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机械概述
第三节、机器的组成
(一)、机器和机构
一、机器。
1、举例:电动机、机床、汽车等 2、概念: (1) 机器是人工物体的组合. (2) 各运动实体(各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 能够转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与信息,代替或减轻人类的劳 动
二、机构
1、举例:带传动、齿轮传动等 2、概念: (1) 机器是人工物体的组合. (2) 各运动实体(各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2、作用: 熔点高的金属称为难熔金属,如钨、钼、钒等,可以用来制造耐高温零件,如在火箭、 导弹、燃气轮机和喷气飞机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熔点低的金属称为易熔金属,如锡、铅等,可用于制造熔丝和防火安全阀零件等。
三 、导热性。
1、概念:金属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金属的导热性以银为最好,铜、铝次之。 2、作用:制造散热器零件。
(二)、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 一 、密度。
1、概念: 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密度: 2、作用: 根据密度大小,把金属分为
轻金属:密度小于5×103kg/ m3的金属,如铝、镁、钛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密度大于5×103kg/ m3的金属,如铁、铅、钨等。
二 、熔点。 1、概念:金属从固态向液态转变时的温度
(五)、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一、概述
1、概念。
2、载荷类型:静载荷、冲击载荷、交变载荷
3、力学性能指标:强度、塑性、硬度、韧性、疲劳强度
二、强度
1、概念: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永久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2、作用: 3、衡量指标: 1)屈服强度σs
2)抗拉强度σb
三、塑性
1、概念: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
2、作用: 3、衡量指标: 1)伸长率,以δ表示。
四、硬度
1、概念:硬度是指金属材料抵抗其它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 2、作用: 3、衡量指标: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HRA、HRB、HRC)、维氏硬度(HV)
五、韧性
1、概念:材料抵抗冲击载荷而不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韧性。 1)摆锤式一次冲击试验。 2)小能量多次冲击试验。如图1-26所示。 ⑵断裂韧性
试样
锤头
橡胶夹头
2、作用: 3、衡量指标
六、疲劳强度
1、概念:金属材料在无限多次交变载荷(钢107次、有色金属108次)作用下而不破 坏的最大应力称疲劳强度或疲劳极限。
四、导电性:
1、概念:金属材料能够传导电流的能力。金属导电性以银为最好,铜、铝次之
2、作用:
五、导磁性。
1、概念:金属材料导磁的性能称为磁性。 2、作用:
铁磁材料:在外磁场中能强烈地被磁化,如铁、钴等
金属材料 顺磁材料:在外磁场中只能微弱地被磁化,如锰、铬等 抗磁材料:能抗拒或削弱外磁场对材料本身的磁化作用,如铜、锌等
3、化学稳定性:金属材料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的总称。
(四)、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
金属材料的一般加工过程如下:
1.铸造性能:金属材料铸造成形的能力称为铸造性能,常用流动性、收缩性 和偏析来衡量。
2.锻造性能:金属锻造成形的能力为锻造性能。它主要取决于金属的塑性和 变形抗力。
3.切削加工性能:金属切削的难易程度称为切削加工性能。 4.焊接性能:金属能焊接成具有一定使用性能的焊接接头的特性称为焊接性 能。 5.热处理性能:金属经热处理可使性能顺利改善的性质称为热处理性能。
1、原动机部分(动力装置): 作用是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以驱动机器各部分的运动。 2、执行部分(工作机构): 机器中直接完成具体工作任务。 3、传动部分(传动装置): 将原动机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工作机构。 4、操纵或控制部分:
机械、机器、机构、构件、零件之间的关系
零件 (制造单元)
构件
机构
六、热膨胀性:
1、概念:金属材料随着温度变化而膨胀、收缩的特性称为热膨胀性。 2、作用:
(三)、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能。
1.耐腐蚀性:金属材料在常温下抵抗氧、水蒸气及其它化学介质腐蚀破坏作 用的能力称耐蚀性。
2.抗氧化性:金属材料在加热时抵抗氧化作用的能力称抗氧化性。加入Cr、 Si等合金元素可提高钢的抗氧化性。
三、机器与机构区别
机构组成机器. 机器的主要功用是利用机械能做功或实现能的转换;机构的 主要功用在于传递或转变运动的形式。 机器和机构统称为机械
(二)、构件和零件。 一、构件
1、举例 2、概念。机构中的运动单元体,即相互之间能作相对运动的物体。是运动的单元. 3、分类
(1) 固定构件(机架)通常就是机器的基体或底座(如各类机床的床身) (2) 运动构件(可动构件)可相对于机架运动的构件。
(传递、转变运动形式)
机器
(运动单元) 机械
(利用机械能做功或实现能 量转换)
第四节、金属材料的性能
(一)、概述。能和使用性能。 2、工艺性能概述。:金属材料在各种加工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 3、使用性能概述:金属零件在使用条件下材料所表现出来的性能。使用性能包括物 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
第二节、学习机械基础的目的
一、汽修专业学习机械基础的目的 1 、掌握机械的一些基本知识。 2 、对机械能耗进行简单的设计、分析。
二、汽修专业学习机械基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掌握机械的一些基本知识是汽修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 2、维修汽车的需要。 3、学好其它课程的需要。
三、学习机械基础的方法。 1、听讲。 2、多接触实物。 3、多记。
(1)主动件 是机构中作用有驱动力或力矩的构件(即可带动其它构件运动的构件) (2)从动件 机构中除了主动件以外的随着主动件的运动而运动的构件。
二、零件 1、举例;齿轮、 2、概念:机械的构成单元
三、构件和零件的区别。
构件是运动的单元,零件是加工制造的单元。
(三)、机器的四个组成部分。一台完整的机器,通常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章 机械概述
一、标题
1、教学基本要求。 2、学习机械基础的目的。 3、机械基础的内容与学习方法。 4、机器的组成。 5、金属材料的性能。 6、摩擦与磨损 7 、作业。 8 、后记。
第一节、教学基本要求
1、教学目的:(1)对机械基础有个感性认识。 (2)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
2、教学重点:金属材料的性能。 3、教学难点:对机械基础的兴趣。 4、课 时:6节(作业2节)。 5、教 具 :课件、 实物。 6、教学内容与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