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三个小伙伴》教案设计
扬州育才小学西区校赵蕴慧
(指导学生读后,指导学生边做动作边表演)
5、(1)可是还有一个问题,没有水桶浇水怎么办呢?(指名说)
PPT出示:小象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长长的鼻子。
”小象跑到小河边,用长鼻子吸足了水,把树坑浇得湿湿的。
(2)小象的鼻子可真有用,谁再来读一读呢?(评价语:没读好,这谁读的不够多;读的真好,水可真多呀)
(3)第三个问题也解决了,让我们带着轻松的心情读读吧。
6、是呀,为了载好树,三个小伙伴都很卖力,你最喜欢谁,请你边说它的话,边做动作。
(学生表演)
(设计意图:紧扣“演”,多媒体的演示,形象直观,视觉上得到了充分的享受;让学生试着演,参与三个小伙伴的栽树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三)学习第6段:
过渡:(出示图)三个小伙伴终于把树栽好啦,他们多高兴呀!(谁能读出高兴)
1、齐读第6自然段,看谁读得最高兴。
2、是谁把小树栽好的?靠一个人的力量能把小树栽好吗?(他们是一起合作,互相帮助才把树栽好的。
)我们小朋友要——出示: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齐读这句话。
3、让我们再次见证团结的力量! 当年三个小伙伴一同栽树,一同辛勤培育。
瞧几年过去了原来他们栽下的苹果树现在长得怎么样? ( 又高又粗苹果结得又大又红)三个小伙伴看到满树的苹果口水都流下来了。
他们一起来到苹果树下摘苹果他们又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跟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提问怎么办。
)
出示句式没有怎么办? 说“”
师他们还会遇到什么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小朋友可以开动自己的脑筋
【设计意图:大语文观主张要“跳出课堂教语文”使学生在使用语文中学语文。
在学完本文后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运用在文中学到的规范语言和文本的结构来进行引路同样以《三个小伙伴》为话题进行说话训练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再次体会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
六、教学反思
《三个小伙伴》是苏教版第二册的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
这篇课文集“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我采用了“问、读、演、说”等低年级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具有不同程度、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去充分体会、探索,用自己的语言学习语文,感悟语文的魅力,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问”我抓住“他们在栽树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这一中心环节去设问,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教材中找找、划划,理解课文内容,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
“读”即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不如自由读、男女生分开读、小组读等等,让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读出疑问,读出画面,读出情趣,读出自我。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课文。
“演”在学习三个小伙伴是如何解决栽树带来的困难的时候我引导孩子想象小野猪用嘴拱土的样子,小袋鼠用皮口袋运肥料的样子以及小象用长鼻子浇水的样子。
学生的兴趣很足,对学生所做的动作我和孩子们给予及时的表扬、肯定那些被我及时表扬的同学当然兴趣更足
在后面的环节他们的表演也很精彩而且模仿的很像,这样在边读边演的学习下激发了学生的兴
趣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伙伴”合作的意思可谓一举多得。
所以说朗读与想象相结合学生很容易就将自己融入其中把自己当成了小动物读起来就自然而然有感情。
而在演一演当中孩子们很快就理解了要团结齐力把一件事情办好的道理。
“说”最后学生在完本文后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运用在文中学到的规范语言和文本的结构来进行引路同样以《三个小伙伴》为话题进行说话训练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再次体会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