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节能降耗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节能降耗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节能降耗东营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东营经济开发区(高新区)是省政府于1992年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现已完成配套区面积40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9.7亿元。

2006年全区实现业务总收入234.4亿元,同比增长12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7.5亿元,同比增长91.9%;实现开发区生产总值75.5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7.13亿元,实现税收收入3.92亿元,实现出口额3.22亿元。

近年来,东营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不断加大节能降耗监管力度,将节能降耗、资源再生作为项目入区及企业评先树优考核的条件之一。

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资源再生、节能降耗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并取得显著成效。

2006年全区累计消耗能源981.5万吨标煤,比去年同期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为0.2152吨标煤;同比下降44.3%;万元增加值能耗为0.4686吨标煤,同比下降36.2%,圆满完成了东营市政府下达的节能降耗责任目标。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些做法和取得的成效(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对节能工作的管理。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东营经济开发区(高新区)成立了以主要领导组成的节能降耗领导小组,加强高耗能企业的有效管理,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

二是实行节能工作定期调度制度,2006年,我区召开节能工作调度会四次,及时研究和解决节能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工作。

积极组织我区4家重点用能企业与市政府签订了节能降耗工作责任书,组织全区能耗企业与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签订了节能降耗工作责任书。

严格要求企业认真贯彻节能法律规定,加强节能管理,推进节能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天信公司投资6200万元引进了100台新型喷气织布机,每百米棉布折标准品全厂生产用电量6.68千瓦时,是全省平均用电量的51%;方圆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吨铜煤耗、电耗和油耗分别达到了51公斤、223千瓦时和50公斤,分别比去年降低了15%、20%和7.4%。

华泰化工集团通过对部分运转设备电机工频运行改造为变频运行,年节电214万kwh,折标煤263吨标煤/kwh,折合费用近90万元。

方圆有色金属有限公司、高原公司、华泰化工等区内重点能耗企业,自开展清洁生产2006年全年累计节约能耗近万吨标准煤。

(三)依靠科技进步,挖掘节能降耗潜力。

指导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引进先进的节能技术、产品,为节能提供了技术、工艺保障。

方圆有色金属有限公司自主研制开发的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氧气底吹造锍捕金”新工艺示范项目,去年被国家发改委列为行业准入标准,解决了冶金行业的技术难题,探索出了一条稀贵金属综合利用的新途径。

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硫,生产硫酸进行化肥联产项目的开发,进一步开展余热利用,对所有的新上项目的余热均用于发电,实现资源、能源的最大利用。

东营圣西门木业公司利用次小薪材及采伐剩余物,经过先进的工艺流程加工而成的优质板材,几乎可以完全替代天然木材,既缓解了木材供需矛盾,又起到了变废为宝的作用。

该公司利用搬迁改造的机会投资万元改造了原热能中心,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木屑粉尘作为燃料,既解决了木屑粉尘污染问题,又可年节约煤炭4000余吨。

华泰化工集团对造纸过程中产生的废渣,经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国家级技术中心联合研发,将其成功运用于包装板的加工,实现了变废为宝。

(四)加大对重点耗能企业实施系统节能和综合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

2006年开发区管委会设立节能专项资金1200万元,对区内节能降耗先进企业进行表彰奖励。

方圆公司的“氧气底吹造锍捕金”项目、高原公司机械节电项目、天信公司废水循环利用等项目已经被评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项目。

(五)建立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链,实现生产活动循环化生态化。

在企业内部提高循环利用程度,充分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余气、余热、余压,进行再利用,作为二次能源或再资源化。

方圆公司生产所用的原料中除含有铜、金、银外,还含有一定量的铂、钯、硒等稀贵金属元素,通过先进的净化工艺,将这些稀贵金属元素富集起来形成铜阳极泥,再进行提取、加工,实现了铜原料中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利用。

华泰化工集团充分利用东营地下丰富的盐矿资源及周边丰富的海盐资源,大力发展盐化工。

化工生产所用的蒸汽由化工集团自备电厂供应,电厂生产的电全部用于电解饱和食盐水和为运转设备提供动力等,电解生产出的烧碱大部分为华泰集团造纸提供生产原料,同时生产的氯气一部分被华泰集团造纸利用,一部分作为化工集团内部为生产氯丙烯、环氧氯丙烷提供原料,转化成安全、清洁、附加值高、易运输的有机氯产品,进入市场。

电解饱和食盐水所产生的副产品氢气全部用于与部分氯气合成高纯盐酸和生产双氧水、苯胺。

华泰化工集团热电厂生产蒸汽为各分公司提供能源供应,生成的蒸汽冷凝水全部回收利用;烟道气带走的粉尘通过被静电除尘设施捕捉后与煤渣一同销售到建材厂生产建材,同时对烟道气全部增上脱硫装置,实现在线检测,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后排放。

华泰化工集团自备一座容量约10万方的水库,通过水泵、管道与用水单位形成闭路循环,大大节约水的用量。

不仅如此,集团内部各单位泵冷却水、再生盐水以及地面冲洗水全部回收利用,用于一次盐水的化盐,几乎没有废水排放。

(六)鼓励企业利用自身产业优势,进一步拉伸产业链。

利用政策导向,鼓励企业利用自身产业优势,进一步拉伸产业链,增强企业抗风险的能力。

方圆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正在向阴极铜的两头拉伸,一是阴极铜的深加工,目前3万吨铜材加工车间已完工,金、银、铂、钯、硒等稀贵金属已进行了试生产;二是向阴极铜的上游进入,正在建设的第三工业园“氧气底吹造硫捕金新工艺示范工程”项目,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生产工艺技术先进,节能环保,余热回收利用,具备循环经济特点,被国家发改委列入推广技术。

胜利高原石油装备有限公司在已形成钻井机械、采油机械、油气输送、化工等四大门类十五个系列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拉伸产业链,上游向轧管延伸,下游向石油钻采方向发展。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工作目标及主要任务。

工作目标:2007年,全区万元gdp能耗降低4.5%以上(比2006年,下同),2010年降低22%以上;万元gdp取水降低3%以上,2010年降低20%以上;万元gdp电耗降低3%以上,2010年降低22%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降低5%以上,2010年降低3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降低5%以上;2010年降低22%以上。

初步建立起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评价考核体系,培育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园区。

(二)加大宣传,提高认识。

通过运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和印发宣传品等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普及循环经济相关知识,广泛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提高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

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把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到各项经济工作中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区内企业树立循环经济的新观念、新思维,创新发展思路,开拓性地经营企业。

(三)立足本地实际,推进循环经济模式。

建设循环经济型企业、工业生态园区等两个层面上同步展开。

在建设循环经济企业方面,积极帮助方圆公司申报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试点项目,并依托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建立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同时引导企业加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在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方面,一是要结合全区产业结构调整实施的工业园区战略,加强环保型链接项目的建设,逐步由工业园区过渡到生态工业园区;二是扶持循环经济骨干型龙头企业,规划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按照突出重点、项目带动、分步渐进的思路,在建设城市资源循环型社会方面,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以城市中水回用和固废资源化为重点,狠抓水资源的管理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四)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支撑和政策引导体系。

针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层次性和阶段性,制定并实施促进循环经济的奖励政策、收费减免政策、税收减免政策、贷款优惠政策;如对采用闭路循环、资源再生等企业,在污染排放配额分配、环境预算等方面予以支持,真正起到循环经济的政策导向作用。

着眼于强化政府对循环经济的宏观指导,应建立有助于推进循环经济的统一协调机制,落实专门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各个层面的工作。

(五)加大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开发与资金投入。

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

加大以节能、节材、节水和资源再生为重点的企业技术改造力度,重点支持涉及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项目,推动科研机构、企业进行循环经济的科技开发。

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专项基金,通过直接投资、资金补助或贷款贴息等多种形式推动共性瓶颈技术和重点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项目给于贷款支持。

(六)完善废旧资源回收网络体系,提高加工利用再资源化水平。

通过建立网上回收信息系统与多级多类回收点和堆积场等途径,加快完善各类废弃物回收网络体系,增强回收能力,提高废弃物回收率。

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拆解和再资源化技术水平,积极培育废弃物再生利用、再资源化产业。

为此,在一些条件成熟的领域,要研究逐步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确生产企业、销售商、消费者对废弃物回收、处理和再利用的义务。

同时,对从事废弃物回收利用再资源化的企业、个人继续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

依托方圆有色金属有限公司产业优势、市场优势、资源优势,建设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并依此为基础,积极申报、打造并建设中国黄河三角洲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发展废钢、废塑料、废橡胶、废纸等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提高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