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信息化
近些年发布的《中国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不难发现,建筑行业长期以来产值利润率维持在2%~3%,属于国民经济中的低利行业,同时企业的负债率高达65%,债务负担沉重,很难有资本积累和积聚发展的能力。
截至2008年,全国施工企业已经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约占总数的45.83%,其中特级资质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开展率约为78.06%,一级企业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开展率约为43.51%。
二级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开展率约为30.65%。
三级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开展率约为15.79%。
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资金投入与国外企业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从目前信息化投入所占企业营业额的情况看,最高的达到0.5%,最低的只有0.01‰,平均是0.05‰。
而在日本,其建筑施工企业年平均信息化投入约占到营业额0.6%《全国施工企业信息化现状调研报告》总结了现存于我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十大问题:
1 总体投入和应用水平不高;
2 缺乏信息化人才;
3 对信息化风险认识不足;
4 没有掌握信息化发展规律;
5 企业信息化建设方式选择不当;
6 信息化建设方法急需改进;
7 不能正确认识什么是信息化效益;
8 信息化建设是短期行为;
9 缺乏良性市场竞争机制和环境;
10 缺乏统一标准规范。
一直以来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建筑行业,由于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和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特征,债务负担沉重,很难有资本积累和积聚发展的能力。
2007年3月,建设部以《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信息化考评表》的形式,首次对全国264家特级资质施工总承包企业明确提出信息化要求。
由此开始,建筑施工企业开始了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化进程。
让“管理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太多”不再继续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对98家施工企业的一项信息化应用调查显示也证明了这一点,82.61%的企业认为,解决“管理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太多”是他们眼里的首要问题。
“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核心
对于施工企业运营而言,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而许多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管理却更多是“秋后算账”,项目运行过程中,涉及到人员调配、项目进度、物料采购这些事关成本的关键环节很难实时体现成本管理的价值,在需要进行“价格决策”的环节,往往靠经验拍脑门而无法依靠掌控成本管理进程做出合理的决策,错失了科学部署企业资源提高利润率的诸多机会,有时甚至已做出造成“亏损”的决定却无法自知。
实施让你苦,应用让你甜
信息化必将成为施工企业管理升级的助推器、成为施工企业赢得未来的制胜法宝。
围绕施工企业的主营业务项目管理,对合同、生产、物资、机械、劳务、专业分包、技术质量、安全、成本、竣工、风险和项目验收和考核实现信息化管理,达到企业流程的标准化、规划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围绕企业目标和组织的管理,采用信息系统对企业战略、决策过程、组织岗位、制度、考核、知识实施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组织绩效。
围绕企业间协作,建立电子商务、协同办公、视频监控等信息系统,支持企业间的高效协作,帮助企业开拓市场。
围绕专业业务管理,建立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档案管理等信息系统,支持各业务系统的专业管理,提升业务管理水平。
1、突出领导引领,强化组织部署。
信息化建设绝对不是买一套软件、上一个系统那么简单,它牵涉到企业流程的再造、组织再造和制度建设、人力资源建设等各个方面,就要求我们的企业必须突出领导引领,强化组织部署。
首先,领导引领的标志应当
是领导应用。
其次,一定要在信息化机构建设、管理流程再造、建立制度保障、精细化落实岗位责任发挥领导作用。
2、IT服务商与企业专家团队的紧密结合。
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离不开双方专家队伍的紧密结合,优秀的服务商提供的不仅是技术和产品,还有先进的理念和帮助企业实现管理跨越的巨大热情,企业专家的价值在于坚持执着的专业追求和系统与企业的管理融合,两者缺一不可。
3、坚持分步实施与样板引路。
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不能搞运动式推广,管理是没有止境的,是持续改进的,信息化的过程同样是循序渐进的,企业完成阶段性信息化的建设必定会经历一个相对较长的周期,坚持分步实施与样板引路,保证前进一步达标一步,扎扎实实、稳步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才能是我们走的更长远、更深入。
4、重点突出,狠抓核心业务应用。
核心业务指与成本管理相关各项工作内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功能就是成本管理,这一部分的成功应用是系统成功应用的最重要标志,应当扎实做好包括施工预算、成本计划编制与输入、各类成本业务数据的按成本挂接科目划分、按规定数据标准、按规定期限的生成与录入,最终呈现成本分析的结果,实现与财务系统管理的有效对接。
系统成本管理不应用或应用不到位,我们可以判定应用失败。
5、保证数据真实、准确、及时录入。
住总集团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不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所以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一直强调的是,务必保证经营数据的真实、准确、及时录入,坚决杜绝“花巨资、作假账”,真实数据才会真正让我们掌握经营管理过程中隐含的、暴露出的经营风险,才能真正实现管理系统应用价值。
6、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激励机制。
信息化的推进与企业业务管理一样,同样需要制度保证,所以我们在企业层面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制度,建立应用手册,规范权限管理,落实具体岗位工作责任,建立起项目应用水平的监督检查机制,建立考核激励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