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几种经典中宏教材之我见

几种经典中宏教材之我见

几种经典中宏教材之我见由于个人兴趣,把国内已经翻译出版的几种主要的中级宏观教材比较了一下,总结一点个人不成熟的学习建议。

本文主要比较的有:多恩布什(6版,人大);伯南克(6版,机械);布兰查德(3版,清华影印);易纲、张帆(人大);威廉森(2版,人大);巴罗(5版,人大);巴罗(现代观点,三联);曼昆(5版,人大);萨克斯(全球视角,三联)。

除后两本粗略翻过以外,其他的均读过。

首先说说自己对这几种教材的一般看法和分类。

类别自然是新凯恩斯与新古典两类,前者有多恩布什、伯南克、布兰查德、曼昆,后者有巴罗、威廉森。

萨克斯是个特例,最后再讲。

其次说说学习顺序以及对不同教材的评价。

个人觉得,我们国内的学生最好由新凯恩斯教材入手,一来与国内教材接轨密切,二来与现实结合紧密,能分析一些简单的政策问题,可以获得学习乐趣,三来如果你不想继续深造,那么新凯恩斯框架在你参与实际工作时能派上用场。

接着,对于那些想继续深造的学生,我坚决推荐必须读上一本新古典的教材。

至于为什么,我不再赘述,对现代经济学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

下面,我就几种教材分别评述:在新凯恩斯主义的教材中,多恩布什应该是比较老的,优点是它把新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模型详细叙述了个遍,例如AD-AS模型的微观基础模型(这里的微观基础模型不同于新古典主义的微观基础)它有全面详细的介绍,而布兰查德就没有。

缺点是全书体系不是很清楚,需要自己细心整理。

曼昆的在体系方面就好了许多,而且也对新凯恩斯主义微观基础模型做了比较详细的探讨,唯一的缺点就是他脱离不了“原理式”的写作风格,因此数理深度稍有欠缺。

布兰查德与多恩布什刚好相反,体系十分严谨,结构十分清晰,论述也很有力,而且布兰查德是最不惮于在教材中运用数学的作者之一,因此他的书在数理模型方面远胜曼昆,唯一的缺点就是缺乏新凯恩斯主义微观基础模型。

伯南克的书在以上三本教材风行以后被翻译过来,就在各方面都显得很平庸了。

本来我对他教材的货币理论方面还给予了希望,结果也是很平庸。

其实,他个人的一些主要货币理论,拿米什金(7版,人大)就可以做很好的补充学习。

在新古典主义的教材中,若以方法论来看,萨克斯的教材也可归入此类,但是他的本质思想仍然是凯恩斯主义的。

这本教材的优点在于体系结构方面比较清晰,而且以新古典主义微观基础模型探讨了凯恩斯主义问题;但是他最大的缺点就是内容稍有过时。

毕竟宏观经济学是要回归现实的,他的理论数据太老,一些新的思想更新也稍显迟缓,因此,无论在哪类书中我个人都不推荐它。

巴罗的教材可以说开了真正意义上新古典主义教材的先河,第五版应该讲也是一个经典版本。

只可惜人大经济学译丛的名誉就被这本书的翻译工作给毁了!我想用“眼泪打湿书页”来形容绝不为过,更可气的是,即便你眼泪打湿了书页,也还是搞不懂翻译者那晦涩的语言和错乱的字母、符号。

在我们当前学习经济学过程中,很多人在论坛上吆喝着:“要读英文原版”。

然而仔细看来,很多时候我们国内翻译的教材也还过得去,没有那样不堪入目,“不顾一切的读原版”只是某些爱炫耀的人自说自话罢了。

但是对于梁晶工作室主持翻译的巴罗第五版,则必须读英文原版!幸好,巴罗在2008年新出了《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一书,三联引进翻译了。

虽然翻译者仍然是沈XX、陈XX但是内容流畅了太多。

结构体系在目录就能一览无余,内容也新;它的缺点是你读后能明白他想说什么,但是当你自己做起研究来,是否能顺利的从新古典主义出发来考虑问题,并建立模型就很可怀疑了。

而这一点威廉森的书恰恰做到了。

他的书不仅结构严谨,逻辑清晰,而且全书使用的模型简洁漂亮,前后连续性强,是授人以渔一类的教材。

更好的是,他在书后列出了每章模型的数理附录,可以据此对基础数理经济学做一简要回顾,并明确它们在宏观中的作用。

其内容甚至涉及了一些简单的动态规划内容。

真的是可以作为进入高级宏观经济学学习的必备教材。

人大最近又出了该书的第三版,但是我翻看作者前言,个人觉得似乎与第二版基本无异。

最后要说一下令人哭笑不得的易纲、张帆合写的教材。

刚买的时候大概一翻,认为我们中国人也写出了自己的中宏教材,很是觉得扬眉吐气。

结果仔细读来,不禁又耷拉了脑袋——原来还是老外治学严谨!这本教材标榜自己用新古典主义微观模型阐述新凯恩斯主义,很有点萨克斯第二的味道。

但是该书除了一点中国案例有些可读之处外,就没有任何优点了。

它最致命的缺点就是,两位作者并没有在书中贯彻一致的使用哪种学派的模型,而是兴之所至,信手拈来。

这样做的结果,是让人根本摸不着头脑他到底想说什么。

例如,在消费理论中假惺惺的用劳动闲暇替代来讲问题,而到了总需求波动时候就把这个理论抛在一边,转过来向凯恩斯模型求救。

而且,即便在一章之中,也充斥着前后断裂的、空洞无物的模型。

老外介绍模型是告诉你一般的问题可以用该框架分析,而易、张二人的模型就是告诉你有这么一个东西,至于它是怎么来的,做什么用的,则全然不管。

所以,不得不说,我们中国人太喜欢做豆腐渣工程了,连写书都是这样!当然,必须说明由于易纲的工作原因,使得他这本书中的货币政策部分写的较有声色,但是如果看过他和吴有昌合写的《货币银行学》(1999年,上海人民)一书,就会知道,他《宏观》一书完全抄自他那本99年的教材。

而事实是,《货币银行学》一书写作远胜他的这部《宏观经济学》。

对于教材的看法就谈到这里,其中肯定夹杂了不少个人意见,但是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希望各位辩证来看。

最后说一下我的推荐阅读顺序。

因为教材不仅流派不同,而且他们之间的优缺点使得他们具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

所以,不要小看中级教材,务必多看几本,打牢基础。

否则,高级宏观的学习不过是学了一堆无用的数学模型,而学不到货真价实的东西,也少了经济学的历史感与直觉美。

个人推荐:首先读曼昆《宏观经济学》或者多恩布什(第6版中文,其中ch9-10;ch16-19不用读)(事实上曼昆更佳。

可惜我读的较早,对多恩布什用力很深,当然也颇受益),以得到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框架。

然后读布兰查德(第3版英文,其中ch3-5;ch10-13不用读),用以加深新凯恩斯主义数理基础以及政策问题分析。

最后读威廉森(第2版中文,建议通读),用做步入高级宏观的阶梯。

当然,这些教材对于开放宏观经济论述都略显单薄,因此,有余力者务必再读克鲁格曼的《国际经济学——原理与政策》(第6版中文,下册建议通读)。

当然还应读米什金的《货币金融学》(第7版中文,其中ch19-20;ch23-24不用读),因为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最主要的经济政策是货币政策。

而且,新古典与新凯恩斯两派的分歧最先也是由“货币是否中性”的论战开始的。

最后,还有一本非常经典的好书,就是斯诺登与霍华德.文合著的《现代宏观经济学:起源、发展和现状》(2008,江苏人民,建议通读)。

其实这本书就是,许多人熟悉的商务在1994年出版的《现代宏观经济学指南》一书的现代翻版。

但是内容有太多更新,推荐必读。

读者不要以为,光是中级教材就要读这么多,何时可以进入高级宏观的学习?我起初也是这样想,后来在自己学习、研究中才逐渐发现,中级教材给我们的思想与直觉是多么的重要,而且只要认真,这些中级教材的阅读时间并不会很长。

到了你把这些中级教材吃透的那时,高宏的模型对我们来说就已经远远超出了数学的范围,而真正变成了经世济民的"经济学"!------------------------------------------------------- 先从曼昆开始吧,之后看布兰查德时不用看前五章(这五章讲的是IS-LM模型),也不用看他的“核心部分——长期”(10-13章),因为这部分的经济增长理论在威廉森的书里有更好阐述。

所以,这些书可以比较快的看完。

------------------------------------------------------- 微观方面,自己不很擅长,不敢说教材评介,只是说一下我自己学习顺序:范里安(现代观点,6e);迪克西特《经济理论中的最优化方法(第二版)》;高山盛《数理经济学(第二版)》;杰里&瑞尼(2e),辅以范里安(高级教程第三版)。

MWG没有读过呵呵。

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 天哪,果然是英雄所见略同。

如果让我再从头开始学宏观,那么,在读博士之前,我会选择如下教材(依次序)1、曼昆《经济学原理》2、Varian《中级微观经济学》3、Williamson《宏观经济学》,外加四本参考书。

(1)Barro的宏观经济学第五版,查漏补缺,补充Williamson 里面没有提到的内容,至于已经提到的内容,以威廉森为准,不看Barro的。

(2)Barro的《现代观点》,主要补充威廉森里面没有提到的两个知识点:如何以资产的角度来讨论货币;让资本由代表性消费者拥有,而非代表性厂商。

(3)Sachs的《全球视角》,只看第3部分:货币经济学(4)米什金《货币经济学、银行和信用》,看其中的可贷资金理论、货币理论和IS-LM模型。

也就是说,应该以RBC为基本范式,而将IS-LM模型作为RBC的一个特例。

至于什么AD-AS,直接无视掉。

不过,上述路径没有涉及到开放经济。

开放经济的学习路径需要三本书:曼昆《原理》、威廉森《宏观》以及Sachs《全球视角》。

总而言之,绝大多数所有所谓中级宏观经济学,要么框架过时,要么深度不够,要么挂动态的羊头卖静态的狗肉。

在学习中级之前,只需要曼昆的原理的知识,以及Varian程度的微观经济学功底;然而,并不需要任何Mankiw《宏观经济学》程度的初级宏观作为基础。

威廉森才是一本真正的中宏,但是,内容太少,需要Barro的第五版作为一个全面的补充。

如果看不懂威廉森,Barro的现代观点是一本不错的衔接初级和中级的教材,而Mishkin教材中用可贷资金理论重新演绎的IS-LM模型(在威廉森中是用引入黏性工资的RBC模型引出),可作为IS-LM模型的补充知识——这个模型只在初级宏观、货币政策和新凯恩斯经济学中有用,在新古典那里IS-LM已经被扔入了历史的故纸堆。

另有一点不敢苟同。

Blanchard、多恩布什这类的教材(我认为很糟糕),我觉得是完完全全的传统凯恩斯经济学,或者说新古典综合,而不能算是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

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除了假设和假设的有关思想,完完全全的只会出现在“超高级”宏观经济学的学习中。

也就是说,先把RBC或DSGE搞透了,才有资格去说新凯恩斯。

真正的新凯恩斯主义者写的教材,绝对不会存在偏见。

比如,Mankiw的原理和宏观经济学,语调都很公允。

宏观经济学家都是工具理性主义,至于“选择什么假设更符合现实”这个问题,对新凯恩斯主义者来说,答案跟新古典主义者别无二致,那就是:一句话,理论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相信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