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章 液体和固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2018.4
第三章 液体和固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2018.4
一、 固体电介质的击穿机理
在电场作用下,固体介质可能因以下过程而被击穿:
➢电过程(电击穿)
t< 0.2 s
➢热过程(热击穿)
t>0.2 s
➢电化学过程(电化学击穿) 数十小时
1 电击穿过程
固体介质的电击穿是指仅仅由于电场的作用而 直接使介质破坏并丧失绝缘性能的现象,电击穿过 程与气体中相似,碰撞电离形成电子崩。固体电介 质中存在的少量传导电子,在电场加速下与原子碰 撞,使其游离产生电子崩,从而引起击穿。
在不均匀电场中,介质厚度越大,电场越不均匀,击穿电 压不再随厚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即使在电击穿的范围内,随 着介质厚度的增大,平均击穿场强仍将减小。当厚度增加使散 热困难到可能引起热击穿时,增加厚度的意义就更小了。
4、电压种类
直流击穿电压比工频击穿电压(幅值)高。而交 流电压下,工频交流击穿电压要高于高频交流击穿电 压。在冲击电压下,由于电压作用时间极短,一般发 生电击穿,因此击穿电压比工频交流和直流下都高。
无论电场均匀与否,变压器油的击穿电压都随电压作用时 间的增大而减小。
(五)压力的影响 不论电场均匀度如何,工业纯变压器油的工频 击穿电压总是随油压的增加而增加,这是因为油 中气泡的电离电压增高和气体在油中的溶解度增 大的缘故。
油中含气体时:压力↑ → Ub油↑(气体在油中溶解量↑) 油经脱气处理:压力对Ub油影响较小
非纯净液体电介质 (工程用液体电介质)
➢ 油中杂质:水分、固体绝缘材料(如纸、布)脱 落纤维、液体本身老化分解。
➢ 小桥形成:由于水和纤维的介电常数分别为81和 6~7,比油的介电常数1.8~2.8大得 多,从而这些 杂质容易极化并在电场方向定向排列成小桥。
受潮纤维在电极间定向示意图
油中受潮→水分(εr=81) 纸布脱落→纤维(εr=6~7)
介质内部的缺陷(如气隙或气泡)引起的局部
放电是介质劣化、损伤、电气强度下降的主要
原因。 电 化学
介质的 电老化
1) 产生活性气体对介质氧化、腐蚀; 2) 温升使局部介质损耗增加; 3) 切断分子结构,导致介质破坏。
表面漏电起痕与电蚀损
电介质中的树枝老化
在电化学击穿中,有一种树枝化放电的情况,这通常发生在有机 绝缘材料的场合。
➢ 条件:介质的电导很小,又有良好的散热条件以及 介质内部不存在局部放电的情况下,固体介质的击 穿通常为电击穿。
➢ 电击穿的主要特征:
①与周围环境温度有关;
②击穿时间很短(10 μs~0.2s) ,击穿电压与时间
无关;
③击穿前介质发热不显著;
④电场均匀程度对击穿有显著影响。
2. 热击穿过程
• 击穿机理:固体介质会因介质损耗而发热,如果 周围环境温度高,散热条件不好,介质温度将不 断上升而导致绝缘的破坏,如介质分解、熔化、 碳化或烧焦,从而引起热击穿。
在标准油杯中测得的油的耐电强度只能作为对油 的品质的衡量标准,不能用此数值直接计算在不同条 件下油间隙的耐受电压。
(一)杂质的影响
水分:水在变压器油中有三种状态:
(1)溶解状态:高度分散、且分布非常均匀;
(2)悬浮状态:呈水珠状一滴一滴悬浮在油中。
(3)沉渣态:沉淀于容器底部
溶解状的水对油的耐压影响不大;悬浮状的水分易形 成小桥,对击穿电压的影响较大。 沉淀于容器底部的 水分不在电场空间内,对油击穿无影响。
标准油杯中变压器油工频击穿电压与温度的关系
(三)电场均匀程度的影响
电场越均匀,杂质越易形成小桥,杂质对油的击 穿电压的影响越大。
当电场极不均匀时,杂质对油的击穿电压的影响 很小。
在冲击电压下,由于杂质来不及形成小桥,故改 善电场总是能显著提高油隙的冲击击穿电压,而与油 的品质好坏几乎无关。
(四)电压作用时间
三、减小杂质影响的措施
(一)减少液体介质中的杂质 (1)过滤 使油在连续压力下通过滤油机中的滤纸, 即可将纤维、碳粒等固态杂质除去,油中大部分水 分和有机酸等也会被滤纸所吸附。
三、减小杂质影响的措施
(2)祛气 将油加热,喷成雾状,并抽真空,油中 所含水分和气体即挥发并被抽走,然后在真空条件 下将油注入电气设备中,可以达到去除油中水分和 气体的目的。
• 若气体和水分溶于液体介质则对Ub影 响不大;
• 若呈悬浮状态则将形成小桥使Ub明显 下降。
• 含水继续增多仅增加几条击穿并联通 道, Ub不再下降
• 当有纤维存在时,水分影响特别明显
(二)温度的影响
干燥的油 受潮的油
干燥油的击穿 强度与温度没 有多大关系
0~80℃,Ub提高 (水分溶解度增加) 温度再升高,Ub下 降(水分汽化); 低于0℃,Ub提高 (水滴冻结成冰粒)
7、机械负荷
机械应力可能使某些原来较完整的电介质产生 开裂、松散,如该介质放在气体中,则气体将填充到 裂缝内,从而使击穿电压下降。
三、提高固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方法
(1)改进制造工艺
如精选材料、真空干燥,尽可能清除电介质中 的杂质
(2)改进绝缘设计 如采用合理的绝缘结构、使电场尽可能均匀
(3)改善运行条件
➢ 因液体介质的密度比气体大得多,分子间的距 离比气体小得多,电子运动的平均自由行程短, 所以其击穿场强比气体高很多。
➢ (二)气泡击穿过程
纯净油的电气强度:相当高,可达800~1000kV/cm,但 提取工艺相当复杂。
➢ 电气设备在制造过程中难免混入杂质,运行中也会老 化而分解出气体和聚合物(蜡状物)。因此,工程上 用的绝缘油总是含有一些气体和杂质。
(3)防潮 油浸式绝缘在浸油前必须烘干,必要时 可用真空干燥法去除水分;在油箱呼吸器的空气入 口放干燥剂,以防潮气进入。
(二)采用固体电介质降低油中杂质的影响
➢ 覆盖层:指紧贴在金属电极上的固体绝缘薄层 (小于1mm),它的作用主要是使油中的杂质、 水分等形成的“小桥”不能直接与电极接触,从 而减小了流经杂质小桥的电流,阻碍了杂质小桥 中热击穿的发展。适用于电场较均匀时。
如果油中含有气泡,则他们在电场作用下可直接形成 气泡“小桥” ,从而导致击穿。
➢ 小桥击穿的特点:
(1) 与热过程紧密相连;
(2) 如果间隙较长则难以形成小桥,但因不连续的 小桥也会畸变电场,而引起间隙击穿电压降低;
(3) 小桥的形成和电极形状及电压种类有关:电场 极不均匀时,由于尖电极附近发生局部放电现象 造成油的扰动,而难以形成小桥;冲击电压下, 由于作用时间极短,小桥来不及形成。
随着电压作用时间的增长,击穿电压将下降,如果 在加电压后数分钟到数小时才引起击穿,则热击穿往 往起主要作用。
但两者并无明显的界限。例如在工频交流1min.耐 压试验中的试品被击穿,常常是电和热双重作用的 结果。
电压作用时间长达数十小时甚至几年才发生击 穿时,大多属于电化学击穿的范畴。
2、温度 周围环境温度小于t0时,击穿电压高,且与温度
二、影响液体介质击穿的因素
对液体介质,通常用标准试油杯测得的工频击穿 电压来衡量其品质的好坏。
黄铜电极
油间隙距 离2.5mm
绝缘外壳
标准试油杯(图中尺寸均为mm)
对变压器油,其标准油杯中的击穿电压为 Ub > 25kV~40kV;
对电容器油及电缆油,其标准油杯中的击穿电压 一般为Ub > 50kV~60kV。
5、累积效应
固体电介质属于非自恢复绝缘,在极不均匀电场 中,当作用在固体介质上的电压为幅值较低或作用时 间较短的冲击电压时,会使绝缘产生一定程度的损伤, 那么在多次施加同样电压时,绝缘的损伤会逐步积累, 其击穿电压也会降低,这种现象称为累积效应。
6、受潮
固体电介质受潮后其击穿电压的下降程度与材料 的吸水性有关。对不易吸潮的电介质,例如聚四氟乙 烯,受潮后击穿电压下降一半左右;对易吸潮的电介 质,如纸、纤维等,受潮后击穿电压仅为干燥时的几 百分之一。所以高压电气设备的绝缘在制造时应注意 烘干,在运行中要注意防潮,并定期检查受潮情况。
杂质“小桥”
沿电场极化 定向排列“杂质小桥”贯通两电极“杂质小桥”未贯通两电极
受潮纤维在电极间定向示意图
“杂质小桥”贯通两电极
如果杂质小桥接通电极,因其电导大而导致泄漏电 流增大,发热会促使水分汽化,形成气泡;气泡扩大, 发展下去会出现气体小桥,气泡小桥贯穿,使油隙发 生击穿。
桥贯穿:G水、G纤大→i泄↑→发热↑→水分汽化,气泡扩大
➢ 绝缘层:指电极表面包覆上较厚的固体绝缘材料 (可达几十毫米),绝缘层不仅能起覆盖层的作 用,减小杂质的有害影响,而且它能承担一定的 电压,可改善电场的分布。它通常只用在不均匀 电场中,包在曲率半径较小的电极上。
充油电力设备中很少采用裸导体。
➢ 屏障:又称极间障或隔板,是放在电极间油间隙 中的固体绝缘板。屏障的作用一方面是阻隔杂质 小桥的形成;另一方面可改善油间隙中的电场分 布,从而提高油间隙的击穿电压。在极不均匀电 场中,曲率半径较小的电极附近场强高,会发生 电离,电离出的带电粒子被屏障阻挡,并分布在 屏障的一侧,使另一侧油隙中的电场变得比较均 匀,从而能提高油间隙的击穿电压。
变压器等充油电力设备中广泛采用油-屏障绝缘结构。
固体电介质的电气强度
在气、液、固三种电介质中,固体材料密度最大, 耐电强度也最高。通常, 空气的耐电强度3kV/mm~4 kV/mm; 液体的耐电强度10kV/mm~20 kV/mm; 固体的耐电强度几十kV/mm~几百 kV/mm;
✓固体电介质的击穿过程最复杂,且击穿后是唯一不 可恢复的绝缘。
一、液体介质的击穿机理
➢ 击穿理论研究现状:远不及气体介质击穿机理 研究,目前尚缺乏完善的击穿理论。
➢ 按击穿机理分类:纯净的和工程用(非纯净)。 液体电介质击穿形式: (1)电击穿(纯净液体电介质) (2)气泡击穿
工程用的液体电介质的击穿:可能发生电击穿, 也可能气泡击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