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局部战争中的后勤保障-----海湾战争分析古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里的粮草亦指现代战争中的后勤保障,在冷兵器时代战争中,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科学技术的落后,军队参战的只有将士和战马,武器也仅限于刀枪棍棒,后勤保障十分简单,主要是粮食和马草的供给。
即便是简单的后勤保障,也对每一次军事行动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武器装备的变化,近现代战争后勤保障不再仅仅局限于“粮草”,而包括部队生活保障、武器弹药保障、维修保障、医疗保障等等。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一古训是前人对历次战争的经验总结,它反映了后勤保障在军事行动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早在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就断言“军无瑙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阐明了后勤补给与军队存亡的关系。
虽然现在“兵马”与“粮草”的含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其原理对现代战役仍然具有十分积极的指导意义。
它反映了军事行动对后勤的依赖关系,现代战役后勤保障的地位更加重要,如古代军事家孙武在《作战》篇提出: “凡用兵之法,驰马千驯,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时间短,但军需物资需求巨大,消耗种类繁多,物资运数量剧增,是保障呈现超强化特征。
同时,现代作战的后勤保障难度不断加大,技术保障难度加深,后勤生存和防卫问题突出。
因此,在作战思想上,必须强化作战的后勤保障观念,充分认识战场后勤保障已成为保证部队持续作战的生命线,对决定战争胜负具有比以往更重要的意义。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技术战争其极大消耗量对后勤保障提出了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供应补给量与消耗量要成正比,要以极大的供应量来保障高技术战争的极大消耗量。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战争的持续进行,如果供应量小于消耗量,那就要影响战争的进行,甚至发生粮尽弹绝的危险情况,因此提高现代战争下联合保障、高强度保障、可持续保障能力。
另外如果供应量过大也会造成大量浪费,比如朝鲜战争,海湾战争都有大量的后勤物资遗留在战场,所以后勤保障在一场战争的作用很重要,但其后勤保障高精确性列加重要。
一、现代局部战争后勤保障什么是后勤保障?《现代汉语词典》对后勤保障的诠释是:后勤保障是军队组织实施物资经费供应、医疗救护、装备维修、交通运输等各项专业勤务保障的总称。
科学技术进步,现代工业发展,使武器装备的科研和生产能力也随之提高,各种先进技术兵器不断出现,给战争带来规模扩大、战场广阔、物资消耗巨大、装备损坏与人员伤亡率提高,指挥复杂等特点所以后勤保障是军队组织实施物资经费供应、医疗救护、装备维修、交通运输等各项专业勤务保障的总称。
科学技术进步,现代工业发展,使武器装备的科研和生产能力也随之提高,各种先进技术兵器不断出现,给战争带来规模扩大、战场广阔、物资消耗巨大、装备损坏与人员伤亡率提高的特点。
因此,战争对后勤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后勤保障越来越成为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后勤保障作为军事后勤的中心工作,作用在于运用物质力量和技术手段,及时、准确地保障武装力量作战、建设的需要,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保证各项军事任务的完成。
后勤保障的一般原则是,立足实际,适应需要;力争主动,避免被动;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厉行节约,讲求效益。
后勤保障的方式,主要是按部队建制保障,或按区域保障,它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又是什么呢,后面将作进一步的分析。
1、海湾战争的特点海湾战争是现代化战争的一个转折点,其大规格使用高科技武器,作战方式也发生根本改变,比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当时仍然是以大规模地面部队为主,空军为辅担任空中支援任务。
到海湾战争时发生改变,美军先是以大规格空中打击和远程火力打击为主,夺取制空权后对敌方军事设施进行空中打击致其瘫痪,然后地面部队为辅快速穿机动插进行地面占领,并且同时空中进行不间断支援,下面我们看一下现代战争的特点有哪些体现在海湾战争中。
海湾战争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模式,对二战以来形成的传统战争观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其最大特点为,这是一次高科技战争。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普遍使用各种先进技术:(1).电子战对战争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电磁优势将成为战争中的新制高点;(2).空中力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海湾战争开创了以空中力量为主体赢得战争的先例,在空袭中,由于大量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提高了空袭的准确性,又使平民伤亡降低到最小程度;(3).作战空域空前扩大,战场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不存在明显的前方和后方;(4).高技术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
空中作战:在海湾战争中,空中作战已经作为一种独立的作战样式而出现。
在历时43天的空中作战中,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出动了各种用途的飞机,分别执行空袭、侦察、电子战、护航、加油、运输、观察等任务,对伊军的指挥中心、防空体系、重兵集团等进行了全方位、全天候的空袭,完成了战略空袭、夺取战区制空权、消弱伊军地面部队和支援地面作战等4个阶段的任务,对战争进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机动作战:在海湾战争中,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首先从地面和空中对敌实施双重包围,通过地面部队的高速推进和空中兵力投送,在敌后方形成积极活动的正面,直接攻击敌主力部队。
这种以机动作战为主的战法,目标明确,行动坚决,更快地推动了战役进程的发展。
远程火力战: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充分发挥高技术兵器远距离精确打击的性能,主要进行远距离火力战。
例如,“阿帕奇”武装直升机通常都是在伊军地面防空火力有效射程之外发射反坦克导弹,摧毁伊军坦克装甲车;M—lA坦克也是在敌方火力射程之外开火,摧毁伊军坦克和阵地设施。
远程火力战使技术装备优势一方能够先敌发现、先敌开火,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己方人员的伤亡。
电子战:预警、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是现代战争赖以进行的重要手段。
在海湾战争中,电子战由于可剥夺敌军在此方面的能力,夺取战场制电磁权,而成为实施“硬杀伤”所不可缺少的一种作战方式。
在战争开始前,美军即使用电子作战飞机对伊军电子设备实施强烈干扰,压制伊军的通信和预警雷达系统,保证了空袭行动的突然性。
在战争全过程中,美军又针对伊军的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实施强大的电子战,对伊军电子设备、防空雷达和通信网络等进行“软压制”。
结果,使伊军指挥失灵,通信中断,空中搜索与反击能力丧失,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夜战:在这次战争中,美军飞机、坦克、步兵战斗车乃至单兵武器都装备有红外夜视装置、激光夜视仪和红外热成像设备等夜视夜瞄器材,这使美军的武器装备在夜间可以发挥同在白天一样的作战效能,使美军能昼夜不停地连续作战,更有效地打击伊军,更快地推进战役战斗的进程。
当战争的形势发生改变后,其配合战争的一系列将随之发生改变,现代战争我们常听到一句话就是打仗就是打后勤,朝鲜战争的胜利70%归功于后勤,但其后勤主要是枪支弹药及士兵的衣食住行,当现代战争大规格先进武器的使用以及快速机动作战方式的改变其后勤保障方式随之发生变化,后勤高度信息化、系统化、技术化和精确化为这些变化提供了可靠保障。
2、现代战争后勤保障发展趋势1.1 高技术引起后勤保障的变化(1) 高技术条件引发了局部战争战役的后勤理论研究,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战役,与传统的战役相比,其作战思想、作战原则和作战方式等许多方面都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与之相对应的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的地位、作用更加突出;(2) 保障装备、系统日趋现代化,高技术的发展,使后勤保障装备日趋现代化,进而大大提高了后勤保障的效能。
保障系统也日趋科学化、自动化;(3) 后勤补给正在从“以防万一”向“量体裁衣”转变。
要求后勤在最大限度满足作战需求的同时也必须讲求效益,长期以来,对于后勤保障如何做到既保障作战需要,又尽量减少战场过多储备始终是个难题,以往,一般采用在既设战场,根据预定的战略目标、作战可能持续的时间和消耗,以大量储备战争物资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然而,战争的事发地点、战争的进程、时间的长短等又不完全取决于人的主观意志。
其结果,如战争没发生在既设战场,不得不临时从各地紧急调运,造成后勤保障工作的忙乱和被动;如战争进程大大超出预定进程,时间大大延长,又常因储备的物资过少,不得不再次大量调运物资;战争时间如大大缩短,储备物资过多,致使大量物资堆弃于战场,要么花大力气运出战场,要么丢弃于战场,有时甚至会成为敌方的战利品。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开辟了一条成功的途径。
通过计算机进行作战模拟和仿真试验,可以科学地预测不同规模作战各种物资的消耗量,制定后勤保障的总体方案,有计划地生产、采购、运输和储备,使后勤保障日趋科学化;(4)机动力正在成为和火力同等重要的因素。
后勤基本形态正在从储备型向速度型转变后勤基本形态从储备型向速度型转变,是信息化后勤的鲜明特征。
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作战目标的可变性和选择性,导致战场飘移,作战重心位移,部队将不可避免地频繁机动,甚至大跨度地机动。
战役的进程缩短,节奏加快,消耗剧增。
要求后勤必须具备快速机动和快速反应能力,在任何需要的时间、地点、及时、准确地提供后勤保障。
所以未来战争中,后勤保障要求非常高。
1.2 后勤保障体制的变化(1) 军民一体化趋势,军民一体化,就是把军队后勤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结合进行,在布局、产品、生产能力、科学技术、人才等方面,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结合,从浩瀚的后勤保障史料中可以看到,在古代战争中,后勤保障体制既寓于作战体制之中,又寓于国家行政机构之中,结构极为松散。
掠夺性的就地取给,临时征用商人或组成辎重队实施伴随保障,是当时后勤保障的基本方式。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兵器日益发展,战争规模扩大,军队机动频繁,专门的后勤保障系统逐步形成,组织结构也逐渐完善,现代战争的高投入、高消耗对后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靠军队建制的后勤力量已远远不能满足战争的需要,必须以国家雄厚的物质资源和强大的技术力量作后盾,充分利用国家力量,发挥社会各系统的合力,提高社会化保障程度,形成寓军于民、寓民于军、军民双向兼容的一体化后勤保障体制,这既是现代战争的客观要求,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后勤保障体制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美军“空地一体战”后勤理论中,把筹措和利用民间资源,增强后勤保障能力,作为对战区、战役后勤的重要要求之一。
(2) 分散型向集中型转变,《苏联武装力量后勤的发展》一书认为:后勤要有适应性强的灵活编制,能在最短时间内改变自身的组织而适应具体任务的需要。
原苏联武装力量后勤参谋长戈卢什科表示:平时就要按照积木组装方法组训某些同类型的后勤分队,使各级后勤可以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进和调出同类型的人力、物力,迅速增强后勤保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