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件毛坯验收技术条件球墨铸铁第一版受控状态:分发号:持有者:2016-9-21发布 2016-9-21实施山东良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发布拟制:审核:审批:前言随着客户要求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拖拉机变速箱,应相应地提高其零部件质量,加强零部件的质量检查。
为此特制订《铸件毛坯验收技术条件球磨铸铁》。
本标准作为我公司灰球铸铁件的制造和厂内验收依据。
质量部门在球磨铸铁件验收时依据本标准执行。
本标准包含了:1、对外协件的金相组织检验要求;2、对单铸、附铸试块限制的要求;3、对球墨铸铁件的加工定位点的要求;4、增加了附录D(球墨铸铁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的近似关系式);5、附录E(球墨铸铁抗拉强度与硬度的近似关系)。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山东良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铸造工艺技术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姚念勇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我公司铸造的球墨铸铁件毛坯验收技术条件。
外协件检查可以此为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我公司用砂型或导热性与砂型相当的铸型铸造的柴油机球墨铸铁件毛坯的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28—2002 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231.1—2002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1348-1988 球墨铸铁件GB/T5612—1985 铸铁牌号表示方法GB/T6060.1—1997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铸造表面GB/T6414—1999 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GB/T9441—1988 球墨铸铁金相检验GB/T11351-1989 铸件重量公差Q/LC C-02-001 铸造毛坯验收技术条件灰铸铁3 球墨铸铁牌号铸件所用材质应符合产品技术图样规定。
球铁的牌号应符合GB/T5612《铸铁牌号表示方法》的规定,并分为单铸试块和附铸试块两类。
单铸试块的力学性能分为八个牌号,见表1。
附铸试块的力学性能分为五个牌号,见表5。
4 力学性能球墨铸铁件的力学性能以抗拉强度和延伸率两个指标为验收依据。
对屈服强度、冲击值等有要求时,可由共需双方协商。
4.1 单铸试块的抗拉强度4.1.1 单铸试块的制备试块的形状和尺寸由质检部门、设计部门、和铸造部门协商确定,可从图1、图2、图3中选择。
图1的U 型单铸试块的尺寸应符合表2规定。
图2的Y型单铸试块的尺寸应符合表3规定。
图3的敲落试块的尺寸见图3。
单铸试块应与该批铸件以同一批量的铁水浇注,并在每包铁水的后期浇注。
试块的冷却条件应与所代表的铸件大致相同,试块的开箱温度不应超出500℃。
如果在腔内进行球化处理时,试块可以与铸件有共同的浇冒口系统的型腔内浇注,或在装有与铸件工艺接近的带有反应室的腔内单独浇注。
需热处理时,试块应与铸件同炉热处理。
4.1.2 测定结果单铸试块的测定结果应符合表1规定。
图1 U型单铸试块图2 Y 型单铸试块R5图3 敲落试块4.2 附铸试块的抗拉强度 4.2.1 附铸试块的制备对于铸件重量等于或超过2000kg ,而且壁厚在30~200mm 重要铸件,可采用图4所示的附铸试块。
附铸试块的尺寸应符合表4规定。
试块的安放位置应根据铸件的形状、吨位和浇注情况由双方协商确定。
附铸试块应在热处理后从铸件上切取。
4.2.2 测定结果附铸试块的测定结果应符合表5规定。
4.3 根据需要也可在铸件本体上取样,但取样部位及达到的性能指标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的规定。
无规定时,由双方协商确定。
铸件图4 附铸试块表5 附铸试块的力学性能4.3经双方协商,适用时也可以铸件本体制取的试样所测得的机械性能作为验收依据,并应在技术图样或技术协议上针对以下方面做出规定:试样的取样位置;需测得的机械性能项目;要求的机械性能值。
4.4 拉伸试样单铸试块的拉伸试样在剖面线部位切取,附铸试块在试块上切取。
其形状和尺寸如图5所示。
其余注1:夹持试样端部的方法及总长度L t,可由双方协商确定。
注2:L0 —原始测量长度(标距)这里L0=5d;d—试样原始直径;L c —平行段长度,L c> L0,由双方协商确定;L t—总长,根据L c和夹持部位长度L t;图5 拉伸试样如果因技术原因,需要采用其它直径的试样,应符合下列公式:S或L0=5dL0=5.650式中:L0—试样原始标距长度;S0 —试样原始断面积;d —试样原始直径;适用时铸件本体机械性能试样的制取位置应在产品图样标出或在技术协议上规定,若无规定应在铸件有代表性的重要部位上制取,其拉伸试样的直径应等于铸件壁厚或小于1/3铸件壁厚并大于1/5铸件壁厚,其尺寸参见图5。
4.5 拉伸试验拉伸试验按GB/T228《金属拉伸试验方法》规定进行。
4.6 试验验收规则4.6.1 批量的划分a 由同一包铁水浇注的铸件为一个批量。
b 每批铸件重量为2000kg为一个批量。
c 当连续不断地熔化大量同一牌号的铁水时,以两小时内所浇注的铸件为一个批量。
d 除a条规定外,经供需双方协议,亦可把若干个批量并成一组验收,在此情况下,生产过程中应有其它的连续检测方法如金相试验、断口试验、弯曲试验等,并确实证明各次球化处理稳定,符合要求。
4.6.2 试验次数、试验结果的评定和复验检验抗拉强度时,先用一根试样进行试验,试验结果符合要求,则该批铸件合格,如果试验结果达不到要求,再用双倍同批试样进行复验。
a 当重复试验结果都能达到要求时,则该批铸件合格,如果双倍重复试验中有二分之一达不到要求时,则该批铸件为不合格。
b 若因热处理不当造成不合格时,允许再次热处理,但重复热处理的次数不得超出两次。
c 若铸件以铸态供货,性能达不到要求,经协商,可将铸件和其代表的试块进行热处理后重新试验。
4.6.3 试验的有效性如果不是由于铸件本身的质量问题,而是由于下列原因之一造成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时,则试验无效。
a 试样在试验机上的装夹不当或试验机的操作不当。
b 试样有铸造缺陷或试样切削加工不当。
c 试样拉伸后在断口上有铸造缺陷。
4.7 硬度根据双方协商,也可以铸件本体所测得的硬度值作为验收依据。
4.7.1 布氏硬度试验应按GB/T231.1《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一部分: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
4.7.2 布氏硬度测定部位应按产品技术图样规定或双方协商确定。
在无要求时,应在铸件上有代表性的部位。
测定结果应达到相应规定要求。
4.7.3 检验硬度值同时,必须进行金相组织检验。
金相组织检验应符合GB/T9441《球墨铸铁金相检验》规定,球化级别不得小于4级。
其检验次数和取样部位由双方协商。
4.7.4 对于大型铸件,在铸件本体上测定硬度有一定困难时,可采用图6所示的附铸硬度试块来进行测定。
¢35图6 铸件附铸硬度试块4.7.4.1 硬度试块在铸件上的位置在不影响铸件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根据双方协商确定。
4.7.4.2 硬度试验应在与铸件连接的面上进行。
4.7.4.3 需要热处理时,硬度试块应在热处理后从铸件上取下。
4.7.5 批量划分4.7.5.1 批量的划分按4.6.1的规定进行。
4.7.6 试验次数4.7.6.1 对于重要铸件,应在每个铸件或试块上进行硬度检验。
检验可在铸件或试块上的一个或几个部位上进行,具体由双方协商确定。
4.7.6.2 对于其它铸件,检验次数由双方协商确定。
4.7.6.2.1 当试验结果达不到要求时,应取双倍同批试样进行重复试验。
当重复试验结果都能达到要求时,则该批铸件为合格,如果双倍重复试验中有二分之一达不到要求时,该批铸件为不合格。
若因热处理不当造成不合格时,允许再次热处理,但重复热处理的次数不得超过两次。
4.7.6.2.2 铸件如果以铸态供货时,性能达不到要求,经双方协商,可将铸件和其代表的试块进行热处理后重新试验。
5 金相组织5.1 试验的制备金相试样应在与铸件同时浇注,同炉热处理的U型、Y型、敲落试块上截取,也可以在铸件有代表性的部位上截取。
截取和制备金相试验过程中应防止组织发生变化,试样表面应光洁,不允许有粗大的划痕。
5.2 金相检验项目和评级球铁的金相检验应符合GB/T9441《球墨铸铁金相检验》的规定。
球铁铸件的金相组织应符合产品图样或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若产品技术图样或相关产品标准对铸件的金相组织无明确要求时,按下列规定验收。
a 石墨的球化级别应为1~3级。
b 基体中的珠光体应为细片状。
c 分散分布的铁素体数量应与铸件壁厚及牌号相适应。
d 磷共晶数量不得大于1.5%。
e 渗碳体数量不得大于2%。
6 尺寸公差6.1 尺寸公差等级及公差数值的选用6.1.1 球墨铸铁件的尺寸公差和错箱值首先应符合产品图样或相应产品标准的规定。
当无明确规定时,球铁件的尺寸公差及错箱值应符合GB/T6414《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的规定。
根据我公司铸造技术水平,铸件的尺寸公差等级;手工造型不应低于13级,即CT13;机器造型不应低于10级,即CT10。
6.1.2 在大批量生产和单件小批量生产的情况下,球墨铸铁件所能达到的尺寸公差等级见附录A中表A1、A2。
具体的公差数值见附录A中表A3。
7 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7.1 铸件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RMA应符合GB/T6414《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的规定。
7.2 根据我公司铸造技术水平,铸件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等级:手工造型不应低于H级;机器造型不应低于G级。
7.3 球铁件推荐的机械加工余量RMA等级见附录B中表B1,各等级的机械加工余量RMA数值列于表B2。
8 重量公差8.1 铸件重量公差以占铸件公称重量的百分率为单位的铸件重量变动的允许值。
8.2 铸件公称重量的确定8.2.1 成批和大量生产时,从首批合格铸件中随机抽取不少于10件的铸件,以实称重量的平均值作为公称重量。
8.2.2 小批和单件生产时,以计算重量或供需双方共同认定的任一合格铸件的实称重量作为公称重量。
8.2.3 当产品技术图样中有明确规定时,应以产品技术图样中规定的公称重量为准。
8.3 铸件重量公差的基本规定8.3.1 铸件重量公差应符合GB/T11351《铸件重量公差》的规定。
但当产品技术图样或相关产品标准对铸件的重量公差有要求时,应符合产品技术图样或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8.4 铸件重量公差等级及公差值的选用8.4.1 成批和大量生产的铸件,重量公差等级应按附录C中表C1选取;小批和单件生产的铸件重量公差等级应按附录C中表C2选取。
8.4.2 重量公差等级应与尺寸公差等对应选取。
例如:尺寸公差等级选CT10级,重量公差应按MT10级,公差等级都是10级。
8.4.3 对应一定的重量公差等级,重量公差值应按公称重量所在范围从附录C中表C3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