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水文测验整编规范的补充规定一、降水(一)降水量观测记载,只观测时段,不测记起止时间。
(二)降水量观测时,雾、露、霜、雪深及冰雹直径不观测。
(三)基本站每年必须对虹吸式自记雨量计进行一次器差检查;委托站宜每年对虹吸式自记雨量计进行一次器差检查。
(四)自记雨量计器差检查时,记录格式如下表:注:加水量每次加水1mm。
(五)日记型自记雨量计,原安装的仪器,每年汛前调试正常运行后,应试运行4天;新仪器安装调试正常运行后,应试运行7天,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六)降水量表(一),各项极值的挑选,采用5min滑动。
(七)降水量摘录:自记站,汛期按24段制摘录,但相邻时段的降水量等于或小于2.5mm/h,可予合并摘录,合并不能跨过4段的分界时间。
非汛期,无配套任务的测站,一日雨量≥30mm,3日雨量≥50mm,亦需摘录该场降水的全过程。
当非汛期产生特征值时,应根据特征值的需要摘录。
非汛期有自记降水记录的站,应用自记资料整编。
二、水位(一)凡新设水准点或新设水尺,当年必须测量两次以上高程,如果所测高程相差较大,影响取值,应多测几次,选择接近数值,取其均值进行考证。
(二)水尺零点高程往返测量,前后视距累计差各累各;前后视距累计不等差不大于10m。
(三)基本水准点和校核水准点测量,测量方法采用往返测,精度要求按三等水准。
(四)在三、四、五等水准测量中,路线长度L以km为单位,在计算闭合差或高差不符值时,L按实测值进行计算。
(五)水准测量中,往返高差值不归零时,只要其他项满足规定要求,且往返距基本相等,可不作高差值改正。
(六)在一组水尺中,如果当年发生水尺被冲毁后恢复或增设水尺时,其水尺编号按规范要求编排,次年必须按序,从岸上向河心重新统一编号。
(七)使用水尺的水位观测(无自记),年初的零时和年尾的24时必须观测。
(八)自记水位记录,两相邻记录线间的间距宜控制在3cm左右,尽量避免记录线交叉。
(九)各水文(位)站,不管是汛期或枯期,每日20时水位,必须在正点观测。
(十)在水位观测资料记载簿中,水尺编号的填写方法,相邻或连续多次水位观测的水尺编号相同时,则相同编号的第一个要填写,之后可省略,用“″”表示,但另提一列后,第一行编号必须写。
(十一)水位记载和水位摘录表中,日、时、分及水位整米数的填写方法:日和时按实际位数填写,分不足两位写两位,即在个位前加0;相邻测次的日相同时,第一个日写后,后面连续相邻的日不写,但另起一列时,第一行的日必须写;时相同要写;相邻水位整米数相同时,第一个整米数写后,后面连续相邻整米数不写,但另起一列时,第一行的整米数必须写。
(十二)日平均水位值的计算方法,一律采用面积包围法计算。
(十三)水位摘录表中,水位改正数为0时,0不写,任其空白。
三、流量、泥沙(一)大断面测量,岸上部分用四等水准测量施测。
大断面测量必需在三月底以前完成。
岸上部分和水下部分的施测,设在中小河流上的站应当日完成,大河站当日不能完成的,次日尽力完成。
如遇特殊情况可适当后延。
(二)水道断面测次的布设,河床稳定的测站,每年除施测大断面外,如遇中高洪水,应增加水道断面的测次,但汛中的平水期,两个月至少施测一次水道断面。
(三)每月最少流量测次的布置:全年为单一线的站,每月最少施测一份流量;全年为多线型的站,在水势没有大的变动和测站控制稳定的情况下,每月最少施测两份流量。
(四)断面起点距的取用位数,记至小数后一位。
(五)凡有自记水位计的站,计算流量时的水位,应采用自记记录的水位(自记记录要正常)。
(六)流速仪检定后的施测时间,以分钟为单位累计。
(七)在流量测算中,断面使用说明:1.为实测水深时,在流量计算表壳的本次成果测验、整编分析情况说明栏内,填实测水深。
2.借用断面测算:借用上年断面施测,当年断面计算时,写明借用年份和借用断面的施测号数。
如:借用2004年5号断面施测,2005年1号断面计算、借用当年同一断面测算,如:借用3号断面测算、借用当年一个断面施测另一断面计算时,如:借用3号断面施测,4号断面计算。
(八)在计算流量时,换用断面的分界线,以峰顶水位划分。
(九)实测流量成果表中,测验方法栏的填制:1.用流速仪法施测,则填“流速仪(流速仪型号)流速垂线数/流速测点总数”,如“流速仪(25-1)10/30”。
当全用一点法施测,则流速测点总数改填相对水深位置,如“流速仪(25-1)10/0.6”。
2.用浮标法施测,填“浮标”,之后用分数形式,分子填有效浮标个数,分母填浮标系数,如“浮标 10/0.85。
(十)推流结点的控制,用连时序法定水位流量关系线,根据绳套曲线的曲率,弦线差应控制在2%以内,超过2%应有流量结点,一个绳套上的最大和最小流量应有结点。
(十一)关于流量突出点的分析:1.点绘横断面图和测流垂线平均流速分布图。
2.用坏值来衡量突出点,即测得值-均值或线上值>3Se(Se为测点标准差)为坏值。
3.根据测站特性,断面冲淤变化和涨落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
(十二)水位流量关系为单一线或临时曲线,每条线的测点达10个以上者,应进行测点标准差、随机不确定度、系统误差计算且进行符号、适线、偏离数值检验;间测站的校测年应进行t(学生氏)检验。
(十三)在进行符号、适线、偏离数值及t(学生氏)检验时,显著性水平а值的选用,符号检验а值采用0.25;适线检验а值采用0.05;偏离数值检验а值采用0.10;t(学生氏)检验а值采用0.05。
(十四)水位流量关系,年头年尾不衔接差应控制在±3~5%。
(十五)悬移质输沙率测次布置:一年内悬移质输沙率的测次应主要分布在洪水期,单断沙关系为单一线时,一类站不少于15次,二类站不少于10次。
(十六)每年刊印大断面的次数:每施测一次大断面或水道断面,就要计算出该次断面的面积变化。
计算方法是:以汛前施测大断面为准,以当年水位变幅的75%的对应水位下的断面面积,衡量各次断面的冲淤变化,当:1.断面变化在5%之内每年只刊汛前一次。
2.断面变化在5~10%除刊印汛前一次外,再增加冲刷和淤积最大的各一次。
3.断面变化大于10%,除刊印上述三次外,再增加大洪水冲淤过程中变化转折的过水断面若干次。
4.汛前一次大断面,应刊印当年实测的历年最高洪水位以上的大断面。
其余各次可刊印至本年洪水位以上的大断面或过水断面。
(十七)逢5年和新设站整编资料的第一年(包括迁站),要编制测站说明表及陆上水面蒸发场说明表;绘制测验河段平面图及陆上水面蒸发场平面图。
逢5年要编制水文站以上(区间)主要水利工程基本情况表及绘制平面图。
(十八)当基本水尺断面迁移时,如新旧断面水位关系良好(两断面同一时间的系统性水位差来衡量,若水位差≤3cm则关系良好),则当年水位资料应换算为同一断面整编,可将当年资料较短的换算成资料较长的断面的水位。
四、各种流速系数的使用必须通过分析或借用依据(一)测流断面设在库容里,自然水流受水工建筑物的影响,0.6水深处的流速可能代表不了相应垂线的平均流速,因此,凡这类站,应进行多点法施测和0.6一点法比测,计算出各自的流量,建立Q多~Q0.6多点法施测断面流量(m3/s)0.6水深施测断面流量(m3/s)建立好Q多~Q0.6关系图后,应进行测点标准差、随机不确定度、系统误差计算及符号、适线、偏离数值检验。
(二)凡进行0.2、水面和浮标系数分析,同0.6水深处系数分析方法相同。
Q多~Q0.6、Q多~Q0.0、Q多~Q浮标关系图点法施测а断面流量(m3/s)0.2水深施测断面流量(m3/s)或〔水面施测断面流量(m3/s)〕或〔浮标施测断面虚流量(m3/s)〕五、水文资料整编图表规格为了贯彻执行新颁《水文年鉴编印规范》,保证水文资料图表质量,便于审查复核,存档保存。
对参加汇编的各种图表,除了严格按照《水文年鉴编印规范》附录二“水文年鉴图表填制说明”中有关规定执行外,特制定整编图表规格的具体规定,望在整编资料时执行。
(一)图纸质量要求规格统一、布置合理、整洁美观、准确无误、字迹工整、清晰。
(二)主要图纸绘制要求逐时过程线图(水位、流量、单沙过程线):1.采用标准的过程线纸。
水位、流量、单沙过程一般点绘在同一张图纸上,水位用黑色铅笔,流量用红色铅笔,单沙用兰色铅笔连过程线。
5~10月过程线必须点绘,汛前、汛后发生洪水已经摘录的,也应点绘相应的过程线。
2.每张图的流域、水系、河名、站名、年份、月份、过程线名称必须填写完整、正确、工整。
各过程线的纵标比例适当,除个别大洪峰外,各过程线应避免相交,纵标单位用标准符号标明。
3.实测流量、单沙以实测量为纵标,施测平均时间为横标点绘在图上,并在点子的旁侧注明施测号数。
4.经审查后的电算推流的几次主要洪峰过程点绘在相应的流量过程图上,不连线。
5.由于特殊水情、沙情出现的反常现象,除了在有关记载中说明外,应在图中适当位置画框简要说明,框的大小视说明文字多少和图的布局而定,或另用纸写好情况说明附在图上,便于审查和处理。
6.在水位过程线上以红色“Ai”标注断面施测号数,如本年施测的2号断面,就在相应施测时间的水位过程线上注以“A2”。
借用断面的启用时间也应在水位过程线上予以标注,用与水位过程线正交“〔”表示。
7.点绘和审核人员应在相应的位置签名以示负责。
(三)水位流量(水位面积、水位流速)关系图1.一般用50×75(或50×70)cm计算纸点绘,要求横放。
每站必须有一总图,其水位与流量、面积、流速关系曲线分别与横坐标大致成45、60、60的交角,三线互不相交。
2.点子在校核无误后应上墨,关系线用铅笔描绘。
点心按适当时序用不同颜色填涂。
多线型的应点绘分图,同一分图上(指同一坐标范围内)一般不应超过三条线或两个绳套。
一次洪水为多个绳套的(复式峰)分图的绳套个数可放宽到3~4个。
3.流量、面积、流速三个关系点组所用的符号(或颜色)在各张图中应尽量一致。
所定的Z~Q关系曲线上的读数与其相应的断面面积×断面平均流速数值之差不得大于2~3%。
4.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低水放大,读数误差不超过2.5%。
低水放大图上必须上齐头一年11~12月和下一年1~3月实测流量点。
5.总图和分图(或放大图)中的各相关点,都应注明测号,同一相关线在相邻图中要有衔接段,应点绘出放大段的高低水位界和分期段前后相邻时期的点子和曲线。
各条线应在适当的位置注出曲线的线号,线号依时期顺序排列。
各线的线例和使用期用“各线推流时段表”列出,该表列在图(幅)中适当位置。
(四)历年水位流量关系图用50×75cm坐标纸,将近5年加上近10年内变化最大的年份的主要水位流量关系线合绘在一起。
各年的水位流量关系线,用不同颜色点绘,并注明年份。
流量变化较大的(水位变幅超过10m),应另图点绘低水放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