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力和机械必备知识点

第六章力和机械必备知识点

第六章力和机械必备知识点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的。

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

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

2.力的两个作用效果是:①使物体发生形变;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例:风吹走落叶,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风吹弯小树,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3.力用字母F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符号为N。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为1N。

4.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同时也对甲物体施力,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

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没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如磁力)。

例:(1)用手拍打桌子,手会感到疼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划船人用桨向后划水,使船前进的力是水对浆的推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水.这个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用力一推,两船向相反方向运动.说明:①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5.物理学中,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有一个发生改变,力的作用效果一定改变。

例:将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拉它,如图,力的大小F1=F3=F4>F2,则:(1)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是图a和图b;(2)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是图a和图c;(3)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作用点有关的是图a和图d。

(4)本实验通过观察钢片的形变程度来反映力的作用效果;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6.测量力常用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它是利用: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跟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

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弹簧、指针、刻度板。

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①测量前,要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若有偏差要进行校零;②要明确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测量时,被测力的大小应在量程范围内;③测量力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例:弹簧的伸长量跟所受到的拉力有怎样的定量关系呢下表是一位同学通过实验测得的几组数据。

钩码重(N)024681012弹簧全长(cm)(1)该弹簧的原长为 cm;(2)此弹簧下施加6N的力,弹簧伸长 cm;(3)用此弹簧做成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4)分析得出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5)测量力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______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7.力的示意图:沿力的方向画一段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受力物体上)。

8.物理学中,把因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用字母G表示,重力的大小可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

9.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铅垂线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的。

铅垂线能检查墙壁是否竖直,桌面、窗台是否水平。

10.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形状规则质量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11.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注意:不能说成质量跟重力正比。

质量是物体本身属性,与受不受重力无关)。

实验的工具是:天平和弹簧测力计12.在公式G=mg中,G表示重力,单位是牛(N);m表示质量,单位是千克(kg);g表示重力跟质量的比值,g=kg,表示的意义是:质量为1kg的物体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是。

13.物体的稳度与底部支承面积和重心的高低都有关。

增大底部支承面积和降低重心的位置都可以增大物体的稳定性。

例: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记录如下:实验物体物体质量m(kg)重力G(N)比值G/m(N/kg)物体10.11物体20.22物体30.33(1)在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

(2)在上表中填上G与m的比值。

(3)在图中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4)分析表中实验数据,能得出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14.摩擦有三类: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滑动摩擦中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用F f表示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15.测滑动摩擦力大小: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直线拉木块,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等于匀速运动的那一次以后都不变。

16.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实验结论:(1)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O F 1 l 1 l 2 F 2 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1)实验的关键是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 方向做 运动.(2) 怎样改变木块的压力在木块上放砝码;怎样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在木板上铺毛巾;(3)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4)由 两组数据得: ;由 两组数据得: .(5)滑动摩擦力大小是否会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有关做法: 用弹簧测力计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匀速直线拉着木块在木板上运动,观察测力计示数是否相同.(6) 滑动摩擦力大小是否会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步骤:控制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改变接触面积(将长方体木块分别平放和侧放在木板上),水平匀速直线拉动弹簧测力计,记录示数结论: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17.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③加润滑油;④变滑动为滚动;例:自行车上有关摩擦的部分:①增大摩擦:轮胎上有花纹,塑料把套紧套在车把上,脚踏板凸凹不平,刹车时用力捏闸,把手上有凹槽 ②减小摩擦:车轮是圆形,给转动部分加润滑剂,车轴处有滚珠18.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力臂。

画力臂方法:⑴ 找支点O ;⑵ 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 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 标力臂(大括号)。

19.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

叫做杠杆平衡。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1)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左低右调,左高左调),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测力臂(2)选择杠杆中心为支点可以避免杠杆自身重力的影响;多次实验是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3) 杠杆平衡不是力平衡也不是力臂平衡,是力和力臂的乘积平衡。

(4)实验结论:杠杆平衡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公式:F 1L 1=F 2L 2。

20.杠杆分为三类:①省力杠杆:动力臂L 1大于阻力臂L 2的杠杆。

省力但费距离。

例:铁皮剪刀、撬棒、瓶盖起子、铡刀、独轮车、钢丝钳。

②费力杠杆:动力臂L 1小于阻力臂L 2的杠杆。

费力但省距离。

例:理发剪刀、缝纫机踏板、钓鱼竿、人的前臂、筷子、镊子。

③等臂杠杆:动力臂L 1等于阻力臂L 2,动力F 1等于阻力F 2。

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例:天平、定滑轮。

21. (1) 如图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改变拉力的方向,在位置②竖直拉时力臂最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小。

在位置①和在位置③斜着拉,力臂小则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变大;(2 如果杠杆左端的力乘力臂大于右端的力乘力臂,则杠杆逆时针转动。

如果杠杆左端的力乘力臂小于右端的力乘力臂,则杠 将做顺时针转动。

(3)画最小的动力的方法:把离支点最远的点连起来作为力臂,就是最长的力臂,沿垂直力臂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标箭头和F 。

当动力和阻力力在支点的同侧时,两力方向相反;杠杆当动力和阻力力在支点的异侧时,两力方向相同。

22.定滑轮: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升国旗用的是定滑轮定滑轮的特点:不省力,但可以改变拉力的方向。

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公式F=G(竖直方向);F=F f 水平方向,绳子移动的距离等于物体上升的高度s=h 。

使用定滑轮沿不同方向将物体匀速拉起时,如上右图三个力之间的关系是F1=F2=F323.动滑轮:轴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动滑轮的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拉力的方向。

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公式F=1/2 G (竖直方向) ; F=1/2 F f (水平方向),绳子移动的距离等于物体上升的高度的2倍,省力费距离s=2h 。

使用动滑轮沿不同方向拉物体,只有竖直向上拉时,拉力才最小,斜着拉时拉力会变大。

如图所示,则三个力之间的关系是F1<F2<F324.滑轮组: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

滑轮组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①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F=G n1(不计摩擦f 和动滑轮重G 动),n 是吊起动滑轮的绳子段数。

ll FF F l F l②滑轮组因为省力,就会费距离,绳端移动的距离S 是重物上升高度h 的n 倍。

即S=nh 。

有几股绳子直接跟动滑轮相连,n 就等于几。

F = 1/3 G绕滑轮组时,n 为偶数,先从定滑轮绕起。

n 为奇数,先从动滑轮绕起。

第七章 运动和力必备知识点1.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的一种描述物体的运动或静止需要选取参照物;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就说它是静止的。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例:汽车载着乘客前进,相对于地面上的人来说,汽车上的乘客是运动的;相对于司机来说,汽车上的乘客是静止的。

站在匀速上升电梯上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诗句“看山恰似走来迎” 所选的参照物是船,“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是 山 。

2.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是相同时间比较路程长短和相同路程比较时间多少。

跑步比赛中,观众看谁跑在前面,是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裁判的判定是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例:下图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速度是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上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叫速度。

速度公式:v=S/t 路程s=vt 时间t=s/v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常用单位km/h 换算:1m/s=h 。

人步行速度约s 约5km/h 人骑自行车速度约为5 m/s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速度约为100 km/h平均速度:v= 总总t S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v=S/t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秒表测时间。

4.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机械运动中最简单的。

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表示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后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变速直线运动例: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上右图所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