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七校联盟”高2020 级联考语文科试题本试卷共4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将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选择题表格内。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主观题必须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计日程功完璧归赵——*•箴言(zh 31 ) 冰雹(b do)B. 既往不究揭杆为旗毗邻(P i )笑靥(y e)C. 举止安祥破斧沉舟孝悌(d i )肄业( y i)D. 竭泽而鱼默守成规狡黠(xi e )筵席( y d n)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在全民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今天,领导带头,群众自会不甘落后,如此上行下效,社会风气才会有所好转B. 正所谓“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的,一定有原因。
C. 张厂长平时讲话严厉,其实色厉内荏,对有困难的职工心肠可软了。
D .李自成本是个刚愎自用的人,能坚持自己正确的意见,后来听信了牛金星的谗言,这个优点就丧失殆尽了。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A. “第六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什么时候卖这么贵了?” 李女士在给孩子挑选读物时说,“绝对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呀!”B. “大桥就要通车了。
”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冲刺。
”C. 今夏早些时候,湖人曾对奥多姆存有兴趣,但后者先后卷入了醉驾、吸毒、离婚、与狗仔队发生纠纷等丑闻,这让紫金军团最终放弃了合作的想法。
D. 鲁迅晚年,忆及年轻时读的两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说“虽然敬服那作者,但总不能爱”:一是但丁的《神曲》的《炼狱》, 另一个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确定将抢救民间木版年画列为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之一。
B. 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C. 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D. 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二、(本大题共三小题,11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 题。
有关名著的改编缩写问题,多年以来聚讼纷纭,议论不断。
但不管不同的声音有多少,各种各样的改编本依然源源不断,流行坊间。
这些改编缩写本,其数量之多,简直有把天下名著一网打尽之势,纷纷冠之以“中国古典名著普及本” “外国名著学生读本” ,还有什么“袖珍本” “卡通本” “速读手册”等,名目繁多,如乱花缭眼。
我认为文学作品尤其是名著是不能改编缩写的,至于用戏剧,影视等其他艺术形式表现,则另当别论。
单从文学这种精神产品的特殊性说来,改编缩写之举便有违常理。
文学作品是一个生气贯注的有机整体,是各组成要素之间撕掳不开的、血肉关联的组合。
这种“有意味的形式”一经成形,便由不得别人来改动了。
压缩了篇幅,减少了字数,不仅仅是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异和退化,或干脆就是仅仅与原作名字相同的另一部东西。
著名学者陆建德指出:“文学名著必须维持原貌,正如阿凡提的汤,必须原汁原味,我们爱读《红楼梦》,因为那是曹雪芹的文字” ,“一部伟大的作品,多‘潜在的魅力' ,人物头上小小的饰物或下意识的细微举动都暗含了丰富的内容” 。
正因为如此,文学名著才发散出千古如斯的永恒魅力,给人以经久的艺术享受。
改写者往往遗神取貌地抽取所谓“故事”,而对那些看似无关宏旨其实又充满意味的细节,都看成可有可无的无谓枝蔓,难逃朱笔的杀伐。
有完整情节的作品尚不能改动,更遑论那些异乎传统路子的作品。
别的不说,就如汪曾祺和阿城吧,他们在作品里营造的那种境界,流淌着的那种诗性语言,依样画瓢都学不像,更不要说什么改写了。
我想起了有阵子对京剧的改造。
据说,为了让这个传统艺术能叫年青人接受,便去掉京胡月琴的悠悠京韵,代之以“嘭嘭嚓嚓”的动感摇滚。
这种被改造后非驴非马的东西,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倒是和时下名著的遭遇惊人相似。
原本沉甸甸的东西变得轻飘飘,醇美的诗情变得淡乎寡味,丰饶的意蕴变得肤浅稀薄,形象苍白,语言温吞,乏善可陈。
这类东西不可能引起读者进一步阅读原著的欲望,而恰恰相反,会严重地败坏读者原本不错的胃口。
在他们看来,这些所谓名著,还不如小时候老爷爷讲的故事那般亲切有味。
在速食快餐速配一次性等快捷型消费成为时尚的今天,名著改写之大行其道不是偶然的。
这种短平快的东西,无论对阅读上只想浅尝辄止装点门面的成人,还是考试应急的学生,无疑适销对路。
但提高素质实在是一件旷日持久的事情,特别是在文学艺术方面,更需要长期的浸润和熏染,这是一种作用于灵魂的过程,急于求成不得。
那些风干的名著,那些被榨干了艺术汁液的纸页,能给读者留些什么呢?(摘自《光明日报》2020年12月13日)5、(3 分)下列有关“名著改写”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由于没有多少不同的声音,所以名著的改编本源源不断,流行坊间。
B. 改写者只是抽取名著中的“故事” ,而忽略了那些充满意味的细节。
C. 有完整情节的作品尚不能改动,那些异乎传统路子的作品则更不可以。
D. 在改写者看来,那些所谓的名著不如老爷爷讲的故事那般亲切有味。
6、(3分)下列不属于“文学名著不能改编缩写”的理由的一项是()A. 文学名著是特殊的精神产业,改编后导致聚讼纷纭,议论不断。
B. 文学名著是一个有机整体和组合,改编后质就会产生变异和退化。
C. 文学作品内容丰富,改编后就失去了原汁原味,不能维持原貌。
D .文学作品意蕴丰富,改编后引不起阅读欲望,倒了读者的胃口。
7、(5 分)根据文中的观点,简要指出归有光《项脊轩志》片段的潜在的魅力。
(用文中语句进行概括)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影移动,珊珊可爱。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 题。
晏子犯颜直谏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
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
”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
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
”晏子曰:“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婴闻之,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
事君之道,导亲于父兄,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侯,谓之忠。
为子之道,以钟爱其兄弟,施行于诸父,慈惠于众子,诚信于朋友,谓之孝。
今四封之民,皆君之臣也,而维据尽力以爱君,何爱者之少邪?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维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者之寡邪?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公曰:“善哉!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
”遂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令,令有司据法而责,群臣过而谏。
故官无废法,臣无隐忠,而百姓大说。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丰厚其葬,高大其垄垄:田埂。
B. 据以其所有共我共:同“供”。
C.暮夜求,必存吾存:问候。
D.今四封之民封:疆界。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符合晏子所说“忠”的标准的一组是()①导亲于父兄②有礼于群臣③诚信于朋友④臣无隐忠⑤以其私财忠于君⑥有惠于百姓A.①③④B.①②⑥C.②③⑤D.②④⑤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梁丘据这个人是受齐景公宠爱的近臣,是个曲意逢迎的小人。
他死后,齐景公想厚葬他,遭到晏子的反对。
B. 晏婴认为梁丘据对君王不是真正的忠和爱,反而是蒙蔽了齐景公,阻塞了言路,使齐景公成了孤家寡人。
C. 晏子犯颜直谏,指出齐景公宠信梁丘据是不对的,而且阐述了自己对于忠和孝的看法;他才是真正的忠臣。
D. 齐景公是个开明的君主,他听从了晏婴的谏言,放弃了厚葬梁丘据的作法,而且广开言路,使朝政一新。
四、(本大题共3 小题,共23分)11、(1)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3分)②而维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者之寡邪?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4分)(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划线部分断句。
(3分)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 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7 分)一剪梅•袁州解印南宋•刘克庄陌上行人怪府公,还是诗穷,还是文穷?下车上马太匆匆,来是春风,去是秋风。
阶衔免得带兵农,嬉到昏钟,睡到斋钟。
不消提岳与知宫,唤作山翁,唤作溪翁。
注释:刘克庄,南宋词人,心怀天下却一生仕途曲折。
嘉熙元年(1237)春,出任袁州,数月后即因火灾被劾罢官,于是写下这这首词。
(1)上片中“来是春风,去是秋风”一句有何含义?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4分)(2)有人认为,词人对自己的遭遇持一种超脱的态度,有人则持相反的观点。
你是怎么理解的?(3 分)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6 分)①既东封郑,,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④师者,。
⑤忧心烈烈,。
⑥固时俗之工巧兮,。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8 题。
(23 分)陈面包[美]欧•亨利⑴在街角上开了一家面包店的玛莎小姐40 岁,银行存折上显示有两千元存款。
她有两颗假牙和一颗富有同情的心。
很多机遇不如她的人都结婚了。
⑵有一个顾客,一周要来两三次,玛莎小姐开始对他产生了兴趣。
他是个戴眼镜的中年人,蓄着精心修剪过的褐色胡子。
他说的英语,德国口音很重。
他的衣服很旧,上面不是打了补钉,就是皱巴巴、松垮垮的,但显得很整洁,人也很有风度。
他到店什么也不买,只买陈面包。
⑶有一次,玛莎小姐看到他手指上有块红褐色的污渍,于是便肯定这人是个在贫困中奋斗的艺术家,他准是住在阁楼上,一面画着画儿,一面吃着陈面包,玛莎小姐的那颗善良的心不禁跳得更快了。
为了证实自己对他职业的猜想,她从房间里搬来了大减价时买来的一幅画,并把画靠在面包柜台后面的货架上。
这是一幅威尼斯风景画,上面画着金碧辉煌的宫殿,一位贵妇人坐在冈多拉上,悠闲地用手划着水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