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手写整理版
• 写作背景: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 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 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 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 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 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的七月,这是苏政治上 失意,行动上不自由,生活贫困,心情极其苦闷的时期。 • 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创作的题材。宋 代画家李公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 苏轼在赤壁的创作活动,给赤壁增添了光彩,清人 就干脆把黄州赤壁命名为“东坡赤壁”,并镌刻在建筑 物的门额上,由此名满天下。直到今天,在黄冈东坡赤 壁,仍有“二赋常”“酹江亭”“坡仙亭”等名胜。
乌台诗案
• 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 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 乌台。乌台诗案,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结 果苏轼被抓进乌台,被关4个月。1079年御史中 丞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 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 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 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 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此案被称呼为“乌台诗案”。 •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 实际上就是充军发配。
关于散文赋
• 散文赋也叫文赋,是中唐以后出现的一种文体。 • 赋是汉代流行的文学体裁,它始于战国,盛行于 汉,到唐宋而衰微,元明清这趋于消亡。赋是一 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韵文,句子以四言,六言 为主,讲求文采,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张手法。 汉代以后,赋分别向骈文和散文两个方向发展。 前者便出现了骈赋和律赋,注重对偶工整和平仄 协调,对押韵也有严格的要求,后者发展成为文 赋,不讲求骈偶和音律,句式可长可短,,押韵 也较自由。文赋兼有诗歌和散文的一些特点,不 受骈赋,律赋那些框框的限制,较多地吸收了散 文的笔调和手法,形成了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 势。
liá o) lú) 8、舳舻千里(zhú
7、山川相缪(
9、旌旗(
16、无尽藏( zà ng )
17、狼籍( 18、枕藉(
jí jiè )
)
jīng )
小组朗读课文,梳理每一 段的意思
小组翻译第一段,归纳其中的 文言知识点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 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
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小组翻译第三段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读文思考: 何为其然 1、参考课下注释,翻译本段,掌握重点词 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 语。 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 2、概括本段内容。 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 3、分层,并用竖线分开,并概括层意。 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 第一层:苏子之问 承上启下 第二层:客人之答 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望月而问:孟德之诗; 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 第(一)层 望地而问:孟德之于周郎; 客人三问 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最后合问:而今安在哉; 与曹公对比:突出自己的渺小;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第(二)层 幻想不能实现:托遗响于悲风; 转写自己 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呼应上文:何为其然也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赤 壁 赋
苏 轼
苏轼简介 苏轼(一零三七━一一零一年),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 出文学家,书画家 ,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二十一岁中进 士。神宗时, 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 等地任职。元丰三年(一零八零)因“乌台诗 案” 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 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 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 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沿书等职,并 出知杭州, 颖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 ,儋州。大赦北还,病死常州,葬于河南郏 县,追 谥文忠公。在任地方长官期间,他关心民众疾苦, 做了许多利民的好事,深 受民众拥戴。 苏轼的文学 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 ,是著名的散文 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 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 出 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 “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 影响;为著名书法家 ,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著名 画家,工枯 木竹石。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 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 都有重
苏 轼
• 苏轼,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世人称其为“苏 东坡”。北宋著 名文学家、书画 家、诗人,美食 家,豪放派词人 代表。中国文学 史上少有的全才
苏洵、苏辙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三苏
唐宋八大家 (文) 苏辛(词) 苏黄米蔡 (书法)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辛弃疾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苏 轼 书 法
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贬调 湖州。贬调的原因是他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 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苏轼因“乌台诗 案”被加以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 (牵连苏轼三十九位亲友,一百多首诗)。 苏辙等拼死上表相救,幸好神宗爱才,不肯 杀轼,神宗才对苏轼从轻处置。苏轼被囚 128天之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交由本州 安置,不得干预公事。在黄州苏轼过的实际 上是一种较自由的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 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的七月,这是苏 政治上失意,行动上不自由,生活贫困,心 情极其苦闷的时期。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
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 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小组翻译第二段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
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 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
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 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
朗读课文
一、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1、壬戌( rénxū) 2、桂棹( 10、酾酒(shī ) 11、横槊( shuò ) zhà o) 3、余音袅袅( niǎo) 12、渔樵( qiá o ) 4、幽壑( hè ) 13、扁舟( piān ) o ) 5、嫠妇( lí ) 14、匏尊(pá 6、愀然( qiǎo ) 15、蜉蝣( fú yó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