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发展学》 第七章 贫困与发展课件

《普通发展学》 第七章 贫困与发展课件


学习交流PPT
10
(二)贫困的类型
4、初级贫困和次级贫困
英国社会学家朗特里提出
初级贫困实际上相当于绝对贫困,不过它更强调贫困的客观 性,也就是生存资源的绝对缺乏。
次级贫困更强调导致贫困的主观因素。朗特里认为次级贫困 是由于不当的消费行为所导致的
学习交流PPT
11
(二)贫困的类型
5、过渡性贫困与持续性贫困
学习交流PPT
5
贫困的内涵
1)收入不足 2)资源不足 3)能力缺乏 4)脆弱性
贫困的特征
1)缺乏性: 贫困直接表现为低收入、缺乏物质 和服务,直接有效需求不足;
2)相对性: 不同社会的贫困标准是不同的; 3)综合性: 贫困不仅体现在物质上,还体现在 权利、能力、社会设置等多方面
学习交流PPT
6
贫困
的概念,能力贫困是指缺乏在教育、医疗和营养三个基本的人类发展 方面的能力;1997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能力贫困概念扩展到人 类贫困,人类贫困是指“人们在寿命、健康、居住、知识、参与、个人 安全和环境等方面的基本条件得不到满足,而限制了人的选择”。
世界银行《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中,贫困则被理解为:“
对贫困的成因进行区分
制度性(结构性)贫困,是指由于社会制度决定了生活资源在不同地 区、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和个人之间的不平等分配,从而导致了特定 地区、区域、群体或个人处于贫困状态。
区域性贫困是指在相同的制度安排下,由于各地区在自然条件和社会 发育程度方面的差异,从而导致特定区域生活资源供给的相对缺乏, 贫困人口相对集中。
发展型贫困是指在稳定解决温饱之后,在进一步的发展过程 中出现的相对贫困。
学习交流PPT
9
(二)贫困的类型
3、根本性贫困、诱发性贫困和意外灾难性贫困
从引发贫困的原因上区分
根本性贫困是指资源短缺引起的贫困。
诱发性贫困是指由一种严重不合理的经济制度引起的,这种 制度使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口受到剥削;
意外灾难性贫困是指由于一时的自然灾害,如旱灾、水灾等 引发的贫困。
阶层性贫困是指在相同的制度安排下,再大约均质的空间区域或行政 区划内,某些群体、家庭或个人,由于身体素质较差、文化程度不高、 家庭劳动力少、生产资料不足、缺少社会关系等原因,而导致竞争生 活资源的能力较差,从而陷于贫困状态。
持续性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无法摆脱或不愿摆脱其贫困地 位的一种情形。
学习交流PPT
12
(二)贫困的类型
6、公开贫困与隐蔽贫困
从贫困认定和测量的角度来区分
公开贫困是指一种比较容易发现和测定的贫困状况。
隐蔽贫困是指难以发现和测定的贫困状况
学习交流PPT
13
(二)贫困的类型
7、制度性贫困、区域性贫困与阶层性贫困
定义: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的基本需
求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水平标准,缺乏基本的应对机制, 生计模式非常脆弱的社会现象
学习交流PPT
7
(二)贫困的类型 1、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绝对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缺乏起码的资源、以维持最低的 生活需求,甚至难以生存。
1981年,阿马蒂亚森看来,贫困意味着贫困人口缺少获取或享有
正常生活的能力,贫困和真正含义是由于贫困人口获取收入的能力受 到剥夺以及机会的丧失,低收入是导致贫困人口获取收入能力丧失的 重要因素,但不是全部因素,疾病、人力资本不足、社会保障系统的 失灵、社会歧视等都是造成人们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学习交流PPT
学习交流PPT
3
第一节 贫困的概念与测量
一 贫困的概念
(一)贫困概念演变
朗特里1899年提出了“如果一个家庭的总收入不足以维持家庭人
口最基本的生存活动要求,那么,这个家庭就基本上陷入了贫困之中”
1979年,汤森提出“所有居民中那些缺乏获得各种食物、参加社
会活动和最起码的生活和社交条件的资源的个人、家庭和群体就是所 谓贫困的”
4
世界银行在《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贫困被认为是“缺少达
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这里所谓的“最低生活水准”不仅要考虑家庭 的收入和人均的支出,还要考虑那些属于社会福利的内容,如医疗卫 生、预期寿命、识字能力以及公共货物或共同财产资源的获得情况。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6年《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了能力贫困
②其是一个动态概念,标准随经济发展变化而变化
③其反映的是社会不同成员间的差距和不平等
④其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学,习带交流有PPT一定的主观性
8
(二)贫困的类型
2、生存型贫困、温饱型贫困与发展型贫困
从发展的角度进行区分
生存型贫困人口是一种处于绝对贫困状态下的人口,表现为 最低的生活条件都难以满足。
温饱型贫困表现为人们基本解决了温饱,但生活水平依然很 低,经济上还相当困难,抵御灾祸的能力较弱,进一步发 展受到限制的状况。
穷人生活在没有最基本的行动与选择的自由的境况中,而这种自由是 使他们生活改善理所当然应具备的。通常他们缺少必要的食品和住房 、教育和医疗,以便使他们能过上所有人都向往的那种生活。面对疾 病、经济混乱和自然灾害他们十分脆弱。同时他们经常遭受国家和社 会的不公正对待,在涉及决定他们生活的重大问题上没有发言权”。
从贫困状况持续的时间上进行区分
个人或家庭由于意外损失、失业、特定时期内供养人口 过多以及其他因素,都会导致收入的下降或开销的增加, 从而有可能使其生活水平下降,陷于贫困,但是随着相应 条件的改善和风险的消失,个人或家庭又会很快摆脱困境, 过上正常的生活,这种在特定时期内陷于贫困的状况可以 看做是过渡性贫困。
条件:①贫困线位于仅能满足生活的需要 ②贫困者的消费计算和他们的生活模式有严格意义上的规定 ③概念不与社会整体收入发展水平相关,只作客观的衡量比较
相对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所拥有的资源,虽然可以满足其 基本的生活需要,但是不足以使其达到一个社会的平均生 活水平,通常只能维持远远低于平均生活水平的状况。
条件:①确定相对贫困要与其他社会成员比较
第七章 贫困与发展
贫困的概念与测量 贫困与发展相关理论 中国农村贫困与发展实践 城市贫困
学习交流PPT
1
贫困与发展
一组数据
2005年,全球贫困人口数量为14亿(世界银行,2008 年),占全球总人口的22%左右
2013年,中国贫困人口数量为1.28亿,约占中国人口的 10%
学习交流PPT
2
一组图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