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议海参海水养殖技术

小议海参海水养殖技术

小议海参海水养殖技术
(辽宁省海域和海岛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
【摘要】海参自古被列为“海中八珍”之一,有“海中人参”的美誉。

据研究,海参特别是北方刺海参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糖的特点,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医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海参的消费需求不断上升,价格不断上涨,由此带动了海参养殖热的兴起。

刺海参养殖已成为继对虾养殖之后又一新的海水养殖热点,及时开展海参规范化繁育及养殖推广成为当前海水养殖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海参;养殖条件;种类
1、育苗设施与水质条件
1)育苗设施要齐全完备
主要包括沉淀滤水设施、增氧设施、育苗室和饵料室。

育苗水体1000m3,分为10个培育池,每个100m3。

2)海水水源要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
育苗用水经二级过滤系统沉淀,再经入池管道口300目筛绢网滤出,经镜检无大型原生动物入池。

2、藻种选择与饵料培养
1)单胞藻饵料种类
硅藻类有小新月菱形藻、三角褐藻、牟氏角毛藻;绿藻类则有扁藻、小球藻。

2)饵料培养
分为3级,一级瓶藻种培养:选用康威液做营养盐,沸水消毒;二级中继培养:采用聚乙烯透明薄膜袋(罩网笼)过滤;三级开放式培养:在专用饵料培养池进行生产。

3、刺海参室内人工育苗
1)亲参采捕
以自然海区采捕的刺参为好。

采捕时间应选在海水底层水温达到15~16℃时,亲参产卵前5~8d,集中采捕。

选择体长20cm以上、体重250g以上、性腺指数10%以上、无损伤的个体作亲参。

2)亲参的蓄养
蓄养密度以每立方米15~30只为宜。

每天早上倒池和换水,清除粪便和污物,晚上再换水1次,每次换水1/3~1/2,换水温差小于1℃。

早繁苗可提前采捕升温促熟,这时蓄养时间较长,需投饵,饵料为鼠尾藻碎屑或人工配合饵料,日投饵量为刺参体重的4%~7%。

3)产卵孵化与幼体培育
(1)产卵
在蓄养3~7d后,亲参可以在蓄养池中自然排精产卵;育苗厂多采用阴干流水刺激法诱导产卵。

做法是蓄养7d左右,傍晚19点以后进行,将池内海水放干,使亲参在池内阴干40~60min,然后用海水冲击30~45min,同时洗刷蓄养池,再注入过滤的新鲜海水,亲参一般在当日或第2d产卵。

在雌参产卵前将其移入产卵箱(透明的玻璃、有机玻璃水族箱或塑料水桶)进行产卵受精,可适当人工添加精液(每个卵周围3~5个为宜)并不断搅动水体。

一般100L的产卵箱可放8~14只亲参,采卵密度80粒ml左右。

亲参产卵受精后及时将亲参移出,并用过滤海水洗卵,一直到池水变清为止。

(2)孵化
受精卵直接在蓄养池孵化或移入孵化槽、培育池中孵化。

在产卵箱产卵受精的,计数后应立即将受精卵移入孵化槽内或培育池内。

孵化过程要注意经常充气和搅动水体。

(3)幼体培育
初耳幼体产生后,稀疏、分池进行幼体培育。

孵化36~48h后,即可投饵。

饵料主要为培养的藻类,牟氏角毛藻、三角褐指藻、小新月菱形藻等。

藻类的日投饵量在初耳幼体期为每毫升1.5万细胞,中耳幼体期为每毫升2万~3万细胞,大耳幼体期为每毫升4万~5万细胞。

每日分2~3次投喂,每次投饵量的标准以投饵1h后大多数幼体满胃即可,
下次投饵要接近半胃为准。

适宜环境条件分别是水温19~25℃,室温27~30℃,盐度27‰~33‰,光照为漫射光,溶氧每升5~7.5mg,pH 值7.8~8.3,氨氮每升≤0.5mg。

所用水质符合NY5052的要求,幼体培育期间全部使用二级砂滤水。

日换水量1~2 次,每次1/3~1/2,换水温差小于2℃。

4)采苗
当樽形幼体出现的比例占整个幼体的10%~20%时开
始采苗,采苗器多为聚乙烯波纹板和聚乙烯薄膜,投放量为每立方米60片。

使用前用0.5‰~1.0‰的氢氧化钠浸泡1d,再用每升10~20mg的高锰酸钾溶液洗刷,最后用过滤海水冲洗干净。

将洗刷干净的采苗器放入饵料池中接种底栖硅藻,以菱形藻为主,经过10~20d,直至在采苗器的附着基上附着一层底栖硅藻。

5)稚参培育
前期稚参规格在0.4mm 时饵料以附着基上底栖硅藻为主,日投喂量与附着藻量有关,投喂鼠尾藻磨碎液每天2次,每次每毫升20万万~30万细胞;后期稚参规格在5~6mm 时应增加人工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体重的10%左右。

4、刺海参增养殖
1)苗种选择
(1)放养前准备
养参前应将积水排净,封闭晒池,同时维修堤坝、闸门,并清除池底的污物杂物。

沉积较厚的地方,应翻耕曝晒。

清污整池之后应清除刺参的敌害生物、致病生物及携带病原的中间宿主。

常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清池除害。

池子进水30~40cm后,全池泼洒生石灰或漂白粉,用量分别为每公顷800kg和每公顷15kg左右。

清池后,在全池投放块石、瓦片垒成参礁;参礁造成后即可进水培养底栖藻类,可适当移植一些大型海藻如鼠尾藻,必要时也可以施肥培养基础生物饵料。

(2)放苗
苗种规格在2cm以上,健壮无病为好。

放苗密度以每公顷15万~20万粒为宜;大规格苗种放苗可用人工下水直接放苗,将苗种均匀撒播在石块上即可;小规格苗种宜采用将网袋沉入水中,让苗种自行爬出的方法。

2)日常管理
在进水渠道应设立2~3道拦污网。

多雨季节要提前纳高水位。

一般养殖前期(6月以前)日换水量为10%~30%,并逐渐使池塘水位达到2米以上的最高水位;养殖中期(6~9月)尽可能保持池水最高水位;养殖后期(9月以后)日交换水量10%~20%,最高水位1.5m。

在养殖期间,根据水质情况,可酌情追肥,透明度保持在1m 左右。

3)饲料投喂量
人工配合饲料或海藻粉日投喂量为刺参体重的5%~10%;磨碎的鲜海藻日投喂量为刺参体重的10%~15%,每天1~2次,实际操作根据池中饵料剩余情况决定增加或减少。

夏眠期和冬季不投喂。

4)病害防治
养殖人员每天巡池2次,早晨和傍晚各1次,注意清除养参池周围的蟹类、海星等敌害生物。

注意发现吸附在干露在池避上的海参要及时拣拾到水中。

及时切断病原,不纳入发病参池排出的水,不投喂变质及带有病原体的饵料。

5、刺海参的采捕
刺海参的采捕时间一般在4~5月,11~12月,也可视市场情况,潜水捞取,采大留小。

6~8月为繁殖季节,不宜采捕。

采捕规格一般在100g以上。

春季放养的5~6cm的大规格苗种当年秋冬季即可养成商品参,2cm左右的小规格苗种需要到第2年才能达到商品参规格。

参考文献
[1]薛辉,王怀明. 海参养殖技术之三刺参育苗及增养殖技术[J]. 中国水产. 2008(11)
[2]汤海燕.刺海参的育苗与养殖[J].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0(01)
[3]汤海燕.刺海参的育苗与养殖[J].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0(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