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到20个数的认识》教学实录5篇

《11到20个数的认识》教学实录5篇

《11到20个数的认识》教学实录5篇《11到20个数的认识》教学实录5篇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按照真实情况记载的文字把实况记录或录制下来,今天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11到20个数的认识》教学实录,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1到20个数的认识》教学实录1教学过程:一、情景引人,激发兴趣师:小朋友们,欢迎王老师给你们上课吗?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瞧,它是谁?(小恐龙)今天,小恐龙可开心啦,它要在森林里造一座自己的房子。

它跑呀跑呀,来到一座小山坡上。

哎,它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一幅美丽的画面,其中有11只蝴蝶,12朵小花,15个苹果……)生:有蝴蝶、苹果树、小花……师:现在,请你轻轻地数数你喜欢的东西有多少。

师:你能用小棒把它们的数量表示出来吗?你准备摆什么东西的数量?[评析:利用低年级学生喜欢的卡通形象小恐龙,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数喜欢的东西,让学生初步感受十几的数。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小组讨论,在展板上摆小棒,摆好后贴在黑板上。

师:(指其中一块)你们能看出他们摆的是什么东西的个数吗?小组代表向大家介绍介绍。

生:我们组摆的是小花。

我们用了4种摆法:根6根地摆,2根2根地摆,3根3根地摆,还有把10根摆在一起,旁边再摆2根。

师:小朋友们,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

其他小组是怎么摆的?愿意上来向大家介绍吗?请其他小组上来介绍。

师:各小组想的都不错。

那么,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更容易让人看出是十几根呢?生:左边摆10根,右边摆几根,就一眼看出是十几根了。

[评析:通过小组合作、摆小棒并向大家介绍,既强化了学生对十几的数的认识,又体现了方法的多样性。

] 师:那么这10根小棒也要一根一根地数呀,如果这10根就在一起,我们拿起来不就更方便了吗?你有什么好方法?生:捆起来。

师:现在我们一起数出10根小棒,拿出小皮筋捆一捆。

师:刚才我们把10根小棒捆在一起了,现在是几个十?生:一个十。

(板书:10个一是一个十)[评析:让每个学生数10根小棒捆起来,虽很费时间,但能让学生体会十是一个计数单位。

]师:图中还没摆过的物体的数量你能摆出来吗?摆摆看。

师:老师说一个数,你们摆一摆。

让一名学生上黑板摆出13。

师:你还能摆出其他的数吗?请你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摆的是十几?楚怎么摆的?师:我们来看看小恐龙摆的是多少?(出示课件,用小棒摆出19根)师:(边说边演示课件,19根小棒右边又飞来1根)发现了什么?后面的9根小棒,如果再添I根,是多少根,你会想到什么?师:正好可以捆成一捆,现在就有2捆。

(动画:演示)《11到20个数的认识》教学实录2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地数出11~20个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充分感知10个一是1个十,初步感受十进制;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乐于思考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初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1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交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

2、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体验计数单位“十”。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铅笔,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礼物,你们看是什么?(铅笔)请你猜一猜老师手中有多少支铅笔?(学生猜想)同学们猜的都不一样,想要知道到底有多少支铅笔怎么办?(数一数)师生共同数一数铅笔的支数,得到答案12支。

二、动手操作,经历探究过程1、摆一摆:用数一数的方法同学们知道老师带来了12支铅笔,可是每次都这样数多麻烦呀!怎样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有12支铅笔呢!请同学们数出12根小棒代替铅笔在桌子上摆一摆。

(学生实践活动)2、说一说:学生汇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大屏幕逐一出示各种情况) 你觉得哪种摆法最好,一眼就能看出是12呢?为什么呢?3、认识10个一是1个十(1)在数学中,1根小棒就是1个一,2根小棒就是2个一……10根小棒就是10个一。

(2)为了便于一眼就看出是10根小棒,在数学中就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

这一捆小棒有几根呀?(10根)所以在数学上给它一个名字叫十。

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

(3)10个一是几根,1个十是几根,所以10个一是1个十。

(板书:10个一是1个十)(4)在数学上只要是10根小棒就把它们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这样更容易看。

(让学生把10根小棒用皮筋捆起来表示1个十)4、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1)引导学生用1捆小棒和2根小棒摆出12,并说出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12。

(2)出示数字11,12,13,14,15,16,17,18,19,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数字,用小棒摆一摆,并说说这个数字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出示19根小棒设疑:19根小棒再添上一根是多少呢?你发现了什么? (这时又满了一个十,只要是1个十就要捆成一捆。

) 现在有几个十了呢?(2个十是20)(板书: 2个十是20 )5、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10个物体在一起的情况呢?(一盒铅笔,一板药片,一包湿巾,一盒巧克力,一套书等) 出示课本第77页第7题,指导学生完成。

6、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哪些数字朋友呢?(出示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三、认识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1,读一读:从直尺上读一读各数。

你发现了什么?2、数一数:从7数到13;从9数到20;从19数到10;从15数到83、找一找:比12多1的数是几?10和12的.中间是几?与18相邻的数是几?15在那两个数的中间?四、实际应用:1、数一数,画一画师生共同边数边画,感受先找到10,再接着数比较容易数清楚。

2、数一数:P76 ,3、4 启发学生2个2个的数,5个5个的数,初步建立起数感。

四、总结收获: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说一说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到过11~20各数呢? 五、作业布置:在回家的路上,家里,电视里找一找哪里有我们今天认识的11~20各数,并把它们的组成说给爸爸妈妈听。

《11到20个数的认识》教学实录3一、学习引入出示20支铅笔,创设情境猜一猜铅笔的支数引入新课。

看,老师手上有1把铅笔,请你猜一猜共有多少支?(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通过猜一猜铅笔的支数,激发孩子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猜一猜的过程中领悟到数数的必要性。

)二、学习新知1、11~20的数数和数序(1) 数11~20的数。

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谁说的正确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2) 了解11~20的数序(顺数、倒数)如果不看铅笔谁能从1数到20?指名顺数、倒数。

从刚才的数数中你们能发现什么吗?(顺着数一个一个大起来,倒着数一个一个小起来)(3) 按数序填数a) 找10、15、19的相邻数。

谁能说出比它们大1和小1的数?指名口答。

b) 找规律填数。

20 19 18(17)(16)1510 12 141618(20)(我们说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

为此,这一环节重点让学生在数数中体会数的顺序,在填数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1)小组实践活动现在我们来做个抓铅笔的游戏。

请你抓1把,4个人比一比,谁抓得最多?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自己和别人一眼就看出你抓了几支?然后商量一下,把你们组的好办法介绍给大家。

(2)反馈小组活动结果。

看一看,小朋友的想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通过抓铅笔的游戏活动,创设问题情境,探索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自己和别人一眼看出铅笔有多少支。

经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发现10支捆成1捆的必要性,帮助学生建立以一代十的表象。

)(3)看一看,写一写。

出示4幅表示十几的图(动态呈现),生写数并核对(静态)。

①快速呈现图片,生写数。

②反馈写的情况,检查数量与写法是否正确。

(4)认识计数单位①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这样写吗?其实数学上早已规定了数位顺序(出示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十位上的1就表示1个十。

15就在十位上写1,个位上写5,它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②说说这几个数的组成分解(这一环节在让学生感悟凑十的优越性的同时,了解学生原有的写数基础,实现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通过介绍数位顺序,让学生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表示的不同意义。

)3、读写11~20的数(1) 看图写数(课本第86页第2题)(2) 听意思写数十位上有1颗珠子,个位上有6颗,这个数是几?1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几?十位上有2颗珠子,个位上1个也没有,这个数是几?(3) 比较数的大小(课本第86页第2题的珠子图)(纯读写11~20对学生来说不是问题,难的是理解数的意义,会用数表示具体的事物。

为此,在这里又特别安排了不同形式的读写11~20的数,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

)(三)学习应用用数表达交流信息1、投影显示:生活情景图(课本),生打开课本你能从图上看到什么,请用数把它们写下来,再说给小朋友听一听你写的数是什么意思。

2、生活中的数这些数在生活中你看到过吗?出示生活中的数。

用自己认识的数讲一件身边的事。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工具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应用。

这一环节,通过写一写,说一说,让学生体会到可以用数表达交流信息,生活中离不开数。

) 《11到20个数的认识》教学实录4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合做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地读出11—20各数。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猜一猜: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礼物(彩旗)谁来猜猜大约有多少个呢? 每人心里猜一个数。

到底谁猜对了?怎么办呢?(让我们数一数)2.数一数:数到10后面的数字时,咦,我们没学过呀,今天就一起来学习11--20的认识。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一)认识计数单位“十”。

1、看课本73页主题图,让学生分类,并分组数出4种物体的数量。

2、让学生用小棒摆出水果的数量,并任意分成两部分。

(学生有的分成2和9,有的分成3和8,还有4和7,5和6,10和1。

)3、学生在分的过程中感知哪种分法可以很快看出是11根。

生:10和1师:可是分好了还是得一个一个数啊?还有更直观地方法吗?生:把左边的10根捆起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