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3种情况土石坝坝顶高程的计算
3种情况土石坝坝顶高程的计算
碾压式土石坝坝顶超高及坝顶高程的确定 1 计算依据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第5.3节及附录A有关规定。
2 已知参数 2.1 水库水位及坝迎水面前水深H
正 常 蓄 水 位(m): 62.69 设计洪水位(P=5%)(m): 62.96 设计洪水位(P=0.5%)(m): 63.08 2.2 气象资料及风区内水域平均水深Hm 多年平均年最大风速W10(m/s): 13 计算风向与坝轴线法线夹角β(º): 0
按规范A.1.10条,风壅水面高度按公式(A.1.10)计算:
e = KW 2 D cos b 2gH m
……………(A.1.10)
式中: K………………………综合摩阻系数,K= 0.0000036 D………………………风区长度(m),D= 855.5 β……计算风向与坝轴线法线夹角,β= 0 W…………………………计算风速(m/s) Hm………………风区内水域平均水深(m)
3.1
1.226
校核洪水位
2
1.080
水 位(m) 正常蓄水位 设计洪水位 校核洪水位
坝坡m 2.32 2.32 2.32
平均爬高Rm计算结果表
K△
KW
hm
0.9
1.232
0.353
0.9
1.226
0.353
0.9
1.080
0.192
Lm 4.164
4.164 2.776
(2)按规范A.1.11条,设计波浪爬高值应根据大坝级别确定,1、2、3级大坝采用累积频率为1%的爬高值R1%,
4 设计波浪爬高R的确定
(1)按规范A.1.12条,当上游坝坡为单坡且m=1.5~5时,平均爬高Rm按公式(A.1.12-
Rm =
KDKw 1+ m2
hm Lm
…………(A.1.12-1)
式中:
m………………………单坡的坡度系数,m= 2.47
K△……………斜坡的糙率渗透性系数,K△= 0.8
20~250
假设hm/Hm <0.1 <0.1 <0.1
平均波高hm 根据假设求的hm(m)
气象参数不适合! 气象参数不适合!
0.258
水 位(m) 正常蓄水位 设计洪水位 校核洪水位
风浪要素计算成果表
平均波高hm(m)
平均波长Lm(m)
#VALUE!
9.052
#VALUE!
9.052
0.258
6.031
hm/H 0.093
5
0.087
5
0.046
平均爬高Rm 设计爬高R
0.532
0.979
0.53
0.975
0.281
0.517
5 风壅水面高度e的确定
按规范A.1.10条,风壅水面高度按公式(A.1.10)计算:
e = KW 2 D cos b 2gH m
……………(A.1.10)
式中: K………………………综合摩阻系数,K= 0.0000036 D………………………风区长度(m),D= 300 β……计算风向与坝轴线法线夹角,β= 0 W…………………………计算风速(m/s) Hm………………风区内水域平均水深(m)
W………计算风速(m/s) 13
正常蓄水位时W= 19.5
正常蓄水位时gD/W2=
设计洪水位时W= 19.5
设计洪水位时gD/W2=
校核洪水位时W= 13
校核洪水位时gD/W2=
水 位(m)
波高h2%及平均波长Lm
波 高 h2%(m)
平均波长Lm(m)
正常蓄水位
0.787
4.164
设计洪水位 校核洪水位
0.787 0.428
4.164 2.776
(2)按规范附录A.1.7及A.1.8条的规定,根据gD/W2和hm/Hm值的范围可按规范表A.1.8求取平均波高hm:
规范表A.1.8 不同累积频率下的波高与平均波高比值(hp/hm)
P(%)
hm/Hm <0.1
0.1~0.2
0.1
2.97 2.82
波高h及平均波长Lm
波 高 h(m)
平均波长Lm(m)
正常蓄水位
0.837
9.05
设计洪水位 校核洪水位
0.837 0.504
9.05 6.03
(2)按规范附录A.1.7及A.1.8条的规定,根据gD/W2和hm/Hm值的范围可按规范表A.1.8
比值(hp/hm)
hm(m) 0.353 0.353 0.192
正 常 蓄 水 位(m): 117 设计洪水位(P=5%)(m): 119.33 设计洪水位(P=0.5%)(m): 120.13 2.2 气象资料及风区内水域平均水深Hm 多年平均年最大风速W10(m/s): 16 计算风向与坝轴线法线夹角β(º): 0
风区长度D(m): 855.5 2.3 其他参数
计算情况
水库静水位(m)
项 目
坝顶超高y(m)
坝顶高程(m)
正常蓄水位
62.69
1.484
64.17
设计洪水位
62.96
1.480
64.44
校核洪水位
63.08
0.819
63.90
结论:坝顶上游侧设0.8m高的防浪墙,墙顶高程为 64.5
坝顶高程为
陈 军 编制 碾压式土石坝坝顶超高和坝顶高程计算表格
.12-1)计算:
内插法确定
Rm 0.532 0.53 0.281 用累积频率为1%的爬高值R1%,
规范表A.1.8 不同累积频率下的波高与平均波高比值(
P(%)
hm/Hm <0.1
0.1~0.2
1
2.42 2.3
5
1.95 1.87
水位(m) 正常蓄水位 设计洪水位 校核洪水位
gD/W2 气象参数不适合! 气象参数不适合!
4、5级大坝采用累积频率为5%的爬高值R5%。
规范表A.1.13 不同累积频率下的爬高与平均爬高比值(Rp/Rm)
P(%)
1
5
hm/H <0.1
0.1~0.3 >0.3
1
2.23 2.08 1.86
5
1.84 1.75 1.61
水 位(m) 正常蓄水位 设计洪水位 校核洪水位
设计爬高R计算结果表
大坝级别 5
3.81 4.08 4.2 3.81 4.08 4.2 2.32 0.0000036 长可采用鹤地水库公式计算,即按
8 8 17
.1.8求取平均波高hm:
碾压式土石坝坝顶超高及坝顶高程的确定 1 计算依据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第5.3节及附录A有关规定。
2 已知参数 2.1 水库水位及坝迎水面前水深H
hm/H <0.1
0.1~0.3 >0.3
1
2.23 2.08 1.86
5
1.84 1.75 1.61
水 位(m) 正常蓄水位 设计洪水位 校核洪水位
设计爬高R计算结果表
大坝级别
hm/H
5
#VALUE!
3
#VALUE!
3
0.012
平均爬高Rm #VALUE! #VALUE! 0.376
5 风壅水面高度e的确定
平均爬高Rm计算结果表
K△
KW
0.8
1.044
0.8
1.044
0.8
1.004
(2)按规范A.1.11条,设计波浪爬高值应根据大坝级别确定,1、2、3级大坝采用累积
4、5级大坝采用累积频率为5%的爬高值R5%。 规范表A.1.13 不同累积频率下的爬高与平均爬高比值(Rp/Rm)
P(%)
1
5
e(m) 0.0055 0.0051 0.0022
式中:
m………………………单坡的坡度系数,m= 2.32
K△……………斜坡的糙率渗透性系数,K△= 0.9
KW……………斜坡的糙率渗透性系数,根据W/(gH)1/2的值按规范表A.1.12-2用内插法确定
系数KW计算成果表
水 位(m)
W/(gH)1/2
系数KW
正常蓄水位
3.2
1.232
设计洪水位
风浪要素计算成果表
平均波高hm(m)
平均波长Lm(m)
0.353
4.164
0.353
4.164
0.192
2.776
4 设计波浪爬高R的确定
(1)按规范A.1.12条,当上游坝坡为单坡且m=1.5~5时,平均爬高Rm按公式(A.1.12-1)计算:
Rm =
KDKw 1+ m2
hm Lm
…………(A.1.12-1)
水 位(m) 正常蓄水位 设计洪水位 校核洪水位
风壅水面高度e计算结果表
K
D(m)
β(º)
0.0000036
300
0
0.0000036
Hale Waihona Puke 30000.0000036
300
0
W(m/s) 19.5 19.5 13
Hm(m) 3.81 4.08 4.2
6 安全加高A的确定
按规范5.3.1条,安全加高A根据大坝级别按规范表5.3.1确定。
h…当gD/W2=20~250时,为累积频率5%的波高h5%;当gD/W2=250~1000时,为累 D…………风区长度(m),D= 855.5
W………计算风速(m/s)
正常蓄水位时W= 24
正常蓄水位时
设计洪水位时W= 24
设计洪水位时
校核洪水位时W= 16 水 位(m)
校核洪水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