完整演唱歌谱。
d)老师伴奏,学生填词演唱。
e)老师提问:这一乐段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f)学生随伴奏用连贯的声音演唱第二乐段。
(6)老师讲解反复记号1 2 3 4 ,学生思考:歌曲《小螺号》的演唱顺序是什么?(7)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注意两个乐段的情绪对比。
2、活动《捕鱼归来》(1)导入:同学们见过渔船回到码头的情景吗?请说一说。
(2)学生分别学习演唱海风、海浪、螺号、渔歌的音乐。
海风的演唱时二部合唱练习,要注意声音的连贯和两个声部的和谐;海浪的演唱实际上是一条轮唱练习,要表现出四三拍的强弱规律,好像此起彼伏的海浪;螺号的演唱要注意装饰音的运用;渔歌要用自由的速度演唱。
(3)学生根据已有素材创作《捕鱼归来》的情景。
第四课时欣赏《丰收欢乐而归》教学内容:欣赏《丰收欢乐而归》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丰收欢乐而归》,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速度所带来的不同情绪。
2、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感受音乐表现的不同情境。
教学过程:1、通过乐曲片段,并思考:这首乐曲是西洋管弦乐曲还是民族管弦乐曲?为什么?2、老师介绍作品《东海渔歌》和曲作者。
3、分段欣赏——引子(1)聆听音乐,并思考:领奏乐器是什么?表现了什么情绪?联想到了什么画面?(2)再次聆听,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它的节奏、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4、分段欣赏——A段(1)聆听音乐,并思考:这段音乐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领奏乐器是什么?联想到了什么画面?(2)学生看谱随音乐跟唱主题旋律,并分析它的节奏、速度、力度的特点。
(3)学生随琴用坚定自豪的声音演唱主题旋律,注意长音处的时值要饱满。
5、分段欣赏——B段(1)聆听音乐,并思考:这段音乐让我们想到了什么画面?它的节奏、速度、力度有变化吗?(2)老师提问:这段主题和A段主题有什么联系?(3)老师弹琴,学生跟唱主题旋律。
(强调节奏稳定、每个音要唱得准确而清晰)(4)再次聆听音乐,并思考:这段音乐具有我国民间锣鼓音乐的特点,它的锣鼓节奏是什么?(5)出示节奏谱,指导学生练习。
1)全体学生分声部练习,要求准确、整齐。
2)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合奏。
3)老师弹奏主题,学生跟着钢琴边唱B段主题边进行节奏合奏。
4)老师弹奏主题,两位学生用鼓演奏,其余学生边唱主题边拍手拍腿进行节奏合奏。
6、完整欣赏聆听全曲,引子、A段用相应的主奏乐器的演奏姿势表示,B段则随音乐敲击节奏。
第二单元音乐中的故事第一课时欣赏《草原放牧》教学内容:欣赏《草原放牧》教学目标:1、能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草原赞歌》,表达对草原的赞美。
2、能听辨出乐曲的主题是根据《草原赞歌》的旋律改编的,能准确分辨乐曲两个部分。
3、认识琵琶,并能在音乐中分辨琵琶和双簧管的音色。
教学过程:1、故事导入老师讲述“草原小姐妹”的故事,引出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根据这个故事创作的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的第一乐章《草原放牧》。
2、学唱歌曲《草原赞歌》(1)在欣赏乐曲之前,先学唱歌曲《草原赞歌》。
这是美术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主题歌。
《草原放牧》的主题就是根据这首歌曲的旋律改编的。
(2)引导学生分辨歌曲调式和前两个乐句的旋律特点:调式是羽调式,结尾音是la。
前两个乐句运用了同尾换头的创作手法,除了第一小节不同外,其他部分的旋律都是相同的。
(3)在老师的伴奏下再次演唱。
3、欣赏《草原放牧》的引子和第一部分(1)播放引子部分,引导学生听辨出由圆号奏出的引子。
(2)乐队简短的引子之后,由琵琶奏出节奏轻松活跃、欢快明朗的“草原姐妹”主题。
(3)引导学生分辨主题与《草原赞歌》的关系。
这个主题就是以《草原赞歌》的旋律为素材改编的,具有蒙古族音乐的特点,一听到这段旋律就可以使我们联想到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俩天真、活泼的可爱形象。
(4)完整欣赏一遍,听一听这个主题出现了几次。
(5)指导学生为主题编配节奏伴奏。
学生可以自由编配。
最后老师可出示伴奏节奏谱:X 0 | X 0 | X 0 | X X |。
学生随音乐可做声势,前三小节拍腿,最后一小节拍手。
或自行设计。
也可选用打击乐器演奏。
4、欣赏第二部分(1)播放第二部分,引导学生分辨它和第一部分在节奏、情绪上的不同,并说一说它好像表现了什么情景。
(2)这段音乐的速度慢了下来。
琵琶用轮指的方法奏出了宽广、抒情的“草原”主题,节奏舒展;双簧管优美的音色与琵琶交相辉映,使人的心情非常平静。
接着琵琶的独奏又与乐队的协奏一起,是乐曲的力度增强,逐渐把情绪推向高潮。
高潮过后,结束在渐慢、渐弱的声音之中,好像表现了宽广、宁静、一望无际的美丽草原。
(3)出示谱例,指导学生哼唱第二主题(4)在第二部分的音乐中,除了琵琶的音色之外,双簧管的音色对表现美丽的草原非常重要,复听第二部分,请学生分辨双簧管的音色。
5、完整欣赏(1)完整欣赏《草原放牧》,引导学生听辨乐曲的两个部分。
当第一部分主题出现时可做声势或打击乐器演奏,第二部分主题出现时可随音乐轻轻晃动身体。
(2)老师简介琵琶。
6、课堂小结今天我们欣赏了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了解了“草原小姐妹”的故事。
我们要学习她们热爱集体的精神。
最后让我们一起演唱《草原赞歌》,用歌声赞美热爱家乡、勇敢保卫集体财产的英雄小姐妹。
第二课时歌表演《老鼠和大象》教学内容:歌表演《老鼠和大象》教学目标:1、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和谐地演唱合唱部分。
2、能与老师合作表演,用歌声和带节奏的念白“讲述”老鼠和大象的故事。
3、知道《老鼠和大象》的寓意。
教学过程:1、编创导入(1)老师按节奏读歌词片段,引导学生关注歌词及其节奏的特点。
(2)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老师用响板敲击节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