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资产证券化市场研究报告

2021年资产证券化市场研究报告

2021年资产证券化市场研究报告2017年以来,资产证券化市场呈明显放量增长态势,在2020年存量突破4.50万亿后,2021年有望逼近6万亿。

近三年的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以下简称ABS)的年均净增规模亦均达到万亿级别,发行规模则逼近3万亿,可以说放量趋势非常明显。

特别是,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理论上真正主流的基础性投行业务实际上只有承销与流转(主要指ABS)两大类,而在地方性银行参与力度有所加大、市场放量较为明显的情况下,备受政策鼓励的资产证券化业务理应作为投行业务主力方向。

2020年的资产证券化市场放量态势有望在2021年延续,融资受限和额度紧张的市场主体对资产证券化有更多需求(如房地产以及融资租赁、保理等类金融),政策鼓励的领域(如供应链、不良贷款、消费贷、汽车贷等)也会有不错发展。

一、资产证券化市场全解:不断放量、空间较大,需高度重视有很多证据可以说明资产证券化市场正处于放量增长阶段,未来空间较大。

(一)美国ABS规模的市场份额长期在1/5以上,远超中国的4%ABS最早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且其资产证券化市场品种以MBS(住房抵押贷)为主,美联储总资产的25-30%由MBS构成,可见资产证券化市场在美国的地位之重。

截至2020年9月,美国抵押贷款相关债券存量高达10.91万亿美元(超过2万亿美元被美联储持有),占美国全部债券市场规模(超过50万亿美元)的21.75%,且从历史数据来看,美国抵押贷款相关债券的市场份额始终在1/5以上,其每年发行量市场份额亦达到1/4左右。

而反观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存量刚刚突破4.50万亿人民币,仅占美国的6%,占我国全部债券市场的比例也仅4%,和美国相比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中国ABS虽然仍为小众市场,但近年已在显著放量中国的ABS始于2005年,基本形成了“先银行间CLO (2005年)、后交易所ABS(2005年)、银行间ABN(2012年)、保交所资产支持计划(2013年)以及三大品种竞相角逐、银行间CLO由领先到差距不断被拉大”的发展局面。

1、存量规模:ABS市场正脱离小众地位,成为信用债市场的主要构成部分(1)截至2020年1月14日,我国共有9044只ABS (不含保交所ABS、含ABN),存量规模达到4.58万亿,数量和规模分别占全部债券市场的15.82%和 4.02%,较2019年底分别提升1.41个百分点和0.33个百分点,较五年以前的2015年底则分别提升6.63个百分点和2.67个百分点。

(2)特别是从绝对规模来看,4.58万亿的ABS仅次于公司债的8.97万亿、中票的7.52万亿,已成为信用债市场的主要构成部分。

2、历史数据:2014年迎来放量起始之年,年均发行规模接近3万亿我国资产证券化于2005年才开始试点,但在2005-2013年的九年时间里基本上一直处于平静状态。

直到2014年资产证券化市场才才开始放量。

(1)2014年的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直接由2013年的63只和279.71亿元增至386只和3309.83亿元,2015年更是增至1533只和6135.23亿元。

此后,资产证券化市场继续跨步向前,2019年和2020年的发行数量分别高达4210只和5645只,当年发行规模分别高达2.36万亿和2.89万亿。

特别是,2018-2020年的三年时间里,每年ABS发行规模均在2万亿以上,2020年更是逼近3万亿。

(2)从存量规模来看,ABS存量规模分别于2016年突破万亿、2017年逼近两万亿、2018年超过2.50万亿、2019年超过3万亿、2020年超过4万亿,2019年与2020年期间ABS每年净增规模分别达到0.91万亿和0.98万亿。

3、结构对比:交易所ABS扩大优势,银行间CLO需要奋起直追银保监会主管的CLO和交易所ABS一直是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两大主力,竞相角逐。

历史上很长时期(2016年以前),银行间CLO在规模上一直居于主导地位。

但2016年以来,交易所不断放松相关政策约束,使得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品种格局出现逆转,无论是存量规模、发行规模等,交易所ABS不仅反超银行间CLO,且优势在不断扩大。

2016年,银行间CLO、交易所ABS与银行间ABN的存量分别为4677亿元、6010亿元和290亿元,交易所ABS 存量首次超过银行间CLO。

不过2020年,上述三类品种的存量规模已分别升至15918亿元、22616亿元和7061亿元。

同时2020年底银行间CLO、交易所ABS与银行间ABN 的发行规模已分别增至8042亿元、15703亿元和5110亿元,而2016年底这一数据还仅分别为3909亿元、4808亿元和167亿元。

因此无论是发行量还是存量规模,交易所ABS和银行间ABN的相对优势正在逐步扩大。

4、基础资产:零售资产、供应链资产、应收债权与租赁债权等明显放量从2020年以来发行的资产证券化情况来看,零售类贷款、供应链融资、租赁债权以及消费贷款等均是明显放量发行。

(1)供应链融资ABS发行数量更是高达663只(发行规模为3822亿元)、应收账款ABS发行数量达到214只(发行规模达到3605亿元)、保理债权等为基础的票据收益权ABS和ABN发行数量达到250只(发行规模为3261.96亿元)、租赁债权ABS发行205只(发行规模高达2322亿元)、企业贷款(债权)ABS发行95只(发行规模为1812亿元)、商业性房地产抵押贷款ABS发行60只(发行规模达到1310亿元)。

(2)零售资产方面,个人住房抵押贷款ABS发行58只(发行规模高达4446.79亿元),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汽车贷款分别发行222只和43只(发行行规模分别为2931亿元和2120亿元),微小企业贷款和小额贷款分别发行24只和60只(发行规模分别为765亿元和617亿元)。

(三)资产证券化市场中已经落后的银行间CLO有望获得更多政策支持前面的数据和分析已经告诉我们,无论是历年发行规模还是存量规模,在资产证券化市场中,银行间CLO虽然规模和数量在稳步增长,但其所拥有的市场份额却在下降,市场空间亦被明显挤压,而相较交易所ABS、银行间ABN的差距在逐步扩大。

但是我们认为,由于基础资产主要集中于银行体系,而银行体系对资产证券化的市场需求也应该是最为迫切的,因此在资产证券化市场未来前景较为看好的背景下,已经落后的银行间CLO可能会在后续迎来更多政策支持,即央行和银保监会不会也不应一直甘于落后。

实际上近年已不断有政策出台。

1、2019年11月29日,央行等监管部门召集银行等金融机构开会,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试点范围扩大至四大全国AMC、邮储银行、进出口银行、渣打银行(中国)、贵阳银行、青岛银行、东莞银行、广州农商行、深圳农商行和重庆农商行。

之前不良资产证券化已经进行两次试点,其中第一批试点为2016年2月的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和招行,第二批试点为2017年4月的民生、兴业、华夏、江苏、浦发和浙商银行。

至此,6家国有大行、1家政策性银行(进出口银行)、6家股份行、4家城商行、1家外资行(渣打银行中国)以及3家农商行等21家银行具备了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资格。

2、2020年9月30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息登记有关事项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0)99号),明确银保监会不再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备案登记,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息登记。

3、2020年9月30日,银保监会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5315号建议的答复》(银保监函(2020)226号)中明确提出“积极支持汽车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产品、汽车金融公司金融债券、汽车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注册发行,有效引导社会资金流向汽车产业”。

4、2021年1月7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2020年6月15日曾发布征求意见稿),明确(1)试点的范围包括18家全国性银行;(2)允许单户对公不良贷款以及个人信用卡、个人经营性贷款、个人消费贷款批量转让;(3)地方AMC受让对公贷款仅限本地、受让个人批量贷款不限地域;(4)在银行个人批量转时参与不限地域,对公限参与本地;(5)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个人消费抵押贷以及个人经营抵押贷款等以自行清收为主。

(四)主流银行积极性有所提高,地方性银行参与数量有所增加房地产贷款集中度政策从中长期来看限制了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的增量投放,也为其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提供了一定支撑。

事实上房地产贷款集中度政策可能只是资产证券化业务大发展的一个小插曲。

1、我们对三年以来银行间CLO的发行情况作了统计,结果发现发行规模较大的几笔资产证券化并不完全集中于2020年,2018年以来发行规模超过150亿元的银行间CLO实际上有17只。

具体来看,(1)2021年1月7日农业银行发行200.15亿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ABS(引起了广泛争议);(2)招商银行分别于2019年10月16日和10月24日发行200.39亿元和199.84亿元的信用卡分期类ABS;(3)建设银行分别于2019年12月20日与12月24日发行183.64亿元和171.23亿元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ABS。

2、通过分析2018-2020年在银行间发行CLO的前20大发行银行来看,地方性银行的参与数量明显增加。

例如,2018-2020年在银行间发行CLO的前20大银行中,地方性银行分别有5家、6家和9家。

具体来看,杭州银行2018-2020年银行间CLO的发行规模分别为71.77亿元、154.41亿元和189.62亿元,徽商银行2019-2020年银行间CLO的发行规模分别为74.50亿元和118.67亿元。

(五)资产证券化对企业和银行而言是双赢ABS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盘活企业存量资产、拓宽融资渠道,其之所以受到政策层面鼓励,大致有以下两个原因:1、有助于放大企业经营杠杆、实现轻型经营(蚂蚁和京东是典型案例)资产证券化本身是一种融资方式,可以通过盘活企业的非流动性资产,帮助其优化财务报表,进一步提升其融资能力、降低融资成本,同时还可以分散企业债务风险、通过标准化其资产为市场创造更多可投资的标准化资产。

以蚂蚁为例,2015-2020年,其分别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8只、25只、116只、79只、57只和70只,融资规模分别高达60亿元、560亿元、3090.41亿元、1725.20亿元、1180亿元和1300亿元。

与此相对应,2015-2020年期间,京东分别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2只、11只、22只、26只、39只和65只,融资规模分别高达20亿元、135.57亿元、264.92亿元、342.91亿元、450.39亿元和739亿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