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教学理念】
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时,让学生参与活动,以学生活动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在活动中形成认知,使学生形成践行的愿望,提高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自觉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关注社会大事,关注生活,正确处理人生旅途中的挫折与成功、机遇与挑战的关系,掌握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特别是明确主观条件。
2.能力目标。
在生活与学习中能运用哲学思维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养成自尊自信、自主自强的良好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增强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学生参与为主,教师重在引导。
【教学过程】
一、复旧导新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并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根本途径
视频展示:莫振高
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价值,问:人生价值包括哪两个方面?
2.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将学生分成方阵,抢答。
教师小结:根本途径
1.人生价值包括自我价值(索取)──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社会价值(贡献)──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其中,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2.材料的第一段体现自我的价值,第二段体现社会价值。
这里就涉及到人生价值的实现问题,人生价值是如何实现的呢?这是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的问题。
(二)客观条件
视频展示:小鲜肉鹿晗的成长经历
学生活动:
带着下面三个问题去阅读教材第85~89页内容。
教师板书:
1.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有哪些?
2.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请说出有哪些客观条件?
3.实现人生观需要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请说出有哪些主观条件?
(让学生分出方阵抢答略。
)
教师小结:这里告诉我们,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
提出问题:
有了客观条件就能实现人生价值吗?
客观条件相同,都能实现人生价值吗?
客观条件有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有了有利条件就能实现人生价值吗?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不一定。
良好的客观条件,为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基本的保证,而对客观条件认识和利用则需要主观努力。
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主观能动性发挥得越充分,个人条件越成熟,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
人生也就具有更大的价值。
(三)主观条件
1.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思想政治、道德、科技文化、心理、身体素质)。
2.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苦干,发挥聪明才智。
3.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
教师小结:
上面我们共同研究了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下面进行归纳总结:
社会历史条件──(客观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条件)──
教师小结:
做到败而不馁;找出失败的原因;要有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使失败转化为成功。
自古英雄多磨难,顺境未必少伟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爱迪生、陈景润)提出问题: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如何圆大学梦。
作业:小论文。
我们从小就知道董存瑞、刘胡兰、雷锋,后来我们又知道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等英雄人物。
请以“时势造英雄”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课堂小结:
每个人都想有所作为,使自己活得有意义,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我们像雷锋那样,珍惜青春,珍惜生命,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去创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