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曲线运动一知识点总结(一) 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的特点:①、作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始终在轨迹的切线方向上,因此,曲线运动中可以肯定速度方向在变化,故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②、曲线运动中一定有加速度且加速度和速度不能在一条直线上,加速度方向一定指向曲线运动凹的那一边。
2、作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中学阶段实际处理的合外力与速度的关系常有以下三种情况:①、合外力为恒力,合外力与速度成某一角度,如在重力作用下平抛,带电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电场的类平抛等。
②、合外力为变力,大小不变,仅方向变,且合外力与速度垂直,如匀速圆周运动。
③、一般情误况,合外力既是变力,又与速度不垂直时,高中阶段只作定性分析。
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包含了位移、加速度、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均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一般采用正交分解法处理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中学阶段,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设法把曲线运动(正交)分解成直线运动再用直线运动规律求解。
常见模型: 船渡河问题; 绳通过定滑轮拉物体运动问题(二) 平抛运动1、平抛运动特点:仅受重力作用,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自由落体,是一种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是条抛物线。
2、平抛运动规律:(从抛出点开始计时) (1)、速度规律: V X =V 0V Y =gt V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tg θ=gt/v 0(2)、位移规律: X=v 0t (证明:轨迹是一条抛物线)Y=221gt S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tg α=gt/2v 0=tg 21θ(3)、平抛运动时间t 与水平射程X平抛运动时间t 由高度Y 决定,与初速度无关;水平射程X 由初速度和高度共同决定。
(4)、平抛运动中,任何两时刻的速度变化量△V=g △t (方向恒定向下)(三) 平抛运动实验与应用[实验目的]描述运动轨迹、求初速度[实验原理]利用水平方向匀速运动x=v 0t ,竖直方向自由落体y=221gt 得y g x V 20=测出多组x 、y 算出v 0值,再取平均值。
(四)匀速圆周运动1、物体运动的轨迹是圆周或是圆周一部分叫圆周运动;作圆周运动的物体相等时间内通过的弧长相等称为匀速圆周运动。
2、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量及它们的关系: (1)、线速度: (2)、角速度: (3)、周期: (4)、频率: (5)、向心加速度:虽然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时刻改变,故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时刻改变(始终指向圆心),故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
(五)圆周运动动力学1、匀速圆周运动特点:(1)速度大小不变 无切向加速度;速度方向改变 有向心加速度a=R Rv 22ω= (2)合外力必提供向心力2、变速圆周运动特点:(1)速度大小变化 有切向加速度;速度方向改变 有向心加速度。
故合加速度不一定指向圆心。
(2)合外力不一定全提供向心力,合外力不一定指向圆心。
3、向心力表达式:4、处理圆周运动动力学问题般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2)建立坐标系,通常选取质点所在位置为坐标原点,其中一条轴与半径重合; (3)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平衡条件建立方程求解。
二 例题分析例1、关于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 ) A 、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B 、两个互成角度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C 、两个匀加速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曲线运动;D 两个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互成角度,合运动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说明:本例题作为概念性判断题,可采用特例法解决。
例2、如图所示,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边长L=1.25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b,c,d 。
则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的计算式为v 0=( )(用L g 表示).其值是( )(g=9.8m/s 2)例3、房内高处有白炽灯S ,可看成点光源,如果在S 所在位置沿着垂直于墙的方向扔出一个小球A ,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则A 在墙上的影子的运动情况是( D )A 、加速度逐渐增大的直线运动,B 、加速度逐渐减小的直线运动C 、匀加速直线运动,D 、匀速直线运动。
例4、在“研究平抛运动”实验中,某同学只记录了小球运动途中的A 、B 、C 三点的位置,取A 点为坐标原点,则各点的位置坐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 、小球抛出点的位置坐标是(0,0)B 、小球抛出点的位置坐标是(-10,-5)C 、小球平抛初速度为2m/sD 、小球平抛初速度为0.58m/s例5、如图所示为皮带传动装置,右轮半径为r ,a 为它边缘的一点,左侧是大轮轴,大轮半径为4r ,小轮半径为2r 。
b 为小轮上一点,它到小轮中心距离为r ,c 、d 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若在传动中不打滑,则:( C D )A 、a 点与b 点线速度大小相等;B 、a 点与b 点角速度大小相等;C 、a 点与c 点线速度大小相等;D 、a 点与d 点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本例主要考查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概念,同时抓住两个核心:若线速度一定时,角速度与半径成反比;若角速度一定,线速度与半径成正比。
例6、如图所示,A 、B 两质点绕同一圆心按顺时针方向作匀速圆周运动,A 的周期为T 1,B 的周期为T 2,且T 1<T 2,在某时刻两质点相距最近,开始计时,问: (1)何时刻两质点相距又最近? (2)何时刻两质点相距又最远? 分析:选取B 为参照物。
AB 相距最近,则A 相对于B 转了n 转, 其相对角度△Φ=2πn相对角速度为ω相=ω1-ω2经过时间:t=△Φ/ω相=2πn/ω1-ω2=1221T T T nT (n=1、2、3…)(2)AB 相距最远,则A 相对于B 转了n-1/2转, 其相对角度△Φ=2π(n-21) 经过时间:t=△Φ/ω相=(2n-1)T 1T 2/2(T 2-T 1)(n=1、2、3…) 本题关键是弄清相距最近或最远需通过什么形式来联系A 和B 的问题,巧选参照系是解决这类难题的关键。
例7.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上的1/4圆弧光滑轨道,半径为R ,OB 沿竖直方向,上端A 距地面高度为H=2R ,质量为m 的小球1从A 点由静止释放,与在B点质量为M的小球2正碰,小球1被反弹回R/2处,小球2落在水平地面上C 点处,不计空气阻力,求:(1)小球1再次运动到轨道上的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多大?(2)小球落地点C与B点水平距离S是多少?解:(1)设小球1再次到B点时的速度为,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R/2= ①根据向心力公式有;②由①②式得=2mg(2)设小球1碰前在B的速度为,碰撞后小球2的速度为,而小球1的速度大小仍为,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③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m M ④由①③④式得: ⑤小球2从B到C做平抛运动,设时间为t,则有⑥S= t ⑦由⑤⑥⑦式得S=例8.(16分)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环形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从与半圆环相吻合的光滑斜轨上高h=3R处,先后释放A、B两小球,A球的质量为2m,B球质量为m,当A球运动到圆环最高点时,B球恰好运动到圆环最低点,如图所示。
求:⑪此时A、B球的速度大小v A、v B。
⑫这时A、B两球对圆环作用力的合力大小和方向。
解:(1)对A分析:从斜轨最高点到半圆轨道最高点,机械能守恒,有2mg(3R-2R)= (2分)解得(1分)对B分析:从斜轨最高点到半圆弧最低点,机械能守恒,有3mgR = (2分)解得(1分)(2)设半圆弧轨道对A、B的作用力分别为,方向竖直向下,方向竖直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2分)(2分)解得(2分)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所以A、B对圆弧的力也分别为方向竖直向上,方向竖直向下,所以合力F=5mg ,(2分)方向竖直向下。
(2分)例9、(12分)质量为M的小物块A静止在离地面高的水平桌面的边缘,质量为的小物块B沿桌面向A运动并以速度与之发生正碰(碰撞时间极短)。
碰后A离开桌面,其落地点离出发点的水平距离为L。
碰后B反向运动。
求B后退的距离。
已知B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重力加速度为。
解:A落地过程是平抛运动,则有(1分)(1分)∴(1分)B与A碰撞动量守恒(4分)B返回有(3分)∴(2分)例10、(19分)如图所示,均光滑的水平面和半圆弧轨道相切,轨道半径为R;球1静止在切点B,球2位于A点,以某一速度向小球1运动并与之正碰,球1能通过最高点落到A点,球2运动到与圆心同一水平线就返回,已知AB=2R,两球质量均为m.求:球2的速度.解:设碰撞后球1的速度为,球2速度为,球1到圆弧轨道最高点的速度为,两球碰撞时动量守恒,则有m =m m①(4分)球2运动到与圆心同以水平线的过程,机械能守恒,则有②(3分)球1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机械能守恒,则有③(3分)球1从最高点到A点过程做平抛运动,设时间为t,则有④(2分)⑤(2分)由④⑤得= (1分) 代入③得= ⑥(1分) 由②得= ⑦(1分)把⑥⑦代入①得= (2分)例11(16分)城市中为了解决交通问题,修建了许多立交桥,如图所示,桥面为圆弧形的立交桥AB,横跨在水平路面上,长为L=200m,桥高h=20m。
可以认为桥的两端A、B与水平路面的连接处的平滑的。
一辆汽车的质量m=1040kg,以=25m/s的速度冲上圆弧形的立交桥,假设汽车冲上立交桥后就关闭了发动机,不计车受到的阻力。
试计算:(g取10m/s2)⑪小汽车冲上桥顶时的速度是多大?⑫小汽车在桥顶处对桥面的压力的大小。
.解: 由题意,车从A点到桥顶过程,机械能守恒.设到桥顶时速度为.则有(4分)解得=15m/s (2分)(2)L=200m h=20m 根据几何知识可求得圆弧形的半径R,代入数据可解得R=260m (2分)设车在桥顶时,桥面对它的作用力为N,则N和mg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4分)解得N=9.5×103N (2分)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车对桥顶的压力=9.5×103N (2分)例12(20分)喷墨打印机的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墨盒可以发出墨汁液滴,此液滴经过带电室时被带上负电,带电多少由计算机按字体笔画高低位置输入信号加以控制。
带电后液滴以一定的初速度进入偏转电场,带电液滴经过偏转电场发生偏转后打到纸上,显示出字体。
计算机无信号输入时,墨汁液滴不带电,径直通过偏转板最后注入回流槽流回墨盒。
设偏转极板板长L1=1.6cm,两板间的距离d=0.50cm,两板间的电压U=8.0×103V,偏转极板的右端距纸的距离L2=3.2cm。
若一个墨汁液滴的质量为m=1.6×10-10kg,墨汁液滴以v0=20m/s的初速度垂直电场方向进入偏转电场,此液滴打到纸上的点距原入射方向的距离为s=2.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