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2018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卷

(完整版)2018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卷

1 A B C D2018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题 姓名: 准考证号:本题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城内。

作图时可先使用2B 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可能用到的相关参数:重力加速度g 均取10m/s 2。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符号的是( )A .m /sB .kgC .m /s 2D .kg ·m /s 22.下列电学元器件属于电容器的是( )3.如图所示,船夫用撑杆撑船前行,则( )A .船对人的力小于人对船的力B .船对水的力大于水对船的力C .人对撑杆的力与撑杆对人的力大小相等D .撑杆对河底的力大于河底对撑杆的力 4.2018年6月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风云二号H 星”。

假设该卫星质量为m ,在离地面高度为h 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已知地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引力常量为G ,则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A .2h Mm GB .h R Mm G +C .2RMm G D .2)(h R Mm G + 5.一户外健身器材如图所示。

当器材上轮子转动时,轮子上A 、B 两点的( )A .转速nB >n A B .周期T B >T AC .线速度v B >v AD .角速度ωB >ωA(第3题图)(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2(第11题图) (第12题图) (第13题图)6.如图所示的瓢虫,其身上的星数(斑点数)显示了它的种类。

在下列研究瓢虫的具体情形中,可将瓢虫视为质点的是( )A .研究瓢虫的转身动作B .研究瓢虫的飞行路线C .观察瓢虫的翅膀扇动D .记录瓢虫身上的星数7.如图所示是一劲度系数为k 的弹簧,右上方为其对应的F -x 图象。

O 点对应弹簧弹簧自然伸展状态。

弹簧拉伸至x 1时弹力为F 1,弹簧拉伸至x 2时弹力为F 2。

则( )A .F 1=kx 1B .F 1=kx 2C .F 1=k (x 2-x 1)D .F 2=k (x 2-x 1)8.如图所示为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牛顿所画草图。

他设想在高山上水平抛出物体,若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点就一次比一次远。

当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不会落回地面,成为人造地球卫星。

若不计空气阻力,这个速度至少为( )A .7.9km /sB .8.9km /sC .11.2km /sD .16.7km /s9.如图所示,小磁针a 、b 、c 、d 放在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场中。

稳定后指向正确的是( )A .磁针aB .磁针bC .磁针cD .磁针d10.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从距桌面h 1高处的A 点自由下落到地面上的B 点,桌面离地高为h 2。

选择桌面为参考平面,则小球( )A .在A 点时的重力势能为mg (h 1+h 2)B .在A 点时的机械能为mg (h 1+h 2)C .在B 点时的重力势能为0D .落到B 点时的动能为mg (h 1+h 2)11.如图所示是点电荷Q 的电场线分布,A 、B 是某一电场线上的两点,则( )A .Q 带负电荷B .A 点电势比B 点电势高C .A 、B 两点电场强度相等D .正点电荷在A 点电势能大于在B 点电势能12.高速公路“区间测速”的原理是通过测量车辆经过两个监控点之间的时间来判断是否超速。

如图所示为某一20km 路段的“区间测速”标志,该路段限速120km /h 。

则( )A .“20km ”指位移B .“20km ”指路程C .车辆过此路段瞬时速度为120km /hD .车辆过此路段用时15min 属超速(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8题图)3 13.两根材料和长度均相同的合金丝a 、b 的伏安特性曲线分别如图中A 、B 所示,则a 、b 电阻R a 、R b 、以及横截面积S a 、S b 的关系正确的是( )A .R a >R b 、,S a >S bB .R a >R b 、,S a <S bC .R a <R b 、,S a >S bD .R a <R b 、,S a <S b14.雨滴大约在1.5km 左右的高空形成并开始下落,落到地面的速度一般不超过8m /s ,若雨滴沿直线下落,则其下落过程( )A .做自由落体运动B .加速度逐渐增大C .总时间约为17sD .加速度小于重力加速度15.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车在与竖直方向成α角的恒定拉力F 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一段距离l 。

在此过程中,小车受到的阻力大小恒为F f ,则( )A .拉力对小车做功为Flcos αB .支持力对小车做功为Flsin αC .阻力对小车做功为-F f lD .重力对小车做功为mgl 16.如图所示,真空中两个完全相同的绝缘带电金属小球A 、B (均可看做点电荷),分别带有21 Q 和+Q 的电荷量,两球间静电力为F 。

现用一个不带电的同样的金 属小球C 先与A 接触,再与B 接触,然后移开C ,接着再使A 、B间距离增大为原来的2倍,则它们间的静电力大小为( )A .F 1283B .F 1285C .F 643D .F 645 17.不切断电源只按下遥控器的待机键,电视机即进入待机模式。

家用电视机待机功率约0.5W ,假设每户家庭使用l 台电视机,如果在不使用电视机时及时切断电源。

则我国一年因此节省的电能最接近( )A .1×107 kW·hB .1×108 kW·hC .1×109 kW·hD .1×1010kW·h18.质量m =1×10-3kg 、电量q =+1×10-6C 的带电小球,以速度v 在某一区域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该区域内既有水平向东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E =1.73×104N /C ),又有匀强磁场B 。

则v 、B 的方向可能是( )A .v 与E 成30°、B 水平向北 B .v 与E 成60°、B 水平向北C .v 与E 成53°、B 水平向南D .v 与E 成45°、B 水平向南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

共34分)19.(6分)(1)下列实验中,需要平衡摩擦力的是 (填字母)。

(2)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在打出的点中依次选取连续的点A 、B 、C 、D 、E 、F 。

(第15题图)(第16题图)A .探究小车速度随B .验证机械能C .探究功与速度D .探究加速度与力、 (第19题图)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

利用图中刻度尺读取数据并计算出打E点时小车的速度为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打点计时器接220V交流电源B.需要用刻度尺测量重物下落的高度C.需要用秒表测量重物下落的时间20.(6分)(1)在“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实验结束后,发现四位同学所使用的多用电表选择开关分别位于下图所示位置,则习惯最好的一位同学是(填字母)。

A B C D(2)小明同学通过物理课本中介绍的方案(如图1)测量水果电池的内阻。

①他先把伏特表接到水果电池两极粗测电动势,伏特表指针位置和接线柱连线如图2所示,则读数为V②粗测水果电池电动势后,他换用量程为1 V的直流电压表测量电压,选用毫安表测量电流,用电阻箱改变电路的电阻,实验器材和部分接线如图3所示。

请按图1所示实验方案用笔连线补全图3中的电路。

(第20题图1)(第20题图2)(第20题图3)③闭合开关前检查电路时,发现电阻箱旋钮如图4所示,读出此时阻值为Ω。

④调整电阻箱阻值至合适值后闭合开关开始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在坐标纸中描点如图5所示,请在坐标纸上画出U-I图像。

⑤由图象求出水果电池的内阻为Ω。

2(第20题图4)(第20题图5)45(第21题图)21.(6分)如图所示,金属细杆MN 水平悬挂在间距为L的竖直平行金属导线下方,并处于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

已知电源电动势为E 、内阻为r ,定值电阻阻值为R ,其余电阻均可不计。

则⑴闭合开关时,细杆向左偏还是向右偏?⑵闭合开关的瞬间,电路中电流I 多大?⑶闭合开关的瞬间,细杆MN 所受安培力F 多大?22.(7分)某校物理课外小组为了研究不同物体水下运动特征,使用质量 m =0.05kg 的流线型人形模型进行模拟实验。

实验时让模型从h =0.8m高处自由下落进人水中。

假设模型入水后受到大小恒为F f =0.3N 的阻力和F =1.0N 的恒定浮力,模型的位移大小远大于模型长度,忽略模型 在空气中运动时的阻力。

试求模型⑴落到水面时速度v 的大小;⑵在水中能到达的最大深度H ; ⑶从开始下落到返回水面所需时间t 。

23.(9分)小明用如图所示轨道探究滑块的运动规律。

长L 1=1m 的斜轨道倾角为α,斜轨道底端平滑连接长L 2=0.1m 的水平轨道,水平轨道左端与半径R =0.2m 的光滑半圆形轨道底端B 平滑连接。

将质量m =0.05kg 的滑块(可不计大小)从斜轨道顶端释放,滑块与斜轨道及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3。

已知sin37°=0.6,cos37°=0.8。

⑴当α=37°时,无初速释放滑块,求滑块到达B 点时对半圆轨道压力F N 的大小; ⑵当α=37°时,为保证滑块能到达半圆轨道顶端A ,应至少以多大速度v 1释放滑块? ⑶为保证滑块离开半圆轨道顶端后恰好能垂直撞击斜轨道,求α的范围。

h H m 水面 (第22题图) αL 1 R A B m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