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的上戏考研经历

我的上戏考研经历

我的考研经历(上海戏剧学院)说实话,在这样一个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年代,我一个连复试都没有进入的人,是没有资格来写什么经验之道的。

但是,对于上戏这样一个艺术中的大咖的学校来说,我想我有必要把自己亲身经历的初试以及初试之前的经历跟后来者说说。

因为只要选择考上戏的研究生,我知道,你们面对的一是三无,无参考书目;无师哥师姐前来指导(或许是我寻找的功夫不够,每天面对人家有师哥师姐保驾护航,通风报信,我是无动于衷的,我很喜欢这种一切似无实有的感觉);无历年真题(据说有,在网上死贵死贵的,我是没买过,真假也不知道,反正我的那套是真的)。

如果你还想说人家都有导师的话,那我就再加上一条,无导师,不是无导师,而是导师不搭理你。

有一个吴保和导师有微博,但是八百年不上一次。

二是巨额的支出,我说的不是学费,而是相关的真题,它的价值都是不菲的,或许选择考艺术院校的你,不差钱。

但是如果你选择报班的话我先相信你要思考思考了。

虽说知识很值钱,信息很值钱,但是我很讨厌这种敛财的方式,艺术这东西大了去了,谁能讲好?自己悟是最好的方法……我很感谢一个目前在读大三的同学给我留言,说他也要考上戏的电视文艺理论。

我才有决心把这篇所谓的经验之道写出来。

也算是对自己浑浑噩噩的大半年的付出的一个交代。

选择考研的人,我知道在某一刻你的心理很脆弱的,所以这个时候很多的心灵鸡汤是很有帮助的。

记得当时我选择考研时,各种犹豫,就是看了一位考了中戏戏文师姐的考研心得,然后下定决心参与到这个队伍中来的。

所以我希望我的这篇废话可以给准备考研的你带去一点点的帮助。

一、你迷茫吗?1、心理之争选择上戏我知道这或许是你深思熟虑的一个想法,或者是你一直以来的一个梦,又或许是你的一时冲动。

不管怎样,我希望在现在考研之战还未拉响之前,你先弄明白,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考上戏。

我没有资格说什么样的人适合考上戏,但我有资格告诉你,不管你选择什么,你都要先明白自己是谁,你适合什么。

你要看的是长远的,因为考研这事说大了,就是一辈子,就是命运。

说小了,就是人生的一场考试,仅此而已。

我当时考研可以说一开始是随大流,每天看人家去图书馆学习了,自己不舒服,觉得自己落后了,把兼职全部辞去,开始有一搭没一搭的也去图书馆了。

我记得大一时,我正在上课,旁边的女同学歪过头问我:“你考研吧?”当时瞬间蒙了:“不考吧?!”“落后分子,不和你坐一块了。

”下节课她真就没和我坐一块。

一转眼大三下学期了,我很焦虑,因为有些东西就是那样,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我对考研这事迟迟放不下,然后我问了这个同学当年她问我同样的问题,她坚定地说不考了,一是她有工作了,二是她有男朋友了。

我们都感慨世事无常,但其实我明白,她的坚定是我应该学习的。

选择了,就要坚持住,而不是一直犹豫不决,耽误了自己,浪费了时间。

她现在工作的很好,很出色。

而我从去年的夏天也真正走入了考研的旅程。

尽管在那半年里我遇到了很多心理战,但好在我在六七月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考虑清楚了,所以以后的这些心理问题对我而言都不是问题。

我想告诉你的是,尽量在八月份之前想明白你要的是什么,你到底想做什么,你又能做什么,你的专业是否需要深造(人人需要深造)?从实际情况说,我们应该有很多同学的家境是一般化的,很多都是来自农村的孩子。

所以我想我们的选择多少会受家庭受父母的影响,因为你要从实际考虑,你不能太自私,如果你的父母已经无力再供你读书,我希望你可以想明白你的考研之路。

不是让你放弃,而是让你暂且放一放,用自己的双手去支撑起一个家,因为那个家现在很需要你。

我从来不相信什么离开学校就没有氛围了,就考不上研究生了,这都是自己不努力的说辞。

暂且不管这些,因为现在的很多家庭都足以支撑孩子读研了,而且读研的费用相信选择考研的同学都知道,最终还会还给你。

但是这两年也是有改动的,就是你要自费了,这个根据各自的学校来看。

上戏反正奖学金这事透露的不多,而且专硕学费很高。

还有,学硕人家是不提供住宿的,上海的房租非一般的高。

我一个在上师读研的师哥说最低1200元。

我年前在川沙的海派公寓租了一个单间,条件一般的房子也要850元,再加上你用热水洗澡什么的一个月下来最起码要1000元左右,有点坑,建议不要租川沙的。

(它的连锁店徐汇区的不错,但是就是贵点)而且是川沙,你坐地铁赶去学校最低两个小时。

没必要,我最不提倡的就是浪费时间……所以选择上戏的朋友们,考虑清楚自己考上戏的目的和自身的情况……我相信,迷茫的人中必定有怕考研和工作冲突了的,我想告诉你的是,不要想这些没用的,不冲突。

我当时最担心的就是怕影响我的就业,我问了一位老师,她回答不耽误吧?说实话,你的人生选择权只在你的手里,问别人只是希望给自己个肯定的声音。

然后她疑惑后又给我写了一大段话,具体的意思就是不会耽误,参加考研,你会收获你意想不到的东西,事实证明,我的老师说的都是真的。

我考研这半年因为学校还有五门课,所以即使不准备,也要呆在学校。

同样我的就业也没耽误,不是我无需准备复试,有时间提前找,而是我真正走入社会后发现所谓的工作没有你想象的那样难找,一些声音传出来什么毕业就是失业的说法,我觉得有点玄乎,并且是不负责任的。

考研这一程,我确实收获了很多,知识、友谊、心理自愈能力……早起晚睡……一段很美好的记忆。

我们都说写小说都有素材了……进入考研中期心理之争尤为激烈,我的不是很明显,我一块准备考研的小伙伴相当强烈,差点崩溃,直接表现就是学霸模式关不了,老是睡不着觉,回家同样放松不下来。

我就负责陪她在校园里一圈一圈地走,聊天……(我也有想放弃的念头——一个桌六个人,四个人保研,另一个不认识。

那阵子真是你想不出的一种局面出现了,你都措手不及,然后我选择离开图书馆)当然,她考得是暨大,新闻专业中的佼佼者。

考研后期你就没有情绪了,因为你没时间有情绪。

(其实说这话我很脸红,因为考研这半年我确实没有做出考研的姿态来。

三天打鱼连天晒网。

玩倒是少有的,但是就是不想学习。

最大阻力是父母的不是很支持,心情很受影响。

)当然,走上考场还是有人不去的,我是坚持有始有终,选择做了,就要给自己一个结果。

相信一句话:万事船到桥头自然直!即使你想不清楚,只要你愿意,你就去做,因为学习本就没有什么错。

2、专业之争这个专业之争是针对跨专业的孩子来说的,长话短说,你选择跨专业,必定是从很多方面考虑的。

我是从兴趣爱好角度出发的,一开始选择的是广电编,因为我的梦想是做个像杨洁一样厉害的电视剧导演,拍属于自己的影视剧。

然而,我的理想一般都给现实让步了。

说实话,我不在乎专硕还是学硕,我在乎的是学费,是不是很没骨气?没办法,研究生在我看来,我是要自己供自己读的(大一之后我就自己能养活自己了),因为这件事属于大学之后的事,父母不该再次参与进来(尽管这样,我父母还是不支持)。

我觉得自己担负不起自己的费用支出(学费2万),十月份我又改动了专业,改成了电视文艺理论,因为这样我还有坚持下去的理由(学费8000)。

可能你会觉得,十月份了,还换专业?是的,我想告诉你的是,换专业要挑时间,我做事一般很任性,相信很多人不会犯我这样的毛病。

然而走着走着还想换的同学,我希望你换个相近的专业。

这样专业书改动的也小点,而且最好在一个大类里换。

不然对于有参考书的亲来说你就很惨了——从头开始。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那我希望你能明白一个道理,有些专业的相通性是很大的,你即使暂时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不了自己最喜欢的专业,但你可以曲线救国,万事皆有可能!废话太多,心理专业问题我就不多说了,至于考研的步骤我是个失败的例子(真心的,毫无章法)就不说了,大家去考研吧、论坛等平台都有分享的,也很详细。

有这方面问题的可以私信,我会及时回答的。

现在要关注的是你要报考学校的动态,说实话,凡事就怕你认真,很多事,只要你去做,你就能自己诊断出很多额外的信息来。

下面进入我的上戏说法,我的电视文艺理论说法……二、业务课解读1、业务二:电视文艺理论嗯,先说说,我们要考的电视文艺理论是属于艺术学中的戏剧与影视学(我应该没记错,放下的时间有点久,工作事太多……),你应该知道这个门类是仲呈祥开创的,所以小伙伴们,除了上戏08年推得那些专业书外,他老人家的书我建议你找找看看。

特别是去年年底刚出的一套相当有历史价值的书籍——《电视剧创新智库》,建议看看。

当然,08年推得那些书你是铁定找不全的,找全了也没用,因为很多专业名都改了,所以细分不出来。

但是像上戏导师吴保和老师的那本《中国电视剧史教程》你最好看熟(很好看),据他说他在编写《中国电视剧史》,大概还没出版,如果出版了,你尽量也要看看,事实上中国电视剧的历史也就是那样,你只要把过去的脉络掌握清楚了,然后尽量了解当下的电视生态圈的状态,上戏的题很赶时尚。

没人总结你自己多看,时间长了,自己就有观点了,你的观点就是你的亮点。

还有上戏老师的学术论文,执导的话剧什么的我想这些我不说你也知道要看,要有所了解的吧?曾庆瑞是电视界的评论家,很犀利,我还是很喜欢看他的书的,荧屏守望者,不管他说的对不对吧,但我相信他的语言很值得你学习,他的相关书籍你也要看。

因为上戏的电视文艺理论的六道大论述需要你有专业的语言来论述。

高鑫的《电视艺术理论》是你必须要看,要背的,看今年的真题你就知道他的书里最起码能回答两道论述。

看到写给研究生的部分就可以了,后面的写给博士的部分建议不要看,因为有点深,而且我们用不太到。

他还有关于电视栏目方面的书籍,我忘记书名了,你去网上搜搜就可以搜到(另有路网、孔夫子旧书网的书很便宜,而且都是考过研的人在卖,资源丰富,早点下手)。

还有欧阳宏生的书《电视艺术学》写的特别好,我很喜欢读(我不背书),他书里的言论很值得摘抄。

还有好多影视剧、电视栏目(中西)、纪录片(相关数目都有提到……我说我看过中比较喜欢的几部吧《西藏的诱惑》《沙与海》《最后的山神》《神鹿啊,我们的神鹿》《三节草》《质朴与辉煌——解读廖昌永》《老头》《昆曲六百年》《故宫》《杭州西湖》《舌尖上的中国》《龙脊》<</FONT>导演陈晓卿关注下>《雕刻家刘焕章》……很多很优秀的找不到,像段锦川的,还有的就是近期的,自认为《侣行》会写入档案,成为考题,还有柴静的《穹顶之下》,也许现在你找不到完整的了,但我希望你能有所了解)尽量多看些吧,因为这就是你答题的素材。

还有一个节目是演员王刚主持的《电视往事》,他回忆了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很多珍贵的影像资料都有,而且采访的多为专家,语言值得你学习和采用。

我上面提到我自己不学习也没玩,就是在看视频,我差不多把中国的电视剧翻个底朝天,虽然不全看,但是看就要记住一些东西,我的脑子对于政治、英语虽然一点也不感冒,但是关于影视方面的,我可以说一眼万年,所以我记得很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