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析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之间的关系

解析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之间的关系

解析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之间的关系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能源的利用和污染的排放问题的思考愈来愈重要,本文从循环经济角度思考,谈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两者在概念思想上的统一性,面临的困难具有一致性,解决途径也高度一致。

关键词:循环经济节能减排能源排放低碳
1 循环经济概念中包含了节能减排的思想
1.1 循环经济的概念
从本质上来定义循环经济,其属于一种生态经济的范畴,生态学规律是用来进行经济活动的理论指导,并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经济活动的反馈,促使所有能源在这样一个不断发展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为科学合理的利用,保证能源的利用具有可持续性,从而达到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最低程度的影响降低,从这点上看循环经济的出发点就是节能减排。

1.2 循环经济源起的目的在于节能减排
人类对“循环经济”研究应该起源于20世纪的60年代。

在1962年,由美国的著名生态学家卡尔逊发表了一篇题为“寂静的春天”的文章,指出了整个生态系统包括人类生产生活所面临的危险。

“循环经济”这个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来的,他在其论文中提出了
“宇宙飞船经济理论”,在该理论中他提倡了一种新型的发展观:就是具有循环式的经济,在该理论下,资源不会枯竭,同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不会发生或降至最低点、对各种物质循环使用。

1.3 循环经济的3R原则与节能减排的统一
“3R原则”作为循环经济活动开展的一般性行为准则,从3个基本原则上看是与节能减排不谋而合的。

(1)Reduce(减量化原则),该原则通俗点说,就是节约,即投入较少的资源来完成既定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之目,或者说成是输入尽可能少的资源来谋求最大化的经济输出,以此来实现从社会、经济活动的源头做到节能减排。

(2)Reuse(再使用原则),该项原则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延长反复使用产品和包装的次数和使用时间,如此一来就减少了工业的生产,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3)Recycle(再循环原则),有时也被称作为资源化原则,也就是从消费者丢弃或者闲置的物品中进行收集,并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的原则。

这个原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在原级的基础上再循环,就是将废品被再次进行处理后生成同一种类型的新产品投入循环使用;还有一种是次级再循环,即将废品转化成比原产品第一等级的其它产品的原料投入生产实践之中,从该目的上看也是为了节能减排。

1.4 循环经济包含的低碳价值
大量统计资料和数据表明,循环经济指标在节能减碳方面的低碳价值所在,同时循环经济在节能减排即在传统的化石能源利用上和温室气体排放减量化的价值所在。

2 循环经济面临的困境与节能减排的难点高度统一
从上文中所述的概念上来看,循环经济所遵循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流程是闭合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稳定的发展,从该点上看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密不可分。

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人类现有的技术水平的局限性,在循环经济现有的框架下,如图1所示,化石能源无法完全实现“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这是循环经济面临的困境,也是节能减排的难点所在。

大量的理论研究和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在能源和环境方面的困难主要包含在下面三个集中要克服的问题上。

(1)日益凸显的节能减排问题。

这个是由我国目前的具体国情决定的,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能源消费也跟着持续增长,“节能减排”问题日益突出。

从循环经济的发展进程角度来看,国内的节能减排形势相当严峻,
困难重重。

(2)国内能源结构属于严重的高碳结构。

分析资料显示,我国的能源结构具有着明显的“富煤、贫油、少气”特征,这样一来就决定了在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很大,清洁能源占比较低,CO2排放强度高就变得很顺理成章的事情,导致我国的经济发展其过程“高碳”特征明显并异常的突出。

(3)产业模式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

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走的是“高速发展、高碳排放”的发展路径,在创业模式上,高能耗的工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过高。

低能耗的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比较滞后,如此一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就长期维持在“持续高碳”的位置。

3 低碳模式——“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的共同归属
3.1 低碳模式结构特征
从本质上来讲,循环经济的低碳模式属于一种经济控制模式,是从减量化原则出发的思考,通过能源的使用源头上控制减少CO2排放,即“节能”;通过末端控制,来实现温室气体的减量化排放,即减排;通过
这一模式的运行,重新构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系统,使“社会—经济—生态”在低碳目标下具有耦合结构。

3.2 立体的框架模式
以自然生态系统作为背景,以社会经济系统作为核心,通过对能源的结构、产业的结构进行调整,大力发展节能减排的技术、优化消费的习惯目的在于有效地减少碳源,进而从根本上扭转对化石能源的高消费造成的高碳排放不良形式;此外,借助于技术的创新,大力发展碳中和技术、碳封存技术,积极发展炭汇林,建立炭汇的交易机制,减少环境中CO2的存量,使得碳排放和碳吸收达到动态平衡,实现“经济一社会一生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U.K 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carbon Economy[R].2003.
[2] Fedaal Covunment of U.S.Low-catrbon Bill[R].2007.
[3] 袁开福.我国节能减排困境、成因及应对策略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6).
[4] 韩瑁.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解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