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艺术导论第一章教案

艺术导论第一章教案

《艺术导论》教案公共教学部20XX年9月序言一、《艺术导论》课的性质:这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学科,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门类特点的科学体系。

这是一门加强大学生美育教育、强化学生素质教育的课程。

《艺术导论》课程涉及艺术的多个门类,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得到艺术的熏陶,可以在艺术理论的接受与欣赏过程中,净化心灵,提升品质。

二、主讲老师对本课程的认识:《艺术导论》只能说是“概要”,课程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

我们不可能对课程中涉及的十几个艺术门类都精通,但可以对某一两种,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以此来触发我们的艺术审美感觉神经,继而对其理论做一些必要的积累,久而久之,即可以比较主动地、积极地认识、接近艺术,也能够说出一些“行”话来。

我看艺术品,从形式入手,寻找熟悉的“身影”,从“色彩、布局、明暗、强弱、节奏、虚实、对比....”等等,引发观察与思考,再从“听觉、视觉、感觉等”,激发联想,进一步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挖掘作品的社会意义,如此而已。

我们综合理论和实践,将部分的艺术理论和艺术欣赏结合在一起,通过理论的讲解,和大量的作品的赏析,使学生同时获得理论的提升和实践的认知。

这是本课程的一个特色。

三、学习艺术导论这门课应注意的问题:1、学习和掌握一些必要的文艺理论知识,如艺术的本质和特征问题,艺术的功能问题,艺术与哲学、文化、宗教、历史、道德、科学等等的关系问题;2、掌握各艺术种类的最基本的“语言”特征,如绘画的色彩、线条,书法的用笔、用墨、结构、布白,摄影的线条、形状、影调,雕塑的立体空间、造型等等…… 3、自觉不自觉地接触艺术作品,尽可能多地观览博物馆、画廊、展览馆、观赏作品,倾听艺术理论家、批评家、鉴赏家、艺术创作者的品评与感受;4、用真诚和自信贴近艺术作品,大胆地联想与放纵自己的审美知觉,结合自己的、社会的、历史的经验,调动自己的感觉器官,尽情体验美的空间。

5、理论学习以后,要注意主动接受艺术,主动感受艺术带给我们的震撼,只要有机会,一定不要放弃对艺术品的真切、直接的接触,培养艺术欣赏的感觉。

艺术导论,就是概括的论述艺术的基本理论。

它是一门对艺术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进行专门性研究的学科。

四、艺术导论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一)研究对象是指人类的艺术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概念、原理、范畴和方法等。

(二)主要内容艺术导论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的发生发展、艺术的门类划分、艺术的创作主体与创作活动、艺术作品、艺术接受与艺术的社会功能等方面。

五、艺术导论的学习目的与方法学习目的1、有助于全面的掌握艺术活动的基本规律,确立进步的、科学的艺术观。

2、有助于开拓艺术视野和增强艺术修养。

3、有助于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学习方法1、学习概念力求准确2、掌握原理重在理解3、学习理论要注重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第一章艺术的发生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记忆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主要学说;2、让学生理解艺术发生的动力室生产劳动实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关于艺术的发生这个艺术学学科的根本问题,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游戏说;巫术说;模仿说;表现说;劳动说。

2艺术发生的动力是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活动。

3艺术发生的过程呈现着人类的主体性,艺术的形态性和审美性等鲜明的特点。

三、教学时数:6节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五.教学步骤:第一节艺术发生概说一,艺术发生是艺术的基础理论中,最早、最基本的话题。

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区分不同艺术观点的标志,代表着不同学派对艺术根本问题看法的差异。

最有影响的有以下几种:1.游戏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冲动。

较早,较有影响力。

代表人物:追溯到德国康德“诗是想象力的游戏”,音乐和图画是感觉游戏的艺术;德国席勒《审美教育书简》提出,过剩精力和游戏的因果关系;英国斯宾塞进一步发展。

评价:对研究人类艺术的本质和艺术创造的动因有积极作用,却忽视了社会因素的作用。

2.巫术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巫术,原始民族的巫术仪式活动。

考古学,人类学和文化学的证据支持。

近代西方最有影响。

代表人物:英国爱德华·泰勒提出,弗雷泽等支持。

巫术信仰确实存在,并且是原始人类最突出的特征之一。

人类思维分成“巫术—宗教—科学”。

原始歌舞,史前岩画,。

评价:此学说应该最早,因为巫术和艺术在最初阶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巫术说包孕着艺术起源的秘密。

但是单纯讲巫术作为艺术发生的根本起因是不准确的,有些并不直接产生于巫术,如单纯的生理冲动。

3.摹仿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和现实的模仿。

最古老的说法。

代表人物:古希腊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从动物那里学到织布,造房子,歌唱)苏格拉底(艺术要通过形式表现心理活动)柏拉图(第一个对此说做了完整阐述,宇宙的本源是理念Idear,现实是对理念的模仿,艺术则是对感性事物的模仿,是“镜子的镜子”)亚里士多德(模仿是人的本能,有三种模仿方式:按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按事物为人们所想的样子去模仿,按事物应有的样子去模仿)评价:指出了自然和现实是艺术表现的源泉,具有合理性的一面,但是忽略了人类社会实践的独立意义,过分强调再现性,忽略表现性和创造性。

4.表现说。

即情感表现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表现和情感交流的需要。

现当代和西方美学界影响大。

《毛诗序》代表人物:俄国托尔斯泰;英国科林伍德;意大利克罗齐(直觉即表现)美国苏珊朗格(艺术是情感的符号)评价:情感的表现是西方现代艺术发展的主要动因,从本质上揭示了艺术的基本特征,从而赢得了西方现代艺术的青睐。

但是很难解释再现性艺术和造型艺术的起源,脱离了人类社会实践。

5.劳动说。

艺术起源以人类起源为前提条件,而人类起源的关键是劳动。

艺术的发生是以艺术主体的诞生而诞生的。

代表人物:马克思恩格斯(劳动和语言推动猿脑变人脑)普列汉诺夫,鲁迅(杭育杭育)评价:具一定的合理性,劳动是原始艺术最主要的表现对象,史前艺术在内容和形式上留下了大量的劳动生产活动的印记,但是,也有不足。

劳动不是社会生活的全部,艺术的发生是以人手由于劳动而达到的高度完善为前提的,但艺术起源主要指社会学意义和心理学意义上的推动力。

二.多元理解小结: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提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

艺术发生的动力应是多层次,多角度和交叉进行的。

各学说的背后给予对艺术本质的不同认识。

在人类漫长的劳动过程中,情感表达的需要成为内驱力,巫术活动作为中介,模仿作为表达的一种手段,渐渐由实用到审美,在强大的生存愿望和自我确证的吁求中,艺术从劳作,巫术礼仪,图腾歌舞中脱胎而出并逐渐走向独立。

在下一节中,我们将关注促使艺术发生的众多力量中起着主导作用的因素,继续探讨艺术的发生。

第二节艺术发生的动力社会的发展是多元的,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现象,所以我们要从多学科多角度进行综合研究。

艺术起源于非艺术,起源于人类社会实践发展的历史中。

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是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活动。

原因是:一,生产劳动实践创造了艺术的主体——人。

劳动创造了人,也使艺术的产生有了主体的基本保障,人类在劳动中发明的工具也为艺术的发生提供了物质保障。

如石器的打造,出土的彩陶器物等。

人类的感觉器官日益发达,意识也在同时发生着变化,形成特有的文化心理。

二,生产劳动实践促成了艺术形态的产生原始艺术以实践活动为前提,以原始宗教为中介,促进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的生成。

1建筑艺术实用先于审美,功能早于形式,是原始艺术产生与发展的惯例。

新石器时代的巨石建筑,巨石阵:与自然对话的某种宗教意义。

洞穴----茅屋----印第安人小屋。

从实用建筑到建筑艺术的飞跃发展就是审美和情感在建筑符号上凝结的人类思维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而这一历程中,首要的因素是满足生存只需的劳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造型艺术造型艺术是原始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

原始洞穴壁画(狩猎的经验,祈祷或喜悦);图腾崇拜;几何纹样。

有些沿用至今,从侧面证明:人类的社会劳动实践是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

从劳动生存到宗教信仰,从生存愿望到图腾崇拜,从情感流露到自我确证,各种艺术都离不开劳动实践。

3原始舞蹈每个民族几乎都有独特的舞蹈形式,舞蹈,音乐和诗歌三位一体。

民族祭拜或隆重场合很重要。

模仿动物或人类重复劳动的过程;巫术崇拜(舞,巫在甲骨文中同字)都是由原始人类的生存劳动实践延伸而来的人类活动。

4音乐音乐和舞蹈密不可分。

虽没有音乐记录,原始人留下了演奏音乐的乐器。

骨哨。

竹笛。

鼓。

节奏。

狩猎或表情达意。

5神话神话是文学最早的表现形式,普遍存在于各民族的文化历史中,神奇怪诞,想象丰富,却都和自然有关系。

原始思维,原始宗教和原始艺术的相应关系。

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宙斯,阿波罗等。

6诗歌诗歌最早附着于音乐,后来是原始人类本能的呼喊和宣泄,正式这些诞生于劳动实践的自我表达,为真正的诗歌艺术找到表现的突破口和载体。

艺术的发生是从实用到审美的过程,它以人类自身的诞生为前提,以模仿生活,再现巫术,图腾活动为核心,以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根本动力,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而产生的。

三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人类情感的日渐丰富人体的三大功能系统:基本功能系统,最基础的生理活动;认知功能系统,完成对自我和之外事物的认知;情感功能系统,负责情感行为和情感交流的任务。

出土文物告诉给我们原始人的情感日益发达的过程。

岩画,生殖崇拜,宗教建筑等。

四生产实践活动推动着人类审美意识的诞生人的自觉性人类审美意识发生过程:仅有实用性;实用性同时有审美性;纯粹审美性。

(用石刀;用完欣赏;画石刀来表现)第三节艺术发生的过程艺术发生的过程是漫长的,这一过程具有其鲜明的特点。

一人类的主体性由人创造的艺术的发生过程首先呈现出的特质就是人类的主体性:1人工性是艺术品诞生的首要条件。

工具的制作与使用过程包含着人类的创造意识,即人工性。

人工性表现了人类为了一定的目的和需求进行人为地加工和改造,也是艺术的第一个本质特征的表现。

2。

技艺因素是艺术品中人类主体性的直接显现。

艺术都和技艺有关。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一直到文艺复兴,艺术家还是工匠,18世纪,西方的艺术才独立出来。

《世说新语》的艺术指琴棋书画。

都说明了艺术表现出的人为作用。

判断艺术和非艺术的必备条件一是人类创造的,具有创造的人工性,二是艺术中包含人类的审美情感因素,三是艺术的主要价值是满足人类的审美需要,而不是纯粹生活的功利性用途。

二艺术的形态性以美术形态为例分析艺术形态的性质:美术对象在形态的知觉样式上划分为三个类型:写实形态,形式形态和装饰写实形态。

形态性是艺术发生从实用性到实用性与审美性杂糅直至审美性发展的必然过程。

没有这一过程,艺术发生的最后一个阶段以审美性为主要诉求的真正艺术的诞生就不会实现。

三艺术的审美性审美性是艺术发生的本质特征,标志着艺术的真正诞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