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鲁公治国,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②不能决,事又寝③。

【注】①颠踬:被东西绊倒。

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③寝:停止。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固不可彻________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__③鲁公治国________④公犹夷不能决________(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 汝心之固公善之C. 以残年余力以君为长者D. 而山不加增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5)【甲】文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

(6)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答案】(1)筑径通之 / 设栏护之 / 又何忧焉?(2)改变;穷尽;修建;决断或决定(3)D(4)①(他们)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②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很值得考虑。

(5)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6)启示:愚公坚定信念,移山成功;鲁公畏手畏脚,修园失败。

我从中获得的启示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有决心,有毅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坚持到底就会成功,否则将一事无成。

【解析】【分析】⑴划分文言句子节奏,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注意限断两处。

句意为:如果你修条小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着它,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故断句为: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⑵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

彻:改变。

②句意为: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

穷匮:穷尽。

③句意为:鲁公修建一个园子。

治:修建。

④句意为:鲁公犹豫不决。

决:决断。

⑶A第一个“其”,代词;第二个“其”,表示诘问语气。

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B第一个“之”,助词;第二个“之”,代词。

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C第一个“以”,凭;第二个“以”,因为。

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D两个“而”都是连词,表示转折。

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故选D。

⑷翻译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叩,凿;箕畚,用箕畚;于,到。

句意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②成,修好;必,必定;不足,没有;虑,考虑。

句意为: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值得考虑啊!⑸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结合甲文内容可知,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⑹结合甲文内容,从“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中可知,我们只要下定决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结合乙文内容,从“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中可知,我们做事情不能畏首畏尾、优柔寡断、遇难而退。

据此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⑴筑径通之 / 设栏护之 / 又何忧焉?⑵① 改变;② 穷尽;③ 修建;④ 决断或决定。

⑶D;⑷①(他们)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②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很值得考虑。

⑸①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②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⑹启示:愚公坚定信念,移山成功;鲁公畏手畏脚,修园失败。

我从中获得的启示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有决心,有毅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坚持到底就会成功,否则将一事无成。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断句作为一种考查的形式,就是在这样的目的下体现了这种试题的必要性。

解答文言文断句,理解文意是前提,在此基础上断句。

⑵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

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⑶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

答题时应注意,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的知识。

后起义往往是以原有义为基础扩展衍生的,结合句意解释。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⑸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

⑹本题考查分析启发和道理。

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从中明白道理或得到启发。

【附参考译文】【甲】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周各七百里,高七八百千丈。

本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

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

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姓京城的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刚七八岁,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

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还担心挖不平呢?”智叟无言而对。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乙】鲁公修建一个园子,想要凿出一个池子。

他的父亲说:“没有地方放土。

鲁公于是停下来了。

有人说:“土可以堆成山。

”鲁公认为(这个意见)不错,想按照他的方法去做。

他的妻子说:“你就不怕小女儿跌倒吗?”鲁公又停下来了。

(又)有人说:“如果你修条小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着它,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鲁公听从了他的话,又想按照这个人的办法做。

家里又有人阻止他说:“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值得考虑啊。

”鲁公犹豫不决,(修园这件)事情就停下来了。

2.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月余,三军皆罢。

乃拜亚夫为中尉。

(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上自劳军________②天子且至________③囊者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②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

(3)对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主要记叙汉文帝细柳营劳军的故事,重点勾画出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

B. 细柳营常备不懈、严阵以待,文帝处处被要求遵循军令,足见军纪严明,令行禁止。

C. 写皇帝和群臣从细柳营军门出来后的反应,从正面表现了周亚夫善于治军的特点。

D. 本文情节回环曲折,起伏跌宕,人物性格鲜明,充分展示了周亚夫的才华与个性。

【答案】(1)慰问或犒劳;将要;先前(2)①任命河内郡的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在细柳。

②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军中官兵都穿戴盛甲。

(3)C【解析】【分析】⑴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

劳:犒劳、慰劳;②句意:皇上将要驾到。

且:将要;③句意:先前的。

囊:从前、过去。

⑵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军,驻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