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考试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对两段水平距离丈量的结果为:D1=100m±0.020,D2=200m±0.020m,则两段丈量距离的精度比较高的是( )。
A.K1 B.K2 C.无法比较答案:B2.( )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地面现状情况,是进行城乡规划和各种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防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A.地形 B.地图 C.地形图A答案:A3.柱子安装时,柱子下端中心线与杯口定位中心线偏差不应大于( )毫米。
A.10 B.5 C.+1 D.2答案:B4.下列各测量术语的解释,(D)是错误的。
A.测站,指安置仪器的位置或地点B.对中,指将水准仪的中心与地面点位放在同一铅垂线上C.盘左,指仪器的竖直度盘位于观测者的左侧,又称正镜D.测量误差,指测量过程中粗心大意发生的粗差5.下表为某测回法水平角测量记录,上下半测回角值相差(A)。
测站竖盘位置目标水平度盘读数°′″半测回角值°′″一测回角值°′″O 左A 0 00 00B65 30 36右A180 00 30B245 31 12A.06″ B.36″ C.30″ D.12″6.精密水准仪必须(B)。
A.由测量技师操作 B.配备精密水准尺 C.使用进口仪器 D.实施GPS控制7.水准测量是根据水准仪提供的(C),直接测出地面上两点的高差,从而计算出待求点的高程。
A.望远镜 B.水准器 C.水平视线 D.读数8.钢尺比长检定一般应由( B )完成。
A .测量公司B .国家法定机构指定单位或专人C .测量技师D .测量协会9.衡量距离测量结果的精度,可以使用( D )。
A .往返测量的差值B .往测精度C .返测精度D .相对误差10.如果采用3测回法测量水平角,第三测回的起始目标读数应等于或略大于( B )。
A .0° B .60° C .120° D .180°11.A 、B 两点的高差为 2.250m ,如果测量两点间斜距为92.000m ,则倾斜改正数应为( D )。
A .0.013mB .-0.013mC .0.028mD .-0.028m12.视距测量简单便捷,下面( D )是计算高差的公式。
A .l ·cos 2α B .k ·l ·cos 2α C .D ·tg α D .21 D ·tg α+仪高-中丝读数13.在地形图量取了A 、B 两点的坐标如下表,则R AB 应为( A )。
点名 A B X 坐标(m ) 250.0 300.0 Y 坐标(m )320.5380.5A .N50°11′40″EB .S50°11′40″EC .N39°48′20″ED .S39°48′20″E14.如下表所示,直线C-D 的坐标方位角为( D )。
点名 X Y 备 注C 220.000 250.000 D320.000200.000A .26°33′54″B .116°33′54″C .206°33′54″D .333°26′06″15.( B )是将地面上的地物、地貌的平面位置及高程,按照一定的比例尺和特定的符号及注记,采用正投影的方法绘制而成的图形。
A .地图B .地形图C .等高线图D .示意图16.下面各项中,( D )是导线外业踏勘选点时一般可以不考虑的。
ABC ′ A .相邻导线点间通视良好,便于角度和距离测量B .点位应选择在土质坚实并便于保存标志和安放仪器的地方C .相邻边长应大致相等,最长边不超过平均边长的2倍D .避风条件良好,观测时不受风的影响17.某碎部测量按视距测量法测量数据见下表,测站点标高A H =42.95m ,仪器高度A i =1.48m ,竖直角计算公式,盘左:90°-L ,盘右:R-270°。
平距D 应为( C )。
A .32.42mB .49.06mC .54.514mD .66.127m18.柱子安装测量的主要任务是( D )。
A .保证施工进度B .保证柱子位于设计轴线上C .保证柱子的垂直D .B+C19.点位的测设,是根据控制点和待测设点的坐标,( A ),在实地标定出待测设点的位置,A .反算测设数据B .正算测设数据C .估算测设数据D .推算精度指标20.如下图所示,在地面上测设∠ABC ′以后,精确地测量其角值为89°59′30″,应该( B )移动C ′才能使角度为90°。
A .向内B .向外C .不D .必须21.下列中的( A )属于按照比例绘制的地物符号。
A .房屋B .管道C .控制点D .高程数字22.竣工图编绘必须坚持( A ),做到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A .实事求是B .严守合同C .工整简洁D .比例准确、线条美观23.现场控制点高程为1.200m ,在点上立尺后读数是1.450m ,利用这个视线高在墙上刻上标记,则应( B )才能得到2.500m 的高度标志,A .上量0.150mB .下量0.150mC .上量1.050mD .下量1.050m24.下列关于地形图比例尺的说法中(D)是错误的。
A.地形图比例尺越大,精度越高B.地形图比例尺越小,精度越低C.在实际测量中,要根据工程需求来确定地形图的比例尺D.测绘地形图的比例尺越大,精度越高,所以将比例尺定得越大越好二、多项选择题25.下列叙述等高线的特性正确的有( )。
A.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其高程相等B.等高线是闭合曲线C.除在悬崖或绝壁处外,等高线在图上不能相交或重合D.等高线的平距小,表示坡度陡,平距大则坡度缓,平距相等,则坡度相等E.等高线和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答案:A B C D E26.平板仪的安置包括( )工作。
A.对中 B.整平 C.定向答案:A B C27.下列关于小区域控制测量的叙述中,(AD)是错误的。
A.在小于15km2的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小区域控制网B.在小区域内,水准面可视为水平面C.在小区域内可以采用平面直角坐标系D.小区域控制网不能与国家控制网联测E.小区域控制网与高级网联测有困难时,也可以建立独立平面控制网28.【背景】某老镇街道随着城镇化进程,准备重新规划建设,邀请某专业测量队伍进行前期测量工作。
测量专业人员考察现有街道以后决定采取导线的方式布设控制网。
问题:(1)根据测区内的不同情况和技术要求,导线可以布设成(CDE)。
A.经纬仪导线 B.平板仪导线C.闭合导线 D.附合导线E.支线导线(2)导线现场踏勘选点时除了相邻导线点之间应通视良好,还应注意(ABCE)。
A.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并便于保存和安置仪器的地方B.点位应视野开阔,便于测绘周围的地物和地貌C.导线的边长符合规范,相邻边长应大致相等D.点位应尽量选择在隐蔽和不易被破坏的地方E.导线点应具有足够的密度,均匀分布在测区,便于控制整个测区21.【背景】某房屋建筑工地布设了如下图所示闭合导线作为平面控制网。
已知A-D边的坐标方位角αAD=133°47′,点A是甲方现场移交的控制点,其坐标为A(500.400,600.00),经施工单位测量技术人员检测无误。
规范规定,角度闭合差允许值为n±。
6''问题:(1)下列关于闭合导线的叙述,(ABDE)是正确的。
A.闭合导线本身具有严密的几何条件B.闭合导线可用于测区的首级控制C.闭合导线测量时,应测量其所有的左角D.闭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为fβ=∑β测-∑β理E.闭合导线坐标增量代数和的理论值应为零(2)有关本案例闭合导线的数据,(BC)是错误的。
A.角度闭合差60″ B.角度允许闭合差为240″C.改正后的B点内角为75°41′ D.改正后的D点内角为87°29′45″E.αAB=44°31′45″29.光电测距的误差可分为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两项。
其中固定误差包括下列中的(ABE)。
A.仪器和反射镜的对中误差 B.仪器加常数误差C.光波频率测定误差 D.大气折射率误差E.幅相误差30.全站仪是一种多功能仪器,除能自动(ACD)三个基本要素以外,还能直接测定坐标及放样。
A.测量距离 B.测量地形图 C.测量角度 D.测量高差(高差) E.测量体积31.使用钢尺精密量距,必须对测量结果进行(ABD)等三项改正。
A.尺长改正 B.温度改正 C.误差改正 D.倾斜改正 E.水平改正32.DJ6光学经纬仪主要由(BCD)组成。
A.三脚架 B.照准部 C.水平度盘 D.基座 E.望远镜33.经纬仪的使用包括下列步骤:(ABDE)A.对中 B.整平 C.精确整平 D.瞄准 E.读数34.光电测距的误差可分为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两项。
其中比例误差包括下列中的(BC)。
A.仪器加常数误差 B.光波频率测定误差C.大气折射率误差 D.测相误差E.照准误差三、填空题35.地形图上地物符号又可分( )、( )、( )、( )四种。
答案: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线性符号注记符号36.等高距的大小是根据( ),在一幅图上等高距是( )。
答案:测图比例尺和地面坡高的陡,缓决定的相同的37.烟囟的定位主要是定出( )的位置。
答案:基础中心38.( )是根据两点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角计算两点的高差。
答案:三角高程测量39.国家精密导线可以代替相应等级的( )。
答案:国家三角网40.三、四等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是建立小地区( )的主要方法。
答案:高程控制网41.道路、沟渠,管边等线形工程主要采用( )测量。
答案:导线42.布设在两个高级控制点之间的导线称为( )。
答案:附合导线43.n边闭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为( )。
答案:Σβ测-(n-2)· 180°44.水准测量中丝读数时,不论是正像或倒像,应由小到大,并估读到mm数。
45.水准测量的转点,若找不到坚实稳定且凸起的地方,必须用尺垫踩实后立尺。
46.经纬仪的主要几何轴线有视准轴、水准管轴、竖轴、横轴。
47.经纬仪安置过程中,整平的目的是使水平度盘水平使仪器竖轴铅垂,对中的目的是使仪器中心与测站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
48.有一N边多边形,观测了N-1个角度,其中误差均为±10″,则第N个角度的中误差是。
49.控制测量分为平面和高程控制。
50.地面上有A、B、C三点,已知AB边的坐标方位角为35°23′,又测得左夹角为89°34′,则CB边的坐标方位角为124°57′。
四、判断题51.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或重合。