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YB-JH-0295( 工作计划)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2020秋学期初中学校工作计划(标准版)Frequently formulating work plans can make people’s life, work and study more regular, and develop good habits, which is a habit necessary for success in doing things2020秋学期初中学校工作计划(标准版)摘要: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使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比较有规律性,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习惯了制订工作计划,于是让人变得不拖拉、不懒惰、不推诿、不依赖,养成一种做事成功必须具备的习惯。
本内容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使用。
指导思想: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会议精神,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推进转型升级,强化师风师德建设,强化素质教育的内涵延伸,依托精细化的管理,开展有效教学,构建乐学课堂,拓展办学内涵,凸显学校“一主两翼”特色,进一步做强教育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促使学校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主要工作:一、优化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1.干部作风要“实”。
学校领导要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一线,深入教师之中,关心教师的生活,倾听教师的心声,尊重教师的情感,切实为教师解决实际困难。
为教师建立良好的发展平台,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研究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创造、创新、创优,充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2.教师形象要“正”。
本学期,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靖江市师德师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五个一”活动(开展一次师德教育活动、一次自查自纠活动、一次“双诺双评”活动、一次“有偿补课专项整治”活动、一次“万名教师访万家、党员教师进社区”服务活动),全力打造一支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为人师表、群众满意的教师队伍,努力实现在教师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上有新的提升,在服务社会、服务家长、服务学生上有新的提升,在树立教师良好形象上有新的提升。
二、强化德育工作,营造文化氛围新学期将按照教育部有关课程标准及市局党团工委要求有计划地认真执行,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积极主动地、创新性地开展工作。
(一)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1.加强校园德育环境建设。
建设好一支坚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和全员抓德育的工作队伍,要求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本学期将继续实行检查制度,做到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树立责任意识。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本学期将继续健全班主任评价激励机制,健全和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工作条例、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坚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公正、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鼓励班主任主动认真地开展工作。
开好每月一次的班主任例会,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及时提出批评或表扬。
本学期将实行老教师的传、帮、带制度,不断提高班主任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鼓励班主任积极主动开展工作。
开展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会,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打造一支品行好,能力强,工作踏实、乐于奉献的班主任队伍。
3.充分发挥少先队工作的作用,扩大班干部的影响。
大队干部、班干部在学生中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他们应该是同学的榜样。
要定期对大队干部、班干部进行培训,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带动更多的同学一起进步。
(二)常规教育常抓不懈1.抓好行为规范教育。
开学第一个月,各班要利用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少先队组织将利用不同形式进行检查。
通过对学生集中进行行为规范系列教育,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通过具体的强化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的行动,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终身受益。
以少先队、年级、班级管理为一体,形成一个良好的校风。
加强学生常规检查反馈、督促作用,使常规管理达到精细化。
继续执行周常规“四项”评比制度。
每天公布班级常规检查结果,根据常规检查结果,每月按常规积分高低,评选出优胜班级,表扬常规管理先进班级,指出常规检查扣分较多的班级及原因。
2.不断强化品困生的转化。
各班级要因人而异,不拘形式,不拘场所给予“品困生”引导和帮助,以自己的言行举止,身边优秀学生案例来感化他们,增强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净化思想,端正品行。
过程中要不断疏理“品困生”以往学习、生活中的不当举措,使其进一步明确在校学生的职责和任务,规范自己的言行。
(三)突出重点,把握难点,深入开展德育科研工作1.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物质、精神、制度环境。
本学期要重点围绕“读诵经典”开展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搜集读诵内容,可以进行品行塑造的语句有关的生活场景,故事等。
特别是自己的生活场景。
这样的生活场景,可以是自然的拍照,也可以是学生有目的的道德行为。
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展示,将中外书籍中的品行与学生的行为联系起来,打通经典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美好的品行,就在身边,也可以在身边。
以此推动学生在生活中去重现中外华章中的美好品行。
2.着力探索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加强培训,落实内容。
注意典型案例剖析和创设情境教育,注重个别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努力消除学生在学习、交往等方面的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要逐步深入,取得实效。
3.逐步完善校园网站,不断丰富网站内容,使之成为展示城南分校师生风采的又一窗口。
(四)抓好文明礼仪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
1.以校园礼仪为重点,上好“文明礼仪第一课”。
通过举行校园礼仪风采展示、”手拉手、一帮一”等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学生文明礼仪规范教育。
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
2.结合“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进一步规范学校升降旗制度。
教师升旗时要特别注意起到带头作用,除班主任外,其他老师按年级顺序自觉站成一列,贯彻“升旗法”,心中有祖国,真正起到榜样引领的作用。
国旗下讲话要有计划,成系统,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教育,严格执行《国旗法》,强化国歌(音乐组要利用开学初的几节课,练习国歌,力强各班做到国歌唱准、唱响、唱亮),国旗教育,要求升旗仪式规范化,发挥国旗下讲话的作用。
建立新学年开学典礼上好“开学第一课”制度,并结合国庆、元旦等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五)加强班级建设。
1.要求班主任老师根据年级、班级的具体情况,认真设计班级工作计划、班会内容,写好教案,多讲身边人,身边事。
按照学校安排上好每一节班会课,及时传达上级和学校的要求,宣传有关的方针政策,布置好班级工作。
加强学习,切实提高治班能力。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争创班级特色。
3.以活动为载体,在班级、年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荣誉感、集体感。
在班级中开展做文明事、说文明话、争当文明中学生的活动。
活动中要给更多的学生参与机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六)提高学科德育渗透功能。
继续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各学科自身的特点,做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学生思想修养相统一,灵活随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识别真善美的能力,逐步形成理想与信念,进而转化为发愤学习,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
(七)抓好“三结合”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重视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利用校外德育教育基地,进一步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举办家长学校讲座,定期召开形式多样的家长会。
通过家教征文等活动,开展家教交流。
班主任要加大家访力度,采用走访和约访的形式进行,沟通学生在校和家庭情况,和家长一道做好学生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对学生多鼓励,多指导,少批评,少指责,切实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能够沿着正确的轨迹前行。
教师面对面和家长沟通、为孩子的成长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继续深入开展社区教育,利用一切社区资源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素质教育。
(八)法制教育紧抓不放,重点做好教育防范工作。
充分利用法制教育讲座、校会、国旗下讲话等进行普法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学期要组织教师深入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请校外辅导员(派出所领导)、法制副校长等来校作法制教育报告,对问题学生进行定期定人帮教、转化,杜绝在校学生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九)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必须重视的重要内容,要开展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学生心理的疏导,教师要积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和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人文环境。
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正常化、规范化,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三、精细教学管理,强化素质教育(一)加大课程实施力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严格规范办学行为。
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严禁挤占挪用考查类课程时间,合理安排课程表,完善教学计划,制定考核办法。
2.提高基础性课程实施水平。
基础性课程的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教导处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和研究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深入分析教材,吃透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建设。
整体规划教材,合理整合教学内容,细化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计划,明确分段达标要求,提高与课程相关的阅读、实验、探究、学科拓展等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精心设计和不断优化教学过程,不断完善作业及练习环节,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真正实现低能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3.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新途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
全体教师要加强认识,更新观念,将综合实践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积极开发好校本课程,规范考核,引导学生根据自我发展需要认真参与。
4.以“有效课堂”建设为载体,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探索“有效课堂”建设方案和课程实施水平评估要求,强化管理,加强教学研究,完善教研活动,切实做到理念先进,目标明确,内容丰富,方法灵活,效果明显。
5.抓好特色课程建设。
特色打造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促进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