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政区沿革唐虞之世,市地属二苗。
夏、商时,市地属荆州之域。
西周时称鄂,为鄂侯领地。
公元前887年(周夷王七年),楚王熊渠(子爵)攻杨粤至鄂(今鄂州、大冶,封其中子熊红为鄂王,市地为楚国鄂王辖地。
春秋战国属楚、秦。
公元前278年(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分南郡竟陵以东及江南置江夏郡,从此鄂县南移属江夏,江夏郡统有鄂、下雉等14县,市地在鄂县境内。
221年(三国时期蜀汉章武元年、魏黄初二年),孙权自公安迁都于鄂(今鄂州),改鄂为武昌,并割鄂之南建阳新县,以武昌、下雉、阳新、柴桑、沙羡、浔阳六县为武昌郡,市地在武昌郡之武昌(今鄂州)、阳新两县之间的下雉县境内。
223年(魏黄初四年),孙权将郡治迁至夏口(今汉口)。
又改武昌郡为江夏郡,市地在江夏郡之武昌、阳新县境内。
280年(西晋太康元年),改江夏郡为武昌郡,以武昌、柴桑、鄂县、阳新、沙羡、沙阳、高陵等七县属地。
市地在武昌、鄂县、阳新三县境内。
不久,武昌与鄂县合并,仍为武昌县,市地在武昌、阳新两县境内。
317年(东晋元帝建武元年)江州由豫州移至武昌。
384年(至孝武帝太元九年),始移浔阳。
412年(安帝义熙八年),下雉县并入阳新县。
市地在武昌、阳新两县境内。
589年(南朝宋孝建元年),改阳新为富川,不久又改富川为永兴,市地在武昌、永兴两县境内。
梁置西陵县于此,后废。
唐代市地在鄂州武昌、永兴两县境内。
唐末,南方九国兴起,市地在吴国境内。
905年(唐哀帝天祐二年),吴王杨行密将永兴县和武昌划出一块地盘置青山场院,进行大规模采矿、开炉冶炼。
市地在吴国鄂州境内。
五代十国时市地在鄂州武昌县、永兴县境内,梁唐时属吴、晋、汉、后周北宋初时局南唐。
宋乾德五年(967年)以前。
李煜为南唐主时,以境内矿产丰富,冶炼业发达,升青山场院并划武昌三乡与之合并,新设一县,取自殷商以来一直“大兴炉冶”之意,便定名为大冶县。
从此,自宋至民国市地隶属兴国路、兴国州、武昌府、湖北省大冶县。
1927年(民国16年),大冶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
1930年成立大冶县苏维埃政府,先后隶属于湖北省鄂东革命委员会、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鄂东办事处,湘鄂赣省鄂东南苏维埃政府。
1932年(民国21年)国民政府在省、县之间设立湖北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市地属湖北省第二专署大冶县;1938年改属第一专署。
1938年(民国27年)大冶沦陷,日军在大冶建立伪政权,盗称“中华民国湖北省大冶县政府”,并在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建置“石黄示范区”,国民党大冶县政府则流亡至毛铺等地。
1942年(民国3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五师14旅,在大冶、阳新、鄂城等地先后建立大鄂政务委员会、鄂大政务委员会、阳大政务委员会,统属于鄂南政务委员会领导。
1945年(民国34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国民党大冶县政府接管,复置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隶属大冶县辖。
1948年(民国37年)将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合并为石黄镇,隶属于大冶县。
1949年5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石黄镇。
不久,经中原临时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湖北大冶特区办事处,直属中原临时人民政府。
同年l0月,成立湖北省大冶工矿特区人民政府。
1949年5月15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石灰窑、黄石港。
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命令:“任命本会物质接管部工业处副处长金实蓬兼任石灰窑工业特区特派员。
在该区设立特派员办事处,代表本会在黄石港、石灰窑、铁山等地执行工矿企业之接管任务,并负责领导该区之工业行政及地方行政。
” 1949年6月12日,由特派员金实蓬同志主持召开“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石灰窑工业特区特派员办事处”成立大会,宣告成立,开始办公,并张贴布告。
不久经中原临时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湖北大冶特区办事处”,直属中原临时人民政府领导。
1949年9月29日,又经中原临时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湖北大冶特区办事处”。
1949年10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特区人民政府,隶属大冶行政专员公署管辖。
(据查当时特区名称不标准,湖北省人民政府鄂民字第715号文为“石黄工矿特区”;特区本身的布告、文件和钤记均为“湖北省大冶工矿特区人民政府”)。
当时在市区设黄石港、石灰窑两镇公所,在农村设申五、长乐、下章、铁麓等四个乡人民政府。
1950年8月21日(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未[马]代电)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行董字第83号电文核准,将石灰窑、黄石港工矿区合并为省辖市,并定名为黄石市,成立黄石市人民政府,由湖北省直辖。
1950年9月18日,市人民政府将原铁矿区、石矿区、煤矿区人民政府钤记缴销刊发黄石市第一、二、三人民政府钤记。
1950年12月,将风波港以东河口、汪仁铺、张克诚和铁山以西换绦桥(今还地桥镇)等两个区29个乡,统一划归大冶县管辖。
又将长乐、下章、申五、铁麓等四个乡随区划变更撤销。
在下陆新设置“黄石市郊区区公所”,郊区农村设沿湖、老鹳、荆山、西塞、下陆、铁山、庙宇、江余、肖铺、东方、马鞍、南岳、昌大、张湖等14个行政村。
1951年土地改革开始时,将14个行政村改名沿湖、老鹳、荆山、西塞、下陆、庙宇、江余、肖铺、东方、马鞍、南岳、昌大、张湖、铁山、石马等15个乡人民政府。
1951年1月,黄石市将张克诚(今罗家桥街办)、汪仁两区(29个乡)划归大冶县管辖。
1951年8月,撤销黄石港、石灰窑两镇公所。
新设立黄石港、胜阳港、上窑、下窑四个街人民代表会临时办事处。
1952年7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又新设黄石港、石灰窑、铁山三个镇公所,下设和平、民主、新市、建设、上窑、中窑、下窑、江边、车站、胜利、黄厂、黄石港、胜阳港、水上等14个街人民代表会临时办事处。
1953年6月,将原有15个乡调整合并为:建设、荆山、西塞、下陆、张湖、青湖、肖铺、大塘、东方等9个乡人民政府。
1954年元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鄂城县白沙乡划归我市管辖。
1955年3月21日,奉上级指示,将黄石市人民政府改名为“湖北省黄石市人民委员会”。
1955年3月28日,将石灰窑镇公所管辖的西塞乡划归市郊区领导。
1955年4月7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铁山、黄石港、石灰窑三个镇公所,新设立7个街道办事处,并设立79个居民委员会。
如铁山街道办事处所属居委会:“得道湾、盛洪卿、东方铺、姜安村、岔路口、铁山铺、矿山里、工房里、新建里”;黄石港街道办事处所属居委会:“上港、人民街、沿江街、新街、凉亭山、王家坳、段家窑、统一街、沈家营、覆盆山”;胜阳港街道办事处所属居委会:“胜阳路、王家里、牛头山、南岳村、枫叶山、滨湖村、戴司湾、永胜路、交通路、建设南里”;陈家湾街道办事处所属居委会:“华记里、飞鹅山、沿湖路、龚家巷、联合村、五庙嘴、曹家嘴、南湖村”;石灰窑街道办事处所属居委会:“下窑街、江边街、桐厂、桐梓堡、红砖厂、滨江、新建里、太平庵、源建一、二里、中窑湾、新会场、民主街、八泉街、袁家仓、中仓、油铺湾、银行里、和平街、上窑街、老东井、联合里、新建路”;黄思湾街道办事处所属居委会:“建设村、工人一村、工人二村、东平一巷、东平二巷、西平巷、南平巷、黄厂街、田家墩、盛家湾、曹家湾、新市巷、团结巷、叶家塘、厂内巷、胜利村、新建村、新建一村、新建二村、新建三村、新建中村、桂竹坪”;水上办事处所属居委会:“黄石港水上、胜阳港水上”。
1955年6月,将白沙乡划归鄂城县管辖。
1955年11月,大冶县第5、9两区(汀祖、碧石渡)共30个乡划归鄂城县管辖。
1955年12月,大冶县的五、九两区划归鄂城县。
同时将鄂城县的晏公、谈桥两区和金牛镇划归大冶县管辖。
1956年4月13日,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规定,结合本市情况,对街、乡区划的调整,按11000人设立一个街道办事处,山区按2500人,丘陵12000人设立一个乡的精神。
撤销水上办事处,在陈家湾、黄石港、胜阳港、石灰窑、黄思湾、铁山六个街道办事处的基数上增设中窑、曹家湾两个街道办事处。
铁山街道办事处所属农村,以盛洪卿为界,盛洪卿西南农村共有农业人口5000人,设立一个乡,撤销原农村得道湾、盛洪卿、东方铺、姜安村、岔路口、铁山铺等六个居民委员会;胜阳港所属南岳村(汽车公司附近)23户划归黄石港街道办事处,郊区各乡人民委员会区划调整:东方乡和下陆乡共6500人合并为下陆乡,肖铺乡和大塘乡共4600人合并为肖铺乡;荆山乡和张湖乡共5770人,合并为张湖乡;青湖乡所属五星农业合作社共3500人,合并为青湖乡;西塞乡共3500人不动,铁山农村增设为建设乡。
1957年元月,将大冶金桥、屏山、两塘三个乡各划一部份(6个合作社)合并设立长乐乡人民委员会。
同时在下陆工业区设立下陆街道办事处。
1958年元月,将鄂城花湖乡方家墩一带,永华九社(77户)划归黄石市,由青湖乡管理。
1958年5月,将下陆和铁山两个街道办事处合并为铁山街道办事处;胜阳港和陈家湾两个办事处合并为胜阳港街道办事处;石灰窑和中窑两个办事处合并为石灰窑街道办事处;黄思湾和曹家湾两个办事处合并为黄思湾街道办事处;黄石港街道办事处管理范围未变动。
1959年1月26日大冶县由黄冈地区划归黄石市管辖。
1959年2月,大冶县由黄冈地区划归黄石市管辖。
1959年5月,为了便于工作,将原下陆街道办事处从铁山街道办事处分出,另设置下陆街道办事处。
其它办事处均无变动。
195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大冶县建制,将大冶县的行政区域并入黄石市。
下设金牛、金山、铁山、湖山、城关、铜矿、大箕、港湖、下陆、红旗、红光等11个人民公社。
市委在大冶设立农工部专门领导农村工作。
市郊区公所,下设建设(铁山)、下陆、长乐、肖铺、张湖、青湖、西塞等七个乡人民委员会。
1961年元月30日,经市委同意,成立黄石港城市人民公社,下设西安路、黄石港、沈家营、枫叶山、海关山等五个管理区。
1961年8月28日,经市委同意,将下陆街道办事处属于郊区统一领导。
1961年9月,经市委同意,成立冶钢城市人民公社,下设石料山、陈家湾、黄思湾、石灰窑等四个管理区;成立铁山城市人民公社。
农村成立建设、东方、长乐、肖铺、张湖、青湖、西塞等七个人民公社。
1962年6月1日,经省人民委员会报国务院批准,恢复大冶县建置,仍属黄石市管辖。
1966年10月,经市人民委员会同意,将黄石港人民公社改名红升、红旗两个城市人民公社,将冶钢人民公社改名红光、红星、红卫三个城市人民公社。
1966年开展“文化大革命”后,市人民委员会的组织机构处于瘫痪。
1968年9月12日,经湖北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黄石市革命委员会。
1970年元月,经市革命委员会同意,将红卫人民公社改名为陈家湾区;红星人民公社改名为石灰窑区;红光人民公社改名为黄思湾区;红旗人民公社改名为胜阳港区;红升人民公社改名为黄石港区;红山人民公社合并市郊区东方人民公社,建立铁山区和下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