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2课《狐狸分奶酪》教学设计许秀瑛广州市荔湾区龙津小学一、教材内容分析(一)文本分析《狐狸分奶酪》是匈牙利的民间故事。
课文讲述了两只小熊捡到一块奶酪,为了分这块奶酪而拌嘴,狐狸趁机提议帮它们分奶酪,结果把整块奶酪都吃光了的故事。
故事刻画了一只非常狡猾、侵占他人利益的狐狸,也刻画了一对相互间斤斤计较的小熊兄弟。
故事告诉我们,同伴之间斤斤计较,就会让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
《狐狸分奶酪》是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八组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相处”,训练重点是引导孩子们,通过童话故事感受应该怎样与人相处。
本篇课文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角色个性鲜明,本文富含想象,幽默有趣,篇幅较长,有11个自然段,采用对话的形式推进故事的发展,是本课的表达特色。
因此,对文本的理解借助分角色朗读的形式,以读代讲,借助插图帮助学生阅读理解。
同时,在进行充分的分角色朗读训练后,以课后的问题为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启发学生的思维,在一个个问题的多次深入探究中,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也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生字教学分析课文要求会认读12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
认读“捡、拌”2个字,可拓展“提手旁”的字,引导学生归类积累,并发现带有提手旁的字,多和动作有关。
认读“始、匀”2个字,将生字放在词语中结合具体情境识记。
认读“酪、俩、嚷、瞧、便、剩”6个字,宜用熟字换偏旁的方式认读,如“酪”字,可利用已认识的“骆”,将马字旁换成“酉”。
本课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中,“奶、始、吵、仔、咬”是左右结构的字。
“奶、始”都是“女字旁”,左右齐平,注意“女字旁”起笔为撇点,第3笔横宜写得略向右上扬。
其中“奶”要重点提醒右半边的书写笔顺是先写横折折折钩再写撇。
“吵、咬”都是“口字旁”,左窄右宽,“仔”左右齐平。
“急、第、公”为上下结构,“急”字上收下放,心字底宜写扁些,尽可能舒展;“第”字上面是“竹字头”,撇是写撇,下半部分笔顺为横折、横、竖折折钩、竖、撇;“公”字写好撇捺则整个字自然舒展。
|本课的字词理解的学习,在随文朗读中落实。
如,“小哥俩”可以在进行角色分工时渗透意思,从“俩”的意思理解“两个人”。
“嚷着说”“瞧一瞧”,可以作为提示语,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并促进学生拿捏角色语气。
(三)课后习题分析课后第一题,继续学习分角色朗读。
这篇文章对话较多,提示语很丰富,主人公形象刻画也很到位,特别适合训练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
教学可以按照“学——教——练”三个步骤进行引导。
首先,引导学生听优质音频范读,听别人如何讲故事,模仿着学,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朗读,多人配合着分角色朗读,进一步熟悉故事。
然后,先学后教,老师的指导此时介入学生的学习,通过三次的朗读训练,通过抓住问号和感叹号,读出了对话的语气,同时,抓住了文中的提示语,通过揣摩角色当时的想法,慢慢代入了角色,引导注意比较朗读,加强重点字音的朗读,把角色该有的语气拿捏到位,在多次练读中,读出具有不同的层次感,角色感,故事感和情境感,整个朗读指导以读代讲,在读中体会课文要表达思想感情和蕴含的道理。
课后第二题的安排是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题目:狐狸说,他分得很公平,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
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如果你是小熊,会怎样做?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明显是否定的,狐狸偷换概念,骗了两只小熊,把奶酪全吃光了。
这个问题只是一个引子,意在启发学生思考造成故事结局的原因。
此时,可能不少学生会把责任推到狡猾的狐狸身上。
第二个问题,则把学生代入情景中,思考探索问题。
为了能深挖问题根源,在教学时,可以把第二个问题分解为两个问题进行思辨:为什么小哥俩儿最后一口奶酪都没有吃到?有一天,熊哥哥和熊弟弟又捡到了一块奶酪,你觉得他们应不应该分奶酪呢?同时,运用故事理解故事的方法,适时插入《孔融让梨》的故事,深化道理。
通过引导和启迪,调动学生去积极思考。
课后的第三题,是词语开花的一种特别积累,感觉很有意思,可以在记忆的过程中适当拓展组词。
学生脑海中词汇量的丰富,就可以在每一节课里点点汇集。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具有模仿力强,求知欲强,表现欲强的心理特点,本课故事情节生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故事情节紧扣孩子的心灵,学生容易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经过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已经认识了很多字,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识字的本领,阅读能力也有了提高,但二年级的学生在感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上是一个难点。
在学习课|文时,可以借助图片、音频等多种形式展示,帮助学生直观的认识、理解课文内容。
还可以采用以读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并抓住重点语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同时,通过设计有思辨性的问题,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分享表达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1.借助思维导图,检查“捡、拌、帮”等生字的读音掌握情况,并练说故事大概。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嚷、不匀、瞧了瞧”等词语,读中感悟故事内容。
3.思考开放性问题,鼓励敢于表达自己对“分奶酪”的想法,提高思辨能力。
4.拓展阅读主题相关的课外寓言故事,深化对“相处之道”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根据语句的大体意思,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语气,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能读懂对话内容,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懂得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法、学法教法:多媒体辅助法、情景教学法、谈话法、比较法学法指导:归纳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情感体验法、迁移学习法四、教学准备预习单、课堂学习单、课后学习单、多媒体课件、板书贴图、奶酪道具五、学习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检测学情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请举起手指书空“奶”字的笔顺,与老师一起把课题写完整。
(书写:奶酪;贴图:奶酪)2.在《狐狸分奶酪》这个故事里有谁?(贴图:熊哥哥、熊弟弟、狐狸)3.检查一下同学们上一节课的学习记住了多少:(出示:一字多词)轮着读。
4.过渡:看来同学们对词语记得挺牢的,请同学们继续拿出学习单,看生字,写拼音。
(PPT出示导图)看看自己都写对了吗?|5.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根据这个导图,跟你的同桌说说这个故事吧。
指名讲。
【设计意图:通过书空课题,复习“奶”字的笔顺,以及“酪”字的读音。
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复习上一课时的生字词读音,以及根据思维导图说一说故事大概,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分角色朗读,加深理解故事1.过渡:《狐狸分奶酪》这个故事特别适合我们分角色来读,在以前的学习,我们也会进行分角色,怎么才能读好呢?(指名说已掌握的朗读技巧)。
先来听听示范录音,边听边学,看看你对哪个角色感兴趣?播放示范录音。
2.四人小组分配好每个人的角色。
(出示旁白、狐狸、熊哥哥、熊弟弟)旁白,请你拍拍手;小狐狸,招招手;熊哥哥,举举手;熊弟弟,摇摇头;小哥俩,握握手。
3.过渡:大家已经分工明确,赶紧合作试一试。
小组合作分角色读。
4.分段进行朗读训练(1)出示3—5自然段,指名一组表演,学生点评。
(师点评:朗读中要注意了标点符号要表达的语气。
再读狐狸的话。
)(2)过渡:不同角色说的话,做的事,想的心事都不同,要关注提示语。
(出示:笑了笑)猜猜狐狸心里在想什么?(读出狐狸狡猾的感觉)过渡:按照这样的朗读方法,在第二次分奶酪的部分,要注意哪些朗读的地方?(3)出示6—8自然段,让学生发现、交流。
○1抓住“嚷着、又嚷”:看到“嚷”这个字,你能马上想到哪个字的意思跟它相近吗?(喊、叫)“嚷”字里面就有三个口,有大喊大叫的意思。
各组的熊哥哥和熊弟弟起来读。
○2比较读:抓住“那半块大一点儿”和“那半块又大了一点儿”练读。
师问:小熊俩为什么总要嚷嚷呢?——因为分得不匀——为什么分得不匀就要嚷呢?——小熊俩谁都不想吃亏。
○3抓住“瞧了瞧”:读出狐狸的狡猾。
各小组的狐狸比赛读。
(4)出示9——11自然段,练读故事的结局○1由你们来推选同学出来读狐狸、熊哥哥和熊弟弟的话(推选同学,带头饰)○2读之前,大家有什么朗读上的提醒呢?可以结合我们的小技巧来提醒哦。
|(要读出生气、笑着说等提示语)○3我们大家都来当讲故事的人,做好旁白,台上的同学投入角色,把故事的结局读好。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情感体验等方式,播放优质音频范读,让学生从模仿开始,听别人如何故事,学习分角色朗读,提高朗读能力。
出示课文插图和文段,教学生分角色朗读,在学习过程中,出示重点字词的圈划,配合插图理解,帮助学生进行角色定位。
在分角色朗读中读出不同层次感,角色感,故事感,情境感。
】(三)进行思辨,领悟道理1.狐狸说,他分得很公平,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
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传递“奶酪”说想法。
(引导:公平: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找狐狸帮忙分奶酪吗?不公平:狐狸真狡猾,这个假公平,只是想把奶酪骗了吃了。
)2.熊哥哥和熊弟弟捡到了奶酪,为什么最后却一口奶酪都没有吃到呢?讨论一下(引导:这全怪狐狸吗?小哥儿俩有责任吗?)3.过渡:我们学习,可以多想想以前学过的,或课外学的知识来帮助我们思考,如果小哥儿俩能想起《孔融让梨》的故事,或许就不会这个结果了。
(出示故事《孔融让梨》),继续传递“奶酪”说看法。
(引导:同伴间要互相谦让,不要斤斤计较,否则就容易被人有机可乘。
)4.续编故事:有一天,熊哥哥和熊弟弟又捡到了一块奶酪,你觉得它俩应不应该分奶酪呢?传递“奶酪”说想法。
(引导:分:怎么分?不分:为什么?“捡”要还)5.要点:同伴相处的时候不要斤斤计较,不然会失去更多。
【设计意图:延伸课外阅读材料,PPT加入《孔融让梨》的图片和故事,引导学生用故事理解故事,从中领悟蕴含的道理。
】(四)拓展阅读,领悟“相处”过渡:看来,跟小伙伴在一起要好好相处,不要斤斤计较,同学们都懂得这个道理,有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是一对好朋友,他们的相处好像也出现了点问题,请同学们读一读《朋友和熊》这个故事,帮他们解决解决吧。
1.阅读《朋友和熊》2.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